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舟山土特产酱油 舟山大青山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舟山土特产酱油 舟山大青山特产更新时间:2024-01-14 21:11:34

一. 浙江省 舟山 定海区 舟山大黄鱼

舟山大黄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舟山大黄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黄鱼,又叫大黄花鱼,是我国的重要经济鱼类。舟山群岛海域是大黄鱼的主要产地之一,历史最高年产量曾达到13.2 万吨。每年立夏前后,大黄鱼在集群产卵时会发出叫声。雌鱼的叫声较低,同点煤气灯时发出的哧哧声相似;雄鱼的叫声较高,像夏夜池塘里的蛙鸣。在木帆船生产时,渔民都把耳朵贴在船板上聆听叫声,判断鱼群的大小和密集程度,以及鱼群的深浅,进行捕捞。

大黄鱼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鲜食可红烧、清炖、生炒、盐渍等,烹调几十种风味各异的菜肴。咸菜大黄鱼是舟山人待客的家常菜。大黄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耳石有清热去瘀、通淋利尿的作用,膘有润肺健脾、补气止血作用,胆有清热解毒功能。近年来,由于捕捞强度过大,大黄鱼资源越来越少,产量也随之减少。目前,舟山已建起人工养殖大黄鱼基地。

地域范围

浙江省舟山渔场特定生长区域,具体分布在北纬 29°30′-北纬31°,东经125°以西

特定品质

大黄鱼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鲜食可红烧、清炖、生炒、盐渍等,烹调几十种风味各异的菜肴。咸菜大黄鱼是舟山人待客的家常菜。大黄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耳石有清热去瘀、通淋利尿的作用,膘有润肺健脾、补气止血作用,胆有清热解毒功能。近年来,由于捕捞强度过大,大黄鱼资源越来越少,产量也随之减少。目前,舟山已建起人工养殖大黄鱼基地。

二. 四川省 绵阳 江油 中坝酱油

中坝酱油是绵阳江油市的。酱油以优质大豆为主料,日晒夜露,天然发酵。色淡汁稠,体态澄清,豉香浓郁,滋味鲜美,久存不生花、不变质,适用于烹制各种菜肴,尤其适合日常炒菜,属上乘调味佳品。

中坝酱油产自于四川省绵阳市管辖的江油市,据史-载,川北中坝,自古为酿酱之乡,其品味之冠以北门清香园为属。明末清初,已为闻名遐迩之。用口蘑为配料精心酿制的酱油汁稠色艳,咸甜适度,天然鲜香,营养丰富,取名为“中坝口蘑酱油”。Trd

道光初年,江油著名的酱园清香园园主之子韩铣中举,道光七年官居道台,韩铣赴京谢恩之际,携家酿酱油极品为贡。御厨用清香园酱油贡品烹饪御膳,道光皇帝品之不由叫绝。欣喜之余,道光挥毫赐名“中坝酱油”。中坝酱油由此得名,并被指名为贡品,其时一八二八年。Trd

其后,清香园后人对产品精益求精,以本地传统酿造技艺为依据,在保证中坝酱油天然鲜味的同时,加入长城以北,张家口以外的蘑菇作为重要配料(因其产于张家口外,故称口蘑)。这种蘑菇营养丰富,顶圆肉厚,状似圆钉,又称钉子蘑菇,其味醇香浓郁,恒久不变,具有温中理气、健脾开胃、消食化积、宽胸止痛等功能,对人体健康均有裨益。虽价格高昂亦不以其它菌类代用。Trd

“清香园中坝酱油”被中国饭店协会、中国餐饮协会、中国烹饪协会联合评出“中国川菜十佳调味品”之唯一酱油产品,并获得了“国家原产地理标记注册认证”证书。Trd

三. 台湾省 台北 西螺酱油

历时百年的西螺酱油,之所以历久不衰,是因为以纯黑豆酿造。与坊间黄豆+小麦酿制或者速酿酱油(化学酱油)大不相同;黑豆加上气候、水质等天然环境,酱油之乡就在西螺。

知名老品牌“丸庄”,推出酱油观光车间,厂区后方有一整排像韩剧《大长今》的大酱缸,游客可以实地感受开瓮、闻香的乐趣,除了传统酱油器具展示、酱油历史与大分类,也可以预约参加荫豉DIY ,参观免费,DIY每人200元(新台币,下同)。

一样拥有近百年历史的瑞春酱油,曾是马英九Long Stay的落脚地,第三代传人钟政达说,镇店之宝“螺王”,曾被检测为“含氮量最高的酱油”;为纪念开创瑞春的已故祖父,还开发出一款乡土味十足的“酱油阿伯”存钱瓮。

老牌的大同酱油,则在口味创新,以“柳丁酱油”打响西螺新名,每瓶120元,吃得到柳丁淡雅的香、微微的酸,口感极优;旧瓶新味还推出红麴油膏(70元)、传统款龙涎(300元)。

相形下,规模小得多的老店陈源和,一样维持着“柑仔店”风格,虽古朴,却创造出第一瓶有机酱油,取名为“酱心独荫”。为了找寻适合入酱的有机豆,就花了近两年时间,工本也高出三倍,虽得来不易,价格却很平实,每瓶165元。

曾获金奖的华泰酱油,除了酱油香纯,也有多款新口味的酱菜,其中也包含素酱菜,最具特色的是香椿素肉酱、罗勒香菇酱,每瓶80元。

联系电话:丸庄05-586-3666、瑞春05-586-1438、大同05-586-2047、陈源和05-587-8395、华泰05-586-5998

四. 浙江省 舟山 定海区 舟山贝雕

舟山贝雕是利用当地的贝壳作原料,根据贝壳的天然色彩、光泽、纹理,精雕成神形兼备的风景、人物、山水、花鸟等画屏的工艺美术品。《屈原》、《四大名医》、《南海普陀》等作品在全国性评比会上获奖,其中《屈原》以其奇特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工艺技巧,重现《九歌》中宏伟磅礴的图景,讴歌了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坎坷壮丽的一生,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二等奖。《观音渡南海》大型贝雕画屏,1988年被西哈努克亲王选中,作为珍品收藏。

舟山贝雕品种繁多,有贝雕画、贝雕镶嵌、贝雕首饰等。

五.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雪菜黄鱼汤

大黄鱼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鲜食可红烧、清炖、生炒、盐渍等,烹调几十种风味各异的菜肴。雪菜大黄鱼是舟山人待客的家常菜。大黄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耳石有清热去瘀、通淋利尿的作用,膘有润肺健脾、补气止血作用,胆有清热解毒功能。黄鱼是舟山四大鱼类之一,配以舟山雪菜笋片烧制而成,咸鲜合一,汤汁乳白,味醇,肉质鲜嫩。雪菜黄鱼汤可刺激食欲,开胃消滞,有益健康。

六.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细沙羊尾

菜系:浙菜

口味:甜味

价格:10-40元

特色:色泽淡黄,馅心放有板油,溶化后被细沙吸收,更觉油润香甜。

原料:

红豆沙250克,猪油(板油)100克,糯米粉15克,玫瑰花5克,鸡蛋清125克,淀粉(蚕豆)20克,白砂糖20克,猪油(炼制)40克。

制作方法:

1.将猪板油剥去膜,批成长方形的薄片共20片,摊平。

2.将细红豆沙捏成20粒丸子;将豆沙丸子分别放在板油片上包卷好,滚沾上干糯米粉,用手捏紧成“羊尾馅”。

3.取洁净汤盆1只,擦干水迹,放入鸡蛋清,甩打成蛋泡,加入干淀粉,拌成蛋泡糊。

4.炒锅置旺火上,加入熟猪油,二至三成热时,移至微火上。

5.再把羊尾馅心逐个滚包上蛋泡糊,放入油锅,改用中火,翻炸至外层结壳,呈淡黄色时捞起装盘;

6.撒上绵白糖和捻细的玫瑰花瓣即成。

小贴士:

1.制馅的细沙要用精制的细豆沙,即将赤豆煮至酥烂,挤成豆汁,滗去水,加入猪油、白糖制成。包馅要捏紧,以防松散,影响成形。

2.蛋清要新鲜,打蛋泡不能掺有蛋黄,器皿不能有水,否则不易打发。蛋泡打发后不宜久放,加淀粉要适量,厚薄适宜。

3.炸用油要白净,也可用高级烹调油或色拉油。入锅炸时用温油,出时油温可略高,以防炸焦老或“胀油”。

4.因有过油炸制过程,需准备熟猪油1500克。

七. 湖南省 湘潭市 湘乡市 湘潭酱油

到了湘潭,不买‘龙牌酱油’,等于没去。”此话并非无稽之谈。湘潭素来有“酱油王国”之称。早在1915年,湘潭的龙牌酱油就与贵州茅台酒同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湘潭龙牌酱油除有“取消泽鲜艳,酱香浓郁、滋 味鲜美、咸甜可口和久贮不变、无浑浊沉淀及霉花浮膜”等独特优点外,还含有260多种香气成分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乃上等营养佳品。龙牌酱油滴滴香浓源远流长,上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湘潭人,没有谁不是吃龙牌酱油泡饭长大的。湘潭有句妇孺皆知的俚语??“龙牌酱油灯芯糕,砣砣妹子尽你挑”。这些足以证实龙牌酱油在湘潭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必备。早在100多年前,清代大学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就在品味龙牌酱油做的佳肴后,留下了“三餐人永寿,一滴味无穷”的名句。

湘潭制酱历史悠久,《湘潭县志》记载,早在清乾初年,湘潭就有了制酱作坊。湘潭市酱作业首创自清乾隆初年本县商人龚裴然,当时龚庆祥斋酒酱作坊生产的酱油“汁农郁、色乌红、香温馨”,被称为“色香味三绝”。
湘潭的龙牌酱油选用上等黄豆、面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酿造,具有色美味鲜、香味浓郁、咸中带甜、久贮无浑浊、无沉淀、无霉花等特点。而首创原汁酱油的吴元泰、吴恒泰酱园是两家百年老店。

1956年公私合营后,“两吴”和“大丰”三大酱园合而为湘潭市制酱厂,产品商标就为“龙牌”,“龙”便正式成为了湘潭酱油的象征。1965年12月,龙牌酱油被评为中南五省优质出口的酱油;1978年6月,在全国出口酱油评议会上获第一名;1981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银质奖。然而,这并非湘潭制酱同仁的终极目标,他们早已把目光投向了金牌。1985年第一个响应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和平统一的“九条建议”,毅然从台湾归来的马璧教授,听说家乡的酱油两度“夺银”,即兴作诗道:“台北邻商曝酱香,每闻此味忆家乡,回归喜见银牌奖,预料金牌更闪光。”果然,“功夫到家福自来”,1988年12月27日,湘潭的龙牌酱油,终于获得首届食品博鉴会金奖。获金奖后,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主席张国基题词致贺:“天厨臻味觉,鼎镬赖调和。”

湘潭龙牌酱油之所以能香满天下,是因为选料、制作乃至储具都十分讲究。主料采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澧河黑口豆、荆河黄口豆和湘江上游所产的鹅公豆。辅料食盐专用福建结晶子盐;胚缸则用体薄传热快、久储不变质的苏缸。生产中,浸籽、蒸煮、拦料、发酵、踩缸、晒坯、取油七道一序,环环相扣,严格操作,一丝不苟。生产酱油外,还有原酱伏酱、紫油萝卜、紫油姜,历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紫油姜久负盛名,它采用在白露前出土形似人指掌、杆断无筋、枝长瘦、荷口短的优质嫩姜,经精细加工,最后以龙牌酱油浸泡,其味道鲜美,咸辣可口,清香细嫩,是增进食欲的佳品。

八. 湖南省 湘潭市 湘潭县 湘潭龙牌酱油

龙牌酱油是湖南湘潭市的著名,始于清乾隆末年的吴元泰酱园,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湘潭龙牌酱油具有色美味鲜、香味浓郁、咸中带甜、久贮无浑浊、无沉淀、无霉花等特点,是我国酱油中的佳品。据县志记载,早在清代乾隆年间,龙牌酱油就有汁浓郁,色乌红,香温馨,色、香、味"三绝"的美称。清代诗人何绍基写诗赞曰:"一滴味无穷,三餐人永寿"。( 长沙)

九. 湖南省 湘潭市 雨湖区 龙牌酱油

龙牌酱油是湘潭的传统之一,1915年曾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由市第一、二、三制酱厂生产。该产品1982年获国家银质奖。( 湘潭)

始产于1740年的龙牌酱油至今采用传统天然晒露发酵工艺酿造、原汁原味,富含18种氨基酸,260余种香气成分。

到了湘潭,不买‘龙牌酱油’,等于没去。”此话并非无稽之谈。湘潭素来有“酱油王国”之称。早在1915年,湘潭的龙牌酱油就与贵州茅台酒同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湘潭龙牌酱油除有“取消泽鲜艳,酱香浓郁、滋 味鲜美、咸甜可口和久贮不变、无浑浊沉淀及霉花浮膜”等独特优点外,还含有260多种香气成分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乃上等营养佳品。龙牌酱油滴滴香浓源远流长,上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湘潭人,没有谁不是吃龙牌酱油泡饭长大的。湘潭有句妇孺皆知的俚语:“龙牌酱油灯芯糕,砣砣妹子尽你挑”。这些足以证实龙牌酱油在湘潭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必备。早在100多年前,清代大学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就在品味龙牌酱油做的佳肴后,留下了“三餐人永寿,一滴味无穷”的名句。

湘潭制酱历史悠久,《湘潭县志》记载,早在清乾初年,湘潭就有了制酱作坊。湘潭市酱作业首创自清乾隆初年本县商人龚裴然,当时龚庆祥斋酒酱作坊生产的酱油“汁农郁、色乌红、香温馨”,被称为“色香味三绝”。

湘潭的龙牌酱油选用上等黄豆、面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酿造,具有色美味鲜、香味浓郁、咸中带甜、久贮无浑浊、无沉淀、无霉花等特点。而首创原汁酱油的吴元泰、吴恒泰酱园是两家百年老店。

1956年公私合营后,“两吴”和“大丰”三大酱园合而为湘潭市制酱厂,产品商标就为“龙牌”,“龙”便正式成为了湘潭酱油的象征。1965年12月,龙牌酱油被评为中南五省优质出口的酱油;1978年6月,在全国出口酱油评议会上获第一名;1981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银质奖。然而,这并非湘潭制酱同仁的终极目标,他们早已把目光投向了金牌。1985年第一个响应1委员长关于和平统一的“九条建议”,毅然从台湾归来的马璧教授,听说家乡的酱油两度“夺银”,即兴作诗道:“台北邻商曝酱香,每闻此味忆家乡,回归喜见银牌奖,预料金牌更闪光。”果然,“功夫到家福自来”,1988年12月27日,湘潭的龙牌酱油,终于获得首届食品博鉴会金奖。获金奖后,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主席张国基题词致贺:“天厨臻味觉,鼎镬赖调和。”

湘潭龙牌酱油之所以能香满天下,是因为选料、制作乃至储具都十分讲究。主料采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澧河黑口豆、荆河黄口豆和湘江上游所产的鹅公豆。辅料食盐专用福建结晶子盐;胚缸则用体薄传热快、久储不变质的苏缸。生产中,浸籽、蒸煮、拦料、发酵、踩缸、晒坯、取油七道一序,环环相扣,严格操作,一丝不苟。生产酱油外,还有原酱伏酱、紫油萝卜、紫油姜,历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紫油姜久负盛名,它采用在白露前出土形似人指掌、杆断无筋、枝长瘦、荷口短的优质嫩姜,经精细加工,最后以龙牌酱油浸泡,其味道鲜美,咸辣可口,清香细嫩,是增进食欲的佳品。

十. 江苏省 盐城市 亭湖区 益林酱油

益林酱醋厂产品。所生产的特优老抽、特优生抽酱油,用传统工艺配制而成,已有150年历史。色质鲜艳晶亮,浓度脂香浓郁;咸味适口醇和。远销日本和东南亚。两次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