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黔东南施秉特产 贵州黔东南的土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黔东南施秉特产 贵州黔东南的土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4-01-06 23:34:20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台江渣辣子

秀眉故里,苗疆腹地。当地苗族同胞对一种叫渣辣子的调味料近乎痴迷,几乎每家每户必备渣辣子,人人会做渣辣菜。

10月15日,笔者有幸跟随欧品英、龙两四两位苗族妇女用传统石舂制作渣辣子,品尝原生态苗家特色渣辣粑,至今不知肉滋味。

渣辣子与黔东南州特色糟辣子在制作上相近,但比糟辣子工序更加繁杂,最大的特色就是放入糯米和粘米一起腌制,可作为调味料使用,也可以直接制作成菜。

渣辣菜香辣可口,滑而不腻,是一道开胃佳肴,制作简单,但是原料渣辣子制作相对复杂,在原料选择及与糯米、粘米的搭配上非常讲究。

龙两四今年69岁,从小就跟随母亲制作渣辣子,每年必做。据龙两四介绍,渣辣子的制作在用料配备上非常讲究,需用红透的辣椒切碎,合上一定比例的糯米和粘米,放瓷坛腌制一个月左右,再用石舂舂碎而成,也可用机子打碎,但石舂制作味道更佳。舂碎后的渣辣子放在坛子里,作为调味料备用,常年可食用。

台江苗族群众的饭桌上最为常见的几道渣辣菜,主要是渣辣汤,渣辣粑,渣辣牛肉,渣辣鱼等。

渣辣菜:渣辣子可以直接与白菜、豆腐、河鱼等大杂烩煮汤,叫渣辣汤,出锅后撒上蒜苗和香菜,色香味俱全。特点:不放油,制作简单,酸辣开胃、滑而不腻。

渣辣粑:渣辣子也可以直接放在热油上煎,做成渣辣粑,做渣辣粑的渣辣子在腌制时要考虑糯米和粘米比例适中,糯米多则煎制的渣辣粑会过于柔,粘米多则过于散,都不易黏成粑。特点:制作简单,香辣可口,不需任何配菜。

据介绍,在今年的黔东南州十佳旅游特色小吃大赛上,台江渣辣鱼排还以味正色美获评为黔东南州十佳小吃。

二.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雷山县 苗族芦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省雷山县苗族居住区村村有芦笙,是芦笙的重要产地。芦笙制作工匠分别居住在雷山县丹江镇的排卡村、方祥乡的平祥村和雀鸟村、桃江乡的桃梁村和年写村,这些村寨都位于大山之中,交通极不方便。

制作芦笙,除了要懂得一定的乐理知识外,还要具备物理知识,了解力学原理。芦笙种类较多,音质各有区别,形体大小也各有不同,要做出合乎需要的芦笙,首先要求制作工匠有长期的制作经验。苗族传承芦笙制作技艺的师傅只用风箱、锤子、黄铜、斧子、凿子、锯子、钻子、苦竹、桐油和石灰(有的已改用乳胶)就能制作出精美实用的各式芦笙。雷山地区制作的芦笙音质纯正,外表光洁美观,极负盛名。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芦笙制作技艺历来都由师傅亲手教授,无文字资料留存,且技艺考究,传承比较困难。

三.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黄平县 黄平银饰

主要是苗族银饰和革家银饰。苗族的银饰分为首饰、颈饰、腰饰和手饰;革家的银饰分为首饰、颈饰和手饰。无活苗家银饰或革家银饰,各自都有其较固定的款式,不但造型不同,就连银饰上的花纹和图案也各有其特色。苗族银饰常以狗、猫、马、鱼、虫、花、鸟为图; 家银饰则爱用太阳、星辰、龙凤、蝙蝠及部分植物图样构图。式样的不同和图案各异,使黄平银饰显得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施秉县 施秉头花蓼

施秉头花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多年生匍匐草本。茎丛生,基部木质化,节部生根,节间比叶片短,多分枝,疏生腺毛或近无毛,一年生枝近直立,具纵棱,疏生腺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长1.5—3厘米,宽1—2.5厘米,全缘,边缘具腺毛,两面疏生腺毛,上面有时具黑褐色新月形斑点。

苗药头花蓼GAP规范化种植与试验示范基地,于2001年在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镇开始建设。其位于清水江水系潕阳河中游北岸,海拔980m,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阳光充足,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年均温14.6℃,7月平均气温24.2℃,1月平均气温3.9℃;年平均日照1200~1500小时,年平均年总积温高于3000℃,无霜期在270天以上;土壤类型为黄壤,微酸性,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基地远离居民点和交通要道,周围无污染源,空气清新,环境幽美。

经检(监)测,施秉头花蓼基地空气、土壤、灌溉水等环境质量均符合国家中药材GAP要求。作为头花蓼产业链的“第一车间”,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由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公司从1998年开始对头花蓼进行了野生资源调查、生物学特性、野生变家种与规范化种植研究和头花蓼药材GAP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出头花蓼的规范化栽培技术(SOP),并取得了《一种种植头花蓼的方法》、《头花蓼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头花蓼提取物及其组合物制剂》3个国家专利。为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原料药材的需求量,开始头花蓼的产业化种植。按国家中药材GAP要求,进行了基地选择、土地规划,土壤和灌溉水等环境检测等工作,并配备了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制订了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及种植操作规程,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现施秉头花蓼GAP试验示范基地拥有温控育苗大棚、提灌站、蓄水塔、自动喷灌系统、气象监测站、虫害防治设施、基地管理用房、头花蓼药材初加工厂房及库房和质量检测室等基础设施。

五.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剑河县 剑河杨梅

剑河杨梅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的。剑河县盛产的杨梅个大、色鲜、味酣,很受境内外人士的青睐。

剑河地处雷公山山麓,素有山高地险之称。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果木苍翠,很适应杨梅等的生长。故此地盛产的杨梅个大、色鲜、味酣,很受境内外人士的青睐。

目前 剑河杨梅日销量达5000斤左右,价格3-5元不等。除满足本地需求外,外地客商也慕名前来品尝剑河的山杨梅。剑河山杨梅已成为地方一大特色的旅游产品。

六.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锦屏县 黔东南苗族酸鱼汤

生活百味,酸、甜、苦、辣,酸当家。黔东南是“吃酸”的故乡。日常生活的家宴、宴会、红、白喜事中,酸食无处不有。男女老少,都有“嗜酸”的爱好。难怪当地乡谚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车”(指走路打趔趄的意思),道出了黔东南的酸食文化的特色功效和风格。    

在世界“吃在中国”。在中国素有北咸,东南甜,西辣的说法。气候干燥食为盐、气候湿热食为甜、气候潮湿食为辣。同为吃辣,湘、贵、川又各有妙趣,有所谓的“不怕辣”、“怕不辣”,“辣不怕”的戏说。具体而言,贵州是酸辣,四川是麻辣,湖南是炸辣。黔东南又与贵州其他地区不一样,强调和突出的是第一个字“酸”,而其他地区则强调和突出第一个字“辣”。常言说“除油盐无贵味”,历史上,黔东南地区严重缺盐,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可见酸食习俗,实非偶然,它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产资料及人的生理需要等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黔东中地区气候潮湿,多烟瘴,流行腹泻、痢疾等疾病,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欲,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止泻。因此,每家每户都少个了几个酸坛子:酸水坛、醋水坛、奄莱坛、腌鱼坛、腌肉坛,还流传着三月腌菜,八月腌鱼、正月腌肉”和“坛不下,莱不烂”等关于酸食的腌制季节和保存方法的俗语。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黔东南苗、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不同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吃酸的独有风格和制作工艺,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酸食文化”,仅酸的制作就有近10种工艺。    

人类长寿,确有几份酸的功劳:酸食有防病健胃之药用,酸食有除惑提神之功效,酸食有防腐保鲜之功能。1990年全国第4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寿星与总人口之比高于传统长寿区广东省的比例,居全国前列。长寿是多因素的,这其中应该包含有“吃酸”的因素。1988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一群记者采访世界老年长跑冠军黔东南运动员李发品老人,问到能创造世界界老年长跑纪录的秘诀是什么时,李发品老人答道:“我要是能吃上家乡的酸菜,还要跑得快。”可算是妙语惊人。进入本世纪后期,酸食这一具有黔东南民族特色的传统食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酸汤鱼、腌鱼、腌肉、酸汤鸡、酸汤猪脚、三合一酸汤、四合一酸汤……有的落户京城,有的飞进国宴,有的漂洋过海,更多的被移植宾馆、洒店,凡是到贵州的中外游客,都点名要吃正宗凯里酸汤鱼。

七.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岑巩县 炒香虫

苗族因居住在丛山峻岭,溪坎堰旁。这些地方都自然栖息着各种虫类。他们选取其中的少部份作为食品。如昆虫类的大马蜂、花脚蜂、七里蜂、小米蜂的幼虫。每当他们发现这类蜂群的时候,就通过各种方式追踪找到窝巢,凭经验测出幼虫丰满时,就掏其窝、取其虫。或鲜炒,或煲汤,或焙干香炒,其味特别鲜美。再就是天牛和蜻蜓的幼虫。天牛的幼虫是蛀虫、有松蛀、青杠蛀、丝栗蛀和葛藤蛀等。吃法与上述相仿。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腌肉

腌肉

腌肉是将鲜肉肥瘦切成片,用糯米粉与适量的盐和辣椒粉,再和上花椒面等佐料放在肉的上面,一层肉一层米粉,放入坛内封好,半月后便可取出来炒吃,清香可口。

九.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天柱 远口发豆腐

远口发豆腐

地:

天柱远口镇

主要成分:

蛋白质80%,

脂肪16%,

山泉水1%,

茶油3%

艺:

精选优质大豆--浸泡--制浆--成型--切片--油炸--包装

征:

天柱远口"发豆腐",是当地千年发间传统食品,用优质大豆,环保天然山泉水,特

山茶油,采用祖传工艺精制而成.品质优良、柔软香酥、口感好、营养丰富,是美味佳肴的一道特色菜.是家庭、食堂、酒店、宾馆、招待客人的宴席佳品.长期食用可降血压、血糖、减肥,对人体机能起调节作用,是馈赠亲友的健康食品.

保存方法:经高温灭菌,真空包装,常温下保质期60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