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太原有什么著名的特产小作文 介绍山西特产100字作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太原有什么著名的特产小作文 介绍山西特产100字作文更新时间:2024-01-17 18:28:51

一. 山西省 太原 万柏林区 醋

醋,古称“酢”。山西人爱吃醋,会做醋,别号"老酢儿”据历史学家推断,在两千四百八十多年前,山西晋阳(今太原)的醋坊就遍及城乡,故古代就设有“酢人”之官。 《隋书》中有“宁饮三升酢,不见崔弘度”的记载。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的酿醋工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独具代表性的有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香醋,四川麸醋,福建红曲老醋,一起并称中国四大名醋。 山西老陈醋,体态清亮、色泽深褐,除了具有酸醇、味烈、味长三大特点外,还具有香、绵、不沉淀的优点。而且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不易变质。并能祛湿毒、杀邪气、消淤肿,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因此素称“华夏第一醋”,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欧美人士誉为“中华秘密”,“中国最好的醋”。( 太原)

二. 山西省 太原 古交市 古交蘑菇

古交蘑菇

三. 山西省 太原 娄烦县 火山土豆泥

火山土豆泥

食材:2个土豆;少许肉沫;彩椒、西兰花;生抽,蚝油,料酒,盐,水淀粉

制作步骤:

1、把土豆去皮,上锅蒸熟,压成土豆泥。

2、彩椒切成小碎末加入土豆泥中,再放少许盐搅拌均匀。

3、把和好的土豆泥摆入盘中做成火山的造型。西兰花焯水后过凉,摆在火山边上。

4、肉末加入些酱油,盐,料酒腌制一会儿。炒勺内加底油,烧热下肉沫炒散。肉炒熟后倒入蚝油,水淀粉,再放入一些彩椒末,点几滴香油。调匀淋在土豆泥上即可。

四. 山西省 太原 小店区 山西小窝头

窝窝头从16世纪的明代中国开始种植玉米时即有了。李光庭著《乡言解颐》卷五,载刘宽夫《日下七事诗》,末章中说及“爱窝窝”,小注云“窝窝以糯米粉为之,状如元宵粉荔,中有糖馅,蒸熟外掺薄粉,上作一凹,故名窝窝。田间所食则用杂粮面为之,大或至斤许,其下一窝如旧而覆之。茶馆所制甚小,曰爱窝窝,相传明宫中有嗜之者,因名御爱窝窝,今但曰爱而已”。

引文中的“杂粮面”,就是玉米面中加入黄豆面等形成杂合面,其蒸制品,在明清时叫窝窝,清末民初才开始叫窝窝头。相传1900年慈禧逃往西安,刚入境山西,就饥肠辘辘。此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看见有个叫贯世里的逃难者正在啃窝窝,慈禧就拿了吃起来,倍觉香甜。问何物,答:“玉茭子面做的窝窝”。慈禧说,此是进山西吃的第一口,就叫窝窝头吧,意思是个领头的食品(张寿臣《窝头论》)。慈禧到乔家大院时,乔致庸以八碗八碟接驾,最后一道主食,为其上了穷苦百姓吃的菜窝窝。《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记载,慈禧回京后要吃窝头,御厨做了一个,老佛爷食不下咽,怒杀厨子。后来老厨师在玉米面里加入糖和栗粉,做成小窝头,慈禧吃得上口,说:“总算吃到当时的窝头了。”于是小窝头便成了皇宫御点、晋馆名品,北京仿膳饭庄、太原全晋会馆有传承此技。

旧社会,穷苦百姓能吃上一顿窝头也属不易,有这么一幅对联“别家过年二上八下,我家贺岁九外一中”(《清末民国讽喻联集》),其中的二上八下,指包饺子,九外一中则是捏窝头的动作,是说过年人家吃饺子、自己吃窝头。穷人家平日里吃的多是“糠面窝窝”、“草籽窝窝”,还有的要掺杂野菜充饥。解放后经济恢复,窝头逐渐成了山西人的一日三餐主食。文革期间,1三次访问大寨,和社员一起吃的就是玉米面窝头。再好的东西,也经不住天天吃,容易吃伤胃口。老百姓想办法变换花样,晋南就有了柿子窝头,从南到北也有了枣窝窝、菜窝窝。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饮食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发展,窝头在一日三餐中一度消失。现在窝头受到人们的追捧,不仅仅是忆苦思甜,更在其营养价值。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当点心食用,有助于肠胃蠕动,益于健康。它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玉米中含的硒和镁均有防癌抗癌作用,谷氨酸还有一定健脑功能。

进入新世纪,山西小窝头这一名点在酒店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太原全晋会馆推出的名菜“鹅肝牛肉小窝头”最具代表,据说该店迄今年8月底的32个月内已售出近58万只小窝头,被称为“黄金小窝头”。黄金小窝头好吃,究其因有四美,一是原料要鲜,选用水磨细粉,营养充足,口感细腻;二是品相要美,上尖而下圆,外实而中空,形似将军之帽,色似帝王之袍;三是佐味要好,鹅肝入味,牛肉剁粒,吃之筋道,闻之鲜香;四是趁热取食,借西餐烹技,铁板为器烧鹅肝牛肉,再置新出笼的窝头,趁热端给顾客,即食足美矣。

五. 山西省 太原 阳曲 阳曲酥梨

阳曲酥梨引种于安微砀山。经多年区域驯化栽培,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使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含糖量高达17%。因则,阳曲酥 梨以其果型正、色泽好、果心小、有香气、酥脆爽口汗多味甜而闻名于全省,在八九年全省优质果品评审中,获省优质水果奖,在九四年全省家业精品评审中,又获金奖,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太原)

六. 山西省 太原 清徐县 孟封饼

孟封镇:孟封饼。

孟封饼是清徐县孟封村独特的传统名食,以香、酥、软、甜、凉的特点久负盛名。凡品尝过它的人,无不称其为饼中佳品。

长期以来,不论逢年过节探亲访友,人们总是设法买些孟封饼,一来自家过节品尝,二来可作为礼品馈赠亲友,表示对人敬重。

来历:孟封饼创制于清光绪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当时南里旺村有姓冯的一家财主,孟封村的赵晋山给他家做饭。当时腊月,冯家为欢度春节,要求每天不吃重样饭,顿顿都要调花样。赵厨师尽管手艺高超,几十天的变样已技穷艺尽。一天,偶用面粉与油、糖炒成油性面与面粉加水和成面团。不料面团过稀,无法联饼,只好用铲子铲块,放在鏊上,再扣上扣锅烤熟,主人食之,十分可口,要求继续烧制,这就是孟封饼的开始。

后来赵晋山回到孟封,向鹅池村的王富长借200元钱,开设饼铺,经营“孟封锅块”,后来改称孟封饼。孟封位于清源县东南,地处汾河东岸,是粮食集散之地,聚集许多店铺,从河北、榆次到文水、汾阳、陕西的客商络绎不绝,孟封饼随之而销往各地。

七. 山西省 太原 娄烦县 娄烦莜面

盖家庄乡:蘑菇、攸面。

莜面靠姥姥是用手推的,要推好莜面靠姥姥,首先是一次性将开水按一定比例加入莜面里,用手将面和好,和得不软不硬。然后揪一块和好的莜面用两手掌搓成饼状,放到石板上一只手的后掌去推,推出的靠姥姥又长又宽又白又薄又细腻。然后将推出的莜面片卷成卷放进蒸笼里,蒸上20分钟就做好了。

莜面靠姥姥的吃法,以老陈醋为主蘸汤,配以黄瓜水萝卜丝,或配以本地羊肉臊子最妙,好吃又补身。吃完莜面后喝点蒸过莜面的母水以助消化。

2010年,娄烦莜面靠姥姥制作技术被公布为太原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八. 山西省 太原 万柏林区 汾酒

早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汾酒就为世人珍爱,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素有“开坛香天下”之美誉,其美味曾倾倒众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新中国建立以后,几经扩建,现已成为国内最大而又闻名于世的国家名酒生产厂家之一。汾酒度数虽高,但无刺激性,饮后使人心旷神怡,具清洁卫生,幽雅纯正,绵甜长之三绝,是我国清香型大曲白酒的典型代表。( 太原)

九. 山西省 太原 杏花岭区 油炸卤制花干

油炸卤制花干也是太原市的传统名品,采用独特的工艺,精细加工而成。制作油炸卤制花干的原料要选用皮薄、油性大、颗粒饱满的上等黄豆,经去皮、浸泡、粉碎、过滤、煮浆等工序后,用卤水点浆,然后压成15厘米、再切成宽5厘米、长10厘米的干坯;在特制的模具内用手口薄刀将花千坯于正反两面交叉切花纹;然后下油锅炸至发涨漂起呈金黄色,捞出沥油,放在配制好的花料汤内卤制。经煮、焖、浸泡回软,捞出晾凉即成。成型后的花干造型美观,拉开呈鱼网状,放手合拢后似篱笆。制出的花干味道鲜美,是多种家常菜的配料,又可作为小菜单独食用,素以鲜、嫩、香、韧闻名。( 太原)

十. 山西省 太原 万柏林区 灌肠

灌肠与肠毫元关系。它是用荞麦面蒸熟制成的碟形薄片,即可冷食,又可热炒,质嫩而筋,味美适口。灌肠是将肠划成菱形小块,浇以由鸡蛋、豆腐皮、金针、木耳、葱、姜、蒜、辣椒配制的卤汁,用以冷食;将灌肠块配以绿豆芽、蒜苗或韭黄,用油炒出,谓之热食。灌肠价廉物美,为太原人特别喜爱的一种风味小吃。( 太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