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东平特产泥猴 山东特产结茧猴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东平特产泥猴 山东特产结茧猴子更新时间:2023-12-18 23:08:01

一.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乌鳢鱼

乌鳢是鲈形目鳢科乌鳢属。又名黑鱼、乌鱼、乌棒、蛇头鱼、文鱼、才鱼,是名贵的野生鱼种。1970年以前,东平湖内乌鳢最多。单船日捕获量可达二三十公斤。据说,1964年,现在的二级湖排干水时,一个人一天在湖底淤泥上可以拾到一“挑子”即一担乌鳢(约50公斤左右)。六十年代老湖区内出现干湖现象时,也曾捕获大量乌鳢,最重的达8公斤。

乌鳢体呈圆筒形,尾部侧扁,体色黑麻,系底层肉食鱼类,常生长于水草茂盛、水质混浊的池沼水泊,河套湖汊,幼鱼以浮游生物为主,成鱼捕食鱼虾蚌、螺及水生昆虫。乌鳢生长发育快,在野生环境下的蛤鱼,平均重达142克,2龄鱼367克,3龄鱼970克,4龄鱼1750克,乌鳢饲养在七十年代便已开始,目前鱼苗的人工繁殖技术也已过关。乌鳢的饵料以小鱼、小虾、蚌肉、蚯蚓、蝇蛆及屠宰的废弃料为主料,一般死鱼的植物性颗料饵料为辅料。乌鳢的抗病力强,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强,成活率可达70%以上,且放养密度可稍大,产量较高,经济价值比一般家鱼高1—2倍。人工饲养前景可观。

东平湖乌鳢性成熟年龄一般为,体重在1斤以上,怀卵量约为1—2万料,产卵期4—8月。一次产完,6月为高峰,产卵一般在水底淤泥较多水草茂盛的地方,由于东平湖条件适宜,乌鳢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野生乌鳢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乌鳢的势头空前高涨,全县已发展乌鳢养殖6000余亩,仅此一项可增加群众收入3240万元。为更好地促进这一名贵品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县渔业技术主管部门已在苗种的培育、喂养、病害防治方面,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以提高这一名贵鱼种的产量。

乌鳢肉肥刺少,无细小毛刺,其蛋白质含量为19.8%,脂肪为1.4%,味道鲜美,目前已成为高档宴席的必备佳肴。

二.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红烧鲤鱼

红烧鲤鱼

红烧鲤鱼的制作方法是;取1公斤重湖产鲜活鲤鱼,宰杀,扒鳃去鳞,剔除内脏,洗净。在鱼体两侧隔1.5厘米用柳叶刀法划开,涂上酱油。锅置旺火上,倒入色拉油约500克(实耗50克),烧至八成热,把鱼放入油锅,炸至刀口突起,外皮金黄色时捞出。

花生油适量

,白糖25克,熬成红色,加酱油50克,稍烹,放汤(水)下鱼,汤量以漫过鱼体为宜,上加葱、姜片、花椒、盐适量,15分钟左右,出锅盛盘。原汤加粉子适量、黄酒、花椒油,熬成浆状浇入盘内鱼上,即可上桌。

此菜风味特点:色泽红润,肉嫩味纯。鱼体呈红酱色,肉奶白,鲜嫩,进口略咸,收口鲜香,卤汁浓重。

三.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纸坊萝卜

【纸坊萝卜】 产于东平县州城镇孙纸坊村。纸坊萝卜,颜色鲜红,顶小而尖,尾细而短,个大

形圆,每个重斤余。状如灯笼,故又名“红灯笼”。又因其质脆、落地即碎,亦名“落地碎”。生食

脆而甘甜;熟食鲜美爽口,切成细条下锅,熟后不断,甚受食者喜爱。

孙纸坊村地处大清河下游,肥土层甚厚,适宜萝卜生长。据传该村水萝卜种系明初移民时,孙氏

祖先从山西带来的,种植至今。经过长期优选,所产萝卜独具特色。孙纸坊村种植萝卜,于初伏撒种,

至寒露霜降之间收获。种前将土地深翻曝晒,以土杂肥为底肥,上层施以饼肥。收获后多窖存,在田

野中挖深1米、宽0.5米之长壕,晒晾数日,土稍干后将萝卜带秧埋于壕中,覆土0.5米许,每隔2米将

秸杆数株埋于土中,露出土面,以便通气,次年春萝卜出窖后颜色红亮,口感如初。

四.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松花蛋

东平湖松花蛋是我县著名土,是以优良的东平湖麻鸭禽蛋为原料,以传统加工工艺现代食品加工规程兼融的独特工艺生产的。曾荣获1987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988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牌”奖、1995年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铜牌”奖和国家轻工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等,是闻名全国的出口食品之一。

东平湖松花蛋具有色泽光亮、形状完整、蛋清透明、花纹清晰、层次分明、油润发光、蛋黄凝聚、糖心适中、清凉爽口、味美醇香、食而不腻、回味余长等特点,是宴会宾客的高级食品。

我县生产松花蛋的厂家众多,以老湖镇生产的质量最好,产量最高。目前,老湖镇有松花蛋加工厂近20家,年总产量约2500万枚左右,出口量在200万枚以上,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东平湖松花蛋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据调查,远在清初,东平湖沿岸黄花园一带地方(现属老湖镇),就开设了很多家庭作坊,加工制作松花蛋,产品畅销鲁、豫、皖数省。东平湖松花蛋以个大,风味独特和营养丰富而著称。敲开这种松花蛋,蛋壳离肉;蛋白呈古铜色半透明状,形似琥珀而富有弹性;表面有美丽的松枝花纹。切开蛋体,蛋黄外圆层实,硬黄中间有40%左右浓糖心,但浓而不滴,粘度适宜。初食入口时,微感苦辣味及腥味,衔后味美清香,喉咙甘凉,食之不腻,回味余长,最适宜佐酒,故当地民间有“没有松花不成席”之说,是大众喜爱食品之一。

早期生产的松花蛋中,由于传统加工配方中加入了不同量的一氧化铅,致使蛋中含有不同程度的铅,不利于人体健康。曾一度影响了松花蛋的出口。1983年,老湖镇松花蛋厂组成无铅松花蛋攻关科研小组,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试验,使用了数十种化学试剂,组合了上百种加工配方,精心筛选,终于在1985年试制成功了“东平湖”牌无铅松花蛋。1987年,出口150万枚,销往港澳地区和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欧美国家,被外商誉称为“上乘佳品”。

经有关专家对“东平湖”牌无铅松花蛋进行技术鉴定,认为新配方与传统配方比较,除了在色、香、味、形上保持了传统松花蛋的特点外,还有以下优点:一是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代替了对人体有害的铅元素;二是缩短了生产周期;三是保存时间长,在20℃条件下,3个月不变质,在37℃的高温条件下,两个月也不会变质;四是各项卫生、理化指标符合出口标准。

据有关部门测定,“东平湖”牌松花蛋含水分69.19%,蛋白质13.41%,脂肪12.78%,碱度7.18%,灰分2.18%。经常食用有增用食欲、平胆明目、降压清热、开胃健脾、抑制高血压和血管病之功效。

东平湖水质优良,气候温湿,水生动植物丰富,是优良的麻鸭饲养场,当地群众有传统的养鸭习惯。湖养麻鸭不仅产蛋率高,而且产的蛋个头大,为加工松花蛋提供了高质量的原料。

现在,松花蛋已成为老湖镇重要经济支柱,全镇年产量在100万枚以上的加工厂有8家,著名商标有“水浒”牌等。

五.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鳌花鱼

鳌花鱼,又叫桂鱼、鳜鱼,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它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鳌花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向为鱼中之佳品。唐朝诗人张志和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湖内鳌花鱼较多。据老湖镇老湖村渔民介绍,1971年,他们用专用渔网,一天可捕获七八十公斤。这种鱼长不大,一般重1公斤左右,渔民捕到最大的个体是约2公斤重的母鱼。

鳌花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性凶猛。刚从鱼卵中孵化出的鳌花鱼苗就以别种鱼苗为食。成鱼扑食的对象,主要是一些经济价值不大的小型鱼类、小虾和小甲壳动物。与它的食性相适应,它的嘴长在端位,并且很大,下颔突出,上、下颌骨上有许多犬状齿;它的背鳍很发达,几乎占居整个背部,前部有12个锋利的硬刺,臀鳍有3个硬刺;鱼体色为较鲜艳的黄色,并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纹;鳞细小,圆形。它利用身上的花纹为保护色,常常栖息于缓流并有水草丛生的沿岸水域的下层,有时潜伏于泥穴中,窥视摄取食物,一旦发现目标,便悄悄游近,瞅准时机,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袭击。鳌花鱼到冬季多在深水中越冬。

东平湖鳌花鱼一般长到3年,体长达到25厘米时即性成熟,繁殖期在6月份。产卵期间,在稳缓的水流中,可看到雄鱼追逐着雌鱼,雌鱼将卵产于水中,雄鱼也随着排出精子,精子卵子在水中相遇而受精。鳌花鱼的卵为浮性卵,但稍重于水,所以可保持在流动的水层中,随波逐流,并继续它的发育生长。当水温在23℃—25℃时,只需50多个小时,小鱼即可破膜而出。鳌花鱼的生长速度较快,吃的又是些经济价值不大的小型鱼类,其本身又是水中珍品,很受消费者欢迎。1965年以前,东平湖里鳌花鱼产量较高,是鱼市上的常见鱼。以后由于过度捕获,资源显著减少。今后有待于保护发展,恢复这一名贵鱼种的群量。

六.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清蒸湖蟹

清蒸湖蟹

唐人卢纯说:“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第一”。含黄伯,就是指的螃蟹。螃蟹有多种食用方法,可红烧、可腌制、亦可清蒸。

东平湖荡众多,盛产大螃蟹,闻名省内外。每年秋风送爽之时,正是湖蟹上市之际。湖周围鱼市上,到处可见肥大的螃蟹。此时是吃湖蟹的好时机。清蒸湖蟹,为东平县传统之佳肴。

东平湖蟹富含蛋白质和人体所需-元素,自古以来就被作为上等菜肴,“肌肤未解黄金甲,骨髓常留白玉膏”,是文人墨客对它的赞誉。湖蟹个体大,肉质丰,雄性蟹每只重六两左右,雌性蟹每只重三两。蟹体内膏满黄实,食之色鲜味美,

用笼蒸熟,佐以酱油、老醋、姜末食之,膏满实黄,其味鲜美无比。九月金秋,蟹肥菊黄,烹蟹下酒,游湖观光,是许多人向往的一种享受。有人品尝了东平湖蟹之后,甚至发出了“醉卧东原君莫笑,菊蟹和酒傲王候”的赞叹!

七. 广东省 阳江 阳东县 东平莲藕

东平藕

东平藕色泽棕黄,粗大而有结节,粉质多。产于口洋、海蓢、允泊一带自然村。这些自然村靠近海边,受咸潮影响,土质带沙,土壤特别肥沃,适宜莲藕生长。由于藕农种植经验丰富,管理到位,故种出的藕人人喜欢,外地客商到东平常常购卖莲藕带回家,东平藕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八.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菱角

东平湖菱角又称青菱,为东平湖之一。按角的多少可分为四角菱、三角菱、两角菱和无角菱。青菱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干果可以加工成菱粉、冰淇淋,糖汁菱角,可以做糕点、酿酒、制糖等。

菱角,又叫水栗芰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已在三千年以上。东平湖菱角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东平湖被称为大野泽时,湖内即有菱角生长。据老渔民介绍,1948年秋天,湖里菱角遍布,几乎难以行船,一派丰富景象。不幸的是,正逢收菱季节,1军队强迫渔民们到东平湖入黄河处的鱼山挖工事,湖菱无人收摘,全部落入湖底。接着黄河发大水,倒灌入湖,菱角都被埋入泥沙之下。

建国前,东平湖里的菱角皆为野生,产量很低。1950年,在现在的东平湖二级库区新湖乡王洼附近水域中,首次进行人工播种,面积约上万亩(那时,东平湖水库尚未修建,仍为自然滞洪区,水域可达梁山县境内),1951年再一次扩种,全湖面积达到7万亩之多,菱角长势很好,年总产量估计可达400万公斤以上。当时,东平湖隶属东平、梁山、平阴三县管理,各县沿湖渔村,家家都有采菱船,菱角是渔民致富的重要途径。1955年后,由于湖里连年发生金花虫灾害,对菱角生长危害很大,致使湖菱面积急剧减少,产量大大下隆。1958年东平湖水库建成,特别是对东平湖进行调蓄水运用,划分成二级湖管理以后,水域面积大大缩小,湖里产菱水面也相应减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期,湖菱面积大约5万亩左右,年产菱角约300万公斤。

菱分为二角菱、四角菱和乌菱,东平湖内以两角菱居多。菱性喜温暖湿润,需要充足的阳光,不耐霜冻,必须在无霜期生长。从种子发芽到第一批角果成熟约180天,结果期持续30天。每年清明前后,水温10℃左右,菱角在水下泥中生芽、抽茎、茎端生叶四、五片,在水下展开。叶两型,沉浸叶羽状细裂,水上叶菱形。叶柄有浮囊、出水飘浮水面,继续在茎上分叉,株稠分叉少,株稀分叉多。夏末秋初开花,花单生于叶腋,白色或浅红色。花受精后、掩入水中长成果实。渔民有“七月菱老,八月菱落”的谚语。菱耐深水,夏秋水深2~3米的河沟湖荡均可种植。水底土质以肥沃松软,富氮腐殖质为宜。

东平湖菱角的食用部分主要是种子即菱果,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菱米含碳水化合物46.5克、蛋白质5克、脂肪0.7克、钙36毫克、磷165毫克、铁1.6毫克及其他微量元素,另外还含有麦角甾、鞣质及少量维生素。菱即可生食,又可当菜熟食。生食以刚从菱蔓上摘下来的嫩菱为佳。嫩菱不但形态可爱,而且皮脆肉嫩、质鲜清香,食用起来甜而不腻,淡而有味,到口消渴,齿颊留香。熟食则以老菱为上乘,老菱肉质雪白如银,炖、烧、煨、煮皆可。菱烧瘦肉、菱炖子鸡、菱炖排骨等均喷香诱人。

菱角去皮后成菱米,菱米有“水栗”之称。菱米磨成菱粉后,可代粮做馒头、烤饼、凉粉、糕点等食品,也可以用于酿酒、制糖等。东平县饭店、宾馆近年来开发的以菱米为主料、辅以白糖做成的菱粉窝窝头,香甜可口,不仅是招待客人的名吃,更成为旅游者喜爱的食品。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一些沿湖民营企业选取优质菱角,经过深加工,制成了包装精美的袋装菱米,成为人们喜爱的馈赠佳品之一。

东平湖菱角不仅是美果佳蔬,同时还具备良好的药用功能。中医学认为:菱性味甘、凉,生食可清暑解热、除烦止渴;熟食则益气健脾、去疾强身。《本草纲目》记载:“菱性甘平,能解暑气积食、消渴,可补脾胃,强脚膝,健力益气,行水,解毒。”《唐本草》曰:“菱作粉极白润宜人。”《齐民要术》称:“菱为上品药。食之,安中补脏,养神强志,除百病,耳目聪明,轻身耐老,多蒸曝,蜜和饵之,长生神仙。”《滇南本草》说:“菱可治一切腰腿筋骨疼痛,周身四肢不仁,风湿入窃之症。”现代医学认为,菱角果肉还有抗癌的作用。菱全身是宝,其壳、茎、蒂等均入药。临床实践表明:以菱角壳煎汤内服,主治泄泻脱肛、痔疮,外用可治疗黄水疮等病症;用隔年老菱角壳、烧存性麻油调敷,亦可医黄水疮;取鲜菱茎50克煎汤内服,可治疗胃溃疡;菱蒂捣泥外敷或取其蒂中鲜水外敷,能除各种疣赘。

九.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土安西瓜

大羊乡土安村位于风光秀丽的凤凰山下,很久以前,这里草木茂盛,野兔成群,因而村名叫做“兔湾”。环山之坳,土地肥沃,清泉甘冽,气候宜人。二百多年前,有位姓杨的村民种西瓜而富庶,村民们便争相效仿,种瓜为业,生活富足,怡然自乐,于是村名改为“土安”。土安者,土肥水美安居乐业之谓也。

土安西瓜主要有绿皮瓜和黑皮瓜两个品种,瓜皮上有条状花纹,俗称“核桃纹子手巾条”。这种西瓜瓤金黄(或红),籽大而黑。以个大、皮薄、沙瓤、味甜、汁水多而久负盛名。一般个体重10—15公斤,最大可达30公斤,素有“瓜王”之称。

土安西瓜外形周正美观,无斑痕、裂损;带瓜柄,柄青绿;瓜皮薄而均匀,一般均在1.2厘米以下,皮坚韧,耐贮运。生理成熟度八成半至九成半,剖面颜色均一,美丽,无黄白粗筋、结块,种子较少,肉质细嫩沙脆,汁甜如蜜,含糖份在10%以上,无酸味、异味、无污染。具有解热散毒,润肺利尿等功能,是传统的消暑佳品。

土安西瓜种植有特殊的地理环境,以村南一片叫“桃园地”的土地上种植的瓜品质最好,桃园地广约四百多亩,壤质为黄土中略呈黑土头。这里有一眼山泉,叫“阴阳泉”,泉水甘甜清冽,长期以来,就被当作种瓜浇地的水源。旱地种瓜,水好,光照充足,所以种的西瓜格外甜、脆。同时,瓜农们具有丰富的栽培经验,无论选种、用肥,都很讲究。种西瓜从不施用化肥,而是多用人粪尿、鸡粪和豆饼等含氮量较高的有机肥,这样种出的西瓜生长势强,根系发达,蔓粗叶肥,果实硕大。

西瓜喜“生土”地,要不断换茬种植,土安西瓜每年的种植面积一般在一二百亩,亩产约2000公斤左右。因为瓜好,数量少,常常一入市即被抢购光。

西瓜原产非洲南部,后传往西亚各地,五代时引入我国,先在新疆栽培,以后又传到中原地区。因西瓜种由西域传入,故名西瓜。

西瓜甘甜多汁,消暑解渴,营养价值十分丰富。据现代医学分析,西瓜含丰富的水分及果糖、葡萄糖、蔗糖、维生素C、苹果酸、氨基酸、钾盐、胡罗卜素等20余种有益健康的物质。祖国医学认为,西瓜甘淡性寒,能清热解暑,止渴解烦通利小便。《日用本草》中说,西瓜可消暑解渴,宽中下气利小水,治四痢。《滇南本草》中说,西瓜汁、西瓜皮、西瓜籽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对人体颇有裨益。

十.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糊鱼汤

糊鱼汤是东平县改革开放以来新兴的一道汤菜。它以河湖沟汊间捕捞的幼鱼为原料,经过加工烹制而做成。此汤特点:汤黄叶绿,香气扑鼻,酸辣可口,味道鲜美。

制作方法是:

1、取3厘米长幼鱼250克。葱段、姜片、蒜末各5克,香菜末少许。淀粉50克、胡椒粉10克、麻油3克、醋20克、味精2克、鸡精粉3克。

2、将幼鱼洗净撒以精盐腌渍,约10分钟后,用淀粉拌匀。

3、锅置火上,放入花生油150克,至油热时,放幼鱼入锅,文火慢煎成金黄色(所谓糊鱼),出锅备用。

4、用锅底油煸炒葱、姜、蒜末,加1000克清水烧沸。放入糊鱼、胡椒粉、精盐、鸡粉、味精。香菜末、淋麻油,盛入盆内即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