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温州本地传统土特产 温州土特产的三个特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温州本地传统土特产 温州土特产的三个特点更新时间:2023-12-19 09:06:40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传统夏令消暑品----果用瓜

传统夏令消暑品----果用瓜 镇远是黔东和湘西地区享有盛誉的果用瓜(西瓜、甜瓜、香瓜)的传统生产基地,年产量5000吨以上。镇远西瓜大小适中,皮薄、汁多,含糖量高;甜瓜大小如拳头,含糖丰富,清脆可口;香瓜呈椭园形,皮薄,馨香诱人。均为消暑佳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镇远县)

二.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三. 浙江省 温州 瓯海区 温州杨梅

温州的气候和不少地区的土壤正适合种植杨梅。杨梅是温州的之一。主要产地有市郊、瓯海区、永嘉县、乐清市、平阳县。"丁岙梅"为最佳。"丁岙梅"产于瓯海县茶山乡的丁岙村。丁岙杨梅成熟时,个个象紫红色的水晶球,青绿色果蒂稍稍突出,,果大核小,甜酸适中,汁多味浓,自古以来享有盛名。杨梅不仅甜酸可口,止渴生津,而且富有营养。杨梅可鲜食,浸白酒则是消暑佳品,果汁可作饮料也可以加工成杨梅干、蜜饯或罐头。( 温州)

瓯海区杨梅已有500多年以上的栽培历史,现有杨梅栽培面积28000亩,因历史悠久、品质优异,闻名遐迩。2003年6月被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据清光绪《永嘉县志》中记载:“杨梅,旧志载士产杨,今出茶山者尤胜”。瓯海杨梅属丁岙杨梅,以其个大、核小、色艳、质佳等特点而优于其他杨梅品种,又因原产于茶山镇的丁岙村,而定名为“丁岙杨梅”。全区有丁岙杨梅面积2.8万亩,年产量6000吨,产值超亿元。其中万亩丁岙杨梅连片生产基地山林环抱,气候湿润温暖,土壤肥沃。瓯海丁岙杨梅鲜果为最佳鲜食品种,素有“红盘绿蒂”之美誉,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丁岙杨梅基地还通过一系列无公害生产栽培管理,提高了丁岙杨梅的品质、产量、市场知名度和商品率,在浙南地区占有绝对的市场优势,已经成为瓯海区最具地方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

瓯海丁岙杨梅近几年曾获得第五届全国杨梅协作研讨会鲜果评比第一名,浙江省农博会金、银奖,温州市杨梅鲜果评比金奖。

四. 四川省 成都 青白江 老隍城传统锅魁

老隍城传统锅魁总店经营的锅魁品味多样,风味独特,鸡片锅魁、牛肉锅魁、蒸肉锅魁、肺片锅魁、素菜锅魁都是其特色品种,另外,老隍城传统锅魁总店的牛尾汤也很有特色。虽然老隍城经营的是传统小吃,但它透明的餐桌、白色的壁纸,清清爽爽,颇为时尚。

   地址: 成都市牛市口海椒市红旗商场左侧 交通方式: 乘38、51路公共汽车至海椒市下 价位级别: ¥5 客容量: 20人 是否可预定: 否 店主推荐: 卤肉锅魁、鸡片锅魁( 成都)

五.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苍南夹缬

夹缬,是我国古代在织物上印花染色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主要采用一组纹样对称的花版,紧夹丝织物,浸于蓝靛青染液,取得染织物,故专家称其为“蓝夹缬”。起源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是我国雕版印染、印刷的源头,堪称我国印染技术之母,古代曾作国礼。其实物残片现被国外一些世界一流博物馆视为国宝级珍藏品。

夹缬技术在唐代就有彩色印染技术,其产品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十分盛行。在宋代却曾两度遭赵氏王朝政府的示禁,几近消亡,元明以后,夹缬由多色彩向单一蓝色转化,20世纪70年代之前,苍南境内乡村,夹缬印染作坊比比皆是,夹缬产品的“大花被”依然是本地民众婚嫁的必备之物。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人们思维观念的更新,生活需求的改变,更兼现代工业的繁荣,色彩斑斓的各类现代布制品的出现和兴起,传统夹缬印染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日渐萎缩,因滞销而停产。20世纪80年代开始,宜山八岱村印染作坊业主薛勋郎师傅对此进行抢救性的生产。薛勋郎的夹缬印染作坊便成为全国惟一完整地保存夹缬传统工艺,且尚在生产夹缬的作坊,堪称是中国古代印染业的活化石。

苍南夹缬印染生产技术性强,生产流程一环一节,环节相接,周密而考究,不仅完整地保存了中国古代夹缬印染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同时还保存了天然靛青的配方、配液和以天然靛青为染料的技术,可以说是我古代印染技术的活化石,抢救和保护夹缬技术,对于研究我国印染技术的原始风貌、传承方式和发展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苍南夹缬印染技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生产技术性强,伴随着人民的生活而代代传承。苍南夹缬印染以棉纺土坯布和天然染料靛青为主要原料,其生产的产品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生产成本低,价格低廉,印染过程不会造成有害性无污染,不存在当代印染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苍南夹缬以蓝、白两色构图,将温州地区的南戏故事、民间传说作为夹缬制品的主要图案。有取材于戏曲故事、民间传说的“百子图”,有取材于民间绘画的凤凰图、牡丹图、菊花傲霜图、灯笼双喜图等,明显有别于唐宋明时期的夹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代服装、装饰品、旅游产品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通过技术改进,可生产各种工艺装饰、被褥、时尚服装、门窗帘、等各类生活用品,特别是在服装和工艺装饰方面具有较大的发掘潜力和利用价值。抢救和保护苍南夹缬,对于研究和考证夹缬在苍南及至整个浙南地区的发展与变化,具有较大的意义。

苍南夹缬印染技术,是农耕社会的缩影,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民族民间工艺,流传千多年,对于研究我国农耕社会人民生活及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6年“苍南夹缬”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夹缬传承人薛勋郎于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六. 浙江省 温州 洞头县 泥糍

泥螺,古称吐铁。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吐铁一名泥螺,俗名泥蛳,岁时衔以沙,沙黑似铁至桃花时铁始吐尽”当今在温州称泥糍,系其生长在泥涂中。闽南称“麦螺蛤”因其盛产于麦熟季节。在江、浙、沪一带称黄泥螺因其贝壳为黄色。加工腌渍的卤液亦呈黄色或淡黄色而得名。

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外壳呈卵圆形,壳薄脆,其壳不能包被全部身体,腹足两侧的边缘露在壳的外面,并且反折过来遮盖了壳的一部份。体长方形,拖鞋状头盘大,无触角。壳无螺塔。

泥螺在我国沿海都有出产,是典型的潮间带底栖匍匐动物,多栖息在中底潮带,泥沙或沙泥的滩涂上,在风浪小、潮流缓慢的海湾中尤其密集,以东海和黄海产量最多。

泥螺行动缓慢,它用头盘掘起泥沙与身体分泌的粘液混合,包被在身体表面,酷似一塔凸起的泥沙,起着拟态保护作用。生活中对温度和盐度的变化适应力强,易生长。 泥螺雌雄异体,但异体受精。性成熟时,常可见到雌雄螺在滩涂上交尾,产下一圆形胶质膜包被的透明卵群,每群有一胶质柄固着在海滩上。密密麻麻的卵群,随潮涨落在水中波动,煞是壮观。受精卵在水温25—28℃时,4 天即可完成胚胎发育,温度低发育速度相应减慢。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段浮游生活期,后变态成幼螺营底栖生活。

泥螺是可供食用的主要软体动物之一。虽然个体小,名声却很大。自古我国民间就有吃泥螺的习惯,尤其是江浙沪闽沿海一带的民众,把它作为海味珍品,而且加工、食法讲究。经腌渍加工的糟醉泥螺味道鲜美,清香脆嫩,丰腴可口。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饮食的口味也在不断地变化,泥螺已跻身宾馆宴席,成为“八珍冷盘”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佳看,走俏海内外市场。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产量和销量直线上升。就以上海为例,年销量已突破100 吨,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泥螺正规产品要求三曝腌制,这样既卫生又易贮存,即使36不会变质,食之安心。但三曝制的泥螺,一来费工费料,成本较高,二来肉质略老,色泽较深,口味偏咸,不如二曝的汤清肉嫩适口,但二曝及一曝腌制的泥螺,按食品卫生法规定是不可以上市的,消费者在选购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不合规定的产品,往往细菌也超标。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胃口,市场上泥螺产品花色品种很多,不仅有适合宁波人偏咸口味的泥螺,还有口味清淡略带甜昧的“苏式”和带辣昧的“川味”泥螺等。所以,泥螺产品越来越受到四方食客的普遍称赞。

七. 浙江省 温州 瓯海区 瓯柑

瓯柑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瓯柑是瓯海传统,宋元明清时均被朝廷列为贡品,其栽培历史约有二千四百年。古人有"有林皆桔树,无水不荷花"的诗句。目前,全区种植面积已达二万亩,年产柑二万吨。

古时就流传着着"有林皆桔树,无水不荷花"的说法,事实上指的就是拥有传统——瓯柑的瓯海区,瓯海区也同时是唯一的瓯柑原产地,其栽培历史约有二千四百年,唐宋元明清皆被朝廷列为贡品。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之称,瓯柑在瓯海栽培经久不衰,不断发展。被十一届亚运会列为指定水果全区现有瓯柑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量2万吨,年产值超亿元。

瓯柑还未成熟时,皮先是青绿色的,随后变成青中带橙,接着变成橙色的。瓯柑风味独特,肉质柔软多汁,清甜可口、经果实分析测定,在100克瓯柑果实中含水份84.7克,钙55.2毫克,柠檬酸0.34克,还原糖4.13克,总糖9.47克,维生素C26.7毫克,维生素D560毫克。

瓯柑初食时有微苦味,为分析瓯柑苦味物质的成份及其价值,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温州医科所等有关单位的帮助下,经过8年的探索研究,证实瓯柑苦味物质的主要成份是新橙皮甙和柚皮甙,并对动物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有降压、降温、耐缺氧和增加冠脉流量等有药效作用。据食疗初步临床观察,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有较好的疗效。温州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之说,并广泛流传瓯柑可退烧、治咽喉炎、头痛等热性疾病。由此可见,瓯柑中“微苦”对人体确有药效的作用,瓯柑既是传统水果,又是食疗佳品。

瓯柑具有丰产性能高,抗逆性强,极耐贮藏,并对人体具有食疗作用等特点,因此很受生产与消费者欢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是瓯海区效益农业的一个主导产业.近年来,瓯海区非常重视瓯柑生产,广大柑农科学种柑,以三洋湿地为中心的1万多亩瓯柑精品园区更为突出.2002年瓯柑市场批发价每公斤高达8元,成为水果市场的佼佼者.市场经济刺激了瓯柑的生产,2003年全区新发展瓯柑面积2000多亩,为了适应新形势,瓯海区在全面失言科学种柑的基础上,成立了瓯柑协会,建立了多家农业龙头企业,注册了"瓯林牌"牌、“南仙洋牌”等注册商标,制订了瓯柑生产db33030417.1-5-2003,全面衽标准化生石灰,为瓯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八. 浙江省 温州 鹿城区 温州石雕

温州石雕

温州石雕主要取材于青田的优质叶蜡石,色彩丰富,花纹奇特,品种繁多,有蜡状光泽,具滑感。石雕工具有凿子(有方口、圆口两种)、雕刀(分平口、圆口、斜口等)、车钻、刺条(一种浑身有锋利铜刺的工具)、锯等。

其制作程序:首先是根据作品要求选材,然后精心构思如何布局;第二步是将石头劈削出作品的外轮廓,并用调凿戳出景物较小的分面,俗叫“打坯、戳坯”;再进一步在石料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洞,为缕雕创造条件,最后精刻细致传神之处,并刮去不必要的刀痕凿迹,使作品光洁可爱。作品刻成后再进行配座、装垫和打光、上腊工作。

石雕技法多样,有圆雕、镂雕、浮雕、线刻、镶嵌等种,以圆雕。镂雕

为最常见,镂雕最具特色。为了追求形似,利用多层次镂雕技法,精心刻划景物的细部和丰富的层次,使作品显得自然逼真,栩栩如生。也有不强调形似,通过夸张、变型、装饰等手法,追求艺术情趣。

温州石雕利用青田石质美,显示高超的技艺,最具地方特色,深受国内外观众的观赏。

九. 浙江省 温州 鹿城区 烧笋

烧笋也叫笋咸。把鲜笋切成小块用水煮熟,再加12%食盐添加剂出笋内水分,继续猛火煮干呈淡棕色。忌沾滴水,装捺于缸或长竹筒内可保存一年多。烧笋味脆咸而甜美,为产竹区山民经常菜点,也是集市上紧俏菜品。

十.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鳟鱼

产品名称:鳟鱼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属鲑目,鲑科,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和食用鱼

产品简介:它们通常都栖息在淡水中,有几种到繁殖季节会游入海中。鳟鱼和大马哈鱼同目同科,有亲密的亲缘关系。现在不少地方都很和重视人工繁殖和饲养鳟鱼。鳟鱼主要属于两个属,大马哈鱼属和红点鲑属。大马哈鱼属包括大马哈鱼和几种鳟鱼,红点鲑属包括几种也可以称为红点鲑的鳟鱼。这两属鳟鱼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身体的颜色不同,嘴上面的犁骨及牙齿的形状不一样。红点鲑属鳟鱼在比较黑的肤色上有红色或者乳白色的斑点。红点鲑的旬船形而不是平直的。大马哈鱼属的鳟鱼肤色比较淡一些,上面有红色或者黑色的斑点,牙齿比较稀疏。由于生理结构不规则,身体的颜色和大,鳟鱼是最难分类的鱼类之一。加上人工饲养和杂交以及外来品种的引进,使得鳟鱼的分类更加复杂。有几种原先划分为斑鳟属的鳟鱼现在普遍认为应划归大马哈鱼属。褐鳟鱼是现在唯一划为斑鳟鱼属的鳟鱼,也是鳟鱼中的濒危动物。

产品历史:鳟鱼属鲑目,鲑科,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和食用鱼,全世界大约也只有10种左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