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定西市安定区特产商家 定西市十大品牌及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定西市安定区特产商家 定西市十大品牌及特产更新时间:2024-05-13 09:50:06

一. 甘肃省 定西 安定区 定西浆水面

定西浆水面是以浆水做汤汁的一种面条。广泛流行于兰州、天水、定西、临夏等地。浆水面先要制作浆水。把芹菜、箭杆白菜、莲花菜煮熟投入面汤,加上浆水酵子,盛入缸内,放在温暖处发酵三天,即可制成清酸可口的浆水。它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热,增进食欲,为夏令佳品。先将手工擀制的长面煮熟,凉开水浸过,盛入碗内,浇上炝过油葱花、花椒水、调入辣椒油、撒上芫荽末,即成浆水面。再以油炸"虎皮辣椒"、凉拌龙豆、黄瓜佐餐,清爽滑溜,炎暑顿消。三伏盛暑,食之,不仅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而且对高血压、肠味病和泌尿病有一定的疗效。清末兰州进士王煊所写(浆水面戏咏),颇能道出浆水面的绝妙之处:“消暑凭浆水,炎消胃自和。面长咀嚼耐,芹美品评多。溅赤酸含透,沁心冻不呵。加餐终日饱,味比秀才何?”

二.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烧鸡粉

陇西曾是历史上郡、州、府治之地,陇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古丝绸之路必经之道。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陇西饮食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陇西菜肴,其中烧鸡粉就是极具特色的。在众多的陇西小吃中,此道小吃是为数不多能上宴席的。

陇西烧鸡粉,以鸡肉、鸡蛋、淀粉、菠菜汁及多种调料加工而成,褐汤绿粉、肉蛋兼备,四季皆可食用,酷暑时凉食,清爽可口,消暑解热;严冬时热食,驱寒补身。烧鸡粉颜色翠绿,口感嫩滑,鲜香味厚,佐酒极佳,特别是病愈初起,以烧鸡粉滋补则有速效作用,故而南北皆宜,老幼喜食。陇西烧鸡粉曾被甘肃省商业厅评为名特小吃,并刊登于《中国烹饪》杂志。

关于陇西烧鸡粉的来源,有一个爱情故事相伴。传说在古时候,陇西城里有家员外,该员外喜欢吃菠菜、鸡肉等。该员外生有一女,漂亮温柔,却单单喜欢上了自家的厨师,惹得那员外分外恼火。但自己的女儿在这件事上宁死不让,员外也奈何不得。看着自己的女儿不听自己的劝告,员外很是苦恼。忽一日,员外想出一个主意,遂把厨师和女儿叫来,指这自己的那些珍珠翡翠金银对他们说,你厨师不是很有本事吗,那你只要能把这些东西做成美味,我吃了之后满意,就同意把女儿嫁给你。厨师和女儿听后,很是苦闷。经过一夜苦思,厨师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找来菠菜洗净,然后搓烂,挤出菠菜汁。再用菠菜汁水和淀粉搅拌,做成了翠绿滑嫩的绿粉。然后煮了鸡蛋,炖了鸡烫。翠绿的菠菜粉犹如翡翠,蛋黄蛋清好比金银,加上醇厚的鸡汤,成了美味。员外吃了之后大喜,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美味映对着美好的传说,故事已无可考,但烧鸡粉却流传不息,陪伴着陇西人一直走到了今天。

三.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腊肉

陇西腊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腊肉其实是腌肉,因为在农历腊月腌制就叫了腊肉。独占陇西小吃鳌头,享誉省城兰州等地。陇西因此而获得 “中国腊肉之乡”美称。

牵了肥猪,白刀进去红刀出来,肥肥的大活猪就成了俎上肉,净了毛垢,去了头及后腿,以背脊为界,劈为两半,在肋骨十三和十四条间开刀,取出胛骨和前蹄骨,砸开脊椎髓道,砍断肋骨中部,肉胚造就。后用盐、花椒、小茴香、姜皮、大香、筚拨、良姜、砂仁、豆蔻混合研成粉末调料,盐占九成,均匀抹于欲腌之肉的周身遍体,然后放入专门的腌肉老池,腌泡四十天左右出池,置阳光下晾晒数日,肉腌成。

陇西腊肉历史悠久,约始于清朝乾隆年间。相传用岷县蕨麻猪,漳县青盐,黄河活水,陇西秘方制作的腊肉最为纯粹正宗。

瘦肉灿艳似红霞,瘦而不柴;肥肉晶莹若玛瑙,肥而不腻,微带透明。热吃,口感最好。吃法很多,最经典的是肉夹馍,其实是馍夹肉,不知怎么偏叫肉夹馍,把陇西的高高馒头,拦腰两刀,将热腾腾的肉片夹进去,吃起来满嘴生津,味道上好,味觉虽咸,但吃后不渴,滑爽不腻。司机远行多有携带,一口气跑上千里,肉夹馍一个,抿茶两口,解渴充饥,消散疲劳。

四. 山东省 青岛 莱西市 莱西湖有机鱼

莱西湖湖水清澈甘冽,纤尘不染,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I类水质,盛产30多种淡水鱼,2009年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是农业部指定的国家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山东省休闲渔业示范区,2010年5月又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莱西湖有机鱼浑身是宝,从头到尾,可以做出形形色色的美味佳肴,从鱼唇、鱼脸,到鱼肉、内脏,无一遗漏,其烹饪方法可采用多种方式,如烧、泼、煎、炸、煮、炖、煲、蒸、熏、腌等,任何一种方法均可使鱼的营养充分释放,香味四溢。用西式方法的刺身、生扒、鱼柳、烧烤、籽酱、团丸等更是别具一格、美味独特,集营养与口感为一体。其推出的淡水鱼宴,鱼香纯正,鲜而不腥,肥而不腻,誉满胶东,是都市人难以吃到的美味佳肴。莱西湖淡水鱼宴“招牌菜”:红烧花鲢头、香炸大银鱼、油泼鲤鱼、清蒸鲂鱼、葱爆黄鳝、红烧戈鱼、清蒸河虾、剁椒鱼头

五. 山东省 青岛 莱西市 莱西雕刻葫芦

莱西自古即有种植、制作和赏玩工艺葫芦的习俗。葫芦品种繁多,原材料丰富,工艺门类齐全,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葫芦文化。葫芦具有天然的外形之美,木质化的硬度和中黄色的皮壳,是理想的工艺美术原料。工艺葫芦大体可以分为彩绘、雕刻、浮雕、烙画4种形式,也有线刻、绘画、镂空与绘画相结合的许多新的品种。彩绘是在刮光外皮的葫芦身上,以工笔的手法画上人物或花草鸟兽,色彩或艳丽或淡雅,待图案干后,再罩上一层透明的清油,通体光亮如玉,圆润可爱。莱西的雕刻葫芦特色是镂空,也称“镂花”,根据不同葫芦的形态,设计出不同装饰风格的图案,其装饰手法或彩绘、或线刻、或浮雕、或烙画,题材与主题相对应。镂花葫芦一般不施色彩,保持葫芦的本来颜色,天长日久,自然变色,形成了古色古香的艺术效果,多被收藏家作为古玩收藏。莱西的浮雕葫芦实为剔花葫芦,是线刻与剔刻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制法是先以线刻法勾勒图画,然后将线外无画部分剔掉,显露出画面,出现浮雕的效果。浮雕题材千姿百态,无所不有。莱西雕刻葫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镂雕与着色的结合,其镂雕部位多以色彩涂染,呈现出吉祥喜庆的大花红边,再配以金漆彩绘,富丽堂皇,备受人们喜爱。

六. 甘肃省 定西 漳县 把把肉

把把肉

俗称“份子肉”,又叫“打平伙”、“凑份子”,源于盐川民间社火、祭祀活动。一般在二月二、四月八、五月五、六月六、七月十二、八月中秋、九月重阳、腊月初八等传统的民间节日期间进行。或猪一头,或羊几只,在农闲时节,村民少则十多户,多则三五十户,联合宰猪、杀羊,请厨师调做。将整条猪羊煮熟放在案板上,取肉褪骨,将割下的熟肉剁成糊状。是猪肉者,佐以大香、花椒、大蒜、大葱、香菜,少许食醋。是羊肉者,佐以丁香、小茴香、紫兰、大蒜、大葱、香菜。然后将调料拌匀、攒紧,使调料和熟肉粘接一起,按凑份子的人数或户数分成小堆,一户一堆或一人一堆,分而食之,味酣肉美。据说漳人王宪任河南巡抚时,爱吃家乡美食,随带盐川厨师专做“把把肉”,并请同僚品尝。

七. 甘肃省 定西 渭源县 渭源党参

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凉爽,是旅游观光、避署纳凉的好去处;渭源县地处西秦岭山脉的南部地槽与黄土高原台地的交汇地带也是渭河与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这种特殊的地形结构和独特气候特征造就了比较富饶的资源:这里盛产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已两千多年的历史,有"千年药乡"之美誉。由于海拔高、气候适宜、昼夜温差大等因素,出产的中药材以品质好、无污染、药用价值高久负盛名,自古以来就有"渭水当归传两广"之说。野生药材多达400种,家种药材主要有:当归、党参、红芪、黄芪,年种植约30多万亩,产量达6万多吨,同时,还种生地、大黄、板兰根、防风、柴胡、甘草、秦艽等十多种名贵药材。这里是全国有名的"良种洋芋之乡",良种洋芋种植面积30多万亩,产量达60万吨,已成为周边各县和邻近省、市良种洋芋供应中心。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有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全国独一无二的卧式悬臂木拱桥-----灞陵桥,有葬有商朝遗臣伯夷、叔齐的首阳山,有秦长城,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莲峰山等多处旅游景点。除以上三个主要优势资源外 ,渭源县还出产蕨菜、蚕豆、卧龙头(刺嫩芽)、高原花粉蜂蜜等天然绿色食品。渭源县腐植酸泥炭蕴藏量极大,可生产复合肥,提炼腐植酸钠等多种产品,开发前景十分可观。渭源县畜产品资源丰富,这里近65万亩的天然草场,大量养牛、羊、马、鹿,畜产品加工前景可观。

八.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岷县粉鱼

什么?你说你早晨不想吃肉。那就推荐来碗粉鱼吧,姜粉的温和,绝对是你冬日里的不二选择。粉鱼中姜粉和葱丁冲击着你的味蕾,必是不错的味觉体验。

粉鱼来源于民国时代,其具体作法是大豆淀粉溶水,倒入开水锅中煮成糊状,用漏勺滴珠,浸入冷水,呈小鱼状。然后捞出放入凉水中浸泡,再用开水煮沸。食用时,调上用姜粉拌的生葱花或蒜苗丝、鲜醋、油泼辣子、食盐、味精即可食用。吃的时候,泡一把油丝儿(又叫麻花),就更清爽可口了。姜粉鱼以姜为主,姜性散发,温中暖胃,豆粉营养丰富,人人喜欢。经常喝可以使人身体健壮,长寿不衰。

信息来源:岷县人民政府网

九.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黄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黄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黄芪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黄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先后吸引了三九集团、千金药业、恒利药厂等企业在我县建基地、办企业、搞合作,药乡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黄芪是甘肃陇西县著名之一,其生长气候高寒阴湿,土地肥沃疏松,具有黄芪生长独特优越的地理条件。黄芪由陇西栽培的历史悠久,独享其名。其性微温,味甘,属无污染产品,馈赠亲朋之珍品。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

十. 甘肃省 定西 临洮县 洮河鱼

洮河是条无污染的河流。纵贯临洮115公里,沿岸有大小鱼池众多,养鱼水面120多亩,洮河鱼类繁多,品种多样,以金片鱼、双唇嘴鱼最为驰名。洮河鱼膘肥肉鲜,刺少质嫩,富含蛋白质,烹为菜肴,趁热上桌,滋味腴美,鲜香滑嫩,上口柔糯,余味浓香,风味独特。洮河鱼除了池养之外,还可在洮河中垂钓或网捕,犹以冬季砸冰网捕为主要捕捞方法。正如清代著名诗人吴镇在诗中写的:“冰鳞穿鰋鲤,野味买麇麚。”

洮河鱼主要是西北高原鱼类--厚唇裸重唇鱼,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重唇鱼属。俗称:重唇花鱼,麻鱼,石花鱼。体呈长筒形,稍侧扁,尾柄细圆。头锥形,吻突出,吻皮止于上唇中部;口下位,马蹄形。下颌无锐利的角质边缘。唇很发达,下唇左右叶在前方互相连接,后边未连接部分各自向内翻卷,两下唇叶前部具不发达的横膜,无中叶;唇后沟连续。口角须1对,较粗短,末端约达眼后缘的下方。体表绝大部分裸露,除臀鳍两侧各有1列大型臀鳍外,仅在胸鳍基部上方的肩带后方有2-4行不规则的鳞片。侧线平直,背鳍无硬刺。体和头部黄褐色或灰褐色,较均匀地分布着黑褐色斑点,在侧线下方也有少数斑点;腹鳍呈灰白或黄灰色。背鳍浅灰色,尾鳍浅红色,均布有小斑点。

栖息于青海、甘肃、四川等省长江和黄河上游各水系的高原宽谷河流中,在河湾洄水处较常见。以水生动物如石蛾幼虫、端足虾和石蝇的稚虫等为食,也食少量的植物碎屑。生殖季节为4-5月。生长较缓慢,10龄鱼的平均体长仅为44厘米左右。但肉质好,肉味鲜美,产量较高,为产区的重要经济鱼类。卵有毒,不能食用,加工时需注意去除干净。其肉、骨、胆有药用价值,用以主治妇女病、肠胃病、促疮疖化脓、水肿、疮疡热痛、白内障、烧伤等症。分布于同一地区的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和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等裂腹鱼类也均有相同的药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