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镇雄土特产豆腐干 镇雄烟熏豆腐干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镇雄土特产豆腐干 镇雄烟熏豆腐干更新时间:2024-01-14 20:22:08

一. 湖北省 十堰市 郧西 板桥豆腐干

板桥豆腐干是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羊尾镇板桥村的。郧西板桥豆干口味纯正,香辣可口,原汁原味,回味悠长,是馈赠亲友、出差、旅游、聚餐的最佳选择。

郧西板桥,地处汉江中游湖北十堰市郧西县境内。传说清朝着名画家、扬州八卦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此建板石桥造福于民,后将此桥命名为板桥。郑板桥在此建桥时,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用汉江水和优质大豆制成的豆干。当地百姓为了纪念郑板桥,就把这种豆干命名为“板桥豆干”,板桥豆干从清朝雍正年间传承到现在已有200年的历史了。

板桥豆干主要是以清澈的汉江水和优质的大豆及二十多种天然香料为原料,经过了三次清洗,6小时浸泡,石磨九次碾磨后,再经过过滤、滚浆、烧煮、包扎、压榨、卤制、密封、高温杀菌等十二道独特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种旅游休闲食品。

二. 四川省 遂宁市 安居区 “徐老三”系列豆腐干

四川省遂宁市徐老三食品厂位于川中重镇遂宁市创新工业园区,座落在风景秀丽、环境优雅的涪江河畔。成南高速公路、遂渝高速铁路、绵重公路和318国道就厂区傍穿而过,交通十分方便。是从事食品加工、生产、研究、开发的独资企业。



遂宁市徐老三食品厂生产的“徐老三”系列豆腐干,先后荣获“遂宁市消费者喜爱商品”“遂宁市知名商标”“四川省消费者喜爱商品”“市旅游局指定商品”“优质产品”等荣誉称号。

三. 云南省 昭通 镇雄县 甜高粱

甜高粱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农作物,70年代从河南引进,在昭通市锦屏等地种植,一度发展到2万亩左右。一般亩产在250公斤左右,用来烤酒,出酒率可高达55%。此外,每亩可收获甜高粱杆1000公斤,含糖率在13%上下,出糖率为11%。除去叶能作青贮饲料,仅籽实、茎杆两项收入都较种植一般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高。甜高粱具有耐蛙、耐瘠、分蘖力强、产量高、杆粗糖分多的特点。昭通地区旱地面积占85%以上,最适宜在某些干旱、贫瘠的土地栽种,特别是在一些贫因山区,适当发展甜高粱,既是粮食作物,又是经济作物,可以从制糖方面增加收入,一举两得。过去几年,昭通市甜高粱未得到发展原因:一是科学技术指导工作未跟上,脱粒困难未得到及时解决;二是有关部门在对发展甜高粱,缺乏协作精神,影响了农民对甜高梁种植的积极性。甜高梁全身是宝,应当采取积极措施,重视其发展。( 昭通)

四. 山西省 大同 天镇县 天镇豆腐干

天镇豆腐干

天镇豆腐干,制作历史悠久,是用传统的工艺精制而成。且选料精细,用上等的黄豆为原料,黄豆颗粒饱满,无疵瑕,磨出的豆浆、豆汁洁白鲜嫩。

在制作豆腐干时,将制成的豆腐盛在木制模器内模压挤掉水分以后,再将模压品按豆腐干、豆腐筋所需大小切成块,然后在阳光下晾晒,晒成半韧,用水冲净再放到锅里煮。这时,锅内有食盐、花椒、茴香、大料、干姜、肉桂、豆蔻等作料调成的汤。

五. 四川省 遂宁 蓬溪 胡老七五香豆腐干

胡老七五香豆腐干系列是经过胡氏家族数代人经过几百年历史制作工艺积累和提炼.采用天然大豆,花椒,麻油等原料,经卤,煮,涮油,拌制等十多道工序精心独创的特色食品.

二00二年被遂宁市政府评为优秀产品,市工商局评为知名商标,第一批获得卫生局B级卫生认证企业,被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评为消费者喜爱商品.

胡老七五香豆腐干系列根据消费者的食品结构需要将其产品提高到色,香,味,营养俱佳美.其色泽金黄,表面纹面细致.薄如皮影,嗅之清香扑鼻,嚼之味香质软,其味无穷.忆之尤欲再食.本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低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是二十一世纪推崇的营养,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实为餐饮佐食,旅游馈赠之佳品

六.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城县 通城豆腐干

通城豆腐干

又名盐干,色黄、性韧,外观油珠透明,可卷起。用以佐酒,味香可口。

七. 陕西省 延安 甘泉县 甘泉豆腐干

甘泉豆腐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甘泉豆腐干

八. 广西 河池 宜州 豆腐瑶

豆腐瑶

当你走进宜州,无论去到哪个乡哪个村,尤其是到远离圩市的峒场人家作客,热情好客的山里壮家人,都会有粥有酒招待你。在满桌丰盛的菜肴中,还有一只大品碗装的“糊糊”,淡黄色的糊里,碧绿的菜叶上凝结着一朵朵、一串串“恋枝不舍的桂花”。这碗“糊糊”,壮家人叫它“豆腐瑶”。由于汉、壮语言的语序有别,城里人称为“瑶豆腐”,即是“瑶家人的豆腐”。

关于“瑶豆腐”的来源,在宜州壮家人中有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候,瑶、壮本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后来大家都长大成人了,树大分枝,崽大分家,兄弟俩一个走北一个走南,各自成家,繁衍了各自的子孙,才形成了两个族群。由于生息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也逐渐不同,渐渐地表达思想感情、交流信息的语言也不同。壮家的先祖莫一大王深深地感到兄弟们忙于生活,天各一方,但亲骨肉的感情,不能疏远,必须经常走往才对。于是,他带领了十多个子孙,不远千里,到如今广西和湖南交界瑶家聚居的“千家峒”去看望兄弟。瑶王一见莫一大王的到来,异常高兴,兄弟久别重逢,少不了隆重设宴招待老弟及侄子侄孙。桌上鸡鸭鱼肉自不必说,其中还有一只大海碗装夹着碧绿菜叶的淡黄“糊糊”。莫一大王一见,禁不住笑道:“瑶兄,一别几十年,真想不到你们在千家峒里拿玉米洋当菜吃。”瑶王听后,哈哈大笑起来:“我说壮老弟呀,你眼睛老花了,还没看清楚是什么东西呢?”说完他用木勺舀一勺到莫一大王的碗里,和声劝道:“壮老弟,你尝尝看,是玉米洋还是什么?”莫一大王一尝,的确不是玉米洋,而是有着浓郁的黄豆原汁原味的芬芳,柔滑而又有嚼头的“糊糊”。“好!的确好!”莫一大王连连夸赞后,问道:“瑶兄,你们煮的这东西怎么煮得比我们的‘洋’好吃呢?”“壮老弟,这不是玉米粉捣的‘洋’,而是我们瑶山用黄豆粉做的豆腐,瑶家豆腐。”莫一大王央求兄长教他做这种瑶家豆腐,回到南方好好的传授给子孙,这也是对兄弟亲情的惦念。于是,瑶王把做“瑶豆腐”的方法传给莫一大王。他回到南方后又传给自己的于孙,并告诫子孙:往后凡是贵客上门,必须用“豆腐瑶”招待,不忘瑶兄的亲情。从此,“豆腐瑶”作为一道壮家招待客人家庭菜,一传了几千年。

“瑶豆腐”的制作并不像汉人制作豆腐那么复杂。古时没有电,加工粮食在壮家瑶寨里主要靠“碓”。用一只脚一下一下的踩,“碓嘴”在石坎中慢慢的一下又一下舂,把玉米、谷子、黄豆的颗粒倒入石坎中重新再舂,如此来回数次,才能舂好。宜州旧时民谣:“妹呀妹”嫁到北山背。手攀墙,脚舂碓。哥哥骑马去接妹,家公家婆不给回,扯起围裙抹眼泪。”由此可见“手攀墙,脚舂碓”这种繁忙笨重的体力劳动千百年来压得壮家妇女喘不过气来。她们周而复始的天天舂,舂谷子、舂玉米、舂黄豆,保证全家人一天的食用。做“瑶豆腐”的基本原料也是用碓舂出来的。经过来回几次舂筛之后,得出很细的黄豆粉,架锅、装水、生火,一只手拿筷条慢慢运搅动,另一只手抓黄豆粉均匀地洒入锅中,不能让豆粉在水中“结子”,越搅得均匀越好,直到沸腾,仍然继续搅动。锅里的水渐渐由稀变稠,说明黄豆粉已熟八成,此时把切碎了的任何一种蔬菜的叶子加人“糊”中,仍不停地搅动,使之混合均匀,等到菜叶熟了,加人葱花、辣椒,少许米醋,最后放盐,再搅匀后,盖上锅盖,退火。不久,黄豆粉就会凝结在锅边和菜叶上,像一朵朵、一串串的“桂花”,即可吃。经济宽裕的人家加叶的同时,加入肉松,其味更甜滑、口感更好。这就是散发着黄豆原汁原味芬芳的“瑶豆腐”。

如今时代进步了,发达的科技取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碓”,这一古老笨重的粮食加工工具,除了极少数还无法拉电的边远山区峒场仍使用外,农村里已基本绝迹了,都用电动的粉碎机加工粮食,黄豆打粉就是小事一桩,而且菜市场里天天有人卖“瑶豆腐粉”,做“瑶豆腐”方便得多了。但是,老一辈的宜州人却认为机器打出来的黄豆粉比不得碓春出来的好吃,真令从未见过碓的年轻人将信将疑。

虽然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荷包里有钱,市面上物质丰富,餐桌上中外古今、南北风味,不同档次的各种名菜多的是,低档次的瑶豆腐,虽然登不上大雅之堂,但作为壮乡里瑶壮人家古老品种的传统菜肴,因其花钱不多,容易煮,口味鲜,营养丰富,依然在千万瑶壮人家餐桌上吐放芳馨,备受青睐。

九. 云南省 昭通 镇雄县 风干鸡

云南不少地方有民间制作风干鸡的传统历史,其中以滇西北的姚安县风干鸡和滇东北的镇雄县风干鸡最为出名。

风干鸡以肥嫩仔鸡为原料,最宜选用1.5-2.5千克重的阉鸡。加工方法是:鸡宰杀后,带毛开膛,掏出内脏,每只鸡约用八角10克、草果10克、白胡椒5克和食盐25-35克拌匀(也有加拌辣椒的),在鸡的腹腔内擦抹,腌1-2小时,再把刀口缝起来,挂在通风处风干即成。切忌雨淋、日晒。一般可保存三个月。食用时,先去毛,洗净,加上配料,蒸、烤、炖、红烧、黄焖均可,其味芳香独特。蒸熟后整只鸡撕着吃,鲜香适口,别具风味。姚安风士鸡营养丰富,风干鸡不仅独具风味,能烹制成多种美味佳肴,而且便于保存,食用方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