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太原晋南地区特产有哪些 太原著名的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太原晋南地区特产有哪些 太原著名的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4-01-14 23:20:46

一. 山西省 太原 清徐县 清徐金丝蜜枣

清徐金丝蜜枣:系以本县所产核小肉厚、果实新鲜的青枣为原料加工而成。成品色泽鲜艳,花纹细腻、清晰,枣体饱满、透明,柔韧不粘,外形端正。

二. 山西省 太原 杏花岭区 邢黄牛腐干

邢黄牛腐干是太原老字号“五友号”的邢黄牛师傅在50年代初制作的名盖全省的豆腐干。其特点是在制作过程中选料严格,配料考究,制作精细,产品的色、香、昧、形均优于其他生产字号。所以,起名为邢黄牛腐干。1956年“五友号”合营到太原酿造厂,邢黄牛腐干被定为太原市的名品。腐干是太原名产“三腐”产品之一(即:腐酱、腐乳、腐干)腐干又有:名腐干、五香腐干、号干、菜干、邢黄牛腐干等。色泽深褐光亮,表面有布纹,断面呈杏黄色,撕开有斜茬,食之肉筋,鲜美清香是邢黄牛腐干的特点。( 太原)

三. 山西省 太原 万柏林区 面麻片

代州面麻片,历史悠久,以片薄、质脆、香甜可口著称,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据说,清朝末年,一位在江苏做官的代州人特别喜欢吃江苏的麻片。告老还乡时,便带了一名专做麻片的厨师回乡,在家做麻片,供自己食用。后来这位厨师将其技艺传给了代州人,经代州人的改进,制成了独具特色的代州麻片。代州城有名的商号“聚星瑞”、“兴盛斋”、“富成斋”、“天兴昌”、“巨盛斋”、“福盛魁”等,主营面麻片,并向州外推销,享誉山西
( 太原)

四. 山西省 太原 阳曲 阳曲大蒜

阳曲大蒜

五. 山西省 太原 阳曲 阳曲国光

是阳曲老果园中主栽品种。该苹果以其着色鲜艳、小巧玲珑、甜酸适口等独特性状,在一九八九年全国果品鉴定会上荣登榜首,一举获得全国优质水果奖,开于同年获得山西省优质水果奖。在九三年全省举办的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上,小国光苹果再度辉煌,荣获优质农产品金奖;在九六年全省首届优质水果展评会上,获优质奖。( 太原)

六. 山西省 太原 小店区 金软黍

产于大盂镇金家岗旱地丘陵区,生育期95--105天,秆硬抗倒伏,千粒重7.2--8.1克,粒色土黄,米色金黄,粘性大,食味好,出米率为75--80%,亩产500斤左右,1983年开始推广,到目前我省许多丘陵山区县有种植,并且已推广到辽宁、陕西、甘肃等地。

七. 山西省 太原 迎泽区 羊杂割

羊杂割为山西的一种地方小吃。据传,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还是忽必烈之母所赐。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地入中原,路经曲沃县时,其母庄圣太后染疾,曲沃名医许国桢为其诊治痊愈,成为忽必烈之母的宠信御医。许母韩氏善主厨,随其子侍奉庄圣太后。韩氏见蒙古人吃羊肉,弃下水甚感可惜,即将羊下水拾回洗净,煮熟,配以大葱、辣椒吃,其味甚美。太后品尝后,赞誉不止,即赐名“羊杂酪”。从此逐渐流传,成为民间风味小吃。

羊杂割在山西不同地区叫法不同,吃法也有不同。有曲沃、太原、大同为代表的南、中、北三路做法,南路杂割(曲沃)讲求水熬煮,原汁原汤,汤色乳白,其味醇香。制法大致是清洗、熬煮、切配、对汤四步程序,工艺精细;中路(太原)杂割料全,熬煮、对汤时均加了葱、姜、香菜澄,还有的加粉条、豆腐,另有一番风味;北路(大同)杂割的吃法和制法均显得粗犷,大锅置火上,连汤带料一锅烩煮,随食随留,不拘形式。

八. 山西省 临汾 洪洞 晋南醪糟

晋南醪糟闻名遐迩,最早出现在霍山南麓洪洞城的小吃摊上,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庙会,来此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人山人海,解渴生津的醪糟便应运而生。洪洞醪糟之所以有名,是由于它使用的霍泉水和此水灌溉生长的糯米,还因为用独特的灶具与奇特的酿制方法。

烹制洪洞醪糟,需先制作一个特别的风匣炉,状如打铁炉,炉口直径26厘米左右,通炉膛前方,焊接一节长约33厘米,前细后粗直径3.3厘米的铁皮烟管,另外还需一个大的黄铜瓢。用独特的原料和灶具烹制的洪洞醪糟,色纯味正,清香悠长。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洪洞醪糟已有藕粉醪糟、清汤醪糟、蛋花醪糟、桂圆醪糟、三仙醪糟等十余个品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大众化羹汤。

九. 山西省 太原 万柏林区 “白马掌”小米

产于泥屯白马掌,品种为“东风亮”,俗称“毛尖谷”,近年来又引进、种植树“珠砂红”“沁州黄”“晋谷21号”优种,因其米质好,口味佳,在太原市场很受欢迎。( 太原)

十. 山西省 运城 夏县 晋南驴

产于山西省南部的运城、临汾两地区的22个县,以夏县、闻喜两县为中心产区。分布于中心产区各县。据1983年统计,产区有晋南驴12万匹,其中中心区两县1.5万匹。

产区地处我国古代文化发达的黄河流域,是我过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从夏县当地的文物古迹考证,也是夏禹王的故乡。由于晋南和陕西关中地区仅一河之隔,故从汉朝向关中一带引入驴后,必将通过黄河扩散到这一地区。由于产区有悠久的农牧业发展史,又有著名的运城盐池和许多大小煤矿,农业耕作,粮棉和煤盐的运输,历史靠驴、骡驮运。这种客观的经济需要,促使农民对役畜的精心喂养和选种选配。历史上形成的在庙会上展示各种饲养种驴户所饲养的种驴的质量,借以争取选配母驴的群选方式,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期。当地人民喜爱驴,视驴为不可缺少的家畜。产区农民习惯种植苜蓿,利用鲜苜蓿与麦秸碾青的调制方法,使驴等家畜全年都能得到请饲草。在管理上,做到畜圈保持清洁,每天刷拭驴体,饱不加鞭,饿不急喂,热不急饮,孕不拉磨和三分喂七分使的经验,促进了驴的正常发育和健康,使其体格、结构都得到提高和改善。1949年后,人民政府在夏县建立种驴场,承担晋南驴的选育工作。各县有组建多处改良站,实行人工受精,选育优良种驴为广大农村的母驴配种,进一步提高了晋南驴的品质,并向外地输出大量优质种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