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普洱江城县有什么美食特产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普洱江城县有什么美食特产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特产更新时间:2024-05-12 06:21:06

一. 云南省 普洱市 江城县 江城大黄鱼

江城大黄鱼是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的。江城大黄鱼产于勐野江、李仙江和曼克1中,头扁身圆,体表无鳞,亦无粘液,鳍须发达,内原无刺,体重每条可达30多公斤。

大黄鱼煮熟后内呈黄色,仿佛熟透的南瓜,俗称面瓜鱼。面瓜鱼上等的烹调,以“活水煮活鱼”味道最为鲜美。趁鱼活时,洗净口腔和鳃,迅速剖腹去污,投入冷水锅中,罩上锅盖火煮,待鱼死定,放入油盐姜蒜等佐料,再煮至汤成乳白色即可食用。食时,用小碗盛上咸酱油,加入当地特有的野生大芫荽和细米辣,以鱼蘸食,其味鲜美无比。最润口处当为鱼唇、触须、鱼鳍、表皮,尝后使人终生难忘。面瓜鱼有滋补作用,食后会感到全身发热,口渴难抑,想喝茶,还想吃一点酸腌菜,但千万忍耐,若喝了茶和吃了酸腌菜,滋补作用便会被抵消。面瓜鱼生命力强,只要用湿青苔包上个石头塞进鱼嘴里,它就能活上一天多,带着上路也无妨,是馈赠亲友的美味佳品,令人喜爱。

二. 云南省 普洱市 江城县 牛肉酸菜

来到云南才知道,原来云南人吃辣,丝毫不逊色于四川、湖南和江西。在阿佤山寨,几乎家家火炕上都挂着一串串干涮辣。涮辣是阿佤山的土,拇指般大小,外形呈不规则的椭圆,比内地辣椒的味道要辣多了,堪称辣椒中的辣椒。之所以叫涮辣,是因为只需将它在菜汤中涮一涮,菜汤就会其辣无比。

牛肉酸菜里添加的酸菜,跟东北的不同,是阿佤人特制的干酸菜。据当地人介绍做法,先砍一筒两尺长的龙竹洗净、晾干,将青菜装入压紧塞满,加一定量的米汤,再用烘过的芭蕉叶封好竹筒口,置于火塘边加热,几天腌酸后即可启封,用竹篾扎成捆晒干即成。它散发着北方酸菜所没有的一股竹香味。

做牛肉酸菜,则要将晒得七成干的牛肉干巴同一把小豆、一把旱谷米一起煮烂,倒入用温水泡散的酸菜碎末。煮至汤汁呈黏稠状,再添加辣椒、花椒、姜丝、三叉叶、五茄叶等佐料,还要炼半勺牛油,并把一块烧红的盐巴放入勺内,迅速倒入锅中搅拌均匀,撒上葱花、薄荷,即可出锅。

吃着牛肉酸菜,再喝上几口苞谷酒,真是惬意极了。在阿佤山,感觉做什么菜都跟酿酒似的,需要下好大功夫。

三. 云南省 普洱市 墨江 普洱咖啡

普洱咖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普洱咖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当今咖啡与茶叶、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据《思茅地区志》与《思茅县志》记载:1956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在曼老街创建咖啡农场,引进小粒咖啡品种种植。1982年,在南屏公社大开河引种小粒咖啡320亩获得成功。1987年,思茅地区与广东省东莞市雀巢咖啡公司进行经济协作,引进资金、技术发展咖啡生产,计划到2000年建成10万亩咖啡商品生产基地,地、县供销社系统负责领导,统一规划开垦,组织生产经营。1988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开发咖啡商品基地,在南屏乡大开河村种植咖啡606亩。1989年,累计已开垦定植高标准集约型的咖啡园3.2万亩,已投产3000亩,咖啡豆产量20吨。思茅地区的小粒咖啡品种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品质好,被誉为“品质优良、香味醇和、味道很好,可与世界优良品种媲美”的饮料,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如今,普洱市(原思茅地区)的咖啡产业已步入规范化运作:生产技术统一、产品质量一致,“普洱咖啡”这一地域品牌得到更进一步提升。目前,普洱市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产地和咖啡交易中心,全市咖啡在稳步发展,提高单产,生产优质产品过程中,实现亩产150公斤以上,优质咖啡豆达到80%以上。咖啡产量、产值连续增长,咖啡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企业增效、出口创汇的优势特色产业。 2011年普洱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十二五”期间咖啡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普洱市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决定》文件;2011年4月《DB53/T 154—2006 思茅小粒种咖啡综合标准》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云南省标准化创新贡献奖,促进了普洱咖啡产业化的发展。

普洱栽培咖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88年开始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十一五”以来,普洱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始终把发展特色生物产业和文化旅游养生产业作为普洱参与未来全球竞争的主攻方向,紧紧围绕打造“中国咖啡之都”战略目标,把咖啡产业作为优势骨干产业来抓,咖啡产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普洱咖啡的国际品牌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普洱已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和咖啡贸易的主要集散地。

2011年全市咖啡种植面积达43.9万亩,投产面积19万亩,咖啡产量2.8万吨,咖啡产值8.5亿元。2012年投产27万亩,实现咖啡产量3.65万吨,产值9亿元。今年上半年,出口创汇6362.56万美元。目前全市注册的咖啡企业70家,其中有出口资质的企业12家,脱壳加工厂42家;深加工厂4家;有专业合作社62个,有咖啡产业从业人员3万户,10万多人。

咖啡生长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普洱市因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种植的小粒种咖啡(阿拉比卡种)品质优越,风味独特。自2004年起,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每年从全市咖啡产品中抽样送国家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检测,历次送检BHC(六六六)、DDT等均未检出,卫生指标皆优于绿色食品标准;自2006年起,东莞雀巢有限公司每年从普洱收购的咖啡中抽样送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检测,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禁用和限用的农业化学品均未检出。普洱咖啡优秀的内在品质,被国际咖啡组织(ICO)认定为一类产品;雀

巢咖啡公司推出的精品咖啡(Limited Edition),原料豆即为普洱咖啡; 2006年美国特种咖啡协会把普洱咖啡与哥伦比亚咖啡连续三年的杯品比较结果公布,普洱咖啡的综合评分88.75分,哥伦比亚咖啡综合评分85.88分;2012年1月星巴克首席杯品师Jeremy Wakeford再次为普洱咖啡打出了81.5分的高分。优越的品质使普洱咖啡产品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都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继续以现代农业理念谋划咖啡产业发展,坚持走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普洱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基地、全国最大的咖啡精加工基地和咖啡物流中心、贸易中心。把普洱打造成为“中国咖啡之都”、国家出口农产品(咖啡)质量安全示范区。力争到2016年,全市咖啡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投产面积达到70万亩,年产咖啡豆10万吨,咖啡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小粒咖啡普洱市栽培咖啡大约150年历史,由传教士引种在澜沧、江城、景东、景谷、孟连县等地零星种植。普洱市咖啡产业化发展始于1988年。由于规模化种植咖啡以来一直沿用思茅市地名,加之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54.1-10-2006《思茅小粒种咖啡综合标准》所用名称也是“思茅”,所以,普洱咖啡仍然使用“思茅小粒种咖啡”的原料品牌。20多年来,普洱市委、政府始终把发展咖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骨干产业来抓,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并与雀巢咖啡公司建立了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咖啡产业获得长足发展。

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候环境,普洱咖啡的品质一直为世界公认是比较好的咖啡,为世界著名咖啡公司所青睐。自2004年起,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从咖啡产业联合会抽样(全市30余家咖啡公司产品混合样)送国家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进行检测,历次送检BHC(六六六)、DDT均未检出,卫生指标皆优于绿色食品标准;自2006年起,雀巢公司从普洱收购的咖啡中抽样送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检测,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禁用和限用的农业化学品均未检出。思茅小粒种咖啡优秀的内在品质,被国际咖啡组织(ICO)认定为一类产品。雀巢咖啡公司新推出雀巢精品咖啡(Limited Edition),其原料豆即为普洱优质的思茅小粒种咖啡。而日本的达依那姆综合投资株式会社(北京吉意欧咖啡有限公司)也在日本注册了思茅小粒种咖啡。

历史咖啡是普洱的优势骨干产业,市委、政府非常重视咖啡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几年来,普洱先后开展了生物多样性生态咖啡园建设,水滴灌溉亩增产30%咖啡试验,有机咖啡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并提供一定的咖啡种,鲜果加工流程配套试验。实现咖啡平均亩产商品咖啡米125公斤,实现最高亩产鲜果2638公斤/亩(商品米400公斤)。先后有10多个国家的咖啡专家及客商上千人次到普洱参观、交流、学习。制作了一万份“思茅小粒种咖啡高产优质栽培规程图”。2003年率先在全国组建咖啡产业联合会,以“为会员服务、维护会员共同利益、发挥咖啡产业整体效益”为宗旨,坚持诚信自律,规范咖啡行业的生产技术、产品标准和市场营销行为。 未成熟咖啡豆

目前,普洱市的咖啡产业已基本步入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生产的时代:生产技术统一、产品质量一致,“思茅小粒种咖啡”这一地域品牌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全市咖啡鲜果脱皮加工厂153个、脱壳加工厂42个、深加工厂3个,咖啡豆品牌9个:雀巢、桑莱特、北归、澜沧江、阿拉比卡、莱福山、曼1(翰德)、塞纳、乾润(昆明重工),深加工产品品牌3个(曼崖、北归、首品),咖啡馆(室)31个,出口企业9个,咖啡产业从业人员10余万人,涉及农户2万余户。其中:桑莱特咖啡脱壳精选加工厂已经拥有中国最大的咖啡初加工生产设备,年加工咖啡壳豆1.2万吨(每小时加工10吨),可以同时加工出8个级别的咖啡米,标准化的咖啡脱壳生产线一次完成脱壳、粒度分级、重力分级、抛光、色选、自动称量打包等流水作业,使咖啡一级品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了中国咖啡初加工一次性与世界接轨。

地域范围

普洱咖啡产地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境内,涉及思茅区、宁洱县、墨江县、景谷县、景东县、镇沅县、江城县、澜沧县、孟连县、西盟县1区9县,共84个乡(镇)。地理坐标位为: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之间,南北纵距208.5公里,东西横距中北部55公里、南部299公里,种植面积6.7万公顷,年产咖啡豆1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茎为直生,茎上有节;每个节上有1对叶片,绿色;花为:白色,雌雄同花,盛花期一般在3月~4月;成熟鲜果为圆形红色(黄色)浆果,鲜果脱皮后一般多为2粒子,鲜果成熟期一般在10月至次年2月。商品咖啡豆为浅蓝色或浅绿色。 2、内在品质指标 普洱咖啡色泽好、品质优,具有“香气浓郁持久、略带果酸味”的独特品质特征;酸味及浓稠度较好,有浓郁的咖啡味。其中,水分≤12.5%,灰分≤4.2%,水浸出物≥20.0%,咖啡因≤1.2%,总糖≥8.5%,蛋白质≥11.0%,粗脂肪≥5.0%,粗纤维≤35.0%,总酸≥0.5%。 3、质量安全规定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所用投入肥料、农业等管理使用参照《种植业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规范》、云南省地方标准《思茅小粒种咖啡综合标准》DB53/T154.1~10-2006 执行。

四. 云南省 普洱市 思茅 普洱茶

普洱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普洱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普洱是云南省南部的一个县,是茶叶的加工集散地;普洱茶产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自治州和澜沧江沿岸各县,多经普洱运销各地,普洱茶即因此而得名。早在古代茶古道那一段历史中,普洱茶就担任普洱茶属绿茶类,有散茶和紧茶两种,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茶的鲜叶作原料,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后茶则是经过蒸软或炒软后的散茶,再装入模型内压制成各种陀茶、饼茶、方茶、砖茶等,有史以来久负盛名。《红楼梦》放的“女儿茶”就是普洱茶中的一种。据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说中写道:“小而园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圆茶也。”何谓“七子饼茶”?普洱茶中大而圆的饼茶,以七饼装成一筒,俗称 “七子饼茶”,其汤色黄而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厚爽口而著称。

普洱茶含量多酚丰富,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有解渴、除烦去腻、明目、清心、暖胃、提神、消食、散寒、解毒等作用,对人体十分有益。据近代科学研究证明“普洱茶可以减肥、消瘦、健体、强身和防治一 些疑难慢性病”。 所以普洱茶在国外市场有很高声誉。主销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法国、荷兰。德国等五十多个国家和港澳地区。

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云南省《关于确定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云政函〔2007〕13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等11个州部分现辖行政区域(详见附件)。

五.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极品鸡

阳江极品鸡

阳江极品鸡是来自粤西阳江的传统美食,以农家饲养的2斤左右的项鸡或3斤左右的腌鸡为主材,用阳江的沙姜、砂仁为佐料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白切上盘,奇香四溢,以其皮脆肉滑而著称。

六.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猪肠碌

猪肠碌与粉卷相似,但馅是由豆芽、炒河粉等做成的,以整张的河粉作皮来包裹,薄薄的一张米粉皮,卷起小条河粉炒豆芽,便成了一条猪肠碌。然后在上面刷一层油,撒上白芝麻、香葱等,味道咸中带香,十分可口。外出求学工作的游子们,回到家乡总要吃上一顿猪肠碌,或许这有家乡的味道!

主要材料:红萝卜丝、黄豆芽、干虾米、瘦肉粒、粉皮条、粉皮辅材料:白芝麻、葱花、元茜、蒜头

步骤:1、先把红萝卜丝、黄豆芽、瘦肉粒和虾米、粉皮条分别用蒜头炒好,粉皮一分为四(买回来的粉皮很大张,所以把它切成四小张);

2、把炒好的材料放到小张粉皮上,然后就卷起来,卷的时候尽量卷实;

3、把卷好的猪肠碌切段,在猪肠碌表面上涂上一层花生油,然后撒上炒香的白芝麻、葱花、元茜,

大功告成,再配上辣椒酱,可以吃得嗲

七. 云南省 普洱市 孟连县 巴刹

巴刹

特点:鲜嫩可口。

原料:罗菲鱼或鲤鱼两斤、大葱、香料、大、小芜荽、香茅草、山作料等。

八.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煎糍

煎糍与煎堆看起来相似,实则不同。煎糍用糯米粉搓成粉团(一般也会加入黄糖),用手掇一小块,两手捏成埕状,然后用嘴吹成球状,捏紧开口即成。成形后放下油锅炸成金黄色。煎糍一般不放馅,且皮比煎堆要薄许多。做煎糍十分讲究技术,吹得不好,皮厚又容易泄气。阳江人凡婚娶必然订做煎糍,或是取其形状“圆满”之意,且数量越多越体面。每年利于婚娶的黄道吉日,手艺好的煎糍制作人往往门庭若市,若是去订做煎糍还得排期。

九. 山西省 临汾 洪洞 临汾美食霸王别姬

洪洞县靠汾河一带盛产甲鱼。甲鱼即鳖,俗称“王八”,既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品,又是主治阴虚、劳热、骨蒸等病症的良药,具有活血通络、消症化积功效的名贵药材。

当地人用甲鱼作成一道道风味独特的地方名菜。用甲鱼和鸡为原料制作的名菜“霸王别姬”,色鲜味美,营养丰富。

十.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黄鬃鹅

阳江黄鬃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江黄鬃鹅是广东省四大优良地方鹅种之一,体型大小适中,行动敏捷,善于觅食,耐粗饲养,抗病力强,易肥、皮薄、肉质细嫩,味美。阳江黄鬃鹅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阳江养鹅的历史超过500年。阳江鹅又叫黄鬃鹅,因其头顶至颈背有一条棕黄色的羽毛带,形似马鬃而得名,《广东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将其列为广东省四个优良鹅种之一。著名水禽专家陈育新在《中国水禽》一书中描述其性能特点是:早熟、易肥、肉质细嫩、味美。

作为广东省四大优良鹅种之一,阳江黄鬃鹅肉质鲜嫩润滑,可以说是鹅类品种之冠。成熟肉鹅皮薄、肌纤维细,纤维之沉积脂肪适中,使肉质清香甜滑,口感好。2001年11月1日,由市政府主办,畜牧局、技监局等协办,邀请省专家举行的阳江黄鬃鹅标准发布会,对阳江黄鬃鹅地方良种鹅的种性、食品品质和优质生产性能综合标准作了鉴定,并顺利通过评审,使阳江黄鬃鹅的品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为有效地保护阳江黄鬃鹅的品种资源,在阳东县红丰镇设立了阳江黄鬃鹅繁育场。建立阳江黄鬃鹅良种繁育体系,研究推广应用现代化养鹅配套技术。通过产业化经营,推动阳江市养鹅业向标准化、无公害化养殖发展,打造阳江黄鬃鹅有机食品品牌。

阳江黄鬃鹅产地范围为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阳东县、阳春市、江城区、海陵试验区、阳江高新区现辖行政区域。

阳江黄鬃鹅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阳江鹅。

二、产地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的漠阳江流域,草类植被茂密,有丰富的水草等青饲料资源。

三、饲养管理

1.雏鹅来源:产地范围内的良种繁育场。

2.育雏期(0至30日龄):

(1)环境:1至3日龄 30℃至32℃,以后每天降低1℃,养至15至20日龄脱温;相对湿度60%至70%。

(2)光照:1至2日龄每天24小时光照;3至10日龄每天23小时光照, 11日龄以后自然光照。

(3)密度:1至7日龄20至25只/㎡;8至14日龄15至20只/㎡;15至30日龄5至10只/㎡。

(4)放牧与放水:天热5日龄,天冷15日龄开始放牧、放水,时间约1小时,随着日龄增加,逐渐延长放牧放水时间。

3.育成期(30至56日龄):以放牧饲养、饲喂青绿饲料为主,中午和晚上各补饲1次配合饲料或谷物类饲料。

4.育肥期(57日龄至上市):舍饲, 4至6只/㎡,谷物饲料自由采食。

5.出栏:90至120日龄,公鹅体重≥4.00 kg,母鹅体重≥3.00kg。

6.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屠宰要求

1.鹅源标准:来自产地范围内,符合种源、日龄、体重要求的健康鹅。

2.屠宰:屠宰前禁食6至8小时,保障自由饮水,减少应激。

3.冷藏:从活体鹅屠宰至入冷库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体鹅:头顶至颈背部有一条棕黄色的羽毛带,形似马鬃。背、翼和尾羽灰色,胸羽灰黄色,腹羽白色,喙、肉瘤黑色,虹彩棕黄色,蹠、蹼为黄色、黄褐色或黑灰色。

(2)白条鹅:骨细、皮薄肉厚、肉质细嫩,肉味香浓,风味独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