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汉的湖北土特产商店 湖北土特产武汉专卖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汉的湖北土特产商店 湖北土特产武汉专卖店更新时间:2023-12-25 10:38:18

一. 湖北省 武汉 新洲区 新洲莴苣

新洲位于武汉东北部,是武汉乃至湖北省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目前,以形成以西南部双柳10万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园为核心,包括邾城、李集在内的三大蔬菜板块,常年园种植面积达18.5万亩,年产量在100万吨以上,主要品种有西兰花、福椒、毛豆、番茄、芥兰、莴苣、小香葱、豇豆、莲藕、早春苋菜、鲜食玉米等蔬菜系列产品(其中:西兰花、福椒、毛豆、芥兰等已打入国际市场),且已征地600余亩,分别在双柳、邾城建设两个蔬菜加工园区,园区已基本完成道路、供水、供电、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洲区蔬菜深加工项目,旨在借助新洲无公害蔬菜产业的产业发展规模与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开发无公害蔬菜精深加工业,进一步延伸新洲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链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产业发展附加值,促进新洲害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新洲蔬菜产业不断做强做大。

二. 湖北省 武汉 汉南区 喜鹊湖黄鳝

喜鹊湖黄鳝

武汉市汉南区湘口街龙沟大队喜鹊湖鳝鱼养殖协会

喜鹊湖黄鳝是武汉市汉南区重点发展的六大特色农产品之一,产地属平原湖区,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丰富。喜鹊湖是长江优质水源精养塘面,总面积2.5万亩,水 质清新,水草丰美,属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有“日出斗金、夜出斗银”之美誉。

三.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武汉木刻船

武汉木刻船风格独特,驰名国内外,是一种高雅的木雕工艺摆件。奠基人是武汉市工艺雕刻厂的老艺人龙云华。他自幼从父学艺,终生从事木刻船的制作。他善于观察,不断创新,先后雕刻出湖北跨子船、小型襄河船、宁波三帆船、湖南平顶船、龙凤船、贵州客船、巡抚官船、川江麻雀尾船等六十多种不同水域.不同风格的船。他以南宋巾帼英雄梁红玉抗金的历史题材创作的《梁红玉战船》,着意渲染船上的战斗气氛和梁红玉屹立船头的飒爽英姿,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另一力作《端午龙舟》成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珍贵陈列品。

1963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了龙云华和他的艺术珍品的纪录片,次年他即逝世。他的儿子龙从发和艺徒程楚春、潘正斌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成为武汉木刻船的一代新秀。龙从发创作的红木《龙凤船》造型奇特,富有民间神话色彩,在武汉市工艺美术大楼陈列时被一位外宾高价购云收藏。程楚春创作的《集美花梢》精巧别致,颇具闽南水乡轻舟的风韵,备受福建游人的欣赏。潘正斌创作的《镇海宝舟》犹如水上殿堂,在法国展出时备受赞叹。在1981年全国首届旅游纪念品评比会上,武汉木刻船获优秀奖。1985年,龙从发创作的《郑和宝船》参加中国商品秋季交易会展出,受到与会者的欢迎。

四.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武汉欢喜坨

欢喜坨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后外脆内软,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

武汉传统小吃“欢喜坨”,现在在三镇不少大中型酒店同样有售,不同的是,它有个更雅的名字“1元”。为啥改名?因为两年前,它就是以这个名称入选“中国名点”。

不过,除了饮食圈内人士,两年来,武汉市民并不知道欢喜坨走了“上层路线”。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湖北荆州江陵等地的传统风味小吃。为何叫欢喜团呢?据传,清末荆州城内有陶姓一家,在战乱中走散,历尽苦难,终于又合家团聚了。陶姓老人庆幸一家人没有丧生战乱,找出所存的糯米,经淘洗、磨浆、沥干后,掺入适量面粉和红糖,搓为小团,再蘸满芝麻,炸制成熟。没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乐。为了纪念团圆,就此称之为“欢喜团”。陶家也以善制“欢喜团”而出了名。

虽然众多老武汉对欢喜坨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但随着人们饮食口味上对油重、量大食品的冷落,欢喜坨正在退出武汉“主流早点”行列。

欢喜坨

改良后的欢喜坨,面粉和芝麻的选料更讲究,“个头”增加了一倍,且由实心变成了空心,看着大气,吃着精致,且酥糯爽口。

2004年,武汉明星花园酒店就是以这种“1元”申报“中国名点”,获得成功。

记者了解到,如今,1元在江城大、中型酒店还很是得宠,其价格由过去早点摊上的每个5角,变成了每份(12个)14元左右。

精于面点制作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中国烹饪大师”方元法说,欢喜坨“老树发新枝”说明,只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文化积淀深厚的武汉小吃仍有自己的市场空间。比如,近日,在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上,武汉四季美的西红柿汤包、开洋烧麦也被中国饭店协会认定为“中国名点”。它们的经历,与欢喜坨一样。

这种食物在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如在重庆地区被俗称为“麻圆”

五. 湖北省 武汉 汉南区 建新鲜食玉米

近年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邓南街建新村已发展成以鲜食玉米种植为主导产业的专业村。建全村耕地面积2196亩,全部种植鲜食玉米,村里现有2个玉米农业合作社,全村336户农户均都从事玉米生产,玉米销售市场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此外,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开展保健玉米、观赏玉米、加工玉米等不同风味品种的研发,形成了甜、糯、彩丰富多彩的系列化产品。建新村已成为汉南“中国甜玉米之乡”的种植核心区。建新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该村的甜玉米均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并多次获得武汉国际食品博览会、中百超市最畅销农产品等奖项,已进入武汉各大超市及农贸批发大市场,同时远销湖南、上海、北京、广东、甘肃、沈阳,以及韩国、香港等,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六. 湖北省 武汉 洪山区 香菜圆子

南方的丸子在不南不北的武汉过油一炸就叫圆子,而香菜圆子在许多年里都和藕圆子、豆腐圆子并称为穷人家的三宝,因为它们看上去金黄松脆与肉圆子一无二致直到入了口才见真招,所以特别能给穷人家争脸。不过金玉其外的联想毕竟使它们难登大雅之堂。今天,物质的丰富自不必说,宴席间倒很有点“食肉者敝”的味道,香菜圆子和它其它的素食圆子兄弟就此合了素食、健康食品的潮流,成为新宠。

七.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塔耳柿子

塔耳柿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塔耳柿子是湖北武汉黄陂区的。

塔耳柿子

武汉市黄陂区土协会

14060564

柿子(新鲜水果)

八.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新农牛骨头

汉阳蔡甸新农牛骨头是武汉市创新名小吃,它是以水牛为主原料,经多种中草药及祖传配方秘制而成。

熟制方法:熬

特点:骨酥肉香、回味甘醇、牛味香浓、风味独特。

九.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卷饼

卷饼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风俗的名点。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有包制。  

卷饼的制作材料:

主料:小麦面粉250克,猪肋条肉(五花肉)350克
调料:大葱80克,色拉油30克,白砂糖10克,盐3克,姜3克,酱油20克,料酒20克

卷饼的做法:

1. 五花肉洗净后放入冷水锅中大火烧开;
2. 烧沸后略煮一会儿(将血水浮沫去除干净)捞出,再用冷水洗净;
3. 把烫过且洗净的肉切成小块沥干;
4. 用大火将锅烧热入油,放入姜片爆香;
5. 放下肉块,煸炒肉块至出油;
6. 加入料酒翻炒;
7. 加酱油炒匀肉块;
8. 加水至肉块刚淹没;
9. 加锅盖,用大火将水煮沸;
10. 加糖,用勺炒匀;
11. 转小火锅盖焖烧;
12. 15分钟掀盖翻炒后,再焖烧;
13. 约15分钟左右肉已转色,再加糖炒匀后继续焖烧;
14. 约10分钟后肉汁呈粘稠状;
15. 转大火用勺不断翻炒至收汁至肉汁粘稠肉块红润即可;
16. 取面250克掺水和成面团;
17. 将面团裁成小圆团后擀成薄面皮待用;
18. 大葱洗净,净水浸泡后剖开切成丝备用;
19. 将面皮放入锅中蒸热取出,将红烧肉与葱段包入(也可放黄瓜段)即可。

神童过元宵:
据传清朝光绪年间,长汀有一位神童段林雪,他10岁能诗,13岁考取秀才。由于家贫,母亲为其做了一件既长又宽的蓝长衫,以供今后数年穿着。当他穿着这件新衣去拜谒考官谢恩时,考官看他衣不合身,便口出上联曰:“小童生蓝衣坠地”。段林雪仰望考官,见其头戴官帽,帽顶缀有红珠,即答曰:“大文宗红顶朝天”。考官点头称赞。段林雪童年时家贫交不起学费,只好由母亲胡氏亲授功课,他不出远门,也不知市面的繁荣景象。有一年元宵节,他上街看到油炸卷饼,香气扑鼻,回家问母亲那是什么菜。胡氏暗自伤心,便买了几张卷饼皮,以腌菜、葱蒜包卷,将就着给林雪解馋。林雪吃后又问:“这是什么菜?”胡氏随口回答:“手帕子包‘拉杂’。”后来,段林雪考中拔贡,家境已佳,想起往事,便赋诗道:“家家团聚过元宵,户户齐把春卷包,忆我龆龄穷苦日,笑问手帕何物包。”后来被人们用简介的话名概括为“卷饼”。

十.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老面大包

以老面(面肥,发酵制作的包子,口感舒适,回味香醇、口味纯正,汤汁丰润。

熟制方法:蒸制

特点:肉鲜汤浓、面皮筋实、百食不厌、老少适宜。

系列:豆沙、麻蓉、腌菜、鲜肉、酱肉、菜包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