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特产柳州螺蛳粉300*5包 正宗广西柳州螺蛳粉330克每袋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特产柳州螺蛳粉300*5包 正宗广西柳州螺蛳粉330克每袋更新时间:2024-01-28 02:46:58

一. 广西 柳州 城中区 螺蛳鸡

土鸡,柳州螺蛳,酸笋.配料:沙姜,八角,香叶,草果,紫苏,干辣椒(按个人口味添加)生姜,醋,盐,食用油,白糖,酒,大蒜,豆腐乳,辣椒油。

做法:

(1)将土鸡洗净抹干水涂抹上一层酱油用热油炸至金黄色捞起,螺蛳洗净,砍去螺尾尖,酸笋和姜切片,干椒切段,要是怕太辣就不切,整根使用,紫苏,香叶切丝,把蒜拍了。

(2)炒锅放适量油,冒烟以后放蒜和酸笋,干椒快速翻炒几下,放姜片,下螺蛳炒出香味,烹入料酒,放2000克的汤或者水也可以,加入调料,紫苏,香叶和土鸡 。

(3)烧开转入沙锅用小火煮30分钟即可。

特点:

色泽红艳,形美,酥烂爽口, 味香鲜辣酸,有增强记忆、降胆固醇、降压抗衰老之功效。

制作关键:

螺蛳要养一段时间,使其吐净泥并要炒香。

二. 广西 柳州 融安县 滑皮金柑

滑皮金柑

选育单位: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融安县农业局

品种来源:普通融安金柑(融安金橘)(F. crassifiolia Swingle)实生变异株。

特征特性:树冠伞形,主干光滑,灰褐色。枝条细软略垂,具有少量短细刺。叶片椭圆微内卷似船形,叶色浓绿,先端渐尖,叶茎窄楔形,叶缘全缘、主脉凸起,侧脉网脉不甚明显,叶油胞不明显,叶柄长1.1cm,翼叶分:有、连生、半连生三种形态随梢别不同而异。花为穗状花序或单花顶生,花瓣白色、匙形、花萼5裂,雄蕊15枚。果实椭圆形或近似圆球形,蒂部微凹,一般单果重10.27-17.3克,果形指数1.1,果皮油胞平滑,外果皮薄,披薄层蜡质,中果皮厚,囊瓣5瓣,肉呈乳白色,种核平均1.07-2.2粒,卵形、先端钝、基部宽圆、多胚、色浓绿。果实成熟橙黄色。耐寒性较强。

产量表现:平均株产15.9kg,亩产1764.6kg。

栽培要点:1、以枳与柠檬为适应砧木。2、每亩种植170-250株,行株距为2.5×1.5米,或2.5×1.2米。3、以当年春梢为主要结果母枝,重视在冬、春季挖穴施足重肥做好追施春梢肥是关键。春梢萌芽前追施一次速效肥,此后在花后和幼果期分别追施一次。同时,春梢抽生、展叶和转绿期结合喷药防治病虫时,加入叶面液肥如绿芬威1号、2号500-1000倍液,或进口复合肥200-300倍液等。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在生产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通过审定,可在桂中和桂北种植。

三. 广西 柳州 城中区 壮锦

壮族这个古老而勤劳的民族,农业与手工艺术都较为发达,其中的民族手工艺品──壮锦,就闻名于世。壮锦的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由于壮锦象征美好,曾被明王朝列为供品,各贵官富商也“莫不争购之”,名声渐由国内传扬到国外,许多外国客人来柳旅游时纷纷购之留念,或赠亲朋好友,正证明了壮锦艺术的迷人魅力。( 柳州)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忻城县是广西壮锦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忻城壮锦曾经是广西壮锦中的精品,作为贡品晋献皇宫。

文化: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和50多种图案,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据说宋代有一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示,便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纱为经,精心纺织而成。从此就产生了瑰丽的壮锦。当时的壮锦是用丝、麻、丝棉交织而成的。

关于壮锦的美丽,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住在大山脚下的一位壮族老妈妈,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老妈妈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织工。她织出了一幅壮锦,上面有房屋,有花园,有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方的天边去了,原来是那里的一群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老妈妈先后派出了两个年龄稍长的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后来,老0三儿子,在大石马的帮助下,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让她还回壮锦。红衣仙女正拿着老0壮锦样子在织锦,老三趁机拿走了自己家的壮锦,骑马回到老0身边。老三回到家中,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但是,让老三没想到的是,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0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己的像,被老三带回家中。于是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意义: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以壮锦艺术为典型代表的广西民族织锦艺术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锦在广西各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丰富而精彩的纹样,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表达出真诚的情感,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 壮锦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壮锦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溃散,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不断冲击古老的民间文化,织锦这门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过去织锦工艺得到广泛发展,很大的一个因素是缘于它是不少壮族妇女赖以为生的基本技能。织锦工艺代代相传,有灵性的织锦手或是特别聪明的姑娘,会把师傅传给她的一些基本原理,再加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创作揉合在壮锦里面,所以壮锦是在不断地发展、补充和升华。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中,织锦技艺已不再需要承载着生存的压力,只是单纯地还原到一种民间工艺的身份,壮锦的意义只是作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为人们接受。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授,艰难的生存困境使得年轻一代望而却步,也使得织锦技艺后继乏人。因此,艺人工匠的个人生存条件,是民间技艺存在的前提。

四. 广西 柳州 融安县 融安滤粉

滤粉,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临近的融安县两县的特色美食之一,其中融安的滤粉口味尤佳,也是米粉中的一种。滤粉至今早已发展成为罗城地区人民的大众食物,罗城乃至以下的乡镇、农村,大家的早点、午餐经常都离不开滤粉。乡民们每在赶街圩的时候,吃一碗滤粉当作午餐或者下午茶,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必然。

典故:

滤粉,相传为融安县乡村农民所创。清顺治时代,长安镇附近从粤、闽、湘、赣、黔等省迁来一批农民,以垦荒开地,造田耕种谋生。几十年以后,逐步扩大了耕地面积,营造了很多村落,有的农户富裕起来了,为改善膳食,他们研制出了滤粉,最先的方法是把大米浸泡过夜后洗净滤干,放少量的米饭加工碓成粉末。将米粉入盆,用小量滚水合匀。再加放清水搅拌成生熟稀浆。取木水瓢将底部钻穿五个漏眼。用五个手指塞紧瓢底的漏眼,将米浆倒入木瓢内,松开五指把米浆滤入沸水锅,用竹筷捞松,不使其粘锅底,熟后即成圆形粉条。清代乾隆年间,融安县大巷一带,遭受严重旱灾。当地习俗,每年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每年春秋两社,是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这个习惯古来有之。民间有一句俗语云:“社王不吃长江水”,每逢社日都下雨。但当年的降雨量很小,因滤粉的方法似连绵不断的下雨,农民为了求神降雨,就以滤粉和酒肉祈敬“社王”。巧逢这年祭祀之后,连日倾盆大雨,使当年获五谷丰登。从此,不但每年的“社日”家家户户做滤粉祭祀“社王”,逢年过节、招待贵客也用滤粉。吃滤粉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

制作方法:

原料:白大米1公斤,猪肉150克,猪骨头250克,熟油100克,生盐15克,酱油50克,冰糖25克,桂林豆腐乳3块,味精1克,葱花50克,头菜100克,炒香芝麻粉10克。

工艺:先将猪骨头洗净放入锅,加放清水500克,猛火煮滚后用温火煲成250克的骨头汤。将猪骨捞起后放盐、冰糖、酱油等煮成卤水,起入罐内,放味精调匀备用。将猪肉洗净剁碎腌好备用。腐乳放入滚水开溶备用。葱头洗净切碎备用。头菜洗净剁碎炒香备用。将碎肉和腐乳汁分成10碗备用。将白大米洗净泡2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用电动钢砂磨加工成细嫩的米浆。制作滤粉时先将米浆调匀成稀浆,倒入镀锌铁皮的滤瓢内,右手握瓢柄,左手拿底板柄,同时将滤瓢放锅灶上,随即将粉浆滤入沸水锅内。边滤边旋转滤瓢至滤完,将底板的米浆刮净,入瓢滤干净。用竹筷捞开煮熟粉条。碗中先放小量滚粉汤捞散碎肉,捞粉入碗,用筷条拌匀熟碎肉,粉面上加放熟油卤水,最后撒放葱花、头菜、芝麻粉即成。

特点

其特点为嫩滑、爽脆、香甜,味鲜,并且价格十分便宜。

五. 广西 柳州 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竹笋

“三江竹笋”产在素有“广西竹乡”之称的三江县。境内山峦连绵,溪河密布,由于山青水秀,无污染,水土条件可谓特佳,所产的各类竹笋脆嫩、味美、多汁而享誉区内外。全县现有竹林面积7.8万亩,其中冬笋年产量1万吨,在每年的12月至开春2月上市,春笋年产量0.5万吨,在每年的3月—4月上市。

六. 广西 柳州 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茶油

三江茶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桂北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属中亚热带气候。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茶油树生长的好地方,被列为全国油茶重点生产县之一,获得了“中国油茶之乡”称号。目前,三江有茶油林61.7万亩,覆盖全县15个乡(镇)的各个村屯。据清代嘉庆年间《廖志》记载“境多坡地,少平原之故,田谷不能自给……。”“县山地多,乡民有山地者,多不愿佃农,因土地肥沃,种茶、桐可获厚利”。可见三江茶油种植源远流长。

三江茶油树生长于山坡灌木丛中,整个生长过程不需使用化肥农药,因此茶油是纯天然的有机食油。经常食用茶油可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是高血压、心血管病、脂肪肝患者的理想食用油。茶油不仅是食用油中之珍品,而且是人们滋润皮肤、护理泽发的天然化妆品。三江茶油具有烟点高不起泡,清澈明亮,是烹饪、煎炸、凉拌等多种风味菜肴之首选用油脂。适应饮食业,宾馆,家庭使用,也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三江茶油每年10月份开始采收加工上市,年产茶籽1.66万吨,产值达3.3亿元,全县种植茶油的农户仅此项户均收入达4800元以上。

三江茶油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七. 广西 柳州 鹿寨县 鹿寨米粉

鹿寨米粉从米粉的外观上看,有两个种类,一个叫切粉(南宁叫“扁粉”),另一个叫圆粉。切粉都是做米粉的小贩自己手工做的,用蒸煮的方法做成粉皮,然后,用刀切碎成条,粉条的大小不均,有粗有细,有厚有薄,其口感滑溜、细腻有佳;另一种是圆粉,是用机器榨出晾干而成,起形状细小成圆形,约为桂林米粉的四分之一大小。鹿寨的米粉以切粉为主打类别,圆粉较少,从米粉的做法上来看有:凉拌粉(南宁叫“干捞粉”)和汤粉。米粉的肉菜有叉烧、烧肠(就是用猪肉加香料腌制好,灌进猪肠,下油锅炸熟)、五花肉等。

八. 广西 柳州 鱼峰区 辣椒骨

    苗族的食品多种多样,但有一种特殊的食品“辣椒骨”,到了苗乡的朋友可不得不尝。“辣椒骨”是将所杀的猪、牛、或其他野兽的骨头舂烂,拌上干辣椒粉、生姜、花椒、五香粉、酒、盐等,置于坛内密封,经半月以后(封存时间越久越好)可食用的独特美食,它味香而辣,可增进食欲,驱风御寒,防治感冒,是苗家常备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据苗族传说,土司统治时代,土官到苗寨把猪杀了,吃尽了肉,丢下一堆骨头。苗人愤恨,把猪骨头当土官骨头舂烂,拌以辣椒、盐巴来下饭,以解心头之恨,岂料其味甚美,无意中做成了这种“辣椒骨”。以后凡杀猪、牛或猎获野兽,必将以骨头制成“辣椒骨”,久而久之,便成了苗族的传统美食。( 柳州)

配料:

鲜猪骨肉、辣椒、花椒、食用盐、植物油、特制米酒

特点:该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全是手工制作,所用的材料全是苗山上无污染的产品,而且都是自家种和养的。

口感:香醇、微辣、开胃、有一股很独特的植物香味。

外观:鲜红色、可见捣碎后的猪骨头、姜纤维。

食用方法:能常是以作为配料为主,炒菜的时候根据个人口味加入,最好是先爆炒辣椒骨香后在放入你要炒的菜一同炒。冬天的时候也可拿来作锅底。单独吃的话就要用油炒香后,加入适量的水,加点蒜苗,味道真的不错哦!

过年的时候苗家人就会自发的聚在一起,把一年的收成当成祭品来祭拜祖先,感谢在过去的一年由于得到祖先的保佑才能得到大丰收,同时也祁求上苍,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让粮食大丰收,也方便物品互换!这是几百年来苗族同胞不变的风俗。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杀年猪.(年猪都是自家养的)可能是苗家人自古以来都很节俭的原因吧,凡事都能做到废物利用,就比如说是杀猪吧,猪肉一般都会拿来腊,猪肠拿来做腊肠,留作第二年的食物,而其它下水会拿来做为过年吃的食品,猪的骨头拿来做辣椒骨,因为苗家人居住的地方很高,每天都要劳动,所以不能经常下上购置食品,辣椒骨就成为各家各户家里必备的食品,他们的菜谱也很简单,一个大锅,里面放的全是自家种的蔬菜,全是用水煮,没什么油水,旁边就放着一大碗辣椒骨,也就当做是蘸点荤了吧!很是开胃。

九.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融水禾花鱼

禾花鱼因吃禾花而得名。那些禾花鱼苗,都是苗胞们在清泉中用古老的方法培育的,然后把鱼苗分养到各梯田中。禾花鱼从不喂什么东西,吃的都是一些天然水虫子和滋生在禾苗上的害虫,更是以禾花为主食。每年的六七月份,正是禾花盛开的时候,那些糯米禾花,在风中飘落入田水中,禾花鱼欢抢食禾花,以禾花为食。等到禾花凋谢,结成了谷粒,田里的禾花鱼个个也长得肥美。待到糯谷变黄,芳香远溢时,禾花鱼也是最美味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山里的苗胞们带着禾剪,背着一篮篮的糯米饭,邀亲朋好友,去剪禾,同时也是去山上野炊,去烤禾花鱼,进行野外亲朋好友团聚之炊。

制作工序

只需从山上砍一大堆木材,整把整把地丢进火堆里烧,熊熊火焰烧得“噼哩啪啦”的响,场面颇为壮观。熊熊的篝火,映红了每一个堆满笑容的脸。如何将禾花鱼固定在碳火上烤也是得讲技巧。长辈们从山上砍来一些脚拇指大的木棍和竹竿,用刀把竹竿前半部分剖开,然后把一条条活鱼夹进去,用绳子拴紧,然后放在火上活活地烤。烤禾花鱼要整条整条地活烤,等鱼烤得黄糊黄糊时,便散发出一股股淡淡清香的芬芳,鱼就算烤好了。在烤鱼的同时,要在火坛里放进一些白卵石烧烤加温,这是有用处的。等到鱼烤好时,就用火烤干一些野菜,掺些干辣椒,把野菜搓成粉状,放进竹筒里,把辣椒一起放进去冲碎,然后放上清泉,等到火坛里的白卵石烤热了,就一个一个地放到竹筒里,只听见竹筒里冒出一股股热气,还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这道野味调料也就做好了。野餐也就可以开始了,大家聚在一起,三五一堆,一手抓糯米饭,一手拿禾花鱼沾上野味调料,就可以吃了。竹筒里散发着股股竹子的香味,喝起酒来别有一番味道,清香得很。

十.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牛瘪

“牛瘪”,又被称为“百草汤”。食“牛瘪”古已有之。据宋代朱铺著《溪蛮丛笑》记载:“牛羊肠脏,略洗摆羹,以飨食客,臭不可近,食之则大喜。”“牛瘪”的制作工序复杂,将牛羊宰杀后取其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挤出其中的液体,加入牛胆汁及佐料花椒、生姜、陈皮、香草等,放入锅内煮沸,文火慢熬,将液体表面的泡沫及杂质除掉,过滤回锅加入食盐、葱蒜、辣椒即成。可以将牛肉放汤中一起煮食,也可以“牛瘪”作盐碟,用煮熟的牛肉蘸着吃。

制作方法:

1. 首先给牛喂些牛爱吃的中草药—像首乌葛根绿豆柴胡参党土,人参,当归,防风金荞麦等等和一些新鲜的鲜草。

2. 喂半小时左右把牛杀了,然后将牛刚吃进到胃还没有消化的这些中草药取出放入高温锅加二倍以上的高温沸煎三十分钟后取出。

3. 用丝瓜咯多次去渣,去渣干净后存放在一边备用:

4. 然后将新鲜的牛肉放在樟木制的砧板上切丝(樟木制的砧板可以杀牛肉上有的牛肉钉),切好后放入锅中拌生姜片爆炒二十分钟左右。

5. 炒熟后可以将牛瘪倒入牛肉中(如果是炒牛肉则放少些,拌后炒到半干即可以了。如果是火锅则至少放入现有牛肉的两倍),同时加盐味精等配料,要吃时还要放些五香(即石菖蒲)藿香、川芎等为香料即可。牛瘪还有汤锅与干锅之分,即火锅汤汁的多少,汤锅牛瘪比较鲜嫩,而干锅牛瘪香味更浓郁,热烈。

功效:

牛食百草,其中许多是草药,而牛胆则有消炎的功效,牛黄入药清火泻热众所周知。“牛瘪”既是一味独特的美食,还具有消炎解表、治疗炎症和感冒等功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