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肃省干部特产 甘肃各县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肃省干部特产 甘肃各县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4-01-10 06:35:43

一.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萝卜

武威名特蔬菜之一,叶色深绿,肉质根长25-26厘米,横径5-6厘米,呈长圆柱形,地上部分占全长的3/4,单株重500克左右,皮色深绿,肉质翠绿,生食脆甜多汁,并稍有香辣味,耐贮藏。经过一段时间贮藏后风味更加。( 武威)

二.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长寿碱面

敦煌生长的一种胡杨树,当地人称“梧桐树”。树上流出的一种能食用的树液碱,和面的时候加入适量树液碱,制作成面条,特点是柔韧劲道,爽口舒胃,面条细长,厚薄均匀,汤汁鲜香,俗称“碱面”。人们每当老人过寿、小孩满月、家人出远门、正月初七日等都要做上这种长面,象征着人们长寿,称“长寿碱面”。碱面是在唐代就有,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敦煌碱面是自古以来敦煌人的待客佳品。

三.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灰面

灰面

灰是蓬灰,秋霜过后,在沙生蓬棵黄熟将干未干之时,采集投入洼地或预先掘好的燃烧坑内,点燃,待灰烬熔为半流质状态时,在上面加压,使其质地紧密,自然冷却,次日取出,即成粗陶质地的蓬灰。面是用民勤硬粒高筋质小麦磨制面成的精粉,用蓬灰溶液和面,反复揉压,待醒透后,擀成金黄-的面片,切成细长面条,下锅水煎,即成黄亮如金的灰面。下饭菜首选区素炒茄辣。炒菜时,加少许西红柿取汁,佐以麦麸陈醋与蒜泥,酸辣滑爽,诱人食兴,食后上瘾。

四.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岷县糊糊

糊糊来源于古代的肉羹,做糊糊的原汤是带骨髓的羊骨头熬成的。其做法是将羊肉切碎成小片,掺入上等粳米,用文火入汤焖焌,成糊状稀粥。调料以胡椒为主,突出一个“辣”字。一般在冬季早晨开锅,经过数小时熬煎,回味无穷。吃起来香喷喷,辣呼呼,热流涌遍全身,非常舒适。

作为一个地道的岷县人,冬日里严寒的一天,一定是从一碗温暖的糊糊开始的。一碗糊糊,一碗汤子,再加点肉,相信肯定会被一股温暖包围,只可以说是岷县人严冬里最温暖的惬意了。

信息来源:岷县人民政府网

五.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岷县根雕

岷县山大沟深,山中老树桩、树根,千奇百怪,苍老古朴,形态多姿,新颖别致,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按自然原型稍加修雕,或小鸟,或雄鹰、或凤凰等凌空展翅高飞、逼真生动。树根不但缩影为山石、楼台,反映独特的大自然美景,而且还可以作为花卉盆景的底座,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

根雕是根艺的一种,它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六.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黄酒泡馍

岷县大南门上早晨的黄酒好喝。黄酒的历史已经很久远了。明清时期,《岷州竹枝词》中说:“西川禾老家家酿,闾井鱼肥处处筌”。禾老,指当地青禾成熟,家家都在酿酒。这种酒原先是黄酒,以后发展成为烈酒了。古时岷州人在清明时节酿酒,用黄酒祭祖,把自己的一片赤诚洒向黄土,祈求吉祥如意,这是特有的风俗。黄酒性味平和、清香爽口,人称"液体蛋糕",喻之为"酒的精魂"。用黄酒泡馍吃早餐,对身体大有补益。岷县的风味与各地不同,所泡的馍,除了花糕,还有一种油锅儿,这是南关回民特意制作的。里面入油,锅鏊炕黄,吃起来又脆又酥,泡在碗内像棉花团样散开,别有一番滋味。

七.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甘肃高山细毛羊

甘肃高山细毛羊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海拔2 600~3 500米的祁连川高寒牧区育成的毛肉兼用细毛羊新品种。其主要特点是:对高寒牧区严酷的自然生态条件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抗逆性强,善于爬山游走,放牧性能好,遗传性能稳定,羊毛长度好,有较高的生产性能。羊毛品质符合毛纺工业的要求。是我国乃至世界珍贵的细毛羊品种之一。1995斗被列入《世界动物品种志》。

甘肃高山细毛羊体型较大,体质结实,蹄质致密,体躯结构良好,胸宽深,背平直,后躯丰满,四肢端正有力。公羊有螺旋形大角,颈部有1-2个横皱褶;母羊多数无角,少数有小角,颈部有发达的纵垂皮。被毛纯白,闭合性良好,密度中等以上,体躯毛和腹毛均呈毛丛结构,细毛着生至头部至两眼连线,前肢到腕关节,后肢到飞节。

甘肃高山细毛羊周岁育成羊体侧部毛长为10.5厘米以上,1.5岁育成羊体侧部毛长为12厘米。羊毛细度以66支为主体支数,羊毛细度在70支以上个体占品种群体的20%,羊毛细度均匀,64、66、70支特级羊毛平均纤维直径分别为21.93、20.22和19.17微米。羊毛单纤维强度平均为7.82克。羊毛弯曲清晰,呈正常弯或浅弯,油汗适中,颜色呈白色或乳白色,无黄色或颗粒油汗,无污染部分占毛丛高度的1/2以上。羊毛密度较大,平均每平方厘米毛纤维根数达6 000根以上,最高达7 500根。羊毛净毛率达48%以上。

甘肃高山细毛羊具有良好的放牧抓膘性能,脂肪沉积能力强,肉质纤细肥嫩、无膻味,在终年放牧条件下,成年羯羊体重达60千克,屠宰率达48%,净肉率达82.25%,油脂率5.5%;4月龄断奶羔羊体重达23千克,屠宰率达45%以上。

甘肃高山细毛羊8~10月龄性成熟,初配年龄为1.5岁,母羊平均利用年限为8年。经产母羊产羔率为110%,繁殖成活率为81%以上,羔羊成活率为96.49%。母羊实行冬、春两季产羔,冬产母羊每年7~8月份配种,12~1月份产羔;春产母羊每年11月份开始配种,翌年5月份开始产羔,配种可采取人工授精和自然0方法。羔羊初生重,公羔平均4.21千克,母羔平均3.99千克;冬羔每年4月下旬断奶,春羔每年8月下旬断奶;羔羊断奶重,公羔平均22.60千克,母羔平均21.42千克。

甘肃高山细毛羊是我国珍贵的细毛羊培育品种之一,在海拔660~4 000米之间,温带、中温、寒冷及高寒条件下,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对改造土种羊及0羊,推进全省乃至周边省区细毛养羊业的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和祁连山广大高寒牧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和社会经济价值。“九五”期间,瘫羊的发展已列入中国美利奴发展系列,开展“中国美利奴高山型新类群的培育”研究项日,今后品种的发展要通过澳化,加强选育力度,进一步改善羊毛品质,改进羊毛细度,提高净毛产量,提高品种的综合品质。

八. 甘肃省 陇南 文县 陇南绿茶

陇南绿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陇南绿茶”产自北方高海拔茶区,产地远离城镇,山大沟深,森林覆盖率高,生物种群多样性特征明显,环境清洁无污染,栽培品种以中小叶群体种为主,采摘轮次少,品质上乘。

陇南绿茶

地域范围

陇南绿茶地处陇南市的文县、武都和康县相接壤的三角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与暖温带湿润过渡气候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2°42′~33°48′,东经104°41′~106°08′之间,属江北茶区的最北缘地带。分布范围为文县碧口镇、中庙乡、范坝乡、刘家坪乡,武都区洛塘镇、裕河乡、枫相乡、五马乡,康县阳坝镇、两河镇、铜钱乡、白杨乡、三河乡等三县(区)的13个乡(镇)、148个行政村、755个社,1.93万户农户,宜茶面积16667公顷,年产量5000吨,年产值8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陇南绿茶原料采用单芽或一芽一、二叶,产品具有芽叶重实、内含丰富、高香耐泡、质量安全等独特品质。外形以扁形和卷曲形为主;扁形茶芽叶扁平,挺直光滑,呈翠绿色或黄绿色,汤色绿亮或黄绿明亮,栗香或嫩香、清香,滋味鲜爽浓醇,叶底黄绿成朵。卷曲形茶外形紧结卷曲,色泽绿润,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高长,栗香或清香,个别有天然花香,滋味爽醇,叶底黄绿柔软。2、内在品质指标:执行绿茶GB/T14456.1-2008。3、安全要求:执行绿茶GB/T14456.1-2008。4、包装标识等相关规程: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注明品名、产地、生产者或销售者等内容。4.1包装销售的产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包装。4.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陇南绿茶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4.3其它运输、贮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九.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阳关葡萄

产地:敦煌市南湖乡(古时为阳关所在地)
特色:新建的1000米葡萄长廊,内设石凳、石桌,游人步入葡萄长廊,可一边观赏,一边品尝。
相关产品:阳关葡萄酒、葡萄干

十. 甘肃省 酒泉 瓜州县 苁蓉

苁蓉

苁蓉,又名肉苁蓉,形似锁阳,味甘微温。据《本草纲目》记载,苁蓉主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现已开始人工种植,是一种待开发的名贵中药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