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临沭柳编特产 临沭柳编工艺品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临沭柳编特产 临沭柳编工艺品图片更新时间:2024-01-06 22:00:06

一.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柳编制品

柳制品的原料---柳条取材于自然,是一种无毒、无害、无化学污染的绿色木本植物,符合当今世界追求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程河柳编以柳条色白质柔,光润匀称和精湛的编技享誉海内外。经过精心制作的柳制品材料纯净、剔透精细,美观别致,格调高雅,堪称人人喜爱的艺术精品。

二. 山东省 临沂 莒南县 莒南柳编

山东省是中国柳编工艺品出口大省,其出口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而莒南县又占全省柳编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因此有“全国柳编在山东,山东柳编在莒南”之称。1998年,这个县共种柳条2万亩,产柳条1200万公斤,柳编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超过1亿元,堪称山东柳编第一县。

柳条,学名白杞柳,当地俗名簸箕柳、南柳。把柳条剥去皮,通体呈白色,就叫白柳条。莒南县西部乡镇的农民擅于把柳条、白柳条编成上千种筐、篮等制品。

莒南县的柳编师出有名,相传它始于鲁班的徒弟泰山。泰山系今莒南县沭河岸边人,起初跟鲁班学木匠,但很不专心,总是偷着跑到河边柳条丛中练柳编。鲁班看他不长进,很生气,于是就辞掉了他。而泰山不久却成了一个出色的编匠,做出的柳编制品比木制品还精致,鲁班知道泰山的情况后,很内疚,并且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受到师傅的鼓励,泰山越发努力,技艺不断提高,品种花样也日渐增多。不久,皇帝要庆寿,当地的县官便请泰山用柳条编几样东西献给皇帝。泰山命徒弟挑选出质量最好的柳条,褪皮熏白,自己亲自动手把篾破得薄薄的,刮得亮亮的,使出最好的技艺编织出一只精致的高脚盘,盘内几只大寿桃,只只青里透红,光彩夺目。旁边还放着几串紫葡萄,晶莹透明,令人馋涎欲滴。县官一看,连连叫绝,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盘里还摆着两枚钱币,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拿。结果连盘子也一起拿起来了。原来那两枚钱币也是柳编的。后来,皇帝见了这件珍宝也连声称赞。从此,沭河柳编名声大震。

泰山死后,徒弟们继承他的手艺编织了篮子、簸箕、筐子和各种用品,畅销大江南北。

走进柳编之乡,看到的是一方方、一片片嫩绿的柳条。微风吹拂下,万亩柳田那绿色的波浪此伏彼起,景致煞是壮观。更引人入胜的还要数坐落在十多个村庄的柳编制品贸易货栈或加工厂。一溜摆开的10多间宽敞明亮的大仓库,库房里盛满了上千个品种的柳编制品。其中有供观赏用的各式花盆外套、花篮、吊花篮等;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提篮、挎篮。一件件玲珑剔透,各自错落有致,静动结合,栩栩如生。 走进农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编着柳条。不知是谁家传出悠扬的《柳条歌》:“涝洼湿地可发芽,青枝绿叶不奢华……”歌词唱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对柳条的赞美。其实,这里的农民也正如柳条一样勤劳、质朴、率真。

莒南柳条种植和柳编虽有着悠久的历史,出口却是近几十年的事。说起出口,就不能不说莒南柳编出口第一村:板泉镇的殷庄村。

在那个“以粮为纲”、毁林种粮的六十年代,殷庄的乡亲们悄悄地在老林盘的涝洼地里种上了河畔野生的柳条。殷庄的乡亲们有自己的打算:柳条喜湿又丰产,用它编织出的制品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许是栽植面积小,不大引人注意,老林盘那片涝洼地里的柳条儿竟在夹缝中茁壮成长。人们编织了簸箕、条筐、菜篮,销售之后换回油盐酱醋。到了七十年代初期殷庄的柳编业迎来了一个大的历史转折。刚从县供销社分离出来的对外贸易组,要组织柳编制品出口。试点工作首先在殷庄村展开。县里派来了老职工王伟和驻进村里,搞样品编织试验。乡亲们的传统手艺极大地派上了用场。从此他们的产品漂洋过海远嫁异国他乡。一件件小巧玲珑的柳编产品给殷庄人也给全县人民争来了荣誉,也换回了大量外汇。1983年县外贸局在板泉镇组织了编织技术现场比赛。全镇参加比赛的有20多个村庄,达60多人。殷庄派出了8人参加。比赛结果令乡亲们自豪:5人拿到了一等奖;3人拿到了二等奖。很快,外村外地都来争抢这批活财神。殷庄的姑娘小伙也不负众望,把柳编技艺连同殷庄人那一颗颗热诚的心一起交给了兄弟村庄的父老们……

三.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曹县柳编

20世纪60年代以前,曹县境内古营集马庄一带就有种植杞条习惯,但面积较小。70年代,古营集、普连集、莘冢集、倪集等乡镇成为杞条种植主产区。主要种植在河旁、沟旁、路旁、渠旁。1986年始,柳条编产业快速发展,杞条市场价格上涨,倪集、普连集、古营集等乡镇大面积发展条粮间作。1995年,全县条粮间作面积2000公顷。1996年,杞条实行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倪集、普连集、古营集、王集等乡镇发展为杞条种植区。1999年,杞条面积5300公顷。2003年,杞条种植专业乡镇增加到5个,杞条面积发展到5333.3公顷。2004年,曹县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中国柳编之乡”。2009年,杞条面积6500公顷,产量15628吨,产值7800万元。曹县成为享誉中外的杞条生产、加工基地。

四. 山东省 临沂 临沭县 玉红李子

【玉红李子】 俗称灰子。 花白色,果实呈心状,色泽紫红略显金黄,为传统地方品种,已有

200余年的栽培历史。清朝乾隆年间,曾作为贡品晋京。玉红李子原产于临沭县大兴镇一带,现主要

分布于芦庄、韩村、白旄等乡镇。

玉红李子结果早, 产量高, 1年栽种, 3年试花,5~6年即为盛果期。亩栽株数30~50株,亩产

2050~2500公斤,7月下旬收获。山岭、河滩皆可种植,抗病能力强,易管理。玉红李子果实营养丰富,

1986年经国家商业部、山东农科院、济南市果品研究所鉴定,该品含人体需要的17种氨基酸及7种微量

元素。玉红李子色泽光亮,外形俊美,酸甜适中,是生食佳品,亦是加工罐头、果脯、果酱的优质原

料。

五. 山东省 临沂 临沭县 临沭绿茶

国家将鲁东南列入江北茶区,山东将临沂市列为茶叶生产基地。临沭县为临沂市茶叶生产重点县。在县内农业产业布局中,东部玉山、大兴、朱仓、临沭、青云等乡镇,生产茶叶是突出特色之一。

临沭绿茶向以“叶片厚、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等特点著称,不仅为县内人民所喜爱,而且成为馈赠佳品,远销县外各地。名茶厂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茶叶评比活动,“十五”期间共获各类奖项45个。春山茶场生产的“春山雪芽”、“春山雪剑”、“苍马山翠毫”等产品,被省农业厅评为“山东名茶”,“冠山龙雾”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2002年,“春山雪芽”在第四届国际名茶评比会上,获“银奖”。2002年,玉山镇被临沂市政府列为“茶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年终检查验收获二等奖。2003年,县果茶办承担的《蒸青名优绿茶机制工艺的研究试验》项目,获得县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 江苏省 连云港市 赣榆 连云港柳编

连云港柳编工艺品历史悠久,据《赣榆县续志》附编记载:民国5年土城的“柳婆罗”(当地柳编制品统称)参加国际巴拿马赛会,获四等奖。柳编艺人编制柳制品是在“地窖子”里进行的。人在地窖内扳柳,保温又保潮,编制的工艺品质地好,不易折断。

柳编艺人以东方睿智和匠心独运的技艺编织出的工艺品形态各异,争妍斗奇,既可观赏,又实用。特别是柳编贝雕花卉工艺品,其制作精湛,构思独到,深受中外客商的青睐。如今,连云港柳编以其新、奇、巧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七. 辽宁省 鞍山 台安县 台安柳编

台安柳编

台安柳编打入国际市场台安县河多盛产柳条,沿河乡村积极发展柳编生产,心灵手巧的妇女,将柳条编织成各种条制品,由农村销往城市,由东北销往关内。从1979年开始由县外贸公司销往国外。到1984年全县从事柳编生产人员达1230人。品种由单一生产柳筐,发展到白条筐、色筐、白筐、白皮条筐、衬里柳筐及花盆套、狗窝等60多个品种,远销美、英、法、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换回可观的外汇。

八. 河南省 信阳市 固始 固始柳编

柳条加蒲草、藤草混编而成的工艺品,色泽洁白、造型别致,主要有果篮、花篮、挂篮、门帘、屏风等。

河南固始柳编生产历史悠久,固始县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国柳编之乡”称号,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始于五、六十年代,固始就有编粪筐提篮、笆斗、簸箕等柳制生产生活工具,畅销内地及邻县周边地区。1972年从江苏省杨州县引入柳工艺制品,当时有生产大队组织集体柳编加工厂,仅有少数人从事单一的面包篮生产,产品通过外贸渠道向外销售,以解决生产救灾问题,年产量亦仅有8700套,年产值12万多元。1987年外贸体制改革,以集个体私营柳编厂有10多家纷纷成立,外销产品品种逐年增多。到2003年,在30多年中,固始人民因地制宜,开发柳条资源,发挥传统工艺技术优势。

在北部三河尖、往流、丰港沿淮地区形成了柳编产业集群,柳编产业发展红火,驰名国内外。目前,全县柳编生产企业有100多家,其中拥有贸易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有10多家,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4000多万美金,带动沿淮乡镇近10万人脱贫致富。仅在三河尖乡,柳编产业的税收一年达400多万元,每年来自柳编产业的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县政府亦相继成立了“河南省翔宇柳制品总公司”和“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乡柳制品工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正和工艺品集团亦宣告成立。主要产品有柳、木、藤、草、竹、棕及混编等工艺制品;产品品种由原来的单一面包篮发展到目前的20多个系列12800个品种,年生产能力2500万套(件)。三大龙头公司都拥有出口自营权,下辖56个专业生产厂家,企业占地面积54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5600万元。在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作用下,个体私营柳编业不断发展壮大,厂家逐年增多,特别是在三河尖乡,呈现出了“户户搞柳编,工农两相兼”的局面,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致富支柱产业。截止2000年底,全乡货运汽车59部,不少厂家使用电脑,可在网上做生意,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86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到2003年,实现创产值14600万元,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上交国家税收560万元,利润15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160元。1996年被省计委、外经贸委、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农行评为“100家出口创汇基地”;2000年被省统计局评为“工业企业利税20强”、“乡镇企业明星”、“信阳市重点工业50强”。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出口创汇先进乡”;2003年9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为“中国柳编之乡”,成为全国四大柳编基地之一。

九. 宁夏 吴忠 青铜峡市 青铜峡柳编

青铜峡柳编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手工艺品。它以其洁白、柔韧、美观,赢得了中外人民的喜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手工艺品。青铜峡柳编,源远流长。据传,秦始皇派长子扶苏、大将蒙恬率军驻宁夏,屯垦黄河两岸时,就在青铜峡以“草土围堰”,逼黄河水涨而注“秦渠”,自流灌溉沃野。在这浩大的水利工程中,柳编器具得以应用,从此,柳编业也就发展起来了。

青铜峡地处引黄灌区,沟渠纵横,土质肥沃,适于柳树的生长。青铜峡柳树品种繁多,有河柳、沙柳、毛柳、倒垂柳、黑皮柳。每年3、4月间,河滩渠旁,房前屋后,到处绿柳成荫,繁茂生长。仅青铜峡市的六大干渠、四大干渠和河滩地上,就有3万多亩柳林,为柳编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青铜峡柳编选用的柳枝修长,粗细均匀,无斑点,富有光泽,性柔韧、经焖水处理后,十分柔软,可以随意编缠,晾干后即坚挺耐磨,实为优质柳编原料。

过去,青铜峡柳编是一家一户进行的,自产自用,柳编产品也很粗糙,品种较少。现在,青铜峡柳编有了一定规模,产品由过去的土筐、簸箕、背斗、米筐、菜篮、筷笼、笊篱等,发展到洗衣筐、水果提篮、面包栈、酒提篮、鱼篓、信挂篮、花篮等数十个品种,青铜峡柳编工艺简洁、做工扎实、选材考究,造型多样,日常实用,在国内外市场颇受欢迎。

自1979年以来,青铜峡柳编发展较快,经济效益好,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在日本更受欢迎,日本商社、马达加斯加、香港等商界人士曾先后前来青铜峡市参观和订货。为了适应青铜峡柳编生产的发展,把它当作“拳头”产品更多地投入世界市场,青铜峡市专门成立了对外贸易公司,专营出口柳编商品业务,培训熟练编工,提供柳编系统服务。

柳编生产的发展,也改善了群众生活,使一部分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农民们高兴地说:“过去柳条当柴烧,今日变成无价宝,收益快,见效高,村村户户都能搞。”

十. 山东省 临沂 临沭县 临沭柳编

临沭柳编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临沭县的柳编制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杞柳之乡”。 临沭祥柳工艺品有限公司位于享有中国“白柳之乡”的青云镇。产品远销 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临沭县地处沭河岸边,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杞柳种植与加工历史,10余万亩肥沃的冲积平原为杞柳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全县杞柳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3万亩,初步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和信息交流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全县拥有杞柳加工销售企业150多家,其中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达到31家。加工品种达到1.35万个。临沭县是全国最大的杞柳种植基地和柳制品加工生产基地。有8.2万人从事杞柳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年总产值达5.2亿元,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产品销往东南亚、日本、韩国及欧美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特定品质

临沭县以创建“中国柳编之都”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升级为重点,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着力打造“临沭柳编”区域品牌,提升柳编产业竞争力,实现了种植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截止2009年7月,全县杞柳面积达10.7万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