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汉中可以带什么特产 汉中必买的特产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汉中可以带什么特产 汉中必买的特产有什么更新时间:2024-04-14 07:33:49

一.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谢村黄酒

谢村黄酒产于陕西汉中市洋县谢村镇。据旧县志说:“洋民好饮食,平坝民多用糯米酿制黄酒,小村店必开酒馆或挑至村中卖之,男女沽之”。这表明,洋县人自古以来便喜爱喝黄酒。早在3000年前,这里已经能够生产和饮用类似黄酒的东西。

谢村黄酒与绍兴酒齐名。人称“南有绍兴加饭,北有谢村黄酒”。这是因为在上海举办的中国首届黄酒节评比会上,谢村黄酒与绍兴酒双双登上金榜而获得的美誉。不同节日有不同黄酒。新年迎春酒驱寒,端午苦艾酒避暑,中秋桂花酒暖身,重阳菊花酒醇厚,还有冬青黄酒因须用经霜冬青子为药合曲,色紫蓝,味郁香,曾为贡品。不少人家有祖传酿酒秘方,所酿黄酒各领1。“无酒不为节”,是谢村镇人对自己的黄酒的夸耀;“不喝谢村酒,空往洋州走”,是外地人对谢村黄酒的赞美。

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沉积的国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远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王朝时就已开始酿造了,唐朝时驰名京都长安,列为“贡酒”。历代文人墨客常以诗赞誉谢村黄酒:“此酒只应皇家有,瑶池天宫量也无。”(唐德宗李适);“闻道池亭胜两川,应须烂醉答云烟,劝君多拣长腰米,消破亭中万斛泉。”(宋代苏轼)。据传,唐建中年间,德宗皇帝李适逃难时,途经洋州谢村,浅酌此酒,化凶为吉。清“庚子之变”,慈禧太后携子逃到西安,洋县地方官和谢村富豪刘氏曾贡“谢村黄酒”,备受慈禧青睐。此外,还有宋代大画家文可与大词人苏轼、苏辙兄弟,也曾客宿酒乡洋州,醉中弄笔,留下千古文章。纵观历史,实可谓:“谢村黄酒,千古风流。”

文同出任洋州知府那天,衙门前挤满了人。父老乡亲们想看看文大人坐堂的气派,文人雅士们想看看他画们‘的技艺。这时,前任州官趁机讨好,大摆筵席为文同接风,还特地从南郑请来一家汉剧班子。可是文同无心做官,有戏不看,逢宴不吃,常常漫步在汉江河畔,欣赏茂林修竹,清波激浪,寄情于山水之间。

文同的墨竹画早有盛名,他到洋州任职后,常有富户豪绅持绢索画,但他总是拒之门外。这天,他出外查访,途经谢村镇一家黄酒作坊门前,一位鬓发皆白的老人朝他点头微笑,热情的请他到屋里饮酒。闲聊中才知老人靠酿酒谋生,只因他的作坊地处偏僻小巷,销路一直不好,生活非常艰难。

文同饮罢一杯黄酒之后,顿觉心清神爽,于是,命随从取出文房四宝,一阵淡泼浓抹,便画成了一幅墨竹图。

说来巧得很,正在文同往画上落款之际,他表兄苏东坡也赶到谢村黄酒作坊来了。苏东坡一边喝酒,一边赞叹:佳作,佳作!说罢,操笔在墨竹图的右下方画了一头黄牛,并写了七绝一首:

汉水修竹贱如蓬,

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谗太守,

渭滨千亩在胸中。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洋州三县远近都知道文同和苏东坡为谢村黄酒题诗赐画了。人民纷纷前往观赏。真是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谢村黄酒很快就在东川

(汉中地区古称)名声大震了。从此,作坊主把这幅文人画高悬中堂,供人观赏,招徕顾客。但是,不知到了什么时候,这幅画却不见了。

说来奇怪,1960年文物普查时,竞在谢村镇北十里的大爷山的第48座庙宇前墙壁上,发现了这幅墨竹黄牛图。洋县文化馆把这幅珍贵的画裱糊后,夹在画框里供人观赏。

二.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古秦洋”酒

洋县“古秦洋”酒:“秦洋”牌古秦洋系列酒,为汉水流域浓香型第一酒。中国作协副主席、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忠实先生视察秦洋长生酒业后挥毫题词“国宝朱鹮,美酒秦洋”。古秦洋酒系列产品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秦洋牌”商标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产品荣获国、部、省级大奖60余次,是陕西省强势的地产酒之一。

三.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城固酒

城固酒用纯粮酿造,已有3700多年历史,是陕西名牌产品,共有五大类40多个品种,尤以城固特曲、金粮醇称著。近年来,城固酒厂选用上等桔子,运用传统工艺精酿的桔子酒,果香浓郁,营养丰富,市场潜力巨大。



四.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热面皮

汉中面皮起源于秦汉时期,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
说起面皮,汉中还流传着一个“面皮知府”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汉中人张某在河南汝阳当县官。有一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到汝阳视察,张知县未备酒宴,只有家乡的面皮简单招待。钦差大人沿途吃喝,早觉胃口油腻,一尝面皮,喜之不尽。问起制作方法,张知县一一奉告。钦差回朝不久,张知县就提升为洛阳知府。人们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面皮讨得钦差心欢,美言上奏天子而升官爵。此事传回汉中,被老百姓戏称为“面皮知府”。但令人遗憾的是,北京人至今不会蒸面皮。可能是钦差大人把制作方法全忘了,即使想吃也做不出来。

特色

面皮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它是把大米(最初用面粉)放入水中浸泡四个时辰,然后推(或打)成米浆,上笼蒸成薄薄的饼子,置于通风处降温,抹上菜籽油切成细条,调入精盐、米醋、酱油、胡椒粉、姜汁、蒜泥及红油辣椒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也可配点萝卜丝、豆芽菜,看起来白里透红,或配以菠菜白绿相间。吃起来微辣微咸,酸香可口。自古而今,汉中人就有用面皮招待亲友的习惯。汉中盆地气候湿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物产丰腴,盛产稻米,素有“鱼米之乡”称誉。汉中米面皮子就是以当地盛产的优质大米为原料,头天将大米淘净,浸泡磨成浆,浆不可过稠过稀,以薄糊状为宜,然后以特制的白铁皮平底圆锅盛浆,置滚水中,稍烫便熟。提出平底锅,凉水中略浸,以筷头顺锅沿一旋,反扣,一张雪白柔软的面皮子便成了。将面皮抹点熟油,叠折后用刀切成指头宽的面条。这面皮柔韧平常,入口绵软,光滑细腻,口感极佳。当然,面皮离不陪衬,一般加点黄瓜丝或滚水氽过的豆芽,豇豆,多为爽脆之物,彼此相得益彰。此外,绝少不了调料:酱油、醋、蒜泥、味精、辣椒、芥末、芝麻酱、香港、一一俱全。尤其辣椒。是最上味的调料,倘缺少了红油辣椒,便少了魂。 吃面皮不分节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均有做有卖,随时可得。米面皮子是汉中人待客的上等饭食。大小宾馆,上席便金樽美酒,山珍海味,决不可少一大盘面皮,而且这面皮准定最受欢迎,最先吃净的。即使那病得茶饭不思的人,也想吃碗米面皮子,开开口胃。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象面条状,改名“面皮”。(这里的面皮的面指:用大米做的非面粉做的。) 然而,汉中人制作面皮的工艺越来越精。如今早由原来的面粉稀释改为大米磨浆。配料、调味更为讲究。冬天吃面皮你能保暖,夏天吃你能消署,春天吃你能解乏,秋天吃你能去湿,真可谓是四季皆宜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 《本草纲目》上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脾好了,人性柔,心好了,人实诚。
汉中面皮又叫凉皮,根据原料选用的不同,叫法也不同,用(大)米制作的叫米皮,又叫凉皮,用面(粉)制作的叫面筋面皮,按口味分为汉中面皮和秦镇面皮,由于汉中面皮比秦镇面皮鲜嫩、滑爽,口感好。存放时间适当长些的面粉比新磨的面粉的品质好,民间有“麦吃陈,米吃新”的说法。故大米要用新米。

制作方法

1、米粉加水和成米浆,然后加入软硬适中的米饭;
2、用勺子把米饭捣碎,泡在米浆里过一夜;
3、把上述混合物倒入容器中,用高速打几分钟,然后用滤网过滤;
4、用汤匙把滤网中剩余的米饭渣压滤至米浆中;
5、如蒸凉皮儿的方法蒸好即可。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汉中米皮儿要蒸得稍微厚一些,切得比较宽,这才会正宗的;
2、粘米粉就是通常所说的在来米粉,中国店中和糯米粉放在一起。不要用美国店的rice flour(米粉),味道不对,而且有小粒粒;
3、凉皮儿一定要完全冰凉才能揭下来,否则会粘;
4、加米饭的目的是为了让凉皮儿软,用全米粉蒸出的凉皮太硬。这个水量只是一个参考,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减,喜欢偏硬的就少加一些水,喜欢偏软的就多加一点儿水。但加减的水量不能过多,请记住。

五.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汉中大鲵

汉中大鲵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汉中大鲵是陕西汉中的。

汉中大鲵,是中国大鲵天然种群引种人工繁殖的珍稀养殖品种,源自中国大鲵原产地-陕西汉中,这里被称为中国大鲵之乡,是中国大鲵原生态繁育基地,汉中大鲵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

陕西汉中在中国地理版图的最中心位置,有一片被绿色包围的盆地,这里是长江第一大支流的发源地,这里气候湿润,植被茂密,雨量充沛,河网密布,水资源十分的丰富,清澈的水质,纯净的空气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汉中大鲵就是其中的一种。

目前由于大鲵肉嫩味鲜,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

现在国家高度重视拯救与保护大鲵的种质资源,因为有“种”才有苗,不然,则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是说大鲵的苗种繁育,首先要从种质资源的源头抓起,彻底解决大鲵苗种繁育的“种源”问题。

汉中是我国大鲵四大原产地之一,也是我国大鲵种源的基地,全国大多数养殖户都是引进的汉中大鲵种苗。

秦巴山区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为大鲵生活和繁衍的乐园,汉中野生大鲵主要集中分布在汉江流域部分干流及支流内,流域内植物繁茂,水源丰富、人烟稀少、水质清澈、环境清静,非常适宜野生大鲵的繁衍栖息,良好的生长环境。

汉中大鲵就是利用汉中野生大鲵生长环境,人工养殖的原生态商品大鲵,汉中大鲵有着以下的优点:品质优、生长快、搞病力强、体色鲜艳、肉质鲜美,可与野生大鲵媲美。

汉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养殖环境,成就了优质的汉中大鲵。

汉中大鲵

汉中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发展协会

10497893

大鲵

六. 陕西省 汉中 勉县 汉中熬菜

熬菜,有的地方也叫炖菜,是指将几种完全不同的菜放在一起烹饪。汉中熬菜是汉中的传统家常菜,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做。因为其蔬菜多,不油腻,味道醇厚,四季皆宜,因此深受汉中人民的喜爱。

七. 陕西省 汉中 佛坪县 观音凉粉

观音凉粉是选用山上的一种天然树叶,俗称“神仙叶”制作而成的,又叫神仙凉粉。传统作法是将鲜嫩的叶子用清水浸泡捞水,放到锅里加少许食用碱熬煮、过滤之后,形成粘稠的糊糊儿,然后凉冷凝固,再用清水漂一天左右,切成块或条放在碗里,浇上备好的调料汤即可食用。吃起来清凉爽口,别有一番风味。正宗的神仙凉粉是不掺其它佐料的。它的色泽呈棕褐色,剔剥透亮,略带苦味却苦得可口。吃神仙凉粉,不但能清热、消暑,还具有治便秘、降血压之食疗功效。之所以称之为“神仙凉粉”,是因为过去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穷苦人没粮吃,用它来保命度饥荒,意为神仙相助。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提倡绿色食品,神仙凉粉又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八.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浆水面

汉中各地均喜食浆水面,尤其城南关幺儿拐的浆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以芥菜(俗称花辣菜)为佳,或用白菜、芹等制作,将菜在沸水中煮烫至蔫,放入瓦盆罐,加入浆水汤,一至二日菜色变成金黄色,再用食油、精盐,加蒜苗炒熟,配以葱花、姜末、花椒粉等调料及豆腐丁,烩入炒熟的浆水菜内作臊子。浆水面条人工擀作,页宽、条长、片薄。熟面条调上浆水菜臊,浇上辣椒红油。其色红白黄相间,入口酸辣清香,回味无穷,并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

九. 陕西省 汉中 留坝县 留坝板栗

留坝板栗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留坝板栗

果品

地域范围

留坝板栗保护区域为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所辖江口、玉皇庙、留侯、城关、武关驿、火烧店、马道、青桥驿8个镇75个行政村,东到江口镇范条峪村,南到青桥驿镇蔡家坡村,西到留侯镇火烧关村,北到江口镇磨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8′05″-107°18′14″,北纬33°17′42″-33°53′29″。区域保护面积65600公顷,年总生产规模15300公顷,年产板栗6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留坝板栗多近半球型,果个适中,皮薄油亮;果肉淡黄,易剥离;生食脆甜;熟食面、甘、醇、香,栗味浓郁。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每100g留坝板栗中,淀粉含量不高于55g,膳食纤维含量不低于4.5g,铁不低于1.2mg,钾不低于580mg,锌不低于0.65mg,16种氨基酸总量不低于4.6g。3、安全要求:留坝板栗品种选用及栽植管理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人工栽植板栗幼苗全部符合国家Ⅰ级苗木标准,管理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

十.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菜豆腐

菜豆腐是汉中人爱吃且百吃不厌的一种家常菜。

菜豆腐的制作十分讲究。第一道工序就是把泡涨的豆子磨成浆,磨好了浆,再细细滤去渣,之后倒进锅里,把豆浆烧开,放进切好的小白菜,就开始点豆腐了。

菜豆腐质量的好坏全在这“点”上,在汉中家家都有吃酸浆水菜的习惯,用上好的酸浆水点出的豆腐白细、软嫩,后味绵长,略带甘甜,不像用传统的石膏、卤水等化学原料点制的豆腐那样发涩发苦。

点要得法,每隔四五分钟点一次酸浆水,需一勺一勺慢慢点,性急不得,如此数回,待豆花一层层结块,水和豆腐泾渭分明时,轻轻捞起,用纱布包裹,再挤压成块状,豆腐块中间夹杂着青菜,色泽清白如玉,一股酸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垂涎。然后将淘净的大米下入滤过豆腐的酸水中熬粥,小火慢熬,不时用铁勺在锅底轻搅几次。粥不能熬得太稠,也不能太稀,要汤浓米烂,这时再将豆腐切成小块,回锅与粥一起稍煮一下,一锅酸香四溢的菜豆腐就做成了。

菜豆腐食用时非常讲究,吃时还要配小菜,小菜的配法也极有讲究,一般是将葱花、香菜、姜末、蒜泥、青椒、香油、芝麻、核桃仁末、油泼豆瓣酱、咸菜、红油辣子等拌匀入盘下饭。这饭菜吃起来急不得,要有章有法,一口豆腐,一口汤粥,即一口浓香,一口清香,乱了招式便走了味儿。先小心翼翼地呷一口热汤,清香自然,浸润双唇,再用筷子夹上一些小菜抹于豆腐上,送入口中,细嚼慢咽,浓香宜人。豆腐的绵甜,汤粥的酸香,小菜的麻辣,那种难言之妙令人回味无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