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兴平特产石子馍 陕西特产排名石头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兴平特产石子馍 陕西特产排名石头馍更新时间:2024-01-27 07:33:32

一.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兴平清水莲菜

兴平清水莲菜是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的。兴平市成立了井冠、千马、渭水等五家清水莲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井冠”、“佳荷美”牌商标,兴平清水莲菜已经成为西安人人乐、华润万家、沃尔玛等大型超市首选产品。

兴平市从2002年开始引种清水莲菜,经过10多年的发展,种植面积已由起步时的5亩增至3.6万亩,全市清水莲菜产值突破1.6亿元,种植区域涉及到兴平市的阜寨镇、庄头镇、丰仪镇、汤坊镇、桑镇等6个镇(办),有近2万名农民群众从事清水莲菜生产、加工和销售,兴平市清水莲菜园区已被列入咸阳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清水莲菜基地。

在清水莲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中,兴平市先后与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共同设立“陕西·兴平莲藕良种繁育及新技术示范基地”,引进“鄂莲5号”、“鄂莲6号”、“鄂莲7号”等新品种5个,制定了“地下建池、农膜覆水、井水灌溉”清水莲菜栽培技术规程,先后注册了“井冠”、“佳荷美”、“藕丝莲”等商标,通过了省级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清水莲菜产品在杨凌农高会上荣获“优秀新产品奖”。

兴平市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超市农业,与咸阳新阳光批发市场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使兴平市清水莲菜成功打入沃尔玛、人人乐等大型连锁超市。兴平市清水莲菜产业已走上了“无公害种植、标准化管理、统一包装销售、品牌化经营”的道路。

为了树立兴平“清水莲菜之乡”的美名,打造特色莲菜品牌,加快建设沿渭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兴平市已成功举办了五届“陕西·兴平荷花节”,吸引了20多万人前来观光、休闲,达到了宣传推介、做亮品牌、提升影响的显著效果。四川、甘肃等地的干部群众纷纷来兴平市参观学习,省、市领导也多次来兴平调研,对清水莲菜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等媒体先后多次进行了专题报道,产生了广泛影响。

二.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兴平老王家醪糟

兴平老王家醪糟,作为地方,在兴平独树一帜,清乾隆时期就闻名于世,解放前位于兴平城区西大街郝家巷西边,为兴平老城区绝活之一,曾经名扬西北。解放后,因社会主义改造,家人不得不放弃祖业,搬至丰仪镇新庄村务农。改革开放后,子孙重拾旧业,沿乡叫卖,深得好评。由于采用地下甘甜泉水酿制,工艺精良,醪糟品质特优,酒色清亮,绵甜可口,久放不坏,每每食后不能忘。许多人专程赶往新庄村老王家醪糟经销店,指定要给远在上海、北京、新疆、新加坡的亲朋好友馈赠老王家醪糟。

2012年11月21日咸阳日报在封3版文章《目不暇接 惊异连连 咸阳展馆游人如织 八方来客盛赞帝都“农”元素》中对老王家的“好时来”牌醪糟进行了报道,称“兴平老王家“好时来”醪糟免费品尝,各地游人齐声夸赞”。

三. 江苏省 宿迁市 沭阳县 马厂馍头

在沭阳马厂镇老街东头,有一家坐北朝南的季姓馍头作坊,别看是寻常百姓,其貌不扬,可他们继承祖传工艺,做出的小馍头却是独具特色,名闻遐迩。一般馍头的做法是:用面糟头和面,待面发酵后兑碱做好馍头蒸熟便成。而季家小馍头的制作工艺独特又复杂:一开始选用优质高梁烧酒的大曲做引子,和优质小麦麸搅拌成大半碗糟糊。待糟糊发酵后用开水泡透,然后滤出糟头水(约半市斤)和一市斤面用开水拨成糟头。等槽头发酵再用开水拨新糟头。如此反复8次,每次都用一市斤面拨糟头,这样糟头越拨越多,最后用第8次糟头及25市斤左右面粉用开水和成硬面,待1个半小时硬面发酵后,再用开水拨成软一点的面,等面再发酵后不需兑碱,只需用手反复搓惯揉成小馍头。同时把笼锅烧开后,把蒸笼端下炉旁,把揉成的馍头摆在笼里。

如在上笼之前,即用烧酒大曲做糟糊到揉成馍头这些所有工序都做得好的话,馍头一上笼见热气马上就长大长足。如其中有一道工序没做好,馒头上笼后见热气则不长大,即把馍头装进笼中,放在炉上用慢火热气催长,待馍头长大长足后,再用强火烧15分钟,然后用中火蒸烧25分钟,共约40分钟即可蒸熟出笼。经过上述十几道工序精心制作出来的季家馍头,白嫩松软,清香扑鼻。数两重的一个馍头,用劲一勒,便缩成一小团,待一松手,馍头又恢复原来的一般大小,形状丝毫未变。吃起来酒曲醇香,味道鲜美,醒脑爽神,热天可保质3天,冷天可保质1个月,连热连吃,色、香、味、形一点都不变。加上用酒曲发酵、开水和面、不用食碱、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等特点,季家馍头确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营养美食,历来受到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的广泛欢迎。方圆百里,遐迩闻名,是马厂镇一大,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名优产品展览。

四. 陕西省 咸阳 旬邑县 旬邑花子馍

花子馍,又叫心连心,旬邑特色小吃。据考,花子馍源于周代的礼馍,在旬邑民间的逢年过节、庆生祝寿、婚丧嫁娶、建房筑屋等活动中较为流行。因其纯系手工制作,口味筋道,深受大众喜爱。

花子馍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将上好的麦面发酵成面团,取适量的干面粉、食用碱和入揉匀,使面团酸碱度呈中性、筋光状,再揉搓成圆条,揪面提,备用。将面提反复揉搓成馒头状,用手压成直径约15厘米、厚约5厘米的面饼,在其一面涂上猪油,取两快相向叠盖、压实,用切面刀十字等分成4份。取其一份,用双手捏住两个底角,轻轻拉长成带状,在底部同向相缠,做成底座即成。做够一屉后,用大火蒸约20分钟就可出锅食用。出锅后的花子馍,两瓣分开,呈心心相连状,莹白如玉,美观美味。

来到旬邑,花子馍可不能错过,带回去给亲朋好友尝尝。

五.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工艺花馍

花馍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另有豆子、枣、胡椒等辅料;制作所需的工具为极普通的剪刀、梳子、菜刀等;制作手法有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晋南花馍除了可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它是百姓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

逢年过节,老人过寿,小孩满月、过岁,婚丧嫁娶或献奠祖先,在农村有制作花馍(也叫面花)作为赠送礼品和祭祀供品的古老乡俗。

作面花,也是“比巧巧”形式之一,表现了淳朴善良的农家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力。每年清明节时,来到炎黄子孙的敬祖圣地,轩辕黄帝陵,凭吊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时,我们便可欣赏到各地群众精心制作的千姿百态的面花艺术,做得讲究、丰富,寄托了黄帝后裔的悠悠古情。

面花,是以上等小麦粉为主料,用剪刀、木梳、顶针细竹筒、灯芯等,通过巧手捏成各种花饰,以武火猛蒸而成,待出笼的花馍热气未消时,用食品色点染,花花绿绿,各显异态,情趣昂然。

花馍的花饰以神态自然的花鸟虫鱼蝴蝶、蔬菜杂果、猴献桃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老辈的祝福、新婚夫妇的恭贺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五月端午或婴孩满月时,由舅家送外甥一个特制的大型圆圈面花,群众叫“曲莲”,上面捏塑着鱼、龙、莲花之类,鱼指五谷丰登,吉庆有余;龙指时运享通,青云直上;莲指幸福花开,喜气迎门。

花馍的内容共同象徽着吉祥如意,寄寓着人们深厚而美好的感情。它反映与表现着特定的民族心理与性格。

六.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砂子馍

砂子馍是长江埠特有的面点小吃。砂子馍做得最好的要数喻连苟。他做的砂子馍掰开后,能清楚地看见里面的一层层酥,竟有五六层之多。别人做砂子馍是用猪油,他用麻油,而且他在和面时特别讲究风向。他每天半夜起床和面,总是观察一下风向,若是南风,就少加点水把面和干;若是北风,就多加点水把面和清点,因为南风涨朝,北风收潮。他把面揉开后,抹一层麻油后又合拢揉匀,如此反复五六次,面团和好放着待用,做砂子馍多用桶炉,其炉面形似“鸡窝灶”,便于放锅,炉子旁边有一个二层的木架,便于操作和摆放用具。其操作过程是:将干净的鹅卵石(直径不足一寸)放入铁锅预热,不时加入食油搅拌鹅卵石,待鹅卵石在锅内发烫时,铲出一半放入备用锅中,再用锅铲扒平铁锅内的鹅卵石,将一尺见方的面饼盖于其上,再将备出的鹅卵石置于面饼上面,利用上下的热石子将面饼烤熟。

喻连苟做砂子馍十分讲究,每烤一个砂子馍后,还要用干净抹布把锅里的鹅卵石抹一下,炒石子的油也放得多些,所以他做的砂子馍相当俏销,总是供不应求,形成长江埠独有的而享誉四方,并传承至今。

七. 陕西省 汉中 宁强县 宁强核桃馍

宁强核桃馍,是将核桃仁去皮后与椒盐、芝麻等一起制成馅泥,再将油面经过三次发酵后,抹上核桃泥,放入烤炉里烘烤后制得的糕点。本品口感酥脆,味道香甜,特别适合老年人及儿童食用。

王家核桃馍历史悠久。据王家核桃馍传人口碑相传,天津的一个都督周玉姬兵败领罪后,他的儿子带厨师逃来宁强,在王家做了上门女婿,他的厨师在王家做厨艺,主要制作海味酱菜、糕点等。时间一长,厨师熟悉了宁强的情况,就将宁强盛产的核桃及其当地制作核桃馍的方法融进了自己生产的糕点中。

这就是宁强核桃馍的最初雏形。

近日,据陕西省商务厅商业服务业管理处透露,陕西省人民政府日前公布了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中面皮制作技艺意外落选,而宁强福兴老字号王家核桃馍制作技艺则榜上有名。

宁强王家“福兴老号” 核桃馍从乾隆时代问世至如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此馍小如瓷盏,色城隍,味浓郁,入口香酥,食后每一回味,便觉余香自舌本间生。尤难得者为耐放,虽累日逾旬仍与新出堂无异,这在旧时代可以说是有口皆碑的。因其具有如许特色,所以北上西安,南下成都的旅客,慕其名者都要买上几封,或馈赠亲友或自家品尝,以增添生活佳趣。

八.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油炸馍

油炸馍又叫油杠,亳州独有食品。其形似油条,比油条短粗,其味道似油条,比油条松软可口。该馍用上好的面粉、佐料,用特有的方法和制,然后用两根细铁钎子将和好的面缠绕其上,用力一拉,放在有锅炸制翻转,待其表面呈金黄色时捞出即可。油炸馍内若放蛋液炸制味道更好。

九. 陕西省 汉中 留坝县 米糕馍

米糕馍是城乡老幼皆宜的食品。以大米为原料打浆发酵蒸制而成。味甜、柔软易消化。还有一种以包谷米为原料磨浆加食碱的蒸制而成的叫碱水馍。可直接食用也可切片炒肥肉,味道颇佳,秦巴山区县制作较多。

材料:粘米粉、干酵母、白糖、发粉、清水。

做法:1、将白糖倒入粘米粉内和匀,加入清水调合均匀成粉浆水。

2、将调和均匀的粉浆水倒入锅内用小火煮成糊状,边煮边搅拌,防止结块粘底。

3、将煮好的糊过滤到一个大容器内,放凉至不烫手。

4、在过滤好的米糊里加入干酵母和发粉拌匀后盖上保鲜膜发酵6小时蒸制而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