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省长治市有哪些土特产 山西土特产100种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省长治市有哪些土特产 山西土特产100种介绍更新时间:2023-12-21 20:29:30

一. 山西省 长治 城区 长治堆锦

长治堆锦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长治堆锦,又称"堆花",为民间画类工艺品,是长治地区的。其创制时间尚未考证,但从现存资料看,至少在清末民初已闻名遐迩了。

古城长治丰厚的物产资源、悠久的文化传统、朴实的民风民俗、聪慧的能工巧匠,赋予了长治堆锦粗犷的艺术风格和精美的工艺技巧。使这一艺术以其独特的风采呈现于我国民间工艺品的百花园中。

长治堆锦以丝绸织物为主要面料,草板纸、棉花为骨架,经剪裁、贴飞边、压纸捻、续棉花、拨硬折、捏软褶、渲染描绘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其单体造型小巧精致。以人物为例,一般身高在15-25公分之间。因制作中各部分棉花的厚薄不均,边缘粘贴的纸捻粗细各异,再加上拨折叠压时的顺序变化,使画面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对人物的头、手、佩饰、道具的制作要求十分精细,直径仅两毫米的手指必须内填棉花,外包绸缎。头饰、道具要用金银箔料刻成十分精美的图案,一些地方还要彩绘。

早期的长治堆锦以制作礼品为主。有置放在条几上的座屏,有数达十余平方米的中堂、条屏等等。其内容多为反映岁时俗尚、人生礼仪的吉祥图案。

长治堆锦影响较大的艺人是我市炉坊巷李家的李模(?-1931年)、李时忠(1890-1967年)父子。他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苦心钻研,不断创新,是集绘画与制作技巧于一身的全能艺人,为长治堆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可贵的贡献。1910年前后,他们曾应邀前往晋中、太原一带作艺。在将近3年时间为冯玉祥、吴佩孚、阎锡山等军政要人和地方权贵制作了一批堆锦作品,因此而备受青睐,名声大振。1915年,他们制作的"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季条屏,荣获巴拿马赛会银质奖。遗憾的是当时的奖章、证书和其它实物已失于战乱。

长治堆锦从其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合作化前一直采用"传媳妇不传闺女"的家族式传艺方式。1931年,李模去世后,长治堆锦的生产逐渐萎缩,技艺退化,李家艺人基本上改做油漆裱糊。李时忠之后,再没有出现过全能艺人。

1953年,李时忠、李时杰、陈玉珍、李松等堆锦艺人参加了长治市油漆裱糊合作社(市工艺美术厂前身),成立了长治堆锦的第一个生产小组。这个时期生产的堆锦不以盈利为目的,批量也很小。有"李密苦学"、"张骞寻源"、"木叶照书"、"刻舟求剑"等传统题材作品,也有"歌唱和平"、"英雄常在"等现实题材作品。其中部分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来访的朝鲜和苏联友好代表团。1964年秋季广交会后,长治堆锦开始出口,1965年到1966年,长治工艺美术厂共生产了套装"八仙人"和"巾帼英雄"、"天女散花"、"葡萄熟了"、"快乐的童年"等4000套条屏、单幅画及盒装产品。1972年至1979年,又生产出口了一批套装堆锦礼品盒和折叠式堆锦纸篓。这期间,技艺人员还在保持以绸缎为主要面料的情况下,借鉴了其它新兴工艺画的一些经验,扩大了用料范围,增加了制作手段。制作了一批主题鲜明,构图巧妙、物象准确、1合理、色彩明快、装潢新颖的创新堆锦,成为长治堆锦的换代产品。创新后的长治堆锦,曾参加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和多次省级展览,"拜月"、"听琴"等作品还获得了79年省工艺美术创新奖。

二. 山西省 长治 沁源县 面片汤

面片汤

面片汤是北方人喜爱的面食之一。从饮食健康的角度而言,面片汤更适合晚上吃,因为这类面食非常容易消化。

面片汤由于所放蔬菜、肉类不同,风味各不相同,功用也不尽相同。用鸡蛋、肉类等做成的面片汤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和儿童,可以补充蛋白质;木耳面片汤是先将黑木耳煮5分钟,再放入面片、菠菜、鸡蛋,具有滋阴清火的作用;海带面片汤是把煮好的面片捞入肉片、海带丝、番茄和木耳制成的汤内,此面片汤对产后妇女大便秘结、血虚体弱、头晕乏力等,有一定疗效。对于身体虚弱、消化功能较差的人来说,更适合吃清淡、少纤维的面片汤,以鸡蛋、西红柿为主,既有色彩、增进食欲,又营养丰富、利于消化吸收;食欲不振或经常有应酬需要喝酒的人,比较适合喝素面片汤,以青菜为主,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纤维素,能改变由于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助于平衡机体免疫力。

面片汤的具体做法是: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擀成薄片,切成象眼形的小块待用;简便的做法也可以用现成的馄饨皮横竖各切一刀成四小片。再将蔬菜择洗干净;将锅内倒入适量水(或排骨汤、鱼汤、骨头汤)烧开,然后把面片下入,煮好后,加入鸡蛋和蔬菜,再次煮沸后,放入葱花,加少许盐调味,即可食用。做面片汤时,面擀得要薄,煮的时间不要太长,否则吃起来口感不是很好。

三. 山西省 长治 壶关县 清流陶瓷

清流陶瓷产于壶关县清流陶瓷厂。以历史悠久、产品新颖、瓷质细腻、质量可靠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主要产品有茶具、酒具、餐具等日用陶瓷。现有20余种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士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 300多万件。

四. 山西省 长治 沁县 沁县干馍

沁县的土特风味小吃干馍,是用温水和面,在案板上反复揉团,用轱辘锤将面擀成碗状,中间着香油调料捏成面饼,放在围有大铁圈的焦炭火上烘烤而成。冷热都可以吃,存放三至五个月脆香味不变。爱吃熟肉、热糕的人,把些许猪头肉或热糕装在干馍内, 吃时别有一番滋味。

五. 山西省 长治 沁县 小米焖饭

【小米焖饭】小米焖饭的原粮为“沁州黄”。小米颗粒晶莹,色质金黄。制作小米焖饭,首先将小米的杂物拣净,用清水淘洗干净。倒入开水锅内,水淹小米二指,用铁匙搅一次,以免粘锅,然后,掌握火候,先急火煮,后用热火焖至小米开花即成。食时,舀上一碗“小米焖饭”,放上一些红、白萝卜丝菜或者尖椒土豆丝更佳。特点:色泽金黄,软绵香甜。

六. 山西省 长治 城区 长治三和面

长治三和面

七. 山西省 长治 长子 上党堆锦

上党堆锦,俗称长治堆花,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山西古上党地区(今长治市)所特有的传统手工艺术品。唐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四月,未登基的唐明皇李隆基以临淄王别驾潞州(今长治)时,将宫廷里用丝绸制作的工艺品堆绢带到上党古城,后流入民间。经千余年的历史沧桑,这一手工技艺日臻完善。1915年,上党堆锦《春夏秋冬》四条屏荣获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银质奖,蜚声海内外。2008年,上党堆锦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上党堆锦在上海世博会参展并进行演示,国内外参观者赞不绝口。

上党堆锦传承人凃必成(本缘),1947年6月出生于三晋古镇端氏,自幼习画,0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工艺美术师,山西省首批工艺美术大师,中华堆锦艺术家。1968年开始从事大唐绝艺——上党堆锦艺术的制作、设计和研究工作,系上党堆锦艺术推陈出新第一人。他的堆锦精品参加过1972、1978、1987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第一、二、三届工艺美展,后又多次参加全国性工艺美展,并多次荣获金、银、铜及优秀奖。2003年凃必成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评为全国科技专家;2007年,凃必成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09年,凃必成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授予“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称号。凃必成创作的堆锦精品多次获国家、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和领域的殊荣,其中堆锦精品《观音•文殊•金刚手》和《白度母》荣获“百花杯”和“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堆锦精品《佛堂全像图》、《巍巍太行》和《祥寿五佛母》被国家文物局和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评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

上党堆锦文化产业园由山西上党堆锦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长治堆锦研究所、上党堆锦艺术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凃必成艺术家工作室等组成,其目的是把上党堆锦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当代最具生机和活力的传统文化产业。

八. 山西省 长治 潞城 打卤灌肠

打卤灌肠

山西灌肠有其自己的特色,讲究面“光”内“筋”,多用荞麦面制作。配料虽主要用的是打卤、蒜汁、酱油、醋、麻酱等几样,但因其打卤熬制工艺以及火候、辣椒酱口味等不同,每家制作的口味各有偏重。还有不少用的是多年改良流传下来的“祖传秘方”,不光味道久经历练、与众不同,还价值连城呢。

九. 山西省 长治 城区 长治羊汤

羊汤是山西长治壶关的传统名吃,同我省北路雁同一带的羊杂割汤、南路运城一带的羊汤泡馍,可称之为山西羊汤三大流派。壶关羊汤与另外“两汤”比较,可谓独树一帜,风味别具。
喝壶关羊汤先要讲究时令,羊不吃青草了才开始做,吃开青草就停做了,约是从当年中秋到次年清明之间七个多月时间。据羊汤师傅讲是怕吃上青草,羊肉带上青草气,风味受损。羊汤羊汤,羊是基础。羊汤师傅都能慧眼识羊,百里挑一,在一群羊中挑出三五只一两年生的上好山羊养在后院待宰,所谓“后院拴羊,前铺卖汤”,以保就地现宰那种鲜味。羊汤师傅杀羊是绝活,几近“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杀得利索,洗得洁净,各个部位分得条理清楚。壶关羊汤一大特点是讲究尝全羊,即一碗汤中要有七八个羊肉饺子、三五个羊肉丸子、几块炖肉、血条、脂油与头、蹄、口条及胃、肠、心、肝、肺、腰等内脏切成的条条或块块,除羊的皮毛之外,应有尽有,连羊骨髓也熬在老汤中,难怪它能大补元气了。壶关羊汤又一特点是讲究老汤。每座羊汤馆里除正锅外,另设一口大砂锅专供炖羊骨架和羊肉块,此锅从中秋做汤开始坐在火上,到次年清明止,边舀边续,老汤不断。喝羊汤还要配吃黄蒸才算最好配伍。黄蒸是用黍米面包豆沙、枣泥馅做成的馍,极软、极甜、极粘,卖黄蒸师傅怕沾在手上,要用木匙抄在盘子里。喝一碗羊汤,吃一两个黄蒸,热乎乎、香喷喷,足以称得上是美餐一顿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