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丽江2月份有什么特产 丽江值得带回来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丽江2月份有什么特产 丽江值得带回来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12-28 05:34:24

一.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苗家百褶裙

听说很久以前,一只孔雀在深山密木里,看见一个苗族姑娘,它不仅不飞走,还展翅开屏与苗族姑娘的百褶花裙比美,结果比不过,就嫉妒地飞走了。

神奇的传说,是人们对苗家姑娘辛勤劳动的赞美。因为苗族姑娘往往把绣得最漂亮的衣裙,看作勤劳、能干的象征。她们对自己裙子花色图案的构思、设计和刺绣,总是花尽心血的。如果你仔细看过她们的花裙,就会发现那一根根色线,通过灵巧的双手,把那山间各种花卉,集中到花裙上了。苗族妇女花裙上的图案整齐而对称,色彩复杂而鲜艳夺目。苗家没有不会绣花的姑娘。做母亲的从生下姑娘的那天起,就注意教她认识山间的各种花卉,识别各种花卉的颜色。待到姑娘会使用针线了,就教她绣花织锦,因为不会绣花或者绣得不好的姑娘,就是长得再漂亮,也是不会引起小伙子注目的。

每年,当花山节到来的时候,就是姑娘们百褶裙争艳的日子。姑娘们行走在野花盛开的山道路上,就象彩色蝴蝶在飞舞。这时候,如果哪个姑娘的衣裙绣得最漂亮,年老的人会赞不绝口,年轻的小伙子就会象蜜蜂彩花一样,围在她的身旁,把爱情的第一支歌对着她唱。

彝、苗、侗等族妇女的一种裙子。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明代该裙常用青面作成,褶多至20余幅,腹下有五彩桃花,现代的裙子皱褶多而密,裙有长有短,长的曳地,短的及膝。侗族的百褶裙由前后两片构成。穿时小腿裹绑腿或穿袜筒。不论寒暑、节日或外出余额都穿。四川大小凉山和云南宁蒗彝族地区,一般用三种不同彩色的布缝缀而成。

二. 云南省 丽江 玉龙县 玛卡

玛卡(学名:LepidiummeyeniiWalp),(西班牙语:Maca)。主要出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和中国云南丽江,是一种十字花科植物。叶子椭圆,根茎形似小圆萝卜,可食用,是一种纯天然食品,营养成份丰富。玛卡的下胚轴可能呈金色或者淡黄色、红色、紫色、蓝色、黑色或者绿色。淡黄色的根最常见,形状、味道也最好。玛卡富含高单位营养素,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黑色玛卡是被公认为效果最好的玛卡,产量极少。玛卡原产高海拔山区,适宜在高海拔、低纬度、高昼夜温差、微酸性砂壤、阳光充足的土地中生长;种植地区主要分布于南美州安第斯山脉以及中国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地区,这两大主产区有较大面积的适种土地。而中国云南其他地区和新疆、西藏等地区也有少量种植。

营养

意大利科学家DiniA在1994年首次系统地得出了玛卡干根中的化学组成成份:蛋白质含量为10%以上(胡宁湖畔的玛卡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超过14%),59%的碳水化合物;8.5%的纤维,内含丰富的锌、钙、铁、钛、铷、钾、钠、铜、锰、镁、锶、磷、碘等矿物质,并含有维生素C、B1、B2、B6、A、E、B12、B5,脂肪含量不高但其中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达53%以上,天然活性成份包括生物碱、芥子油苷及其分解产物异硫氰酸苄酯、甾醇、多酚类物质等。1999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玛卡中含有两类新的植物活性成份,玛卡酰胺(macamides)和玛卡稀(macaenes),并确定这两种物质对平衡人体荷尔蒙分泌有显著作用,所以玛卡又被称为天然荷尔蒙发动机。在玛卡产品的针对性研究中,又发现了几种特殊的玛卡生物碱,随着研究的深入,玛卡中还会有更多的具有活性的新物质被分离和鉴定。

食用

玛卡经阳光晒后可以食用,也可以制成凉拌菜,熟食更佳,它能提供大量热能,品尝过玛卡的人说,食用它有满足感,令人感到十分舒服,其味道甘美。

玛卡的鲜根可以和肉或其他蔬菜一起炒熟食用,也可以晒乾后用水或牛奶煮熟食用,当地土著人常把鲜根加蜂蜜和水果榨汁作为一种饮料饮用。玛卡富含高单位营养素,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食用过的人会有体力充沛、精神旺盛不会疲劳的感觉。

三.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松茸

学名松口蘑,别名大花菌、松茸、剥皮菌,纳西语称“裕茂萝”,是丽江地产菌类中的山珍,产品主要由丽江空运出口,有鲜货和盐渍两种。 松茸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PP等元素,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益肠胃、理气化痰、驱虫及对糖尿病有独特疗效等功能,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四.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海棠

海棠是丽江的一道风景,海棠春观花、秋采实,既美化了环境 ,又有不错的经济效益。丽江植种海棠,由来已久,晚清纳西族诗人和松樵在《丽江杂咏》一诗中赞道: 海棠古树 簇城南, 照影红沉白马潭。 时有游人三五聚, 树边花下坐清谈。和松樵的诗,活脱脱勾画出了丽江海棠花开时节的美好风景,今天读来,依然亲切怡人。

丽江海棠有三种类型,一为木瓜海棠,又名贴梗海棠,主要是庭院美化、意在观花、花谢后结出的果实是木瓜而非海棠果;次为西府海棠,又名海红、子母海棠、小海棠果,西府海棠枝条畅密,树态峭立,叶绿花香,花开重瓣,着果艳甜;再是垂丝海棠,树姿婆娑,花枝细长下垂,有单瓣,重瓣两种,花色娇媚,形似小莲,是海棠花中名品。后两种海棠以丽江、拉市最多,都是春花秋实,美不胜收。丽江海棠果多制成干品出售,有散装、袋装,纳西语叫多利久补,是治肾炎、糖尿病的药食兼用的干果,尤其适宜不善服药的儿童食用,既吃了水果,又治疗了疾病。

五.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粑粑

位于祖国西南边疆的丽江,居住着勤劳的 纳西族人民。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多种食品,其中尤以丽江粑粑闻名滇西一带,素有“丽江粑粑鹤庆酒”之称。

关于丽江粑粑

丽江粑粑是 纳西族独具的风味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 徐霞客游记》中即有记载。其特点之一是色、香、味俱佳,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用丽江出产的精细麦面,加注从玉龙雪山流下来的清泉合成面团,在大理石石板上抹搽植物油,再擀成一块块薄片,抹上化油,撒上火腿末或白糖后卷成圆筒状,两头搭拢按扁,中间包入 芝麻、核桃仁等佐料,再以平底锅文火烤熟煎成金黄色,即可制成。丽江粑粑分为咸甜两类,可以根据各自口味任意选用。其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吃起来酥脆可口,有的加喝 酥油茶,更是其味无穷。在古城四方街,有许多专营丽江粑粑的铺子,多为成年女子经营,她们有着娴熟的技巧和精湛的手艺,生意红火,顾客盈门。

丽江粑粑的第二个特点是不易变质变味,做好后放置数天,不会发霉,无论带着出远门或将它作为礼物馈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你都不用担心,只要到时候把它拿出来随便地蒸或煎一下,它依然酥脆香甜。丽江粑粑过去曾经是马帮商队备用的 干粮,就因其放置多日不会变质变味,倍受旅人喜爱。

原料

好的 土豆薯块肥大而匀称,皮脆薄而干净,不带毛根和泥土;无干疤和糙皮,无病变;无虫咬和机械外伤;不萎蔫、不变软,无发酵酒精气味;薯块不发芽,不变绿。

食材

香米50克,其余不需要。

调料

蜂蜜2茶匙,白糖2茶匙。

做法:

(1) 芝麻炒黄 ,与白糖、20克 猪化油及 玫瑰糖拌匀备用(无玫瑰糖可加入适量食用香精)。

(2)将1克小苏打及适量清水调匀后加入面粉内合匀,在案板上揉成长条形,擀得又长又薄,然后用60克猪化油均匀涂在面皮上,用手卷成筒,切成10节。

(3)把切好的面卷压扁,包上制好的糖馅,擀成15厘米左右的圆形粑粑,共做10个。

(4)平底锅坐火上,烧至七成热,在粑粑面上涂猪化油,放锅里焙3-5分钟翻过,一面焙一面涂上猪化油翻过,15-20分钟左右即可装盘食用。

六.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纳西米灌肠

纳西米灌肠是丽江特有的一种风味食品。它是由猪血、米饭及各种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块儿,然后灌入加工过的猪肠子而制成的米饭肠。加工制作米灌肠是纳西族的传统习惯。第到杀年猪时,几乎每户纳西人家都要做一些米灌肠。如果家人在外学习或工作,还要想方设法请人到家制的米灌肠捎去。

米灌肠在食用时需切成圆片,或用热油煎炸,或用蒸锅蒸热。米灌肠色泽古朴油亮,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是补血,补气之佳品。

七.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铜锁

丽江铜锁是纳西族传统的实用工艺品,以制作精良、款式多样、图案美观、质地坚固、性能良好为特点,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四百年前,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到丽江时,纳西诗人木增曾以铜锁相赠,表示敬仰和欢迎。铜锁是纳西人民创制的精美产品,它造型和开启,方式上都有别于任何其他的锁。能工巧夺匠们还在锁上雕刻出千变万化的钻花图案。有栩栩如生的走兽和花卉,有行去流水般的书法题款。一把铜锁就是一件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艺术品,反复鉴赏,叫人受不忍释。( 丽江)

八. 云南省 丽江 玉龙县 青刺果油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美籍奥地利著名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博士在丽江蛰居的27年间,向西方世界介绍“世外桃园“——香格里拉和东巴文化的同时,惊喜地发现在丽江玉龙雪山和泸沽湖畔的深山峡谷中,在寒冷的冬季万物凋谢时,唯有一种奇特的植物——青刺果(Prinsepia utilis Royle),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向世人展示出”万物皆眠,唯我独醒“的非凡生命特征,是世界木本油料中的一朵奇葩。当地少数民族凡长期食用青刺果油的都能够长寿,八十岁以上还能参加劳动或狩猎,并把青刺果视为神物加以崇拜。纯天然青刺果高级食用油进入人们的生活,在国内外尚属首次。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该油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0%以上,其组成与人体脂类非常接近,营养学家誉之为“可以吃的化妆品”和“人类补充必需脂肪酸的新来源”。( 丽江)

九.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彝族腌菜

彝族腌菜

云南鹤庆山区的彝族善于用山茅野菜腌制咸菜,不仅花色品种繁多,味美可口;而且,每道菜食就是一剂治病疗疾的良药。每进农历十月,是人们采挖和腌制菜食的“黄金时期”。是时,满山遍野是采挖山菜的人,笑语欢歌遍山野,宛若赶庙会。世代沿袭,人们称作腌菜节。

十月十日,是腌菜节的热潮。这天,人们要在山上聚会。集体举办“唱菜”和“吃奇”活动。“唱菜”,就是对唱山歌,以对歌的形式,一问一答,介绍山菜的品目、制作腌制方法、色味特点及保健、药用价值……“唱菜”完毕,各户任选一种“菜品”现场腌制,作为献给众人品尝的节日菜食。

“吃奇”,即集体会餐,共同品尝各户腌制的奇菜美味。其间“春菜”和“八宝”饭,是必不可少的“节食”。“春菜”即将洗净的鱼腥菜、花椒尖、山韭菜根、萝卜丝、山楂果片、葛根片、橄榄、石花菜、嫩蕨菜、青辣椒、姜丝、木爪片等加食盐在木臼中用杵棒捣细,蘸麻油、核桃仙茸、杨梅酱兑木爪醋的蘸水吃。其味鲜香无比,吃后有清热、解毒、消肿、健胃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扁桃腺炎、肺炎、肝炎及美容的药效。“八宝”饭是糯米、苞谷粒、燕麦、荞面配松籽仁、大枣、板栗混焖的饭,拌蜂蜜而食。这道饭食由八种食物组合,不仅风味独特,而且有安神、补气、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故称“八宝”饭。

十.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彝族转转酒

彝族转转酒

彝族嗜酒,无论男女老少皆能饮酒,且酒以烈为贵。彝家待客“有酒便是宴”,而对菜肴则不甚在意。主人斟酒,客人必须双手接饮,哪怕只是用嘴0一下,主人也会露出满意的微笑。他们饮酒时,常见把酒倒进大碗里,你喝一口递给我,我饮一口传给他,大家依次轮流喝着这碗酒。于是,人称彝家这种喝酒方式为“转转酒”。关于“转转酒”民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很久以前,山里住着汉、藏、彝三个民族,他们和睦相处,结为兄弟。一年,彝族兄弟所种的燕麦丰收,邀请汉、藏两兄弟来吃饭。谁知燕麦饭煮得太多,第一天没吃完,第二天再热着吃时,燕麦饭变成了浓烈溢香的酒水。他们舀进大碗里,却彼此谦让,一碗酒在三人手里转来转去,半天也没喝多少。这时,突然从天上飞来一位仙人对他们说:“喝吧,只要勤劳耕种,喝完了还会有新的酒出来。”兄弟三人听后,个个开怀畅饮起来。奇怪的是,直到他们全都喝醉了,那碗酒还是满满的。从此以后,彝家便有了喝“转转酒”的习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