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作文柳州土特产怎么写三年级 介绍家乡柳州的作文四年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作文柳州土特产怎么写三年级 介绍家乡柳州的作文四年级更新时间:2024-04-14 14:50:37

一. 广西 柳州 柳南区 柳州香菇

香菇主要盛产于柳州三江、融水、金秀等地,其中产量居多的为融水,香菇年产量高达35000斤。金秀的“瑶山香菇”,融水的三防、中寨一带的“怀宝香菇”久负盛名,是传统名产。香菇是森林的林下产品,多利用高山密林放植菌木,让其自然生长。近几年逐步发展温室培养。香菇不仅味美,而且具有降低血压、防止胆固醇增多的功能,畅销区内外,供不应求。( 柳州)

二.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烤香猪

香猪是三防、汪洞、杆洞、滚贝等乡一带的。这种猪体型矮小,毛皮黑亮光滑,前额有四、五道皱纹,每头一般只有三、四十斤。因其生长在半高寒地区,常年关在木楼下饲养,从不敞放,封闭式繁殖,故品种纯正稳定。香猪肉一般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用清水煮熟白切,蘸佐料盐水而食;另一种是整猪除毛后烘烤,称为“烤香猪”。烤幼猪称为“烤乳猪”,其味香甜,多吃不腻,是当地逢年过节的主菜,也是赠送亲朋好友的上等礼品。

制作方法:

大致步骤:原料的屠宰与整理→腌制→烫皮、挂糖色→烤制→成品。

1、原料的屠宰与整理:宰杀放净血,用65℃左右的热水浸烫,注意翻动,取出迅速刮净毛,注意刮去粗皮上的黑皮,用清水冲洗干净。从腹中线用刀剖开胸腹腔和颈肉,取出全部内脏器官及板油,剔出体内所有的骨头,不要破坏皮肤。也可将头骨和脊骨劈开,取出脊髓和猪脑,剔出第2~3条胸肋骨和肩胛骨。在肋骨间用刀划开,较厚的肌肉部位用刀切花,便于佐料渗透入味。

2、腌制:除米醋和麦芽糖外,将所有辅料混和后,均匀地涂擦在体腔内,放入2~5℃的腌制室内腌制。时间为夏天5~8小时,冬天可延长到12~24小时。

3、烫皮、挂糖色:腌制好的猪坯,用特制的长铁叉从后腿穿过前腿到嘴角,把其吊起沥干水。然后用90℃热水烧淋在猪皮上,直到皮肤收缩,达到定型的作用。在烫皮的水中加入适量的米醋,可使烤香猪的皮更脆。待晾干水分后,将麦芽糖水(1份麦芽糖加6份水)刷在皮面上,只能刷1次,而且要均匀,否则烤香猪的皮色深浅不一。最后放在通风处晾干表皮。

4、烤制:采用挂炉烤制。热源有电或炭2种。传统加工用炭炉,工厂生产一般用电烤炉。将烫皮并已涂麦芽糖晾干后的猪坯挂入加温的烤炉内,烤炉要有稳定的炉温,并掌握好火候,烤制时正常的炉温需控制在160~200℃之间。烤制40分钟左右,猪皮开始转色时,将猪坯移出炉外扎针,用竹针或钢针从皮刺入,均匀地刺遍猪身,可防止皮与肉分离。然后刷上1层油(最好用生茶油),作用是把香猪的皮层炸脆。再挂入炉内烤制40~60分钟,至皮脆呈枣红色时即可出炉。烤制期间经常调换香猪的位置,使其烤制均匀。

三. 广西 柳州 鱼峰区 云片糕

柳州云片糕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细腻,以上等大糯米、纯猪油、精白糖为主要原料,辅以天然香料和陈皮末精制而成,具有营养丰富、余香悠久的特点。

四. 广西 柳州 柳城县 柳城蜜桔

柳城蜜桔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柳城蜜桔系南丰蜜桔的大叶品系,也有小叶品系。果实扁园形,重25-50克,果皮薄,橙黄色,油胞小而密,汁胞柔软多汁,风味浓甜,有香气,含糖10-11克/100毫升,含酸0.9-1克/100毫升,可溶性固形物14%,品质上等,11月上旬成熟。全市现有面积1300公顷,产量2万吨,主产区在柳城县。

到2005年种植面积3300公顷,投产面积2670公顷,产量5万吨;到2010年,种植面积10670公顷,投产面积8000公顷,产量16万吨,优果率达85%以上。

柳城县地处低纬度、岩溶低山交错的半丘陵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夏热冬寒,四季明显,光照能量和水量丰富。年日照总时数1512.6小时,年平均气温20.1℃,年平均降水量1346.2毫米,年无霜期335天。所产蜜桔果形端庄,色泽金黄,肉质细嫩,口感清甜,汁多化渣,风味浓郁,广受消费者青睐。

柳城蜜桔是柳城县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蜜橘种植,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筛选出小叶(尖叶)品系,即现在的柳城蜜橘。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公顷,投产面积472多公顷,产量8000多吨。柳城蜜橘以其皮薄、无核,肉质柔嫩、化渣、汁多爽口,风味浓甜,香气浓郁,果实色、香、味兼优而享誉区内外。产品于每年10月下旬上市,主要鲜销往广东、重庆、越南、南宁等省市。

柳城蜜桔是南丰蜜桔的大叶品系,也有小叶品系。果实扁圆形,重25-50克,果皮薄,橙黄色,油胞小而密,汁胞柔软多汁,风味浓甜,有香气,含糖10-11克/100毫升,含酸0.9-1克/100毫升,可溶性固形物14%,品质上等,11月上旬成熟。主产区在广西柳城县。

柳城蜜桔

地域范围

柳城蜜桔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柳城县境内的大埔、龙头、太平、沙埔、东泉、凤山、六塘、冲脉、寨隆、社冲、马山、古砦12个乡镇及柳城华侨经济管理区、伏虎华侨经济管理区2个经济管理区,东到东泉镇思江村、南到社冲乡无忧村、西到六塘镇三界村、北到古砦乡龙袍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6'~109°50',北纬24°26'~24°25'。生产面积8250公顷,年产量1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扁圆形,端装;色泽橙黄色,鲜艳有光泽;果顶微凹,隐脐;果皮细薄,平均厚度0.12mm,油胞中;果实横经40~50㎜,纵经30~40㎜,单果重30~55克;肉质细嫩、化渣、汁多,种子平均0.8粒或无核;可食率76%;味浓甜,风味浓郁,有香气,品质上等。 (2)内在品质指标:柳城蜜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22%,总糖13~20g/100mL,可滴定酸0.7~0.9g/100mL,维生素C11~13mg/100g,果汁率55~65%。 (3)安全要求:安全卫生指标符合《NY5014-2005无公害食品柑橘类水果》规定。

五. 广西 柳州 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茶叶

三江茶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叶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位于广西北部山区,属云贵高原余脉边缘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岭南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8.3度,年平均降雨量1730.2毫米,年平均日照1151.9小时,无霜期320天,海拔一般在600—900米之间,有着“高山出好茶”的有利自然生态环境。

三江县1989年开始引种绿茶,2002年正式把茶叶列为农民增收的“四个一”工程之一。同时,三江县委、县政府从政策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奖励和引导农民种茶。2001年至2006年底,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发展茶叶生产。通过政策引导,奖励扶助,三江的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出八江、同乐、独峒、良口4个万亩茶叶大乡和布央、八协、七团、思欧、高露等23个千亩茶叶生态村,茶叶成为了三江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10.2万亩,与广西茶叶第一大县凌云县相比仅差3000亩。

为以质取胜,三江在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同时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引进现代化茶叶加工企业,保证茶叶“绿色”、优质。目前,全县共有茶加工厂2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有10多家。全县无公害茶叶技术推广7.545万亩,有机茶技术推广2100亩,生态茶叶技术推广1万亩;此外还引进了乌牛早、福鼎大毫、龙井系列等名优新品种2万亩。

经过数载发展,以“布央仙人山茶”为代表的一批三江自主茶叶品牌,已走出广西,面向全国。2004年在广西第四届“桂茶杯”名优茶评比中,“三江天池绿剑”和“三江碧舫绿茶”获得特等奖;在2005年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三江碧舫绿茶”“三江天池绿剑”“剑兰”等三个产品又荣获特等奖;2007年4月,在广西茶叶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名优茶擂台赛中,三江的

“家福兰馨”脱颖而出,夺得“擂主”称号。

2006年,三江全年产干茶2560吨,产值12288万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2109元中,茶叶就给农民贡献了300多元。2007年上半年,全县新增茶叶面积1.3万亩,生产干茶1200吨,产值6000多万元。自2002年以来,全县就有7万以上的贫困人口靠种茶脱贫致富。茶叶已成为侗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三江茶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六. 广西 柳州 融安县 融安“小洲头菜”

融安“小洲头菜”

小洲头菜为融安县地方传统特色蔬菜,其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因原主产于融安县大巷乡小洲村而得名。由于其民间腌制、加工工艺独特,产品独具风味而享誉区内外,久负盛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小洲头菜平均单株重1.5~2.0公斤,块根大而粗,皮薄,纤维少,质地脆嫩,非常适宜加工,产品耐储运,不易变质,可制作一般家常菜和高档菜系。

融安小洲头菜已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1.3万亩,总产量达到1200万公斤,已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格局。2002年开始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管理,2003年生产基地顺利通过自治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定,产品产量和质量有了更进一步地提高,更具市场竞争力。

融安县是一个以林业为主山区县,境内林茂果丰,河流纵横,山青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无工业污染。近年来,经过潜心开发,小洲头菜已走进了区内外市场甚至大型超市,在历次于南宁、武汉、厦门、上海、西安举行的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展销洽谈会上,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目前正在以每年近20%的增长速度打入区内外市场,从未出现过产品积压现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对优质安全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小洲头菜的市场前景必将会更为广阔,我们将通过的合理地开发和科学地管理,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把整个县建成无公害头菜生产基地县,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七. 广西 柳州 鹿寨县 鹿寨黄栀子

鹿寨县是广西主要的黄栀子生产基地,寨沙镇是有名的“黄栀子之乡”。用黄栀子果实提取的“栀子黄”天然植物色素,黄色十分鲜艳,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等行业,产品出口日本、西欧等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识增强,人们喜欢使用天然色素,对天然色素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黄栀子属常绿灌木,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花朵洁白素雅,一般种植在山坡上,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收获,种植黄栀子不仅采收果实出售,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绿化荒山荒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农区小气候,美化环境,实现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近年鹿寨黄栀子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许多农户种植黄栀子成为重要经济收入来源,黄栀子生产成为退耕还林、优化结构的项目,是主要发展的经济林品种。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总汇

八. 广西 柳州 鱼峰区 都乐八宝饭

由优质大糯米、猪油、白糖、豆沙、莲米、果脯、葡萄干、桔丁、蜜枣等原料用水冲泡、晾干、蒸制而成,其味芬芳,饭质软和,香甜可口。

九. 广西 柳州 鱼峰区 冬菇汤包

柳州的冬菇汤包,脱胎于镇江汤包和武汉四季美汤包,又区别于上述汤包的风味,它有吸收了镇江汤包和四季美汤包的精髓,加以改进提高,形成具有柳州独特风味的冬菇汤包。

十. 广西 柳州 柳北区 果脯八宝饭

原料:

糯米1500克、莲子750克、红枣1250克、薏仁米500克、蜜冬瓜条500克、蜜樱桃250克、桂圆肉250克、瓜子仁50克、白糖、猪油、湿淀粉、纯碱各适量。

制作:

1.将炒锅置旺火上,锅内置一竹宵箕,加1500克清水烧沸,加入莲子、35克纯碱,用竹刷帚不断搅打去皮(约15分钟)后捞出,倒净锅水。第二次仍用同样方法,加1500克清水、15克纯碱继续在锅内搅打,直至去净莲皮为止(约5分钟)捞出,再用温水冲洗干净,用细竹签捅去莲芯,入笼在旺火上蒸半小时至熟透取出;

2.薏仁米洗净盛入碗内,加清水100克浸没,用旺火蒸约半小时至开花,出笼后再用清水淘洗沥干;

3.糯米淘洗干净,盛入瓷碗中,加500克白糖、1000克清水调匀后,入笼用旺火蒸半小时至熟透取出;

4.红枣洗净去核后与蜜冬瓜条、桂圆肉都切成0.3厘米见方的小颗粒;

5.取碗十个,将莲子、红枣、薏仁米、蜜冬瓜条、桂圆肉、瓜子仁分别顺次放入碗底,然后把熟糯米分别盛在上面,入笼用旺火蒸半小时取出;

6.炒锅置旺火上,放入2000克清水、1000克白糖,将蒸好的八宝饭下锅,一起拌合烩沸,再加入猪油75克,用湿淀粉调稀勾芡,起锅分盛十碗,分别撒上蜜樱桃即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