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夏津旅游特产介绍文案 夏津特色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夏津旅游特产介绍文案 夏津特色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12-23 13:57:33

一.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夏津大杏

杏为本县传统水果,栽植历史悠久,据明嘉靖本《夏津县志》载,明朝初年境内就大量种植。清初,城东北30里的小王庄设有大杏专市。每年杏熟,商贾云集,车载囊驮,运销于幽、燕及江浙、湖广一带。

夏津大杏分离核、粘核、半粘核三个群,苦、甜仁两大类,目前计有红脸二麦黄、红半个、红花节、红铃铛、串枝红、三变丑、破核、酸白、红梅子、大白水杏、金黄杏、鹅翎白、红巴旦、白巴旦及老鸹枕头杏等62个品种,主要产于古堤之上及东、西沙河地区。其中以后屯、双庙两乡最多。据1985年调查,全县杏产量为150万斤。其中左堤村的老鸹枕头杏为佼佼者,因其酷似鹅卵石(当地人称为老鸹枕头)而得名,个大皮薄,甘酸适口。该杏是由土杏树经选择、嫁接而成。它枝干粗壮,叶片肥大,果实发育快,于芒种前成熟。每枚重50—80克,成熟后白中泛黄,有浓郁的米兰香气,为杏中上品。

夏津大杏,香气馥郁,甘酸适口,含多种维生素,且品种繁多,成熟较早,颇受人们喜爱。用夏津大杏加工而成的果脯、果酱,营养丰富,色味俱佳。

二.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宋楼火烧

宋楼火烧,又名灯笼火烧、风筝火烧。选料精良,用上等面粉,加适量黄豆面。每个折六层,层层刷香油,经锅烙火烤而膨为灯笼形,层薄如纸,香酥可口,个重仅七钱。

宋楼火烧创制于清朝中叶。清同治四年(1864)曾作贡品晋献京师,颇得宫禁后妃青睐。光绪二十五年(1899)夏,贡献光绪帝及西太后,曾得赏银50两。

宋楼火烧可贮存3年而不变质。开水冲泡滑腻可口,且易于消化。若切成细丝加精肉或鸡蛋焖烩,吃起来柔软松散,别具风味。

宋楼火烧的做法:取上等面粉加少许黄豆面,用盐水和面,每个折压6层,层层刷香油,经锅烙火烧即成。制作宋楼火烧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本来很薄的皮要叠成6层,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经过训练是很难做好的。要想达到面的“最佳”状态就更难,天冷天热、湿度不同,和的面也不一样,和面不只是用手揉,还要用杠子压,这样和出的面才有韧性。

宋楼火烧可贮存3年而不变质。开水冲泡滑腻可口,且易于消化。若切成细丝加精肉或鸡蛋焖烩,吃起来柔软松散,别具风味。入选“到山东最想品尝的100种美食”。已收录到夏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正准备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来源:夏津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三.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夏津甜酱

酱是烹调的主要佐料,其既能调合菜肴的滋味,又能调合菜肴的颜色。在鲁西北及冀东南一带“夏津甜酱”为其佼佼者。

夏津甜酱为本县“三古”之一,以小麦面粉制成,为邑中名品,所谓“恩(原恩县,今平原县恩城镇)瓜夏(津)酱(甜酱)”者即指此(见民国《夏津县志·杂志》)。“夏津甜酱”如粥,色红,咸甘适中,以油烹之,其味异香,以汤和之,其味微甘。若以春葱(夏津俗称羊角葱,即隔冬不刨,翌年春天萌发的新葱)蘸食甘辣适口,人们多以为春令佳食。当地还有常年以葱蘸甜酱佐餐者,因而以大葱蘸甜酱卷薄饼(烙烤的面饼)为当地之名吃。久居外地的本籍人及外地慕名者多以食夏津“薄饼卷酱葱”为欣慰。据民国《夏津县志·杂志》载:城内有一“三山井”,水味极苦“银工镀金用此水特发宝光,作甜酱别有异味”。原夏津“永泉居”酱园即设在“三山井”南侧,其“永泉居甜酱”即以此井水制做,产品畅销附近数县,人们多以为馈赠礼品,然因生产规模小,产品常出现脱销。

信息来源:夏津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四.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夏津白玉鸟

夏津白玉鸟,又名金丝雀、芙蓉鸟,亦称雪雀,俗称黄雀。据民国年间《夏津县志》载:“雪雀,黄白两种,亦有花者,通称白玉鸟。”其饲养史可上溯至明初,迄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白玉鸟体形健美,略长于云雀,善啼,其啼声清脆婉转,0期啼声终日不绝,久喂后可仿人吹口哨。毛色分黄、白两种,白者如无瑕之玉,黄者遍体乳黄。眼分红、黑,以毛色纯白,赤眼凤头的为上等。白玉鸟有较强的繁育能力,在温度15-20度范围内,一般每月产卵一窝,每窝4-6个,产卵后孵化14天,小鸟即可出壳,出壳后的小鸟生长18天即能飞翔。其性喜洁净,食盒水盏应每日清洗,暑期须备大小盏供其沐浴。平时以生熟小米为食,春、夏、秋加饲苦菜,初春和冬季喂以菠菜。

白玉鸟是一种适于家庭养殖的观赏鸟,多以笼喂养,用以美化环境和调剂人们的精神生活,白玉鸟历来为出口创汇,远销南洋与西欧等地。

五.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夏津土锦

即民间纺织的花棉布。质地柔软,布面平匀。图案为矩形、方形大小变化的棂格或各色彩条。色彩艳丽,对比鲜明。

土锦纺织工序严谨而复杂,纺线应细匀,用力要适度,棉线洗涤浸泡要匀透。图案以经线与纬线的色彩交织而成,有达十余色者。土锦以当地木制足踏织机织造,织梭按纬线色彩种类多少而定,即一色一梭,织梭按纬线色彩顺序放于机上依次投掷,不可错乱。灵巧者一日能织十余尺(指三砖尺)。

夏津土锦为当地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被褥及妇女、儿童衣服的面料。现已被时兴的化纤布料基本取代,然而在离县城较远的乡村,于麦收之前仍有织土锦的习俗。近年来由于与海外交往逐渐频繁,有将土锦携归台、港、澳地区及日本、新加坡者,据说颇受欢迎,据此可知土锦尚有再兴之时。

六.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夏津印花蓝布

夏津印花蓝布又名青花布,古代称“浆水颉”、“药斑布”。北宋时期夏津县已普遍生产。该布具有平滑厚实、蓝地白花、色彩鲜艳、经久不褪的特点。

七.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双味蹄筋

双味蹄筋

特点:红烧蹄筋色泽红亮,汤汁浓郁,软韧咸香,酿蹄筋红、绿、黄、白相间,色彩悦目,鲜嫩适口。

原料:

发好的蹄筋500克,偏口鱼肉100克、猪肥肉50克、火腿20克、小油菜心20克、红柿椒丝10克、香菜10克、青菜心10克、玉兰花5克、鸡蛋)个。

大葱10克、精盐5克、味精5克、绍酒10克、姜末5克、酱油6克、淀粉少许。

制作过程:

将发好的蹄筋取一半,顺长从中间切开,再切成2.5厘米长的段,大葱批成两半,切成2.5厘米长的段,玉兰片、火腿切成厚0.3厘米、长宽各2厘米的片,青菜心切成2.5厘米长的段,将鱼肉、肥肉膘一起剁成细泥,葱姜切成细末放入碗内,加入精盐、味精、绍酒、鸡蛋清和少量清水,搅匀成馅,将多汆的玉兰片,火腿均切成细末。

将粗细均匀的发好蹄筋切成4厘米长的段,从中间割上道口(不要割断),将鱼肉馅抹在蹄筋刀口里,馅要高出一点,上面以玉兰片末、火腿末、香菜末、红柿椒丝等配料点缀成不同颜色的花卉图案,做酿蹄的原料放在盘内。炒锅加入花生油,以中火烧至七成热(约175℃)放入葱段(姜末炒几下,加精盐、酱油、绍酒、玉兰片、火腿片、青菜心、蹄筋、清汤烧开后用湿淀粉勾浓芡,淋鸡油盛在盘子中间。

油菜心用力修整好从根部打十字花刀,放热清汤内汆过入味,围在烧蹄筋周围。将酿蹄筋坯料放入笼内。以旺火蒸约8分钟至熟时取出,摆在红烧蹄筋周围。原汤倒入炒锅内,放入精盐、绍酒、清汤烧开,撇去浮沫,加入味精,用湿淀粉勾薄芡,搅匀浇在酿蹄筋上面即成。

八.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刘芦圈椅

圈椅为“八仙桌”(方形桌)的配套家具,深受夏津人喜爱,刘芦圈椅为其中上品。其制作史已无可考稽。但因其做工精细,经久耐用而闻名遐迩。选料多用子木柳(一种子生柳树),以桑木尤佳。所用材质须经浸泡、蒸煮后,而-压制成部件,阴干后组装。继之,以桐油涂刷,上漆,光亮可鉴。20世纪80年代,圈椅骤兴,人们多以为时尚。故刘芦、姚庄、朱官屯等村加工户有近百家。

后因沙发、联帮椅兴起,圈椅渐少。

九.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老鸹枕头杏

为夏津县传统水果,栽植历史悠久,据明嘉靖到《夏津县志》记载,明朝初年境内即大量种植。在夏津的众多杏类种属中应以“老鸹枕头杏”为其中上品。老鸹枕头杏,香气馥郁,甘中带酸,含有多种维生素,且品种繁多,成熟较早,颇受人们喜爱。用老鸹枕头杏加工的糖水罐头,营养丰富,颇具品味。

信息来源:夏津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十. 海南省 文昌 旅游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文昌市有十多家旅游工艺和旅游纪念品加工厂。主要产品是椰雕、贝雕、花梨木(降香木)雕、海石花、龙虾标本、海龟标本、十三鳞标本等,以及各种贝类共有8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港澳台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有十多个品种被评为全省"四新"优质产品,有6个品种荣获海南省工业物资交流会优秀产品"金马奖"。有37种名优产品参加十一届亚运会购物中心展销,深受国内外客户的欢迎和赞誉。( 文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