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张家界土家姑娘土特产 张家界特产可以带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张家界土家姑娘土特产 张家界特产可以带走的更新时间:2024-04-16 12:08:15

一.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金竹贡米

金竹贡米是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塘坝乡金竹一带的。沿河县北部金竹一带种稻历史悠久,土质肥沃,水热条件好,所产稻米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较高,香味浓郁,有“隔日剩饭返生”的特点。

自古以来在塘坝乡金竹一带地方流传着“沿河金竹的‘贡米’,务川龟池的美女”。早在几百年前,附近的地方官吏就以这里的大米作为每年的上好贡品上献皇帝及宫廷重要人士,金竹“贡米”由此得名。

据有关专家分析,金竹的土质和四季不干的水源富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及多种微量元素,水土的酸碱度适中,尤适宜于大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其产出的米粒均匀,粘糯适中,香味逼人。

金竹贡米声名远播,金竹梯田风光闻名省内外。沿河县共有优质稻适宜稻田11万亩,具备金竹贡米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条件。沿河优质米适宜区主要有北部优质米产区,以环公溪口地区的新景、客田、塘坝为中心区,适稻田面积5万亩,优质米品牌为金竹贡米,加工、包装、贮运中心为公溪口。中南部优质米产区,以官舟水库灌区和峡门口水库灌区及毛田——石灰优质米产区为中心区,适宜稻田面积6万亩,加工、包装、贮运中心为淇滩。

二.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困龙山铁叫鸡

困龙山铁1是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困龙山一带的。困龙山铁1是优良家禽品种,肉质细腻,毛色黑亮,抗逆性强,产蛋率高。

铁1主产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北部后坪、客田、塘坝等乡镇的困龙山区。本鸡种全身毛色乌黑油亮,红冠,啄、爪黑色;生长快,抗逆性强;体型较大,成年母鸡每只2千克左右,成年公鸡每只3千克左右;肉质细嫩,产蛋率高(当地民谚:麻一千,黑一万,白鸡母,不生蛋);外观优美,活泼好动,可作肉鸡、蛋鸡、观赏鸡(当地民谚:金猫银狗铁1)品种。据调查,主要为农家散养,年饲养量10万只以上,主要销往彭水、武隆、务川、沿河等附近几个县城,部分销往遵义和重庆。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土家油茶汤

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

据传,油茶汤是土家放牛娃在茶山里摆“家家”而发明。他们在山上拾得一捧油茶籽,放在瓦罐中炒出了茶油,再摘来茶叶放油中一炸,兑上山泉水,加入随身带来的炒苞谷,吃得津津有味,久而久之,喝油茶汤便成了土家人的习惯。

土家油茶汤制作方法,是先用食用油炸适量茶叶至蜡黄后,加水于锅中,并放上姜、葱、蒜、胡椒粉等天然佐料,水一沸便舀入碗中,加上事先炒好(或炸好)的炒米花、玉米花、豆腐果、核桃仁、花生米、黄豆等“泡货”即可食用。油茶汤的制作关键是茶叶质量和炸茶叶的火候,佐料和“泡货”的选用可随客人口味。

土家油茶汤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现象之一,堪称中国茶文化一绝,源远流长。至今在全州,特别是在咸丰、来凤等地盛行。1992年,“来凤县土家族油茶汤茶艺团”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中国首届茶文化节,博得“来凤名茶传千里,土家油茶香九州”的赞誉。后来有关部门将土家族油茶汤提炼、整理成“四道茶”(即白鹤茶、泡儿茶、油茶汤、鸡蛋茶)、油茶道表演等形式,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的程式茶道。在2005年中国茶叶协会主办的中国富硒茶文化节上,幽雅卓绝的“四道茶”茶道茶艺表演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使得油茶汤这一土家茶文化精髓得以发扬光大。

土家茶俗

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一天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肉都不香”,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

土家油茶汤是土家传统四道茶(白鹤茶、泡米茶、油茶汤、鸡蛋茶)中制作最考究,代表礼遇最高的一道。用该汤待客是千百年来土家人沿袭下来的最高待客礼遇。

土家族人好客,每当客人来到寨子,主人就客客气气地迎出来,把客人请进吊脚楼堂屋里坐下。当主人陪来客聊天时,主妇便函走进火炉屋,在青条石嵌边的四方形火炕上架起锅,用茶油或猪油炸出一碗碗核桃仁、炒米、芝麻、花生米、黄豆、苞米花等。食物炸好后,端出来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接着主妇又在锅里倒进适量的茶油,待油冒青烟时,放一小把茶叶及花椒、胡椒、生姜丝、食盐等佐料,爆炒几下,接着倒入锅内一小瓢冷水,再用锅铲挤压、搅动,再加水稍煮几分钟,撒点葱花、大蒜。汤烧开后,冲进盛有油炸食品的碗中,这样滚热喷香的油茶汤就做好了。 喝油茶汤不用筷子或汤匙,而要连渣带汤一起喝下去。喝油茶汤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汤喝完了,而残渣留在碗底,只好以手代筷,就未免尴尬了。会喝油茶汤的人,在喝汤的同时,连同油炸茶叶、苞米花、桃仁等均匀喝进口里。其奥妙是边喝边不停地使汤“浪”动,随着汤的浪动,食物漂浮起来就可趁机喝掉。

土家人过年的时候,油茶汤里少不了备血豆腐。血豆腐是新鲜豆腐和新鲜猪血加上猪肉粒,花椒,辣椒粉拌匀用烟熏干而成,吃时用油炸熟。

土家油茶汤,不仅土家人爱喝,居住在土家地区的其他兄弟民族也非常喜爱。油茶汤不仅饱腹,而且是重要的绿色食品和饮料,营养价值高,能防病治病,常喝能壮身延寿。

历史渊源

由于土家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对于油茶汤流传下来的说法也众说纷纭。据传,油茶汤是土家放牛娃在茶山里摆“家家”而发明的。他们在山上拾得一捧油茶籽,放在瓦罐中炒出了茶油,再摘来茶叶放入油中一炸,兑上山泉水,加入随身带来的炒苞谷,越吃越有味。尝到了这种自制的美味,放牛娃们就常在山中做这种最原始的“油茶汤”;后来,此事传到大人中,大人们试着用铁锅、茶油、茶叶等对这种做法加以改进,久而久之就做成了土家族地区常喝的油茶汤,从此油茶汤便在土家族地区流传下来。另一种说法是,大约在明代,土家族人民经常遭受侵扰,1建统治阶级围攻。到了大年三十这天,人们家中只剩下了一些粗茶叶、茶油、玉米、蒜苗了,于是只好用这些东西烧一锅“油茶汤”过年,从此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油茶汤起源于汉代。因为相传汉将军马援伏波当年驻扎酉阳,因当地多瘴气,使士兵的健康受到威胁,将军便用合茗叶、茱萸、芝麻等研成末,再加盐制成汤,供士兵饮用以防瘴气。 后来当地百姓纷纷仿效,渐成习俗,遂演变成今天的“油茶汤”。早在清嘉庆二十三间(1819)纂修的《龙山县志》上也有清楚的记载:“有所谓油茶者,取黄豆、苞谷、芝麻、米花、腐干、干松茹、腊肉饤,以脂油炮炒之,撩起;下水,油锅内加茶叶,煎数沸,酌碗中,泡诸物饷客以示敬。”

后来当地百姓纷纷仿效,渐成习俗,遂演变成今天的“油茶汤”。“油茶汤”味道鲜美,既能作为食品充饥,又能作为饮料提神。土家族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土家儿女爱唱歌,只因烧了油茶汤喝……”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土家炕洋芋

“洋芋”就是土豆。

吃洋芋有多种吃法,其中炕洋芋松泡味美。其做法是,先将洋芋刮皮洗净,放在锅里煮一煮,不等全熟捞起来,立即放在锅里炕,放进菜油或漆油,翻来复去将表皮炕得焦黄,再放进盐,蒜末、辣椒粉,拌匀即可。

客人来了,奉上一碗,作为饭前压肚之食,是一种地道的土家风味食品。

五. 重庆市 黔江区 土家绿豆粉

绿豆粉是土家少数民族的美食,自古以来被当地人称为“养生美食粉”。土家绿豆粉主要是由绿豆经精细加工制成。绿豆是夏令饮食中的上品,它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又名青小豆,因其颜色青绿而得名,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的栽培史。由于它营养丰富,用途较多,李时珍称其为“菜中佳品”。。濯水绿豆粉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濯水镇制作绿豆粉的有20多家,开绿豆粉馆的有10多家,每年为这些绿豆粉经营户增加收入300多万元。

黔江绿豆粉:到黔江不可错过的早餐

黔江,这个汇聚了土家、苗、汉等民族的神秘地域,美食饱含着它独具的少数民族特色,食味幽香飘远。黔江美食,融入神秘的土家族、苗族元素,以它独具魅力的风味,引得一拨拨食客流连忘返,难分难舍。

绿豆粉是黔江人最常吃的食物之一。千百年间,黔江人和绿豆粉“难舍难分”。绿豆粉在黔江的大街小巷、菜市场、市民家中都不鲜见。

黔江绿豆粉最为有名的当属黔江区濯水古镇的濯水绿豆粉。

濯水绿豆粉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年间便有记载,宋人陈达叟将其列为鲜美的、无人间烟火气的素食二十品之一。“游古镇老街,看后河古戏,品土家美食,听阿蓬水音”是黔江濯水古镇旅游的四大亮点。游客在游览古镇的同时,吃一碗独具特色、传统手工制作的绿豆粉,大饱眼福之余也可以大饱口福。

绿豆粉是大米和绿豆打磨成粉浆后,用漏斗挤出,在平底锅内形成蚊香般一圈一圈的面条,下锅煮熟后即可食用。

传统绿豆粉全是手工制作,特别是用石磨磨出的粉浆比机器打磨的粉浆更有劲道。“一碗汤粉淋上用牛肉、杂酱、牛肚或肥肠熬制的臊子,闻一闻,浓香四溢;吃进嘴里,口感爽滑,一碗下来,尽是满足。”一位食客说。

目前,濯水古镇的绿豆粉制作技艺已被纳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土家烧饼

土家烧饼又名掉渣烧饼、抖掉渣烧饼,因烤后外层酥松,稍一震动就可掉渣而得名,有“中国比萨”之美称。土家烧饼是恩施地区极富地方特色的小吃之一,尤以恩施老城区六角亭田发勇家族制作的“田烧饼”为典型代表。“田烧饼”为祖传工艺,远近闻名。

曾风靡全国的掉渣烧饼(土家烧饼),因部分商家不得要领,质量难以保证使声誉受到影响,但在恩施地区,这一传统工艺是源远流长,正在发扬光大。

土家烧饼的主料是面粉,先用老面发面,后以肉、葱、花椒等为原料做成馅,掺合在一起做成椭圆形饼状,抹上酱油、芝麻等,在瓦缸内用木炭烤制而成。烤熟的土家烧饼面色金黄,外酥内软,清香诱人。

七. 广西 防城港 东兴 东兴红姑娘红薯

东兴红姑娘红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东兴 “红姑娘”红薯是东兴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当地种植有200多年,最早历史记载是《钦州志·农业志》(当时东兴隶属钦州市管辖)第248页记述:“民国时期的主要品种有‘六十日’、姑娘薯、五里香、金瓜薯等。”这里所讲的“姑娘薯”即是东兴红姑娘红薯,由于该红薯表皮鲜红,形态修长,肉色乳白像纯洁美丽的少女,因而得名“红姑娘”红薯。鲜薯粗蛋白含量2.32%,粗纤维含量0.59%,淀粉含量27.04%,可溶性糖含量4.63%,粗纤维含量相对较高,新收获薯块煮熟口感香、粉、甜,有板栗香味,贮藏后薯块煮熟口感外层甜软,内层松粉,有蜂蜜香味,口感良好。

东兴“红姑娘”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质和亚油酸,以及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E等等,其味甘、性平,具有宽肠通便、补脾益气、生津止渴的功效,经常食用有利于身体健康、益寿延年。

历年来,东兴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兴“红姑娘”红薯产业发展,把东兴“红姑娘”红薯列入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结合防城港市创建“红色品牌”系列决策,东兴“红姑娘”红薯得到长足发展,面积从2004年的0.8万亩,增至现在的1.8万亩,单产从每亩75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每亩1620公斤,总产值从过去的1200万元,增至现在的11250万元,一年两熟,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冬季收获,产品远销区内外,甚至在国外也深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东兴“红姑娘”红薯品牌创建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红姑娘”红薯节成为全区“十佳休闲农业名节”,河洲村成为全区优秀“一村一品”村镇并被命名为广西红姑娘红薯村,东兴“红姑娘”红薯先后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认证、荣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和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属地理标志产品。仑河牌“红姑娘”红薯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

东兴红姑娘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东兴市东兴镇的河洲、江那、大田、长湖、牛轭岭等村全部土地,松柏、楠木山村部分土地;江平镇的横隘、思勒、咤祖、那漏、黄竹等村全部土地,交东、江龙、长山村部分土地;马路镇全部土地。共有3个乡镇23个村,东到江平镇交东村,南到东兴镇楠木山村,西到东兴镇大田村,北到马路镇吊应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3′-108°15′,北纬21°31′—21°44′。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总汇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总汇

八. 四川省 阿坝州 小金县 四姑娘山沙棘

四姑娘山景区内及周边地区盛产富含有含各种维生素,尤以Vc含量最大的沙棘。

中国沙棘,从果实颜色看,基本上属橙黄色和桔黄色两个类型,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5米,阴湿区可达18米。幼叶密被鳞片或星状毛,老枝灰褐色,棘刺较多,粗壮,顶生或侧生。单叶近对生,披针形或钜圆状披针形,长2-7.5厘米,宽0.2-1厘米。

用沙棘果实加工的饮料,营养价值高,饮用后具有增强心脏功能、防止坏血病、阻止致癌物甲基亚硝胺的形成、消除疲劳、提神兴奋之功效。加工后的沙棘果汁含维生素C500-1500mg/100g,是弥猴桃的2.3倍、山楂的20倍。被科学界誉为“第三代水果”、“维生素之王”和“21世纪最有希望的保健品之一”。

沙棘作为药品载入中国药典。卫生部已确定为“药食同源”资源,现代科学已研究发现沙棘果内含有190余种生物活性物质,因此开展综合开发利用和深加工研究,可将全果加以利用。同时,将其生化成分分离、提取后,分别应用于生产医药、保健、抗衰老、美容产品等诸多方面,可使沙棘果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沙棘叶、果和种子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及上百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都是人体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具有重要的保健价值。

小金因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生长出的沙棘果经加工后因其质量和色泽均属上等而倍受喜爱。所产沙棘晶、沙棘蜜等固体饮料,是选取野生沙棘果肉、汁、优质糖、蜂蜜精制而成,具有防癌、清热、生津提神、缓解便秘、增进食欲之功效。在加强宏观战略发展研究,树立西部大开发,生态要先行的战略思想,沙棘资源被列入我县野生资源重点开发项目之一,进行保护性开发。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土家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

“西兰卡普”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在土家族习俗中,土家姑娘从十一、二岁起就开始学习彩织。姑娘结婚时必须有自己织出的打花铺盖作嫁妆。因而,土家姑娘在婚前的日子里总是起早贪黑,精心制作她心爱的打花铺盖。关于打花铺盖的来历,在土家族地区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位心灵手巧,穿针走线,织了有100种花朵图案的西兰卡普。后来,受到了嫂子的嫉妒,诬陷她夜里出门私会,败坏了门风,挑唆其哥,将她残害了。噩耗传出,土家族姑娘非常怀念她,把她织的彩锦,取名打花铺盖。成了土家姑娘的嫁妆。现在打花铺盖均用三块西兰卡普缀连而成。

西兰卡普是以深色的锦线为经线,各种色彩的粗丝、棉、毛绒线为纬线,进行手工挑织。它色彩艳丽,图案新颖,多达几百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然景物、禽兽、家什器具、鲜花百草;二是几何图案,最常见的是单八勾、双八勾等等。三是文字图案,如喜、福、寿等。整体效果古朴典雅,层次分明,惟妙惟肖,光彩夺目。

土家妇女擅长纺织早见史籍。秦汉时期,人们把土家先民的织锦称为“(上宗下贝)布”,是皇室的上乘贡品。到了宋代,土家织锦工艺兴盛,广泛流向市场交易中。这时的“溪布”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上宗下贝)布”的传统。明清时期土家人西兰卡普工艺进一步发挥,逐渐形成独特制织程序,达到较高的水平。

今天的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工艺品,已经从山寨,走向全国,甚至冲向世界了。1985年,土家族老艺人叶玉翠与汉族工艺美术家李昌鄂合作的五幅《开发山区》织锦壁挂,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获得好评。打花老艺人朱么妹,熊1织的两幅壁挂,一幅参加过加拿大的中国工艺美展,一幅参加过坦桑尼亚、赞比亚的中国工艺美展。

十. 湖北省 宜昌市 五峰自治县 五峰土家腊肉

五峰土家腊肉是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的。五峰土家腊肉色泽鲜明,肌肉呈鲜红或暗红色,脂肪透明或呈乳白色,肉身干爽、结实、富有弹性,并且具有腊肉应有的腌腊风味。

五峰县是土家族自治县,土家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菜。

土家腊肉将椒、八角香、山胡椒等佐料合盐炒香磨研成粉,待猪羊修净破腹后即砍下头、腿、前胛,腌好入缸,所余按五、斤一块砍成条形,逐腌好,层放,每层再撒上和佐料,如此腌制十日左右即取出上炕。炕腊肉时,忌烧松杉等含烟含脂重的薪多以青棡、土荆条、香叶树、柏枝等芬芳杂柴为薪,早炊暮,烟火不断,这样一熏到第二年立夏后下炕,冷却后于稻谷中收藏。通谷子吸收水份后,腊肉更耐贮存,且经久不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