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亳州特产什锦脆片 杭州特产香脆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亳州特产什锦脆片 杭州特产香脆片更新时间:2024-05-19 12:46:37

一.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州烟草

烟草最早产于西印度洋群岛,1585年传入英国,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安徽亳州的烟草种植始于清乾隆三年,比福建等沿海地区约晚了一世纪。

四十年代,亳州烟草种植面积近五千亩,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渐叶产区,品种有“花旗烟”、“娥眉俏”、“太平板”、“歪把子”、“老来红”等,今多已失传。

建国后,国家在亳州设置了烟叶购站,隶属中国烟草工叶公司。七十年代,全市种植面积到十二万亩,占阜阳地区总面积的80%以上,成了安徽省的主要产烟区,栽种和管理都实现了规范化。主要品种有“红心一号”“长脖黄”、“老来红”、“白肋烟”、“草新5号”、“襄颖一号”、“许金四号”、“潘元黄”、“红花大金元”等。到了八十年代,面积扩大到二十四万亩。

亳州烟草的特点,叶片大,色泽好,油量高,香味浓。

二.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胡啦汤

油茶: 其实在利辛喝的油茶不能叫真正的油茶。 油茶源于广西等少数民族,那里称之为“打油茶”打油茶的基本用料:土茶.就是未制过的粗茶、姜、蒜、葱头、油氽花生米、肉骨汤等, 口味可不是一般的好啊。 在我们这里只能称之为“呼啦汤” 想象一下喝汤的声音此名还是比较形象的。

其实呼啦汤原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居传当时,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高僧手中得到一付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明朝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逍遥(今西华县逍遥镇),将此方传到了该地。该地人因此汤辣味俱全,遂改名为“胡啦汤”。
     无论这碗伍毛钱的汤叫什么,它在我的童年时光终究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让我永远怀念那街角的小摊和小板凳小桌子带给我的欢乐……

三.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王市花边

王市花边为传统手工业产品。

王市镇:以传统手工业名产花边著名。

四. 江西省 新余 渝水区 什锦煲

胡萝卜、卷心菜、土豆、香肠,均切成片,鲜蘑、虾仁少许。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煮熟。待砂锅中的汤水稍沸后,加入茄汁、生粉,用勺子搅匀,再用文火煨20~30分钟左右。注意茄汁不宜放得过多。

五.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蒙蝉蜕

蝉蜕,亦称蝉衣,是蚱蝉幼虫所脱的壳。

蚱蝉,身长一般为4—4.8厘米,前两翅的基部里褐色且有斑纹,是最大的一种蝉,夏天鸣叫声很大。它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成虫生活在树上,在树上产卵。卵随枯枝落在地上,钻入土中,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来年,吸食树根的汁液,渐渐发育成幼虫。然后从地下钻出来,爬到树上(少数爬到其他高处)脱壳成为会飞的成虫。

蚱蝉的幼虫,因形状像小狗,故俗称蜐蟟狗子。它钻出地面前,往往会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小洞。人们掘开小洞,就能捉到它。它一般在夏季雨后的傍晚钻出地面爬到树上脱壳,大约要经过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蜕变,在这期间,人们也很容易捉到它。蜐蟟狗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煎、炸、炒、皆可食用,不少人,特别是小孩子很爱吃。过去蜐蟟狗子很多,现在却越来越少了。物以稀为贵,这种过去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现在却变成稀罕物成为某些餐馆价格不菲的名菜。

蜐蟟狗子脱下的壳留在树上,人们把它收拾起来,就是名贵药材蝉蜕。

据《神农本草经》云:蚱蝉“味咸寒,主治小儿惊风、夜啼、癫病、寒热”。现在中医认为蝉蜕具有清热、解表、清音、明目等功效。

蒙蝉蜕自古以来就是上品,中医处方时,往往专门指出要用蒙蝉蜕。有人说,蒙蝉蜕有八只足,而其他地方的只有六只足。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蚱蝉属昆虫纲,昆虫纲又称“六足虫纲”,其主要特征就是胸部有六只足。蚱蝉只有六只足,其幼虫之壳又何来八只足呢?蒙城蝉蜕与其他地方的蝉蜕究竟有什么区别,连不少老中医都说不清楚,笔者当然也不敢妄说。不过,据推测,可能是因为蒙城的水土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而蒙城的蝉蜕所含药物成份与其他地方的略有不同而已,大概也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谓吧。

蒙城蝉蜕,县内各地皆有出产,而以涡河两岸为多。因为涡河两岸多为沙地,而且树木很多,特别适宜蚱蝉的生长。过去蒙城蝉蜕产量很大,远销海内外,知名度相当高。现在,由于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蚱蝉越来越少,过去每到夏天震耳欲聋的蝉鸣声,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了,蚱蝉少了,蝉蜕自然也就少了。

名贵药材蒙蝉蜕的前景令人堪忧。采取措施,保护大大小小的蜐蟟狗子,看来是很有必要的。

六. 辽宁省 营口市 鲅鱼圈区 冰糖什锦田鸡油

什锦田鸡油
田鸡是吉林,含有产高的蛋白质。田鸡身上称为珍品的是田鸡油。田鸡油的传统做法是冰糖什锦田鸡油,即取田鸡身上的精华——田鸡油作为主料经发制再配上苹果、香蕉、白梨、桔子、菠萝、红果、京糕等调料制成糖糕,汤汁明亮,油如珍珠,配果似锦,色泽艳丽,口味香甜,营养丰富,滋补延年,是宴席上的佳肴。

七.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三官核桃

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三关镇。核桃原产于羌胡,故又名胡桃,因其全身都是宝而倍受世人青睐。三官镇由于地质条件好,1960年国家决定在此投资建设亚洲最大的核桃林场,直属省林业厅。到1962年共育林3.7万亩,1963年省政府决定将其定名为“国营亳县核桃林场”。现在林场面积已达7.4万亩,年产核桃100万公斤。产品过去主要供应军工和航天企业,现远销海外,成了当地大宗出口商品之一,被称为

“核桃王国”。

八. 河南省 开封市 鼓楼区 什锦南糖

什锦南糖南糖是南方"冬糖"之通称,因其品种各异,名目繁多,故又通称什锦南糖。是开封"老宝泰"、"五福"、"三阳观"老店的特色产品。

南糖属熬制类糕点,大体上有片(麻片、花生片、黑麻片)、糕(麻糕、黑麻糕)、酥(芝麻酥、咸味酥、叠酥糖)、花(棋子糖、亟字糖、高桩糖、玫瑰糖、如意糖、方糖、角糖)、皮(水晶皮糖、雪花皮糖、桂花皮糖、核桃皮糖、花生皮糖)、蘸(花生蘸、核桃蘸),以及荸萁糖等2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片"薄如胶片,焦脆可口;"糕"块形均匀,甜香适宜;"酥"入口即化;"花"红绿相间,色彩斑澜;"皮"软绵筋韧,余味无穷;"蘸"洁白如雪,外甜里香。尤以鸡骨、寸金、麻片等加工精细,技艺精湛,风味独特,外形美观,受消费者青睐。开封著名糕点名师王魁元、武学周等制作的什锦南糖,选料精细,功夫独到,刀口整齐,色泽油润,质地细腻,不裂口、不结块、不粘手、不垫牙,有浓郁芬芳的果仁香味,酥脆香甜,在开封声誉极高。

九.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板桥无籽西瓜

板桥无籽西瓜

提起板桥的无籽西瓜,在我县城乡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哓,它以异样的色彩,诱人的香味,可口的甘甜,引来了千里的食客。

1996年,板桥集镇投资4万元在孙庄村进行无籽西瓜试点,并从县科协请来技术专家现场指导。

2月,孙庄村党支书记孙明杰,自费去山东、江苏、宿州考察学习,然后试点、推广瓜套棉,试验成功无籽西瓜“靠接”技术,即在葫芦苗和有籽西瓜苗两叶期,各削去一半,再用夹子拢在一块,生长出来的西瓜秧,长出无籽西瓜。到1997年全村已发展到860亩。1998年,板桥集镇党委、政府在孙庄村设立无籽西瓜繁育基地。基地大胆实践,又试验成功“金帅”、“蜜桂”、“绿宝”彩色无籽西瓜。彩色无籽西瓜一问世,倍受消费者青睐。1998年7月,孙庄瓜农在蒙宿路孙庄段两侧摆满瓜摊,自成市场,黑皮黄瓤,黄皮红瓤,香里透着脆,沙里裹着蜜,食客络绎不绝,给省道增添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无籽西瓜基地种植模式采取无籽西瓜套棉花,瓜茬种植双孢菇,一亩地一年三茬,收入6000--8000元。2000年,无籽西瓜达到1000多亩,孙庄村家家种瓜,户户卖瓜,305省道路边、蒙城县城小摊、周边集市、瓜棚地头,到处是瓜的世界,客商登门买瓜,瓜农出门卖瓜,市场火爆,买卖兴旺。2006年,孙庄村种植能手孙明坤试验成功无籽西瓜“砧木”嫁接技术,即在葫芦苗两叶一心期,将葫芦苗掐头,但要留两片子叶,在残茎上用牙签插孔,再将西瓜苗去根,削尖,消毒,插在小孔里,成活率98%。同“靠接”技术相比,“砧木”嫁接技术具有抗病、耐旱、抗涝,根系发达,不整枝,不打杈,不用人工授粉,省时省工等优点,亩产量可提高40%至50%。

十.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紫菀

亳州地产药材,为草本植物。冬季采挖,将其根部残茎去掉,晾干即可。亳紫菀味苦、辛,性温,有温肺下气,化痰止咳之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