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铜陵大通古镇特产有哪些好吃的 铜陵大通古镇老字号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铜陵大通古镇特产有哪些好吃的 铜陵大通古镇老字号更新时间:2024-04-13 03:30:33

一.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二. 宁夏 固原 泾源县 永宁的桃子

桃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我国桃子品种极为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约1000个品种以上,我国有800个品种,用于生产栽培的有30个左右。桃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每100克果肉含糖7--15克,有机酸0.2--0.9克,蛋白质0.--0.8克,脂肪0.1--0.5克,含维生素C3--5毫克,维生素B1 0.01--0.02毫克,维生素B2 0.2毫克,类胡萝卜素1180毫克。



桃树为中型乔木,树体不大,栽培管理容易,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无论南方、北方、山地、平原均可选择适宜的砧木、品种进行栽培。供观赏用的各种花色类型花桃、垂枝桃以及适应盆栽的寿星桃都为绿化城市,美化人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桃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桃子的口感良好,通体能散发出一股能够令人心情愉悦的香味儿,所含营养物质也相对丰富,吃了对身体有补益延年的作用。



桃子的枝、叶、果桃还具有药用价值。唐代药物学家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还说“肺病宜食之”。按,中医称肺为“娇脏”,喜湿润,恶干燥。桃子富含胶质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桃子的营养还善走皮表,《大明本草》中说,将桃晒成干(桃脯),经常服用,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只是桃干的含糖量过高,用开水与少量绿茶或花草茶冲服就好得多,还能提高风味。



值得注意的是,鲜桃下树后极其不耐储存,应趁鲜食用。食用前还要将桃毛洗净,以免刺入皮肤,引起皮疹;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痒等症状。

三.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桑镇大通坊香椿

桑镇大通坊村共有耕地1150亩,传统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辣椒、大蒜为辅,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缓慢。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制定了大棚香椿生产规划,组织群众参观学习,采取政府贴息贷款、聘请农业科技技术人员指导、网上发布信息等方式,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为群众提供服务,调动了群众投资建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2年,全村已发展香椿大棚72个,占地102亩。( 兴平)

四. 安徽省 铜陵 义安区 太平大蒜

太平大蒜

太平大蒜亦称汀蒜,是安徽省铜陵地区与矮大头(铜陵八宝之一)齐名的大蒜品种之一,是因在原太平乡汀洲村长期种植而得名。太平大蒜的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的稳定性很好,不易退化;耐高温、抗逆性强,产量高。蒜头富含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矿物质,具有独特的辛辣味,是其它蒜类不可比拟的。该蒜的青蒜苗口感上佳;蒜薹微苦。露地栽培,无需任何保护设施,在国庆节前就可以青蒜苗上市,是铜陵地区填补秋淡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

五. 安徽省 淮南 大通区 吴翼翚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

吴翼翚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吴翼翬华岳心意-八法拳,完整拳名是“心意-八法三盘十二势。” 简称-八法拳,相传于后唐北宋年间,距今一千多年历史。 由安徽毫州陈抟(音tuan)老祖所创,吴翼翚(音hui)宗师所传。 陈抟老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道学家、易学家、养生学家。 晚年隐居华山莲花峰,修练坐功、卧功和动功,历经代代相传。 晚清道光年间陈鹤侣、闫国兴、陈光第传于吴翼翚宗师,前中央国术馆张之江馆长仰慕其,研书画、精武功、文武全才,诚聘他为中央国术馆教务处长兼编篡委员会主任,并将-八法拳列入中央国术馆必修教材之一。 -八法拳“静”如平湖秋月,“动’’似波浪起伏,他以“-为体”八法斯用。 其拳法以圆活敏捷、反应迅速、变化多端、刚柔有律、整劲内蓄、伸缩无常、开合无迹,为特点,达到“内养心性",“外修形体",习之有“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之功“老幼咸宜”的古老拳种。 -八法拳理论深奥,既有完整的拳学体系,又有千年传承的历史。 他以道教文化为基础,蕴藏着民族文化的精髓,以丰富的拳理内涵,精湛的技艺和神奇的功力,为世人所瞩目。 多年来,-八法拳得到国际武联和中国武协历届领导的关注和武术名家的大力支持,李梦华、-、徐才、何振梁、霍震寰、张跃庭、张山、蒋浩泉、张文广、陈玉和、吴江平、郭瑞祥、黄乾量、陈培、李荣基、宋光华等先生给予高度评价,原国际武联主席、国家体委主任-先生称-八法为“内飬心性、外修形体”的好拳种;亚洲武联副主席、香港武联主席霍震寰先生提字说-八法拳“宏扬国粹,惠泽武林”;原中国国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耀庭先生称-八法绚丽多彩;武术名家蒋浩泉先生提字说“精研-八法拳艺,促进世界武术发展”;原中央国术馆创始人之一庞玉森先生说:“振兴-八法,造福世界人民”。 时至今日,-八法拳已在广东、上海、陕西、河北、山东、东北、湖北、江西、河南、江苏以及佛山、九江、徐州、香港、台湾等地流传。 -八法拳在世界各地也拥有众多爱好者。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丹麦、澳大利亚、巴西、爱尔兰、加拿大、瑞典、意大利等国均有-八法拳研习机构。 -八法拳已选入中华武术“展现工程”,由国家体育总局人民音响出版社等部门,在淮南拍摄武术教学片,这是淮南市首次传统武术由国家选录的展现工程项目之一。 在各级部门的领导重视下,为了更深入地挖掘、整理、研究-八法拳,进一步普及提高、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吴翼翚之子吴英华带头成立了淮南市-八法拳研究总会。 2010年5月又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吴翼翚-八法拳国际联盟总部,目的弘扬-八法拳术,构建-八法拳国际交流平台,适应世界发展趋势。 团结国内外武术同道进行学艺交流,凝聚、感召更多的华人及全世界武术运动的爱好者,加入到强身健体的文明运动行列里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贡献。

六. 安徽省 淮南 大通区 淮南牛肉汤

淮南牛肉汤选料讲究,取制江淮一带的黄牛为原料,用牛骨头熬汤,煮牛肉时必须浸泡血污,内脏清洗干净,均可下锅同煮,还用自制的牛油,将炸制好淮椒(红干椒)做成红油。牛肉汤故以汤为主,汤不醇则无味,然牛肉汤的烫制方法多样,都取用当地,淮芋粉、绿豆饼、豆腐皮(干章、百页)、豆圆子等为辅料。淮南牛肉汤,给人的感觉是:汤浓醇鲜,香辣适口,原料丰富,味足味厚,令人回味无穷,四季皆宜。

淮南地处淮河南岸,四季分明,物产丰富。牛羊遍地,特别盛养牛羊,当地古沟一带又是回民居住地,对牛肉酷爱。对牛肉的加工也有独到之处,牛肉汤更是淮上人家美味佳肴,早餐的最主要食品,风靡江淮大地,形成独具风味的地方小吃。

淮南牛肉汤选料讲究,取制江淮一带的黄牛为原料,用牛骨头熬汤,煮牛肉时必须浸泡血污,内脏清洗干净,均可下锅同煮,还用自制的牛油,将炸制好淮椒(红干椒)做成红油。牛肉汤故以汤为主,汤不醇则无味,然牛肉汤的烫制方法多样,都取用当地,淮芋粉、绿豆饼、豆腐皮(千张、百页)、豆圆子等为辅料。淮南牛肉汤,给人的感觉是:汤浓醇鲜,香辣适口,原料丰富,味足味厚,令人回味无穷,四季皆宜。

淮南牛肉汤选用几十种滋补药材及卤料按一定的比例经传统工艺炮制。久经熬制而成,青香可口,不黑汤,喝多不上火,嗓不干,再配以粉丝和干丝,令人百吃不厌,是江豫皖一带家喻户晓的名小吃。

淮南牛肉汤起源之一是清乾隆年间,淮南人翰林大学士张政深研百草,擅长美食,曾任宫庭御膳高官,深得皇上厚爱。告老还乡,回到山清水秀的淮河岸边,将清宫秘方流传后人。因此淮南牛肉汤以它特有的风味名盛淮河两岸,传遍大江南北,百吃不厌。

淮南牛肉汤另一起源于安徽淮南谢家集区的孤堆回族乡。相传该地生活回族为主,以牛肉作为主要的肉类,淮南周边的黄牛,肉质较好。该地回族人自制牛肉汤食用。孰不知该地渐渐做起牛肉汤生意,逐渐传入淮南的李郢孜镇、唐山镇、杨公镇、孙庙乡等地,后以李郢孜镇大菜市街附近比较有名。后传至蔡家岗汽车站附近以及寿县等地。逐步传播多地。

七.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八. 安徽省 铜陵 铜官区 铜陵大豆

铜陵大豆

铜陵大豆别名“汀洲大豆”是铜陵地方的优良品种。原名“平头黄”,有大平头黄和-头黄两个品系。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7.87%和47.31%,比其他的大豆蛋白质含量要高19.7%和18.3%,但脂肪含量为18.46%和17.5%,比一般大豆品种含量略低。采用铜陵县铜陵汀洲大豆盛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铜陵铜陵茶干,明朝以前就开始生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全国各地以及韩国、印度等国朝圣拜佛的香客,因解吃素食之需,都要购买一些大通茶干铜陵茶干口感细腻、久嚼不烂、营养丰富,回味元穷,适宜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群食用。大通茶干品种有火腿、蒲包、十香、双味等10多个品种。采用铜陵大豆生产的豆制品,比其他大豆蛋白质含量要高19.7%和18.3%以上但脂肪含量略低点。

九. 安徽省 铜陵 郊区 大通小磨麻油

大通小磨麻油

大通小磨麻油,以芝麻为主要原料,色泽清纯,香味醇和,质地优良,久存不变,明清以来,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颇受青睐。

十. 安徽省 铜陵 枞阳 枞阳蒿鸡

陈瑶湖乡苎镇口:蒿鸡,昔为贡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