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特产山枣零食 焦作特产大干枣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特产山枣零食 焦作特产大干枣更新时间:2024-01-17 02:33:07

一. 河南省 洛阳 孟津 洛阳铲

洛阳邙山一带虽然古墓分布稠密,但对盗墓者来说,也并非唾手可得。由于年代久远,加之长期的雨水冲刷及平耕土地,除个别大墓保留有封土堆外,绝大多数在地面上已难看到任何痕迹,盲目的挖掘不仅效率低,而且往往会一无所获。若要找到古墓的准确位置,就必须在现代耕土或挠土层下找到墓道或墓口。最初盗墓贼是用厚实锐利的铁锨在地上挖出方形洞穴,以锨头带出来的土来找墓,这种方法很费力,铁锨经常带不上来土,也不能探得很深。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墓中古物价格高涨,盗掘之风愈刮愈烈。利益驱使之下,洛阳盗墓者挖掘古墓的技巧也越来越精,洛阳铲就是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的。

据传1923年前后,马坡村村民李鸭子到孟津赶集,他看到商家在搭帐子固定四角时,用一种铲子戳洞扎杆,这种工具既锋利又能把土带出来,受此启发,他将之加以改进后,打造出用来盗墓的铲子,由于这种铲子首先在洛阳地区使用,人们遂称之为“洛阳铲”。

洛阳铲为半圆形的铲子,由铲头、铁把、蜡杆、绳子等组成。随着盗墓经验的积累,一些盗墓贼逐渐掌握了辨别土色土质的能力,他们利用洛阳铲插入土层带上来的泥土,对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进行简单分析判断后,就可确定地下有无古墓。洛阳铲制作工艺复杂,制造一把小铲只能手工打制,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制坯、煅烧、热处理、成型、磨刃等近20道工序。随着时代发展,新铲在旧铲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铲头后部接的木杆改用螺纹钢管,半米上下,可层层相套,随意延长,平时拆、装和携带都十分方便。

洛阳铲发明后不久,就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兴趣和重视,著名的考古学家卫聚贤在1928年编写的《中国考古学》一书中,开始将洛阳铲在考古界进行推广。考古工作者使用的洛阳铲,被称为探铲。中国著名的殷墟、偃师商城等一座座古城址的发掘中,洛阳铲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洛阳铲已成为考古工作者的利器,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是每一名考古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洛阳铲已成为了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

神奇的洛阳铲还是建筑业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为工人准确地打出各种尺寸的探孔,再灌注水泥和钢筋,形成坚固的灌注桩,支撑着各种各样的建筑以及公路、铁路的路基。洛阳铲一个著名的记录是:洛阳探工用洛阳铲为宜洛煤矿成功地打过百米深孔。当然,洛阳铲也不是万能的,一般的砖、瓦可以穿过,但遇到石块就无法穿过了,因此,洛阳铲比较适合土层深厚的平原地区。

“洛阳铲”是考古工作中用来探测地下古墓位置,基建中用来探测地层的一种轻便的探测工具。其构造有二种:一种为下端只具有一个瓦状的铲头,弧度约成半圆,直径7厘米左右,铲头长10—20厘米,铲的后端稍厚,前端为半月形铲刃;铲肩上有铁柄,上端有筒状铲裤,可安装木把,总长近三米;木把上可刻上尺寸,随时检查探测深度。另一种铲的上部与第一种基本相同,只是把铲刃前端改进成合抱形式,称为套铲。“洛阳铲”操作方便,少伤地层,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具有从地下含出“原本”的功能。由于“洛阳铲”是在洛阳创造的,又首先被洛阳地区采用,因而得名。

二. 河南省 南阳 西峡 西峡黄酒

西峡黄酒是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的。西峡县石龙堰黄酒,以其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而闻名于世,又经乔氏宗亲一代一代的传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1994年以前,石龙堰黄酒多是小作坊式生产,主要是家人及亲朋饮用。1995年,石龙堰黄酒传承人乔永峰对老品牌进行研究开发,且进行小批量加工。2008年,在五里桥镇扶持“一村一品”时,经镇、村研究决定,石龙堰黄酒厂又在本镇北堂村上营组租赁河滩荒地9亩建厂,开始进行批量生产销售。

西峡县汇洋饮品有限公司,原名石龙堰乔氏黄酒厂,成立于1995年,位于县城滨河大道北段东侧,占地6003平方米;现有员工5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16人,技术人员9人,业务人员24人,财会人员5人。

公司以当地大米、红小米为原料,研制生产黄酒系列。目前,已研发生产老黄酒、新型黄酒酒娘2个系列、10多个品种,年产量880余吨。2001年8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石龙堰” 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酒(饮料)、酒精饮料、果酒商品使用;2010年9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了“别公堰”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米酒、酒(饮料)果酒商品使用。2011年7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老君洞”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米酒、酒(饮料)果酒商品使用。

西峡县石龙堰黄酒,以其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而闻名于世,又经乔氏宗亲一代一代的传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95年,石龙堰黄酒传承人乔永峰(石龙堰黄酒被西峡县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名录,乔永峰被确立为传承人;公司正在继续申报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资格)对老品牌研究开发,且进行小批量加工。2008年,在五里桥镇政府的支持下,石龙堰黄酒厂又租赁河滩荒地9亩建厂,开始进行批量生产销售。2011年7月,在西峡县石龙堰乔氏黄酒厂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西峡县汇洋饮品有限公司。

三. 河南省 焦作 温县 铁棍山药

铁棍山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太行山苍茫遒劲,母亲河源远流长,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钟灵毓秀,世界文化瑰宝太极拳博大精深,“国药之宝”四大怀药声誉海内外,形成了焦作城市的三张名片。

焦作市太极庄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正是在这块厚重的土地上诞生并脚踏实地的走过来,秉承太极文化之精髓,吸纳焦作山水之灵气,在人杰地灵的土壤中依托天然四大怀药资源优势,以科技为先导,潜心研究、种植、开发、生产、推广以四大怀药为主要原料的纯天然绿色产品系列,建立太极庄GAP标准化种植基地、太极庄四大怀药研发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科研技术和工艺,发展怀药深加工。公司成立不到十年的时间,研发上市产品百余种,成为怀药行业的一个亮点,当地知名品牌。

四. 河南省 洛阳 洛宁 洛宁竹帽

洛宁竹帽,创于清代,盛行于60、70年代。坞西、陈宋、王协等村为集中产地,年产百余万个,销往陕西、山西、湖北、四川等地。式样有大、中、小盔之分,盔上又分无眼有眼两种。戴上牢稳,骑车迎风不掉,遮阳、通风,经久耐用,且价格便宜。尤其是近年涂上清漆更受消费者青睐。

五. 河南省 南阳 方城 方城丹参

方城丹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方城古称裕州,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平原、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分界线上,250公里桐柏山脉与400公里伏牛山脉交汇于此,在其境内绵延1000余公里,形成山区半包围式的天然屏障,造就了丰富的药材资源,使方城成为盛产中药材的“天然药库”,境内现存野生中药材品种达800余种。

丽山奇境育异草,道地丹参香四方。方城盛产丹参,品质优良,疗效显著。据清《方城志》(康熙三十年修三十六年刊)载:“方城疆域之广轮,盖同古裕州,星野分之桐柏山淮水之上游,峰峦联络,溪涧环绕,野多陂陀膏腴,物产桔梗、木瓜、板蓝根、丹参极佳,乃地道之帮,医崇之上……金代谓之‘裕丹参’”。民间流传“丹参王,裕州长,品质好,疗效良,上海、武汉药庄藏;走水路,去留洋”的歌谣,就是对“裕丹参”的赞誉。

方城丹参,形似人参,而皮色红赤如丹,药材质地坚密,皮厚木质芯细,纤维少,折断呈放射性菊花状。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参茸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等检验:丹参酮Ⅰ含量为1.182%,隐丹参酮为1.9235%,丹参酮ⅡA为0.6503%,丹酚酸B为9.9214%,丹参素为2.4%。1991年获仲景杯国际博览会银质奖,2001年在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裕丹参被确定为名牌产品,2003年获省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和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

经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化验,裕丹参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标准,丹参酮IIA含量在0.60%以上,超过《药典》规定标准的2倍。1991年荣获张仲景杯国际博览会“银质奖”;2001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名牌产品”;2003年9月通过河南省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认证;2003年9月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研究的《无公害仿野生裕丹道地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荣获南阳市人民0科技成果一等奖。

据史料记载,方城丹参己有2000多年历史,因方城古称裕州,故名裕丹参,早在汉代已被医圣张仲景誉为“丹参之首”。据《名医别录》记载:丹参生桐柏山川谷,此桐柏山乃淮水发源之山。方城位于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交界处,是淮河支流的发源地。早在明清时期裕丹参就远销广州、上海、武汉及东南亚国家,在民间流传着“丹参工、裕州长;品质好、疗效良;上海、武汉药庄藏;走水路、之留洋”的歌谣佳誉。

为把裕丹参这一事业做大做强,2001年方城县把以裕丹参为主的中草药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强县的后续支柱产业来抓。决定对12个山区乡镇实行封山育参,保护野生资源,严格按照中药材GAP标准和《裕丹参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建立种苗基地500亩,种植裕丹参3万亩,封山育参15万亩,使裕丹参产业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方城县在产业发展之初,就把裕丹参的深加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华丰中药材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高、中、低档裕丹参保健茶和生命抗氧化剂等系列降脂降压保健产品。

六. 河南省 洛阳 西工区 云腾

云腾也称云头儿,是旧时洛阳流传下来,尤其是老城几乎家家会做的一种点心,通常在过年时做一些以期盼云献吉祥、来年日子升腾。其形状似祥云在若明若暗之间在飘动、升腾。其做法将柿饼(本地的一种)煮后做柿泥,厚抹在拌了糖和擀好的面饼上,卷成卷儿,切断,用竹筷横竖夹成云朵状,下温油锅炸透,凉干即成,特点:软、酥、筋、香、甜,色泽黄白黑相间,好看诱人。

七. 河南省 鹤壁 盘砚

又名天坛砚,产于河南济源。相传,天和地是盘古开辟出来的,很久很久以前,他在一个大鸡蛋里孕育成为了一个巨人,过了十八万年后,他踢破了蛋壳,出来后开天辟地,创造了日月星辰、花鸟草虫,万事万物。他出世时踢破的蛋壳,埋在了太行山下,慢慢变成了细腻光滑的石头,用这种石头制成了不渗水的砚台,就成了当世著名的“盘砚”。盘砚始制于唐朝开元年间,已有十二个世纪的历史。砚石产于市境内王屋山的盘谷寺周围。清乾隆皇帝作了《盘谷考证》以后,“盘谷砚”就闻名于世了。盘谷的砚台,石质细腻,坚而不脆,光滑润泽,琢成砚台后,发墨快细、湿润性强,不损毫端。

八. 河南省 商丘 永城 永城酥梨

永城酥梨是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的。永城高庄镇及十八里镇所产的酥梨个大、核小、含糖量高,畅销全国。

永城酥梨以高庄镇所产酥梨为代表,高庄酥梨已有300年栽培历史,高庄镇现有梨园面积1.5万亩,其中盛果期梨园占1万亩,年产鲜果1000万公斤,是永城酥梨的主要产地。高庄酥梨成熟于中秋节前后,个大皮薄,一般个重250-400克,最重者1000克以上,熟后金黄白亮,有透明之感,食之清脆甘甜,含20多种营养成份,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健胃益寿之功效,并以个大色鲜、酥口无渣等独具特色而倍受消费者青睐。1994年10月在全国优质农产品郑州展览会上荣获金奖,1995年10月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

九. 河南省 郑州 新郑 新郑鸡心枣

新郑鸡心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新郑大枣历史悠久,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枣核化石证明新郑枣栽培史已有8000多年,春秋时曾有“桃枣荫于街”一说。新郑堪称华枣的发源地。新郑大枣品质优良;驰名中外,-出访日本时,曾专门将新郑鸡心枣馈赠日本天皇,在新疆举办的全国枣类评比中,新郑枣品质名列千枣类第一名。全市年产鲜枣1500万公斤(历史最高年产达2100万公斤),产值6000余万元,占八个枣区乡镇农业总产值的10%以上,重点产区孟庄镇则达60%以上。大枣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比较健全,枣加工企业众多。1994年,原国家林业部,财政部将新郑定为“全国大枣基地县(市)”,1998年,成功策划举办了“98 首届枣乡风情游”,开发了“古枣园”、“玉皇观枣台”等著名景点,制订了新郑大枣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全国最大的枣产品集产地“中华红枣商贸城”和集一流的红枣新技术示范围园区“红枣大观园”也正在建设中,所有这些都将有力推动新郑红枣产业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新郑市委、市0对新郑大枣产业非常重视,一直把大枣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点丰碑,并将枣树定为市树,1994年,原国家林业部、财政部将新郑定为“全国大枣基地县(市)”。1998年,成功策划举办了“98——首届枣乡风情游”,开发了“古枣园”、“玉皇观枣台”等著名景点,制订了新郑大枣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全国最大的枣产品集产地——中华红枣商贸城和集一流的红枣新技术示范围园区——红枣大观园也正在建设中,所有这些都将有力推动新郑红枣产业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新郑大枣的早熟品种有六月鲜枣、奶头枣、八月炸枣(又名落花红)等。这些品种,皮薄肉脆,甜蜜多汁,宜鲜食。中熟品种有灰枣、鸡心枣、齐头白枣、铃枣、结不俗枣、新郑红枣、麦核枣、黑头羊枣、木枣等。其中灰枣和鸡心枣为主栽品种,其面积和产量均占枣树总面积和枣总产量的99%,为枣中之珍品。晚熟品种有九月青枣、马牙枣等,产量高,甜蜜多汁,鲜食最佳。

    新郑枣介绍

    新郑是大枣的故乡,大枣是新郑的象征。新郑种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1978年,在发掘裴李岗文化遗址时,发现了8000年前的碳化枣核,说明当时在新郑一带,先民们就已开始种植大枣。春秋名相子产执政时,郑国都城内外街道两旁已是枣树成行。在汉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大枣的药用价值,新郑民间发现的汉代铜镜上就刻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的诗句。到了明代,新郑枣树种植已形成相当规模,明代十大才子之一的高启留下了“霜天有枣收几斛,剥食可当江南粳”的诗句。新中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郑市委市0对发展大枣产业尤为重视,发展更趋区域化、规模化、科学化,枣树面积已发展到15万亩,品种达30余个,除灰枣和鸡心枣这两个优良品种外,还有六月鲜、九月青、结不俗、酥枣以及反季节的雪枣、冬枣等优良品种,年产红枣3000万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是财政部扶持的“大枣保护基地”。

“灵宝苹果潼关梨,新郑大枣甜似蜜”。新郑大枣以其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备受人们青睐,它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内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和磷、钙、铁及维生素B、C、P等物质,是天然的维生素果实,营养价值极高。-同志出访日本时,曾专门将鸡心枣馈赠日本天皇。大枣药用价值很高。枣树的叶、花、果、皮、根、刺皆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糖,气血亏虚”等疾病。常食大枣可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贫血消瘦,养肝防癌功能尤为突出。“一日吃仨枣,红颜不显老”,就是大枣健康养颜的真实写照。依托品牌效应,新郑大枣比外地枣的平均价格要高出30%--40%,每年还吸引全国其它产枣区约1000万公斤的大枣在新郑流通,新郑已初步形成全国枣产品集散地,大枣制品远销东南亚地区及世界其它地方,年平均出口量达600万公斤。目前,全市从事大枣加工的企业达280余家,并形成了以大枣生产加工为主的顶真食品公司、大红袍集团、奥星食品厂、郑韩香精厂等四个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开发大枣产品12个系列80多个品种,年加工大枣1170万公斤,其中烟用红枣精、大枣浸膏、枣王酒、香酥焦枣、人参蜜枣、枣莲王饮料、好想你枣片等产品畅销全国十四个省区和东南亚地区。

    新郑鸡心枣

    “八月十五到,遍地红玛瑙”。金秋是大枣收获的季节。这时来到枣乡,踏上那软绵绵的沙土地,看到那绿遍原野的枣林,面对满树清脆欲滴的颗颗鲜枣,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醉,把您带回到大自然怀抱,融入翠绿的植物海洋中。在这里,您可以摘大枣、拔花生、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享农家乐趣,还可以游览中华古枣园、黄帝观枣台、万亩红枣园、森林公园等景观,使您亲身体验丰收的喜悦,尽情享受和谐优美的田园风光,圆您一个轻松愉快的绿色假日梦。

    中华枣乡风情游活动是新郑市推出的一项集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活动,为久居闹市的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全新的旅游场所。

十. 河南省 郑州 荥阳 柿饼

霜降前后柿子成熟。用镟柿子车削皮,爆晒、捂汗、吹风、出霜、使之软化、糖化、制成柿饼。柿饼因处理柿蒂的办法不同分为毛货、净货两种。柿蒂外沿剥光者为货,不剥者为毛货。柿饼分水饼、灰饼两种。水饼扁圆,个大、质软、糖多、味甜、性弱、肉色棕红透亮,来年天热易“回霜”。灰饼椭圆,个小、质硬、肉色深褐,甜度稍次于水饼,但耐久贮,适于远销,又是炕饼的上好原料。
柿饼食用,甜味持久。夹以核桃仁或花生米,咀嚼起来甜中透香,别有风味。用撕碎的柿饼或软枣冲开水饮用可醒酒,可代茶。用豌豆和柿饼制成豌豆馅,冷凉切块,以竹扦插食之,凉甜香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