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九龙公园特产 九龙的土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九龙公园特产 九龙的土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4-01-19 12:21:30

一. 四川省 广安 邻水县 九龙挂面

九龙挂面,产于邻水县九龙镇陈家坝,已有百余年历史。运用独特的民间工艺,采用优质面粉手工精制而成。一种为银丝面,面条细可穿针孔;一种为韭叶面,形如韭叶,薄如羽翼。丝条晶莹,色泽鲜嫩,煮后润滑透明,细腻可口,营养丰富,久煮不浑汤,回锅如初,曾获四川省名品第三名。( 广安)

二. 重庆市 九龙坡区 乡村鲜花椒鸡

原料:仔公鸡、鲜花椒、野山椒、青红美人椒。

做法:仔公鸡洗净宰成6分大小丁,青、红椒切成马耳朵形。锅内下入油烧约6成热,下鸡块爆炒约7成熟时下入鲜花椒、野山椒、美人椒炒香,调入味精、盐、红油炒匀即成。

特点:重庆江津地区四面山之鲜花椒与农家的土鸡合烹,清香味厚,是当今重庆新派特色菜。(

三. 重庆市 九龙坡区 金凤烤羊

金凤烤羊是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的。金凤镇烤羊外酥里嫩、不肥不腻、不膻不燥、鲜美爽滑、食后不上火深受食客喜爱。金凤烤羊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九龙坡区金凤镇是我市最早发展烤羊产业的地区,也是重庆烤羊发源地之一,重庆很多烤羊店都是从金凤镇发源而来的,从这里走出去的烤羊师傅遍及各地。金凤镇的很多烤羊农家乐,也相继在重庆其它区县和外地开出了连锁店。

九龙坡烤羊美食从选羊、烤羊到吃羊都有特别之处,经20多年的发展,味道独成一派,年均烤羊3万多只。首先选用纯百草喂食的小尾山羊、本地山羊,羊宰杀后去蹄及内脏,用精面粉、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匀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后用钉有铁钉的木棍,从头穿到尾,放在特制的馕坑里,盖严坑口,并要不断地翻滚观察,用不同种类的木炭加火烤制而成。烤羊外酥里嫩、不肥不腻、不膻不燥、鲜美爽滑、食后不上火深受食客喜爱,外加精心熬制的羊杂汤,食后对暖中补虚、益肝益肾、养胆明目、开胃健脾、驻颜美肤均有较好疗效。

201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农业服务中心申报的“金凤烤羊”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567504。

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农业服务中心

12567504

烤羊肉(肉)

四. 湖北省 宜昌市 枝江 九龙仙米

由枝江市农业局引进、生产、开发的“九龙仙米”,在2000年元月,经湖北省优质农产品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国标一级优质大米”。“九龙仙米”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主产地九龙溪气候适宜、水质洁净无污染,米质粘稠适度,晶莹剔透,口感舒爽甘甜,品质上乘,故在2000年秋季武汉首届粮油精品博览会上,深受全国各地客商青睐,有“枝江赛泰”之雅称。全市2001年种植4万亩,可生产优质“九龙仙米”1.1万吨,产品可于10月份上市。( 枝江)

五.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九龙金枣

宁县九龙金枣又名宁县晋枣,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诗经》和隋唐史志中均有记载,曾以地方向朝廷进贡,因之得名。其枣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 肉厚、核小、味甜。鲜食脆酥醇甘,适口性强。加工而成的金丝蜜枣、金枣罐头、金枣酒等产品色亮形好,品质优良,堪称佳品,是天然绿色保健精品,1986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农产品,1996年获甘肃省第二届名优产品鉴评会金奖。2005年以来,“宁州”牌九龙金枣鲜枣、干枣两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认定为“中华民果”,在中国(国际)首届枣产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六. 四川省 甘孜 九龙县 圆根酸菜

圆根酸菜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自古以来,始终伴随着古老的彝人,是彝家待客的佳菜,世世代代受到彝人的青睐。



彝族民间传说中称:远古时代,人类遇大洪灾,只剩下现代人类祖先“祖莫惹牛”,他在人间无处找到伴侣后,就到称之为“时姆恩哈”的天界上,娶了仙王“资约丁古”的幺女。他俩在人间相敬如宾,但是人间已无蔬菜作物。于是,“资约丁古”幺女上天偷偷地从父亲身边盗来了圆根、油菜、白菜等10多种蔬菜种子,撒向人间,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生机。“资约丁古”在失去幺女和菜种后诅咒:“圆根被你偷下凡,根根会比石头重,叶叶不能充菜粮。”从此,人间有了“圆根”这种绿色植物,成为彝家的食品。



圆根适应秋冬生长,如何让它长期贮存呢?聪明的彝人采用腌制干燥的办法,把绿黄色的圆根叶子变成了现在我们食用的圆根酸菜。经鉴定,圆根酸菜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暑、开胃消食、解醉醒酒和减肥之功效,食用方法极其简单。它和贵州的酸菜、四川的泡菜相比,独树一帜,自成风味,是彝家老少皆喜的佳肴。在单调的腊肉汤、洋芋汤、鸡汤、鱼汤中放进少许圆根酸菜,真叫画龙点睛。成为驰名大小凉山的各种酸菜汤,让人赞不绝口。如今,古老彝人的圆根酸菜焕发出新的生机,已形成商品步入市场。

七. 四川省 甘孜州 九龙县 土豆泥

土豆泥,将土豆煮熟,去皮,用汤匙将其压烂;将青椒剁成颗粒,蒜剁烂,花椒面少许;油温七成热,下蒜泥,青椒.花椒面,再下土豆泥;加盐,味精或鸡精,葱花,起锅即可。

八. 福建省 漳州 华安县 九龙壁

九龙壁产于华安县九龙江北溪三峡,以其质地优良,色彩斑斓,形状奇特而被列为全国十大奇石之一,是石玩的珍宝,不可多得的天然盆景石,也是高级建筑装饰材料的奇货。

九. 四川省 甘孜州 九龙县 藏族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棵炒面。它是青稞麦炒熟、磨细、不过筛的炒面,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

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人茶水,添上炒面,用手搅拌。拌时,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人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揉合成团,用手往嘴里送。藏族群众吃饭——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

由于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起来就吃。有时,边吃糌粑,边喝酥油茶。有时,把糌粑倒进一个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会儿,喷香的糌粑便可入口了。

藏族过藏历年时,家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摆一个叫“竹索琪玛”的吉祥木斗,斗内放满青棵,糟极和卓玛(人参果)等,上面插着青棵穗、麦穗花校和一种叫“孜卓”的绘有太阳、月亮、星星图案的彩脾。邻居或亲戚朋友来拜年,主人便端过“竹索琪玛”,客人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撤三次,再抓一点放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