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玉林特产牛筋糕 玉林肉筋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玉林特产牛筋糕 玉林肉筋糕更新时间:2024-01-22 19:16:39

一. 广西 玉林 容县 玉林大蒜头

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个头大、粒瓣结实、辛辣多汁、肉脆味香,茎皮颜色多为紫色,亦有白色。被列为广西土品,销路广,出口价值高,经济效益好。产地集中在仁东、仁厚、福绵、大平山等地。大蒜头气味辛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钙、铁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消炎、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之功效。大蒜头还是常用的调料,在煮瓜、菜、鱼、肉时,放入几瓣,芳香可口
( 玉林)

二.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紫衣香蒜

紫衣香蒜

玉林大蒜头,又称玉林紫衣香蒜,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个头大、粒瓣结实、辛辣多汁、肉脆味香,茎皮颜色多为紫色,亦有白色。被列为广西土品,销路广,出口价值高,经济效益好。产地集中在仁东、仁厚、福绵、大平山等地。

玉林大蒜性耐寒,喜松软沙质土壤,幼苗与蒜头生长期需保持土壤的潮湿。每年冬种,次年春夏收。蒜农把收获的大蒜头连苗晾干,扎成小捆,挂在厨房中烟熏,使它能久贮、防虫、不变味。从清朝到民国时期,多集散于福绵圩,由船埠运经北海,远销东南亚。

解放后,大蒜头种植有较大的发展。每年春夏,大蒜头收获后,多在仁东圩、玉林大市场和大北路农贸市场集散。50年代至70年代,由国营土产部门收购运销,在历年中南区和桂南物资交易会上为抢手货,产品供不应求。1980年至1990年,年平均种植1.27万亩,产量5744.1吨。1990年种植1.32万亩,总产量6864吨。80年代以来,年均出口2430吨,最高年为4834吨,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大蒜头气味辛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钙、铁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消炎、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之功效。大蒜头还是常用的调料,在煮瓜、菜、鱼、肉时,放入几瓣,芳香可口。

三. 广西 玉林 兴业县 城隍酸料

城隍酸料

酸料,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传统美食小吃,由于其去火、降压、开胃、美容等功效越来越被专家肯定。兴业县城隍酸料从选料、配方、酿造周期都与众不同,产品全部采用特种大缸浸制,对原料选择要求新鲜不过夜;配方使用大量的白糖和米醋,其配方独特,一些配料(如米醋)需半年以上时间才能酿造而成。又如生产周期,浸制酸萝卜的周期至少要一个月,酸椒更是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而一般的制法几天就行;腌制方法为整个原料腌制,选料考究,风味独特,酸甜脆口,使慕名而来品尝者日众,成了地方名牌小吃。近年来,报刊、电视台亦纷纷报道推介,城隍酸料一时声名远播。城隍酸料成为馈赠佳品。

四. 广西 玉林 博白 凤山杨梅

广西博白县凤山镇四月盛产的杨梅,酸甜可口,有助于消食、消滞功效,做成杨梅干又是一种旅游佳品。还可以做成可口的酸梅汤,杨梅酒,美味又健康!值得一试!

五. 广西 玉林 兴业县 兴业贡柑

兴业贡柑是广西玉林市兴业县的。兴业县贡柑外形美观、色泽金黄、清甜香蜜,表皮易剥、爽口无渣、口感极佳。

贡柑是橙与橘的自然杂交品种。它集橙的外形美观、色泽金黄、清甜香蜜,与橘的肉质细嫩鲜滑、表皮易剥、爽口无渣、甜度适中的双重优点于一身,口感极佳,有“中国第一柑”的美称(摘自《人民日报》),是年节礼品市场的新宠。作为果品新贵,目前只在京沪、港澳和日韩、欧美高尚消费层流行。兴业县2001年引进发展种植,现已有果品上市,深受消费者赞誉。

高尚礼品贡柑是橙与橘的自然杂交品种。它集橙的外形美观、色泽金黄、清甜香蜜,与橘的肉质细嫩鲜滑、表皮易剥、爽口无渣、甜度适中的双重优点于一身,口感极佳,有“中国第一柑”的美称(摘自《人民日报》),是年节礼品市场的新宠。作为果品新贵,目前只在京沪、港澳和日韩、欧美高尚消费层流行。

六. 香港 椰汁马豆糕

香港十大甜点之一。既是马豆糕,其中加了椰汁鲜奶而已。

椰汁马豆糕 - 制作

材料:

椰汁..............600毫升

砂糖..............500克

粟粉..............224克

清水..............1200毫升

鲜奶..............400毫升

马豆..............112克

做法:

1)将马豆浸2小时,用猛火煮至豆身软,隔乾水分。

2)将粟粉、鲜奶、椰汁,拌匀备用。

3)将清水、糖煮磙,然後慢慢倾入鲜奶粉浆;边倒边搅至杰

状,再倒入隔乾水马豆,放入雪柜雪冻。

七. 广西 玉林 博白 博白蕹菜

博白蕹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博白蕹菜,又叫空心菜或通心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空心,蔓生,是-的鲜菜,其历史悠久,200多年前已名扬海外。博白蕹菜以其鲜、脆、嫩著称,远销区内外,博蕹菜汤清淡可口被誉为"青龙过海",是人们最喜爱的素食汤菜之一,一位诗人在品尝博白蕹菜后,曾留下"席间一试青龙味,半夜醒来嘴犹香"的诗句,游子归来以吃上博白蕹菜最为称心,外来旅人也以品尝博白蕹菜为快。博白蕹菜的特点博白蕹菜栽植于水田,特点是茎长叶蔬、叶尾尖细、鲜绿脆嫩,把茎蔓折断成段,其断口即裂开卷缩,状似喇叭,煮熟后,次日仍保持原来的青绿色泽。在异国他乡用博白蕹菜种子培植的蕹菜变异较大,味道也大为逊色。博白蕹菜的功能博白蕹菜具有清暑解毒、消毒去腻、生津、消炎之功能,便秘者,吃上能使大便畅通,对高血压病人亦有疗效。

博白蕹菜的品种博白蕹菜品种有三:大叶蕹、细叶蕹、三角蕹。其中以细叶蕹最佳,又以县0门前的南门塘种植的蕹菜最为脆嫩。博白蕹菜的种植博白蕹菜一般只用茎苗繁殖,适宜在泥肉较深、土质肥沃、灌溉方便的水田种植,水田要经常保持4至5寸水层,肥料全部施用腐熟的农家水肥,不施化肥,高温高湿气候是蕹菜生长的良好条件。

近几年来改用蕹菜种子育苗,带苗移栽,重施农家水肥,每亩产量由原来的5000公斤提高到8000-10000公斤。夏秋两季为生长旺盛期,也是产品上市的高峰期,生长期为每年3至10月。官田、新仲、黎埠、西江、城东等村都是著名产区,现每年种植博白蕹菜面积2000多亩,年产量1000多万公斤。市场需求与发展博白蕹菜作为名菜,自古以来流传四方,90年代初空运进入美国市场。价格每公斤高达3.82美元,轰动一时。

现在博白蕹菜在广东、广西等地的各大洒店、大饭店均作为名菜,每天出外做生意及出外访亲、办事的人均几十斤乃至上百斤购买作为一种特殊的送礼佳品,人们以得食博白蕹菜为荣幸。但由于博白蕹菜生长选择的土、肥、水条件特别,其他地域引种变异很大,只适宜在-城郊方圆十几公里范围内的水田生产,而且上市面时间较短,供应集中,远远满足不了社会与市场的需求。

现我县县委0已把发展博白蕹菜列为一项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由县农业局承担,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有计划地在-城郊区建设博白蕹菜生产基地,种植规模2500亩,结合无土栽培及冬季大棚种植新技术,提高单产,并进行保鲜及真空包装,提高产品供应量及延长供应时间,这将大大强化城市菜蓝子工程,满足社会需求。也对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繁荣市场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博白)

八. 广西 玉林 容县 都峤山铁皮石斛

都峤山铁皮石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都峤山铁皮石斛是广西玉林容县的。

1、形态特证

铁皮石斛为多年生附生兰科草本植物,茎直立、园柱形,长5~35cm,直径0.3~06.cm,节间长1~2.5cm,具紫色纵纹,紫红色或黄绿色,一年生茎对光半透明,可见内部条状纤维,多节,节环铁青色至黑色,故又有黑节草之称。节上有花序柄痕及残存叶鞘。叶互生,3~20枚,嫩叶紫红色,老叶黄绿色,生于茎上部节上,二列,矩圆状披针形,长3~7 cm,宽0.8~2.0cm,先端钝,顶端略钩,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谈绎紫色;叶鞘灰白色,稍带紫色斑点,鞘口开张,抱茎不超过上一节,常与节留有一个环状间隙,质硬而脆。总状花序,生于无叶的茎上端,长2~4cm,呈回折状弯曲,每节间花1~3朵,淡黄色和白色,稍有香气,花直径1.5~2.0cm,唇型花,其中一花瓣变异成唇瓣。铁皮石斛花白雌蕊与雄蕊合为一体形成一种典型的合蕊柱,雌蕊位于下方,雄蕊在上方,每枚花有花粉粒4粒,药帽近卵形,顶端中间开裂,花苞片谈白色,花被片黄绿色,辱瓣卵状披针形,长1.6cm,白色上半部具一个紫红色大斑块,下部两侧具有紫红色条纹;中萼片与花瓣相似,矩园壮状披针形,长1.7~1.9cm,宽0.4~0.5cm,侧萼片宽约1cm;萼襄园锥形,长0.5 cm,辱盘上密被乳突状短柔毛,基部有1枚黄色胼胝华。铁皮石斛果实为橢园形蒴果,长3~5 cm,成熟时为黄绿色。每个果实含有上万颗种子,其种子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为黄绿色,两端具翅,外形为长纺锤形,种子大小为长0.4 mm,宽0.09mm。

2、生态习性

铁皮石斛在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安微、贵州、广西、浙江、广东等省份,西藏也有分布,其对生态环境要求严格,多附生于海拔2100~2500米的林缘岩石或林中长满苔藓、爬满野藤,直径粗的阔叶树,喜阴凉、湿润环境,通常与地衣,蕨类和藓类植物互生。适宜在空气相对温度大于70%的环境下生长,生长期年平均温度在17~22℃,最冷月最热月温差不明显,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无霜期250~250天,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耐干旱与严寒。开花期主要集中在5月至6月下旬,花期3~6个月。荫果于10月上旬至翌年2月陆续成熟。铁皮石斛的种子极为细小,胚胎发育不完全,无胚乳组织,在自然状态下发芽率极低,有性繁殖力极为困难,主要靠无性繁殖,从根部不断分孽或从上部茎节处生根长出新的植株。茎的生活期通常为三年,3~4月初二年生茎的基部腋芽萌发成幼苗,1枚母茎能发1~3个新苗,一般在第三年秋末春初采收。

所在地域:

广西

申请人:

广西容县金地铁皮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都峤山铁皮石斛保护范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东经110°15′─110°53′、北纬22°27′─23°07′之间,东西最大横距5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3.5公里。东部与岑溪市相邻,东北部与藤县连接,南部与广东省信宜市和北流市接壤,西部与北流交界,西北部与桂平毗连,北部与藤县、平南县联接。最东部是大坡冲东端之玉桂山,最西部是石头西端之大垌、陈冲,极南是黎村南端之勾髻山,极北是大田圩、平山、古泻等村。都峤山铁皮石斛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容州镇、容西乡、十里乡、石寨镇、杨梅镇、灵山镇、六王镇、黎村镇、杨村镇、县底镇、自良镇、浪水乡、松山镇、罗江镇、石头镇等15个乡镇及其所管辖的219个行政村。

九. 广西 玉林 容县 石锅鸡

石锅选用天然的-石雕琢而成,-石中蕴含丰富的微量元素,食用石锅烹饪的鸡、鱼等生鲜食品,对人体有防癌强体之功效,且风味独特。

寻找新口味:石锅鸡 石锅鱼

十. 广西 玉林 北流市 北流荔枝

北流荔枝以果大、色鲜、肉厚、味香甜爽口、耐贮运、不易变色变味、深受顾客欢迎。1994年获国家中联部采购北流桂味作为国礼送朝鲜国家政务院,1995年获“中国荔枝之乡”称号,2004年获广西首个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认证书,2006年北流“荔宝”牌鸡嘴荔,“顺丰”牌桂味、“荔宝”牌禾荔荔枝分别获广西名牌产品、优质产品称号。

北流市从2002年开始实施“创建广西无公害荔枝生产示范基地县(市)”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2004年12月,自治区农业厅认定北流市为广西首个无公害农产品(荔枝)生产基地县(市),有52万亩的荔枝生产基地通过了认定。去年该市还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荔枝之乡”称号。

为打响“中国荔枝之乡”的品牌,今年北流市把全面普及无公害荔枝标准化生产作为提升果品质量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价值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荔枝生产的技术和信息,增强果农的信心和质量意识,促使果农按照无公害标准的技术措施进行管护,使无公害生产技术入户进园率达90%以上。今年6月份,北流市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检验检疫部门的考评认定,取得出口基地备案编号,获得荔枝、龙眼出口资格,为北流市荔枝、龙眼等水果出口欧洲、美国,直接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必要条件。

近年来,北流市通过推广高树换种、回缩修剪、无公害施药等技术,不断推进荔枝劣改优工程,使荔枝由劣改优,桂味、鸡嘴荔、妃子笑等优质品种的种植比例已大大提高,而这些优质品种的果品档次高,竞争力强,一般在市场上鲜销都供不应求,从而在整体上增加市场竞争力。

北流荔枝,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是北流五宝之一,1995年4月,北流市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荔枝之乡”。 远在汉和帝时(89—105),就是进献皇上的贡品,有诗日“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苏轼《荔枝叹》句)。清代多次修订的《北流县志》都著文记述北流荔枝,内云:荔枝腊萼春花,夏至子赤,中有大造荔、黑叶荔、丁香荔、白蜡荔、麒麟荔、冰糖荔、糯米糍荔等。诸品中,佳者,大造荔为最,香醇昧甜;肉厚者,冰糖荔、糯米糍荔最为驰名。前者,肉带虾肉色,糖分高,清香蜜味;后者,其果24个重二斤,核最小的似一粒米大,一般似筷子头大小,单人饱食一顿,其核不过一酒杯。 北流素有“荔枝乡”之称,解放后荔枝生产得到很大发展。现在全县有荔枝172万株,人均2株,有40多个品种,最高产量4000吨。县国营荔枝场拥有荔枝树1.5万株,年产量高达645吨,是目前全国也是东南亚最大的荔枝场。

北流荔枝质好、量多,以果大,皮薄,肉厚,核小,甜香而闻名遐尔,但从树上摘下来的荔枝, “一日色变,二日味变,三日色香味俱变”,不便于储存和运输。因此历来除一部分荔枝鲜食外,其余大部分均加工成荔枝干或罐头,远销海内外。北流中和村有一棵硕大无朋的荔枝王,覆地数亩,枝繁叶茂,远观亭亭如盖,云蒸霞蔚;近睹树根如虬龙环绕,数人合抱不过,丰年一树产果万斤。而灵山则有不少千年古荔,为世所珍。广西荔枝品种之多,不胜枚举,桂味、丁香、糯米糍、糖驳、六月红、妃子笑、大造、古凤、禾荔、黑叶、绿带、玉麒麟、状元红、火山、八宝香、甜岩、金钟……其间不乏上佳品种,如北流的大造,历史悠久,食之千年不厌;桂味核小如米,饱餐一顿,吐核不满一小酒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