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绵阳肥肉做的特产 四川绵阳美食自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绵阳肥肉做的特产 四川绵阳美食自制更新时间:2024-01-17 23:02:38

一. 四川省 绵阳 涪城区 绵阳窝窝店包子

绵阳窝窝店包子,是四川省绵阳市的风味小吃之一,该品具有皮洁白光滑、富有弹性、馅饱且油而不腻等特点,天然调味品为时鲜蔬菜,味美而富营养。

在四川省绵阳市的翠花街,有家经营包子的老店,该店创始于清末,由一位叫房洪兴的人在城区名为窝窝店的地方(现翠花街口)开店而得名。主要经营面食和包子,以家庭作坊的型号司经营糊口。1956年收为国有企业后,在技术、门面上加以改造,经营仍然以面食为风味为主,且价格公道,生意经久不衰。该店尤以包子最为著名,其皮洁白光滑、富有弹性、馅饱且油而不腻,天然调味品为时鲜蔬菜,味美而富营养。三鲜小笼包、牛肉米粉、百合粥等小吃曾被市食品协会、市商业局、市消费者协会、中国西部交易会组委会授予"名特小吃"、"质量信得过"等称号。cBy

"早起吃窝窝店包子"是绵阳人的口头禅。这种包子外表看起来很丑,像是笨手笨脚的人随意捏拢的。生意太好了,哪有工夫雕琢包子外形。每笼包子下都垫着厚厚一层松针,气味清香是一方面,防止包子烂底是另一方面,窝窝店包子出了名的皮薄。包子好吃,馅好是关键。馅是生熟猪肉搭配(生肉鲜香,熟肉油气重)的,散籽而滋润,朗朗上口,不知俘虏了多少绵阳人。cBy

店里长期供应免费的绿叶稀饭和桐骨汤、三鲜包子、鸡肉包、三鲜元子汤、黑米粥等随包小吃,绵阳有句老话:要吃包子窝窝点,要看婆娘西山观!窝窝店包子好吃,绵阳西山多出美女哦。cBy

二. 四川省 绵阳市 梓潼县 梓潼蚕茧

梓潼年产干茧3万担,年产生丝250吨,白厂丝质量达3A80,双宫丝双特率100%,产品远销欧、印、日、韩等国家。 5、海椒:年产鲜椒1500吨,干椒200吨出口韩国、日本。 6、中药材:桔梗年产量7500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和全国各地;黄姜年产量1000吨,生产皂素150吨。

三. 四川省 绵阳市 涪城区 绵阳米粉

绵阳米粉,是四川省绵阳市的著名特色小吃,该品分为红汤和清汤两大类,红汤米粉有酸辣牛肉、红烧肥肠,清汤米粉有鸡汤笋子、三鲜口味,分别满足不同食客对辣味的需求。

绵阳市的著名小吃绵阳米粉与云南米线有相似之处,但又不是一回事。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用大米做原料,且都如面条般形状。不同的是云南米线是将熟透的米线放入滚烫的鸡汤捂热后食用,而绵阳米粉是用竹漏勺,将米粉在开水锅中“冒”热,盛在碗中,再将汤料浇上后食用。从味道上,它们都有鲜、香、滑嫩的共性,但由于米粉比米线细,所以更要入味些。Ct5

绵阳米粉由于快捷(“冒”一碗也就十几秒钟)、价廉(两块五就让你撑个饱)、耐饿(一碗两元钱的米粉下肚,就可管你半天不饿),所以成为绵阳人普遍的早餐主食。绵阳米粉分清汤和红汤,清汤主要有鸡汤、三鲜、笋子、豌豆等,红汤主要为牛肉和肥肠。Ct5

绵阳米粉的传说:Ct5

绵阳米粉有着1800多年历史。相传三国时,蜀主刘璋与刚入川的刘备相会于涪城(今四川绵阳)东山,刘备早就听说四川人擅长烹饪,就提出品尝当地美食。刘璋就说:“闻此山中一人家,其妇善烹饪,祖传以大米磨浆,制成丝,辅以鸡鱼肉等自制作料,开水烫熟即食,汤鲜味美,百里名盛。”于是,刘璋命令手下将这名主妇叫上山来做了这道奇妙的菜。还没上桌,刘备及众将就闻到一股香辣的味道。一会儿工夫就吃了个精光。吃完饭,刘备顿时来了精神,手下众将一个个也都神采奕奕。再看上下,水肥稻丰、牧笛声声。刘备禁不住抚掌感慨:“富哉,今日之乐乎,美味也!”后来,四川民间争相仿制。现在,在绵阳,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在大街小巷,街道两旁米粉店都是清香扑鼻。Ct5

四. 四川省 绵阳 江油 川味花椒肉

川味花椒肉,冷菜,麻辣味型。特点:颜色金红,麻辣干香。烹制法:炒、收汁。此菜冷吃最好,宜于下酒。

川味花椒肉的原料:0g

猪肉、干辣椒、花椒、白糖、绍酒、汤、酱油、菜油、葱、姜、盐。0g

川味花椒肉的做法:0g

1、把瘦猪肉洗净,切成2厘米的方丁,用盐、绍酒、葱段、姜(拍松)、酱油与肉丁拌匀,腌渍15分钟。干辣椒去蒂去籽切成节。0g

2、炒锅内放菜油烧至八成热,将肉丁放入炸约4分钟捞起(不要把水气炸得过干)。0g

3、锅内留菜油少许,放入干辣椒、花椒、葱、姜炒,把肉丁倒入,加少许白糖,煸炒添汤烧开入味,收干汁即可。0g

操作要领:此菜做法中的收汁不是一种烹饪方法,而是成菜前的一个环节,不仅有芡汁的要收,一些干烧类的菜也要收。0g

五. 云南省 玉溪 红塔区 周氏肥肉米线

提起玉溪风味名特食品,在三四十年代生活过的澄江人,无不异口同声地盛赞可口的肥肉米线。特别是周沛、周灿俩兄弟经营的肥肉米线馆,更是老少皆知,誉满全县。

清光绪末年,澄江府新兴州(玉溪)童生周洪翔,赴府治河阳县参加庠生(秀才)应试不第,就在县城都市桥租一铺面开起茶室,生意还较为兴隆。后来就把家小从新兴迁来河阳居住,同时把新兴州的风味小吃膳鱼米线也带到河阳,在茶室前面增设一个鳝鱼米线摊。河阳人一开始都感到很新奇,来品尝的人比较多。但由于人们受佛教思想影响,一般认为黄鳝是“放生”之物,吃了有“罪过”,尤其是妇女,不仅不敢上口,连在家里煮黄鳝也在禁忌之列。因此,吃缮鱼米线的逐渐减少。周洪翔根据群众的习俗,改鳝鱼米线为肥肉米线,生意又恢复正常。

周氏榨制米线所用的大米,是高价专门购买一堡田所产的冬吊米来做,泡米由有经验的专人负责。米泡好后用石磨磨成米浆,压干水分做成粉砣放入锅内煮熟,取出用石雅冲匀搓成条状,又放入锅内再煮,由有技术的师傅掌握火候,煮到软硬合适时,再用石碓细冲。然后揉成筒状置于木榨内榨成米线,米线流入锅里煮沸即为成品。经过这么多工序处理而制作成的米线,吃在嘴里润滑爽口,不软不硬,使人们百吃不厌。

作为米线“帽子”的肥肉也十分考究。要选用上好的前夹猪肉,先用清水漂透,然后划成手掌大的方块,放入铁锅内煮。当煮到汤变成白色,且用筷子戳得穿时,取出装入土锅置于灶心内,以粗糠作为燃料,用哑火炖一夜,至次日方可使用。这样的肉,把而不腻,层次分明,即使不爱吃肥肉的人,一到嘴中就化了,感到舒适可口。煨pa肥肉的汤,即作为米线的配料——“老汤”,而使用的清汤也有其特色,是采用鲜肉和筒子骨混合熬成,吃起来既鲜又甜。

周氏把肉米线其他的配料也独具一格。辣椒是从宜良选购,炸油辣椒时,先是把香油高温炼透,然后适当降温到一定程度,再炸辣子面。这样的油辣椒,辣味正、色红,且有香味,为乡人喜好。使用的酱油,全是从通海、玉溪采购色味具佳的名品。花椒油也专门定购真椒炼制。酸菜常年有专人腌制,韭菜只用下半部,尖叶弃掉不用。

抗战爆发后,中山大学迁入澄江,周家兄弟根据沿海同胞的饮食习惯,独创了“冷热米线”。就是凉米线装碗后,不再用开水烫,只在凉米线上加入清汤、老汤和各种佐料,增放少许酸甜醋,人们吃了别有一番风味,赢得了较好的声誉而经久不衰。

六. 四川省 绵阳市 三台 刘营辣椒

1999年,刘营镇种植辣椒8000亩,单产1250公斤,总产1000余万公斤,产值1200余万元;企业加工销售收入225万元,利税45万元,“川椒系列产品技术开发”被国家科技部以国科发计[1998]076号文件明确列入1998-2000年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刘营镇2000年将扩大规模,全镇计划种植1.8万亩,形成辣椒产业化,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新格局,使之成为三台辣椒生产基地,乃至全省辣椒基地。刘营镇气候、土质条件好,利于辣椒综合开发。镇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7摄氏度,年平均日照1378.4小时,年均降雨量883毫米,无霜期300余天;土壤PH值6-8,属中性和微酸性土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较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辣椒的正常生长,保持优良的品质。水利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足。属涪江流域灌区有38处电力提灌站、大围埝、百里渠完好,有效灌溉面积达4万亩。1.2万千伏安供电站一座,农村用电普及率达100%。全镇发展经济,能源供应充足。科技力量雄厚,技术依托可靠。镇内省级重点职中1所,农校5所,职工校1所。农业服务体系健全,有科技服务组织10个(其中科协1个、科委1个、辣椒协会1个、农业技术推广站5个)。现有科技人员235人。聘请了四川省农科院、绵阳高等经济专科学校、三台县科委、三台县农业局经作站等部门为技术依托单位,打好坚实的技术基础。椒农科技意识强,精耕细作经验丰富。刘营镇农民平均接受教育年限7年,高于三台县平均水平,接受科技知识能力强,对科技知识的传播热情高,特别对辣椒种植技术经验丰富。刘营镇辣椒品种齐全,有新1号贰金条、农大23号、苏椒3号、湘椒1号等。刘营镇的规划目标是2000年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总产2250万公斤,产值2700万元;2001年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总产2500万公斤,产值3000万元。( 三台县)

七. 四川省 绵阳市 游仙 长明脆香梨

长明脆香梨是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游仙镇长明村的。长明脆香梨外观美、水分多、甘甜爽口,卖得很好。

近年来,长明村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生态优质水果,由合作社提供信息,技术指导,帮助销售。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仅降低了单一农户生产、销售所面临的风险,还实现了规模效益。目前全村20余户农户已发展梨子、桃子、枇杷等优质水果400余亩。其中投产梨园面积150余亩。今年,该村在镇技术员的指导下,加强了果园产前、产中和产后管理,提高了水果种植的科技含量,150余亩梨子喜获丰收,果农梨子收入超过270万元。

八. 四川省 绵阳 安州区 红酥

红酥,民间俗称“干盘子”。具有酥脆鲜香、入口化渣的特点,是安州特色小吃之一,被誉为川西北一绝。红酥制作技艺在川西北流传比较广泛,尤以秀水镇红酥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红酥制作相传产生于唐代,据考在乾隆四十九年,清代著名的“巴蜀才子”李调元(今安州区人)将亲自配制的一种“肉馅呈红色,外边呈黄色,黄中透红”的食品命名为“红酥”。清末民国年间,在民间逢年过节、逢酒遇席都要摆上“干盘子”之一红酥,与“十大碗”相配,成为很有特色的传统佳肴。

流传下来的红酥制作方法独特,要经过十余道工艺流程,最为传统且最具代表性的工序有制作肉馅、蒸胚、炸条、油炸等。选用优质鲜猪肥膘五花肉为主料,以鲜鸡蛋、花生仁、精盐、红薯芡粉、鲜猪油等为辅料。整个制作完成需3天时间。并通过拦、凉、裹、切、炸、馐等技艺和李氏秘制调料配方,才能做成回味悠长的红酥。

九. 四川省 绵阳 北川县 江团鱼

江团鱼体表裸露无鳞,肉嫩而肥厚,刺少。这种鱼终年栖身于嶙峋险峻、苍翠幽深的岷江山峡十多米深水底的鱼窝中,学名长吻鲍,肉鼻在前,嘴在头下,无硬刺。畏光,喜居深岩穴,以水生昆虫,小杂鱼、岩浆为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肥而不腻,是席上珍品,有’千里送名鱼,皇家席上珍’之说。是一种稀有的珍贵鱼类。

苏轼诗赞江团:“芽姜紫醋灸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纯鲈”。

十. 四川省 绵阳 北川县 北川腊肉

北川腊肉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的。北川腊肉采用北川传统工艺腌制。制作出的腊肉色泽洪亮,味道醇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适应现代人对营养健康饮食的需求。

腊肉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食品,全国各地腌制的腊肉口味都不尽相同,北川腊肉就是其中尤为著名的一种,北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全境皆山,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山脉大致的白什、外白为界,其西属岷山山脉,其东属龙门山脉,最高点插旗山海拔4769米,最低点香水渡海拔540米,相对高差4229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平均每公里海拔递降46米。密布的溪流分别汇集于湔江、苏宝河、平通河、顺山势自西北向东南奔流出境。

凭借北川的独特气候以及人文文化,北川腊肉随着当地的历史以及人们生活的不断演变,就形成当地以及全国比较出名的腊肉之一,淳朴的北川人民,利用当地的地形优势,全年用绿色的粮食以及植被养殖出来的猪,味道鲜美,口感更独特,把喂养出来的猪,熏制成腊肉,起初是为了把吃不完的猪肉,用一种方式存储起来,智慧的人们,就想到把新鲜的猪肉熏成腊肉,这种方式可以存储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这也是往往用来招待贵宾朋友的一种食物,随着生活的慢慢的改善以及被更多的人所认知,渐渐就形成了一种当地的,被更多人使用。

北川腊肉的做法

一:材料准备:绿色粮食以及青草养出来的猪、松柏树枝、食盐、花椒、茴香、桂皮等辅料

二:制作北川腊肉的步骤:

1、备料:取皮薄肥瘦适度的鲜肉或冻肉刮去表皮肉垢污,切成0.8一1公斤、厚4—5厘米的标准带肋骨的肉条。如制作无骨腊肉,还要切除骨头。加工有骨腊肉用食盐7公斤、精硝0.2公斤、花椒0.4公斤。加工无骨腊肉用食盐2.5公斤、精硝0.2公斤、白糖5公斤、白酒及酱油备3.7公斤、蒸馏水3—4公斤。辅料配制前,将食盐和硝压碎,花椒、茴香、桂皮等香料晒干碾细。

2、腌渍的三种方法:

(l)干脆。切好的肉条与干腌料擦抹擦透,按肉面向—下顺序放入缸内,最上一层皮面向上。剩余干腌料敷在上层肉条上,腌渍3天翻缸;

(2)湿腌。将腌渍无骨腊肉放入配制腌渍液中腌15一18小时,中间翻缸2次;

(3)混合臆。将肉条用干脆料擦好放入缸内,倒入经灭过菌的陈腌渍液淹没肉条,混合腌渍中食盐用量不超过6%。

3、熏制:熏前必须漂洗和晾干。通常每百公斤肉胚需用木炭8—9公斤、木屑12一14公斤。将晾好的肉胚挂在熏房内,引燃木屑,关闭熏房门,使熏烟均匀散布,熏房内初温70℃,3—4小时后逐步降低到50—56℃,保持28小时左右为成品。刚刚成的腊肉,须经过3—4个月的保藏使成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