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昌吉有啥特产送人 昌吉在哪里买特产便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昌吉有啥特产送人 昌吉在哪里买特产便宜更新时间:2024-05-17 09:12:24

一. 新疆 昌吉 玛纳斯县 玛纳斯萨福克羊

玛纳斯萨福克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玛纳斯萨福克羊是新疆昌吉玛纳斯县的。玛纳斯萨福克羊登记保护区域位于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1989年,玛纳斯县从澳大利亚引进萨福克种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萨福克肉羊纯繁核心场。通过在本地纯繁、继代选育和风土驯化,培育出了有独特地域特色的纯种玛纳斯萨福克肉羊。玛纳斯萨福克肉羊完全保持了原种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好的优良特性,比本地品种羊自繁多产肉8千克,目前年出栏种羊达到6000余只。羔羊肉味美多汁、肉质鲜嫩、膻味轻、口感好、风味独特、香气浓郁,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高档羊肉品质要求。与澳洲萨福克肉羊品质相妣美的玛纳斯萨福克肉羊新类群,成为广大穆斯林群众宰羊献祭高贵且纯洁的首选品种。2013年玛纳斯县成功举办中国第十届羊业发展大会,“玛纳斯萨福克羊”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中玛萨福克羊”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注册。肉羊产业发展已成为玛纳斯县的特色产业,示范引领新疆肉羊产业的发展。

所在地域: 新疆

申请人: 玛纳斯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玛纳斯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85°34′至86°43′,北纬43°28′至45°38′,全县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玛纳斯萨福克羊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具体地域是:县域范围内11个乡镇(乐土驿镇、包家店镇、兰州湾镇、玛纳斯镇、凉州户镇、广东地乡、北五岔镇、六户地镇、塔西河乡、旱卡子滩乡、清水河乡)2场(平原林场、园艺场)1站(试验站)所管辖的10个社区和87个行政村;地域保护面积为:南北长237km,东西宽80km,约1.1万平方公里;地域保护的产量:纯种萨福克公羊1万只、良种萨福克公羊10万只、商品萨福克杂交肉羊100万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4.1 外在感官特征 玛纳斯萨福克羊是在当地干旱酷热严寒的自然条件下,以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培育的,适应海拔2200~3600米高山草甸草原及海拔1100~1200米丘陵半荒漠草原,尤其是黑头白身的外貌特征深受新疆广大穆斯林群众的喜爱,是新疆农牧区肉羊生产的主导品种。 4.1.1外型特征:头短而宽,公母羊均无角,头、耳、四肢黑色且无羊毛覆盖;体质结实、体格高大粗壮,具有肩峰,肩宽,胸深而宽,肋骨长而开张,肌肉丰满,腿直立,黑白分明,头黑得油光发亮、四肢黑的格外健壮。 4.1.2生产性能:玛纳斯萨福克羊生长发育快,肉嫩脂少,瘦肉率高。成年公羊体重90~100公斤,剪毛量5~6公斤;成年母羊体重60~70公斤,剪毛量3~4公斤,毛长7~8厘米,净毛率60%,细度56~58支,产羔率130~140%。 4.1.3杂交利用:玛纳斯萨福克羊体格较大,生长迅速,瘦肉率高,是生产优质羔羊肉的理想品种,在新疆做为肉羊生产的终端杂交父本,具有显著的杂交优势:以玛纳斯萨福克羊为父本,低等级细毛羊为母本进行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快、饲料转化率高,具有良好的肉用特征和育肥效果。杂交后代初生重4.45千克,120日龄重38千克,150日龄重47千克,分别比同龄细毛羊增加0.45千克、13千克和17千克;屠宰率比细毛羊高8个百分点。用玛纳斯萨福克羊与小尾寒羊杂交,0羔羊初生重4.36千克,120日龄重32千克,150日龄重42千克,分别比小尾寒羊增加1.1千克、9千克和 13千克;屠宰率比小尾寒羊高10.29个百分点。 玛纳斯萨福克羊产肉性能好,屠宰率58~67%,胴体净肉率55~63%,瘦肉率72~81%,眼肌面积23~31 平方厘米,肋肌厚度8~20㎜;羊肉风味独特,肉质鲜嫩,嫩度2.7~4.1㎏/平方厘米,味美多汁,风味独特、香气浓郁;品质独具特色,肉呈粉红色,有光泽,脂肪呈乳白色;肌纤维紧密、有韧性富有弹性;具有新鲜羊肉固有的特色气味,无异味;煮沸后肉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液面,具有特有香味。 4.2内在品质指标 玛纳斯萨福克羊营养价值丰富,蛋白质含量17.82~21.1%、氨基酸总和21.33~25.62%、脂肪含量4.8~8.3%,钙23.4~27.7㎎/㎏、铁13.5~17.6㎎/㎏,镁18.6~20.1㎎/㎏,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钙铁镁含量丰富,具有营养全面均衡、保健的作用。

二. 新疆 昌吉 阜康市 大盘鸡

最早从沙湾县一带传出,所以有“正宗沙湾大盘鸡”一说。近几年来本地亦出现许多专做大盘鸡的食店和名厨,且烹制 工艺精细,风味独特,成了许多食客经常追寻的目标。其制做方法讲究,配料选材严格。做出的成品色金红油亮,味麻辣醇厚,再加上宽板拉面拌 汤汁,食之既可饱肚腹,又能飨口福。( 昌吉)

三. 新疆 昌吉 吉木萨尔县 番茄

番茄

吉木萨尔属平原气候条件,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3010小时,年平均辐射量5802兆焦/平方米。年平均气温5—7℃,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36.8℃,大于或等于10℃以上的年有效积温3400℃,年均降水量168.2毫米,无霜期170天。这样的条件,特别适宜番茄的种植。

加工番茄是近几年开发的特色农产品,吉木萨尔县平原各乡镇均有种植,规模达到2万亩,平均亩产4吨,最高达到8吨,商品率95%,番茄红素8.2—11.4mg/lOOg(加工后的番茄红素经过浓缩一般在45mg/100g以上),可溶性固形物4.1—6.2%,果实硬度4.5—5.6kg/cm2,总酸0.30—0.41%,。总糖3.47—4.65%,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德番99、亨氏、87—5、红宝3号。

在2001年新疆番茄制品质量评比中吉木萨尔县加工番茄各项综合性指标均高居榜首。

四. 新疆 昌吉 昌吉市 小金牛奶啤

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准格尔盆地南缘,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境内有大小冰川158条,面积60平方公里。境内的水质常年稳定在国家地表水一类标准,常年空气质量维持在国家一级标准,是新疆同时拥有一流水质、一流空气的县级市之一,被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优秀城市。 全年日照时数2833小时,平均气温7.2度,独特的光热水土条件使昌吉的畜牧业得以长足的发展。

产品特性:采用丹麦菌种、二次发酵,不添加防腐剂、色素、香精、甜味剂。利用先进的乳品加工设备,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配方,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无菌灌装机,采用全程自控发酵装置,每毫升富含200万个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活性乳酸菌,18种氨基酸,16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推荐单位:新疆昌吉市农业局

新疆小金牛食品有限公司

五. 新疆 昌吉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香酥羊排

香酥羊排做法:

选用木垒地方上等羊的肋骨,用鸡蛋、面粉、面包屑、花椒、大料、香叶、桂皮、葱、姜、盐等调料腌制,放入油锅,用旺火炸至金黄,表面酥脆,入口内里鲜嫩,回味中有隐约的蛋香和一点点甜味,真是回味无穷!

六. 新疆 昌吉 奇台县 拉条子、刀巴子

拉条子、刀巴子

奇台以盛产小麦而著名,因而奇台人自古以来以面食为生。明朝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陈诚在其《西域番国志》中就写下了古城一带“间食米面、稀有菜蔬、小酿酒杯醴”的文字,说明从那时起,奇台人就以米面为主食。这里的米,是指本地出产的小米、黄米,而非大米。

奇台因地理位置重要,后来成为重要的商埠码头,南来北往的人,带来了家乡的各种小吃,汇聚奇台,演变成奇-特的风味小吃,但风味小吃只能做为一种副食、佐食,老百姓平日吃的主食,主要是拉条子与“刀巴子”。

拉条子是奇台人平日的午餐。拉条子又叫“干拌面”、馆子家称“白皮面”、维族人叫“拉面”,将面煮熟后,拌以菜肴而食,农村人尤喜吃拉条子,拉条子吃上耐饥,尤其适于干体力活的人。

拉条子面必须和成软面,否则拉不开,拉条子面和好后,“醒”一段时间,再揉上几遍就可以推开,做成“面级子”。“面级子”有两种做法:一种叫“油级子”,即将面搓成条状,抹上清油,“醒”好后再拉,维族人常用此法;汉族人家一般把面推开后,然后用刀“犁”成条状,“醒”开后即可拉了。有人喜欢吃软一点的,就可用手按成扁状,拉成“片片面”,有人喜欢吃硬一点的,可用手搓成圆形,再拉开下锅,这叫“棍棍面”。奇台的小麦由于筋骨好,可以拉得很细,象芨芨棍子一样,这样的面吃起来爽口,容易消化,有的人胃口好,把面“犁”成宽皮带状,拉成“驴肚带”拉条子,说这样吃起来香。以前农村人常出外干活,在野外做饭,有些年轻人在人前耍“烧料子”,吹嘘自己能吃“杆杖面,,”即把“面级子”不拉,直接下锅,我就亲眼见过有人这样吃。这些人年轻时耍了英雄,而往往造成严重的胃病,老了以后连最细的拉条子也不能吃,只能吃些烂面条、喝稀饭,所以奉劝青年朋友,千万不可在吃饭上耍二杆子。

拉条子的吃法有炒菜拉条子和素拉条子之分,素拉条子不用炒菜,踏些蒜和辣面子,用清油一泼,再“扎”些菜(扎,即用开水烫)拌着吃。这叫“蒜拌面”,有俗语道“蒜拌面,面拌蒜,一吃一个不言喘。”我本人自小爱吃蒜拌面,

自言“三天不吃蒜拌面,心里烧得火蛋蛋。”“文革”时上北京-,一个月没吃蒜拌面,而思念成疾,回来后一顿狂吃,其香味远胜过皇帝的山珍海味,至今不忘。

“刀巴子”就是蒸馍馍,为什么叫“刀巴子”无人知晓。我想可能是把面发好后,用刀切成块状,再揉成园形,因要用刀切,所以叫“刀巴子”。

奇台的“刀巴子”以大而著称,又大又白又园,状如女人的奶尖,因而民间有谑语道:·“门里进来个大丫头,怀里揣的两个大馒头。”形象而生动地形容大刀巴子的形状。馍馍大了容易发,蒸出来“渲”(即松软),而小了不易发,蒸出的馒头“死僵僵”。

奇台农村人夏天把“刀巴子”晒成风干馍馍,城里人叫“馍馍干子”,风干馍馍又干又脆。夏天用西瓜泡着吃,别有风味。和风干馍馍相反,软馍馍用来蘸甜瓜吃,特别香,故有俗语道:“老婆子害娃娃,想吃个软馍馍蘸甜瓜”。

七. 新疆 昌吉 玛纳斯县 一四八团彩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八团位于新疆玛纳斯县境内,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1950年建场初期开始种植棉花,是第八师的植棉团场,也是新疆最早开始选育和扩繁彩色棉的地区之一。从1999年开始,一四八团就建立了彩棉基地和高标准的彩棉实验示范区。由于该区处于中纬度西风带欧亚大陆的中心,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温差大,干燥且多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彩棉采收期雨水少,故而生产的彩棉株型紧凑,色泽纯正、艳丽,手感柔软,十分适合中高档纺织。目前,一四八团彩棉种植依托“西域彩棉”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工产业发展模式,走订单农业发展的道路,生产出的彩棉远销上海、广州、香港等地,而与全国多家彩棉企业合作生产的“西域艾瑞斯”牌彩棉系列产品也畅销市场。经过不断努力,一四八团场以其种植彩色棉花时间早、品种多、产量高、面积大、品质好而被中国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彩色棉之乡”。

新疆生产

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八师

地域范围

148团彩棉产区位于新疆玛纳斯境内兵团农八师一四八(西营)团,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东经86°06′-86°24′,北纬44°34′-45°。东以新湖农场为界,南以147团为界,北以沙漠为界,从南到北连成一片,南北长23.35公里,最宽13.5公里。有乌奎高速公路贯通,交通便利,距石河子78公里。产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炎热,生长季节干旱少雨,温差变化大等特点,适宜种植彩棉。148团彩棉地域保护范围为一四八团5个农业连队。彩棉种植面积5万亩,籽棉单产410公斤,籽棉总产20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本部分内容主要表述反映登记产品特有的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遵循的规定,主要包括: (1)外在感官特征:天然彩色细绒棉(棕色),株型紧凑,吐絮集中,品质优良,色泽纯正、艳丽,手感柔软,适合中高档纺织。 (2)安全要求:148团彩棉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Q/NBS148-002-2005彩棉质量体系要求进行管理;种子检验按照GB/T3543.5执行;农药的使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806号中“农药管理条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行。

八. 新疆 昌吉 奇台县 奇台白洋芋

奇台白洋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从唐朝到清末,丝路新北道、漠北道都要通过此地,奇台是中原通往新疆、中亚、欧洲的必经之道,所以奇台也就成了商品中转地,有很多国外和中原的农作物流入奇台,在奇台扎根繁衍,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和劳动人民长期培育蕴含有奇台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奇台白洋芋种植始于清代中叶,距今大约有3百多年的历史,根据县志记载,清乾隆二十年(1755),乾隆皇帝亲征,平定格尔丹,在班师回京路过此地,发现天山以北不仅景色秀美,而且水土肥沃,下旨在此驻兵屯田,屯田1万亩,种植小麦、青稞、洋芋,成效显著。随着屯田面积的扩大,洋芋也成为奇台主要种植作物。 奇台是全疆商品薯和种薯基地,每年秋季全疆各大单位、企业都来奇台采购洋芋冬储,奇台的洋芋被抢购一空,调用量占全疆的60-70%,成为当时最热销的农产品。奇台白洋芋淀粉含量高,淀粉粘度也很高,人们从洋芋中提取淀粉,再压成粉条,远销全国各地以及周边国家,用奇台白洋芋粉条作得菜晶莹剔透,圆润爽滑,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奇台洋芋外号“天山白玉”, 民间俗称“洋芋娃娃”,当下已大量销往周边各国,奇台县政府把洋芋作为发展外向经济和创收外汇重要渠道。

地域范围

奇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奇台白洋芋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奇台县老奇台镇、吉布库镇、碧流河乡、半截沟镇、东湾镇、七户乡等6个乡镇。南靠天山,北环三个桩子乡、109团、古城乡塔塔尔乡,东邻木垒县,西接吉木萨县。地理坐标为东经89°36′00″~90°00′00″,北纬43°36′00″~43°92′00″,海拔970-1815米,总面积56333.3公顷,年产量4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奇台白洋芋个体大、芽眼浅、表皮光滑,块茎的肉色为白皮白肉,外号“天山白玉”,单个茎块重量一般50-300g,最大可重1.5kg,民间俗称“洋芋娃娃”。 (2)内在品质指标:奇台白洋芋营养价值高,其中蛋白质≥1.6%,还原型抗血酸≥9mg/100g,脂肪<0.1g/100g。淀粉粘度高,这是用奇台白洋芋加工的淀粉和粉条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根本原因。 (3)符合《无公害食品 薯芋类》(NY 5221-2005)标准的安全要求。

五.特定生产方式

九. 新疆 昌吉 昌吉市 老龙河西瓜

老龙河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疆素称“瓜果之乡”,而昌吉则是北疆的“瓜果之乡”。早在元太祖十六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公元1221年9月26日),从山东栖霞县远道而来的丘处机道人率弟子一行,途径昌八刺城(今昌吉市)“其王(畏午尔)率众部属及回纥僧皆远迎。即入,泊其夫人劝葡萄酒且献西瓜,其重及秤,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同蔬同中区”。这段记载说明,昌八刺是高昌回鹘五城之一。回鹘国王和夫人用当地的土招待贵宾,西瓜大而重,连秤砣也压不住,算不出分量,估计至少有10多斤。 在公元前1-2世纪,西瓜从北非经中亚传入西域。有人估计,一些西域小国已有小量种植。既然在元代已有这样大而甜的西瓜和甜瓜,可见种植和培育了几百年,在北宋时(960-1126)昌八刺回鹘人先祖已在当地(今昌吉)种植西瓜、甜瓜了,距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清代道光年间,诗人史善长在《轮台杂记》中说昌吉出产的老龙河瓜,别具风味。清末时昌吉年产西瓜四五万枚,外销2.6万枚,占生产总量的60%。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昌吉的西瓜,基本上都是农家自育的当地品种,产量不多,但质量比较好。70年代以前,农民种西瓜,那是还没有地膜,为了使早熟,采取开沟铺沙的办法来提高地温,这种栽种方式叫“小沟瓜”。晚熟瓜菜用深沟蓄水的方法,叫“大沟瓜”。80年代,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昌吉县滨湖乡滨湖村、六工镇下六工村运用地膜覆盖技术,加上在种植商品瓜的推动下,昌吉园艺站和八一农学院合作,由于昌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光、热、气候条件,培育西瓜种籽,种性强,很快推广到关内各省区,到90年代,已成为西瓜种的主要基地,为全国的西瓜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老龙河西瓜的含糖量高,深受各族消费者的喜爱,在新疆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老龙河”牌西瓜在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市场前景非常好。

老龙河西瓜是新疆昌吉州昌吉市大西渠镇老龙河村的。老龙河西瓜体型大,外形主要呈椭圆形,皮薄肉厚、纤维极少、含糖量高、瓜瓤色红、甘甜多汁。老龙河西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昌吉市老龙河种植西瓜历史悠久,距今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老龙河西瓜体型大,单瓜重量均在6~8公斤之间,外形主要呈椭圆形,果皮绿色,皮色花纹为浅绿墨齿条,皮薄肉厚、纤维极少、含糖量高、瓜瓤色红、甘甜多汁。

2014年,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老龙河西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卫星城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大西渠镇位于昌吉市偏西,行政区域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7.5公里,老龙河西瓜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昌吉市大西渠镇七个村,地理坐标位于:44°06ˊ47〞~44°09ˊ16.3〞,北纬87°14ˊ47.3〞~87°16ˊ0〞,海拔高度462米,地域保护范围面积6000亩,年总产量近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老龙河西瓜体型大,单瓜均重在6~8公斤之间,外形主要呈椭圆形,果皮绿色,皮色花纹浅绿墨齿条,皮薄肉厚、纤维极少、含糖量高、瓜瓤色红、甘甜多汁,口感纯正。 (2)内在品质指标:老龙河西瓜含糖量高,总糖含量在7.85-9.5(g/100g)、还原型维生素C在5.35-6.45 (g/100g),可溶性固形物(西瓜中心部位)为9.8%-11.4%,。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区域符合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 西甜瓜准则》(NY/T427-2007)进行生产。

十. 新疆 昌吉 昌吉市 笑厨食醋

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亚欧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中温带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干旱少雨,光温资源丰富,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有利光合产物积累,提高产量。加之灌浆成熟和玉米、小麦收获期间一般阴雨天气较少,玉米、小麦成熟期间,日平均气温32C,则蛋白质含量就越高。地理气候条件与世界优质小麦、玉米生产大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较为相似,其中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较高。

产品特性:笑厨食醋是用玉米、大米、麸皮为主原料制成的名醋,生产工艺独特,具有质地浓稠,酸味醇厚,气味清香的特点,是北方醋的典型代表。同时,食醋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长期食用具有保健作用。笑厨食醋为主的清真调味品生产企业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其技术装备、生产规模、产销量、经济效益位居新疆乃至西北五省同行业首位,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推荐单位:昌吉市农业局

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