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京旅游带什么特产回家合适 去南京旅游有什么特产值得带回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京旅游带什么特产回家合适 去南京旅游有什么特产值得带回更新时间:2024-05-11 20:52:21

一. 广西 贺州 钟山县 英家大头菜

英家大头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英家大头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英家大头菜,这是钟山的标志性。英家大头菜于清朝乾隆年间就有种植,迄今栽培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当地人也传承了三百多年的大头菜的腌制、糖化、贮存的传统制作和饮食文化。由于英家是客家人主要居住地,且位于思勤江岸边,英家古镇水上交通非常便利,与梧州、广东外地商品贸易日益密切,英家大头菜也通过梧州、广东等地走出家门远销全国。英家头菜从此成为当地传统的有名的土品。 现在一些老人,在谈到广西省工委转移到钟山县英家古镇继续从事革命斗争的那段历史时,仍然被革命先辈们靠一碗稀粥一口头菜依然坚持在深山野外烧石灰从事革命斗争的英雄事迹而感动,敬佩他们无论在多么艰苦、恐怖的环境下都能坚守自已的信仰的精神。传说地下交通员化装成小货郎挑着干货走街串巷传递重要情报时,货担上装的干货里其中就有英家自产的大头菜,也因此英家大头菜就富有了红色传奇。 英家大头菜素以色泽淡黄,味美鲜香,咸淡适宜,略有甜味,质地脆嫩,菜片整齐均匀而著称,含不饱和脂肪酸及钙、锌、硒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经精选加工和包装,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久藏不褪色,不霉变,实为上乘馈赠、送礼之传统佳品。时下英家大头菜已成为人们喜庆和节日的送礼佳品,亦是南方家居常备的方便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经多年发展,目前英家大头菜在钟山县种植面积1230多公顷,年产量27600吨。

英家大头菜以其色泽黄亮、纯香、脆口而闻名四方。近年来,钟山县不断扩大“英家大头菜”种植面积,叫响“英家大头菜”品牌,着力打造广西特色农业示范县,取得显著成效。

钟山县供销社于2007年成立了英家富民大头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由原来的300多户增加到现在的1500多户,农民种植大头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从2004年至2010年,英家大头菜连续五年参加贺州市辖区及各地参加的农产品展销会,英家大头菜也被作为钟山地方特色农产品推介。经过几年的推介,英家大头菜销售渠道逐步扩大,已从县内发展销售到南宁、柳州、梧州、桂林以及区外的湖南、广东、浙江、上海等地。

钟山县清塘镇是地地道道的英家大头菜原产地。当地所产大头菜,均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口感脆嫩、酱香浓郁、含盐量低,不含任何防腐剂。它含有丰富的维A、维C、维D、维B和食用纤维,能增强唾液分泌、解腻开胃、健脾消食、明目利嗝、宽肠通便;具有提神醒脑、缓解疲劳、解毒消肿、促进伤口愈合、抗感染和预防疾病的作用,是辅助治疗感染性疾病、抑制细菌毒素、防治便秘和眼科患者的食疗佳品。 钟山县益盛大头菜专业合作社由“英家大头菜”原产地的农户自愿组成,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绿色 环保 健康”为经营宗旨,以“五户联保”的方式互相监督、互相担保,确保本社产品在品种选择、生产管理、加工、包装等各环节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从而确保了产品的质量。

钟山县清塘镇英家大头菜已连续五年参加贺州市辖区及各地参加的农产品展销会,打响了了“英家大头菜”品牌。英家大头菜作为该县地方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已从县内发展到南宁、柳州、梧州、桂林以及区外的湖南、广东、浙江、上海等地。

地域范围

英家大头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范围包括钟山县的两安瑶族乡、花山瑶族乡、红花镇、燕塘镇、清塘镇、公安镇、钟山镇、同古镇、回龙镇、石龙镇、珊瑚镇等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8′至111°31′,北纬24°17′至24°46′。地域保护范围的面积1400公顷。现种植面积1230公顷,年产量27600吨。

二. 江苏省 南京市 鼓楼 南京干丝

煮干丝:南京干丝是一套不同于其他城市独特的制做方法。那些嫩而不老,干而不碎的干丝,均为豆腐店的特制而成。将豆腐切切细丝,配合各种汤料煮好,拌上香麻油和上乘酱油,入口清爽而回味悠长。

三. 浙江省 丽水 缙云 姥姥家红薯片

红薯又称地瓜、番薯,含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搞癌物质,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专家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并被 人们誉为“长寿食品”之美称。

姥姥家红薯片是精选缙云“缙云红薯”为原料,根据传统模式,融入现代最新科技方式精制而成的一种红色休闲食品,未添加任何人工色素,色泽金黄,口感:香、酥、脆。保留了天然色泽和品质,颜色黄中透红,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松脆易嚼,具有丰富的葡萄糖和维生素A、B、C、D以及微量元素,是非常适合旅游休闲及馈赠亲朋好友的珍品。

四. 河北省 廊坊 大城县 薛家宫廷窝头

    清朝道光年间,河北省大城县里坦镇薛家祖传一种独特的蒸制窝头的技术。薛家窝头,色泽金黄,味道纯正,香短期可口,营养丰富,在当地享有盛誉。
     薛家窝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了。相传,清光绪年间,皇宫大太监李连英吃后称赞不已,他在回宫时带了些窝头。此后一直长盛不衰。
     薛家窝头所用的原料是黄豆和糜子。制作时先将原料去皮,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掺在一起,搅拌均匀,再磨成面子。去皮和磨面都要用石磨,而且磨好的面子,时间不能放的过长,一般地说,夏天要随磨随蒸,不能隔夜;冬天最多只能放置3天,否则蒸出的窝头就会变味。薛家窝头不仅在原料处理上要严格,蒸制技术也十分讲究。无论和面、团制、火候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稍有偏颇,就难以得到好的效果。
     有人认为薛家窝头关键在于配料,只要有了面子同样能蒸薛家的味道来,其实不然。1986年,一位在饭店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师傅找到薛家师傅,说要蒸几个试试。薛师傅欣然同意。剂子做好后,两人在众人观视下同时在同一个锅里蒸。十多分钟后,窝头熟了。只见薛师傅蒸的窝头一律是金黄色,外面好象包了一层透明的膜,光亮滑润;而那位老师傅蒸的窝头却是青色的,而且外表粗糙,没有光泽。众人看后惊叹不已。
     薛家窝头以其精湛的技艺、上乘的质量赢得了顾客,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外地客人来大城吃不上薛家窝头将是莫大遗憾。
     百年传统、宫廷贡品―里坦薛家窝头。清朝道光年间,河北省大城县里坦(古)镇,薛氏独辟蹊径,制做窝头。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选材配方,制做的薛家窝头,清香四溢,绵甜可口而远近驰名。光绪末年,太监总管李莲英(大城籍人),把薛家窝头作为贡品送给慈嬉太后,慈嬉品尝后,大悦,称之为“黄金塔”,并亲书匾额赐给薛家。此事在大城一带广为流传并有史记载。薛家窝头,是根据中国古医学,医食同源的原理,以糜子米、大黄豆为主要原料,辅以其它配料,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粗纤维、细口感。食用后有降低血脂、胆固醇、高血压及防治糖尿病的作用,经常食用能调节人的中枢神经及新陈代谢机能。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一般面食难以相比的。如今的薛家窝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饮食口味及营养科学不断发扬光大,以臻炉火纯青之境地,得到许多国家领导人及海内外友人的品尝和赞许。现正逐步改进工艺,增加产量,使之成为各宾馆、饭店及城乡普通家庭餐桌上的理想面点,以实现昔日宫廷贡品,今朝世人共品之愿望。薛家窝头,不含任何化学防腐剂和添加剂,可速冻保鲜、低温冷藏,-5。C可保存一个月,加热后直接食用。

五. 河南省 商丘市 宁陵县 范家哨子汤

范家哨子汤

哨子汤创于民国初年,为宁陵县东街范家祖传技艺。哨子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米。将小米磨成浆以后,配以鲜鸡汤、羊油、粉条,加上茴香、姜、花椒、味精、食盐等熬制而成。食用时,在碗里浇上特制的牛肉精臊子和辣椒油,其味鲜美可口、不腥不膻、香而不腻、余味绵长。因喝时要放在嘴边吹一下,所以称做“哨子汤。

信息来源:宁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六. 海南省 白沙 黎家酸菜

黎家酸菜

黎族招待上宾的一种制作方法独特的菜叫“南杀”。

“南杀”的腌法:一是将黎语叫做“里嫩”(剥去叶子取其幼茎)或“芝温”(取其幼茎和叶子)的野菜,用冷饭和水冲调,入坛密封一个月,让其发酵成为独特气味的酸菜;一是把牛或山鹿的脊椎骨斩碎,也可将田蟹、小青蛙、蚂蚱和其他小动物切碎,与半熟的热干饭拌调,加进量食盐或盐水,入坛封存,经过一个月以上甚至一两年时间发酵一取出食用。

“南杀”有一种浓郁并独特的气味。在酒席上能象黎家一样吃“南杀”者,将是深受欢迎的客人。

七. 江苏省 南京市 秦淮区 南京香肚

南京香肚是南京著名之一,创于清同治年间。其形如苹果,娇小玲珑,老南京俗呼之为“小肚”。它肉质紧结,红白相间,吃起来香嫩爽口,略带甜味,既是宴席上的一道名菜,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佐食佳品。南京香肚相传有120年历史,清同治时即闻名全国。形如苹果,便于携带,皮薄如蝉翼, 肉质细嫩,红白相间,风味独特,是一道名菜,也是佐餐佳品。

它的主要材料是鲜猪肉,一般是三分肥七成瘦,佐料是适量的盐、糖、香料等。旧时凡圆席筵席,香肚所放之处,即首席客人所坐,“独居尊”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香肚的特色。在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上,南京香肚曾获奖状,从此驰名海外,远销各地。

八.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望谟县 肖家烧鸭

兴义肖家烧鸭,用本地饲养的土鸭全鸭烧制,皮脆肉嫩,鲜香可口。( 兴义)

九. 江苏省 南京市 鼓楼 南京板鸭

南京板鸭驰名中外。明清时南京就流传“古书院,琉璃塔,玄色缎子,咸板鸭。”的民谣,可见南京板鸭早就声誉蜚然了。板鸭是用盐卤腌制风干而成,分腊板鸭和春板鸭两种。因其肉质细嫩紧密,像一块板似的,故名板鸭。南京板鸭的制作技术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代时,地方1总要挑选质量较好的新板鸭进贡皇室,所以又称“贡鸭”;朝庭1在互访时以板鸭为礼品互赠,故又有“官礼板鸭”之称。 为金陵人爱吃的菜肴,因而有“六朝风味”,“百门佳品”的美誉。板鸭色香味俱全。外行饱满,体肥皮白,肉质细嫩紧密,食之酥、香回味无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