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阆中特产商店在哪 古城阆中特产专卖店成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阆中特产商店在哪 古城阆中特产专卖店成都更新时间:2024-04-02 06:12:48

一.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牛羊杂碎面

牛羊杂碎面

牛羊杂碎面是民国时期才出现的。回民吃牛羊肉,最先是将宰了的牛、羊内脏和鸡或鱼用白水煮熟,然后捞起切成小条片,再放入原汤锅里小火保温。吃时,将杂碎和原汤淋在煮好的鲜面条上,加上芫荽、葱花和焙香的干辣椒面。吃起来清香鲜美。如果不要面,只吃杂碎和汤,叫“净杂”,或单称“牛杂”、“羊杂”。

近年来,牛杂和羊杂面特别受人青睐,做羊杂碎也就不仅是内脏,而是羊肉了。羊肉,肉细味美,营养丰富,特别是冬天,吃了暖和有力。早晨上班、上学的吃碗牛、羊杂面,既强身壮力,又省时省事。

二.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阆中三绝汤

三绝汤是近年来新创制出的一道风味菜品,现在很多阆中酒店都有这道菜。它的做法是:首先将牛肉切成小方块,将蒸馍切成小方块,并在油中酥一酥,使之颜色金黄,而又坚硬。配之高汤,根据不同客人加醋,1火煮沸即可。就做成了又香又浓的“三绝汤”,既是汤,又是粥,颜色黄亮,味道鲜美,沁人心脾,而且牛肉酥软,蒸馍爽口,醋味飘香,具有开味健脾,增强食欲的作用。其实,从游客的角度来说,不管这道菜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光是一口可以吃掉三种阆中,就足够吸引人了。

三.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奉皇米豆腐

阆中老观古镇,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这里山清水秀,百姓勤劳朴实,地产奉国大米文明遐迩。奉国大米因产自老观山区(古奉国县)而得名,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的稻米,以其饱满、色泽好、口感佳而成为历代宫廷贡米。解放后曾出口欧美及其东南亚,近年获得西博会"金奖"、"南充知名品牌"、"民为天放心食品"、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等多项殊荣。

奉皇米豆腐是以优质奉国大米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几千年来,一直是阆中百姓逢年过节善待亲朋的必备佳肴,因汉武帝刘彻对其情有独钟而被当地百姓称作“奉皇米豆腐”,它以精致环保、味美价廉、绿色健康的优势代代传承,属于阆中地域传统美食。

汉代有一宰相名曰谯隆,奉国县(今阆中老观镇)人,深受汉武帝刘彻的青睐。奉国县山青水秀,自然生态良好,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的稻米,粒大、饱满、色泽好、口感佳,作为汉代宫廷贡米,故称奉国大米。谯隆进谏,诏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进京修订历法,终采纳其浑天说理论,启用《太初历》,创立春节文化并沿袭至今两千余年。在汉代第一个春节时,谯隆将家乡以奉国大米为原料,用手工方法做成的又糯又香的米豆腐献给汉武帝刘彻,皇上食之大悦,并高度赞赏。此消息很快传遍了家乡,奉国百姓将此米豆腐称为“奉皇米豆腐”,沿用至今。从此逢年过节,奉国百姓以奉皇米豆腐为上等佳肴善待亲朋。奉皇米豆腐,又称作奉皇“米豆福”,取其幸福吉祥之寓,与春节文化融为一体。

四.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折耳根

那是家乡川北农村极普通的一种野菜。但那又是家乡川北农村极不普通的一道风景。城里人叫它“鱼腥草”,家乡人偏叫它“折耳根。多几分亲切,多几分贴切。

“吃得苦中苦,嚼得菜根香。”小时候,每逢春天来临,屋后的青山万物复苏,日出山坳,林间溪水潺潺,百鸟啁啾,繁花似锦,在三月清新酥软的泥土里,伴着布谷鸟清脆的鸣叫,聆听着牛儿哞哞的浅唱,那折儿根便似极通人性的山精水灵雨后春笋一般纷纷钻出地面,撑开绛紫色的小伞,张开涟漪一般的笑脸,“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把这故乡的紫红的精灵们诗意地拥抱。

圆圆的紫红的叶片,细嫩而白胖的茎,匍匐着星星点点地长在杂草丛中,看上去状若满月小猪圆圆的猪鼻,正调皮地拱土而出,所以,故乡的农人更喜欢把“折耳根”亲昵地称作“猪鼻孔”。馋嘴的小孩哪儿经受得住一朵又一朵灵芝般鲜活水灵的折耳根的诱惑。扛上小锄,提上小篓,沿着沟渠一路赤脚寻去,照那绛紫的地方一锄头下去,一块新土翻到脚跟,便可以尽情收获泥土对根的情意。惟有辛勤的劳作和挥洒如雨的汗水的付出才会拥有收获,小时侯,出身贫寒家庭的我们,最早就是在泥土的摸爬滚打里懂得了这些哲学家后来写在书上的格言和警句。

当那每年青黄不接之时,那看似普通的野菜便成为了我们家中餐桌上最好的美味。采摘回家,舀上一盆清水,细细地洗净,掐去根须,放进碗中,浇上油盐,反复拌上几拌,吃在嘴里“卟哧卟哧”直响,有些淡淡的鱼腥味,一种清香的泥土气息深入我们的骨髓和血液。又麻又辣,又香又脆,确实是难得的美味。有时候,折耳根挑得多了,吃不完,我们便将其洗净了放进家里晾晒猪草的大篮盘里,晒上几个红花大太阳之后,藏进家中木柜,待到炎夏酷暑之时,取出当成健脾开胃清热解毒的茶饮。

往事如烟,岁月如梭。如今,吃野菜的年月虽已过去,但我对折耳根却依旧怀有刻骨铭心难忘的深情。在那贫瘠的土地上,它们吸取着最贫血的营养,只在田边边地角角顽强地生长,它们也会开花,只是不在阳春三月,偏偏开在火热的盛夏。在烦躁的五月蝉声里,它们星星点点地绽放在绿油油的草丛中,默默装扮着山野的寂寞。永远的绛紫色,纤细又坚韧的干,花是洁白的小花,因为错过了花期,更显得朴素和淡雅。

草长为春。荷开为夏。寒露为秋。飞雪是冬。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使在看不见折耳根的最冷酷的寒冬里,我也依旧深深地把你想起。故乡的折耳根,那是深入我血液和骨髓的姐妹兄弟。养育在空调屋里花房里的花,哪儿有法和青绿山水间的灵秀的你相提并论坚韧和资历。没有清泉和肥料的滋养,没有农人的松土与浇灌。甚至没有人愿意多看一眼出身贫寒的你。但它们依旧不管,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要和花房里享受着崇高待遇和上苍宠爱的花们一比高低。即使身处最艰苦的环境,即使身处最贫瘠最不公正的待遇,你也依旧不屈不挠顶严寒冒酷暑地自由地绽放生命的精彩。更绚烂,更辉煌,哪怕生命像绚烂的烟花一样,稍纵即逝,也只为知己者而憔悴,而追随。

每年春风和煦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便携了妻儿一道去野外快乐地寻觅采撷折耳根,奔走在无垠的原野之中,这极普通平凡的川北乡村植物,这带着家乡浓浓泥土气息的川北凄美风景,人们常把他盛在华美的小碟子里,在吃罢山珍海味之后咀嚼入口,在芬芳馥郁的菜根香里,是它,滋养并强壮着我们那一代人健康而茁壮地成长,让我们历尽风雨沧桑而筋骨强健,教会了我们在困难面前绝不屈服,绝不低头的品质,更教会了我们真正读懂人生的意义和真谛!

故乡如诗如画的神奇山水,在我心深处,永不老去……

五.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白糖烧饼·锭子锅盔

白糖烧饼·锭子锅盔

保宁白糖烧饼,是阆中回民依照古波斯胡饼制作方法烙烤而成的一种小吃。早在三、四百年前就已名扬四方。1927年在四川成都花会获金质奖章,在省内外都有较高的声誉。

保宁烧饼,又名回族烧饼。它用本地小麦“油条麦”面粉,加白糖、菜油、桂花,用清水拌匀,反复揉搓,经发汗、造型,将面团搓成圆柱形,从上而下用刀在表面划成螺旋花纹,上端放以芝麻,压成直径约为九厘米的圆饼,再放进干底锅内烙硬,然后放在烤炉内烘烤即成。出炉的烧饼呈酱红色,表面有螺旋纹,质地硬实,敲拌有声,但入口则酥如饼干,甜美可口,既可冷食,也可烤热。长期贮存,其质不变,远行携带,不易脆散。

阆中回民还生产一种“锭子锅魁”。不加碱,不发酵,不加糖,全凭手工搓揉,做成凹形的圆烧饼,再经定型烘烤而成。这种锅魁表面白如银,硬如石,敲打可闻“当当”之声。热食,壳香脆;冷食,内酥软。可存放五天,旅客以开水或面汤伴食,清香回甜,余味满口。

六.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阆中丝绸

阆中丝绸,久负盛名。唐代即为宫廷贡品。《唐书》载:“阆中郡岁贡绫、绢、索殳(hu,有绔纹的丝)等。”《明实录》也载:“当年山西潞安州织进贡绸缎,要采用间丝。”用这种丝织造的保宁水丝花素大绸远近驰名。

建国后,间中蚕桑丝绸发展迅速。先后建立大型丝绸企业阆中丝绸厂、间中绸厂,市属丝绸企业6家,生产绸、缎、绫、罗、绉、纱以及乔其、丝绒等织花、印花、刺绣真丝面料及丝毯,花色品种一千多个,创省级以上优秀产品三十余个,占四川丝绸总产值三分之一强。桑蚕丝绸实物质量1983年已名列全国第一。出口产品54个,销往美国、日本、加拿大、苏联、西欧、瑞士、西德、非洲、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阆中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制丝、丝织、丝绸服装、炼丝、丝毯、丝绸工艺品、纺织机械制造、汽车营运修理等多种管理于一体。生产七种规格的白厂丝、9大类60余个不同规格的丝制品和各类丝绸服装及附属品。梅花牌D4白厂丝连续22年稳定3A级以上,蝉联部、省双优。94年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在日本誉为“质量信得过”产品。12102双绘、12799时新绉、12798春香缎、13255双宫绸、13257霓裳绸、12011桑乐绉、们103乔其纱、11206电力纺等多个省、部优产品,在港、澳市场有“万能坯绸”美称。翠云牌真丝系列服装,卓尚牌丝毯,在94年四川省名特优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

阆中绸厂为上海内迁厂,国家二级企业,年产丝织品45o万米,印染能力1000万米,砂洗能力100万件以上。除生产军工特品外,生产仿真丝系列,真丝交织及化纤类产品,还生产方巾,刺绣丝织工艺品及以泼染砂洗服装等深加工产品。

出口产品有纺类、绘类、缎类,尤以提花织物著称。已创“省优”26个,“部优”27个,“国优”3个。其中“彩虹”牌软缎被面连续三年获国家丝绸行业最高银质奖章。1994年,该产品又与14370花绉缎双获首届“中国、大西南名牌产品博展会”金奖;14013和14475花绉出口率达98.5%,绦沦仿真丝系列产品获中纺部最佳效果和最佳花色品种奖。1998年又获部级质量管理奖。该厂连续三次获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七.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千佛竹根姜

千佛竹根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千佛竹根姜

阆中生姜种植已有180多年的悠久种植历史,据《保宁府志》记载,阆中千佛古镇自清代起就盛产生姜,每年秋天新姜收获后,都要用车拉船载到成都、重庆、巴中、汉中等地销售,目前主要集中在千佛、老观、方山等十几个老基地乡镇,面积上万亩。

阆中当地人民将千佛生姜作为招待客人和普遍食用的香辛调味品,有“菜中之祖”之称,可作蔬菜炒食,也用来腌成咸菜下饭。烹调蔬菜时,生姜可使菜味清香可口,烧炖鱼肉时能去腥膻,增鲜添香。如今,阆中还把生姜加工制成姜片、姜粉、姜油、糖姜、醋姜、糟姜、酱姜、盐姜、泡姜等,并把生姜作化工提取香精的原料,产品远销省内外各大商场酒店。

四川

阆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阆中市所辖千佛镇、金子乡、望垭镇、鹤峰乡、三庙乡、峰占乡、龙泉镇、西山乡、老观镇、方山乡、石滩镇共11个乡镇122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6′~106°24′,北纬31°38′~31°51′

八.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油茶馓子

南部街坊上的人,特别是一直居住在城区里的人,早上起来,都习惯于到小店去吃碗“油茶馓子”。油茶端上桌,被掐碎的馓子堆成金碧辉煌的“冒儿头”,馓子下面是搭配精致的各类调料,最后才是澄黄色的糊状油茶。当用细瓷调羹伸入碗内搅拌,一款凸凹有致、多味吐芳、脆柔相融、诱人食欲的美餐便可享用了。

油茶馓子做工精细,先将白米打碎为细粉,放入锅中加清水搅成稀浆糊状,然后加热,文火慢煮,待米糊煮熟粘勺子时,加入少许糖汁水,使之变为深黄色,便可起锅入碗。

做馓子是先用盐水和面,将面和好后,在上面抹一层薄薄的菜油,用湿毛巾搭上,让其自然发酵,夏天发十分钟,冬天发一小时左右。面发好后,将面盘成粗藕节般的大条,再发酵十分钟,又将其盘为小指头粗的小条,用干米粉扑面后,右手握起小条,左手捏小条一端作纺车状运行,将小条绕成更细的面圈,然后将面圈套在两根长筷子样的竹签上,再将面圈拉细绷直下锅用油炸,炸至面圈变硬之前,翻转竹签将其扭成梳子状,待成金黄色时,即可起锅备用。兑碗时先将油茶舀入碗中,再加上捏碎的散子,同时加上切成小块的大头菜、捣碎的花生米、椒盐、葱花、红油等,即可上席供顾客享用。

九.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白糖蒸馍

保宁白糖蒸馍为清乾隆时糕点师哈公奎所制作,以上等白面为原料,用酵母发酵而不用碱,可以做成各种形式的馍,如寿桃、尖塔、鸽子等,一般为两瓣形的小蒸馍这种蒸馍加有桂花香精,雪白的蒸馍盖上两个小红章,看起来美观,吃起来有淡淡的桂花香味,口感绵软,热吃嚼而不粘,冷吃酥散爽口,回笼再蒸,与鲜馍一样,用作旅途食品最为适宜。大画家丰子恺在阆中办画展时,最爱吃阆中的蒸馍油茶,写诗赞美道:锦屏山下客留连,蒸馍油茶胜绮筵。( 阆中)

保宁白糖蒸馍,为清乾隆时糕点师哈公奎所创制。取特面为原料,用酵母而不用碱,加白糖桂花做成蒸馍。其味香甜,色白如雪,口感绵软,热吃嚼而不粘,冷吃酥而爽口,耐运耐存,回笼再蒸,于鲜馍无异。

十.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阆中油香

油香,又称香香锅或油饼,是一种又圆又厚的油炸面饼。油香是回族人节日和庆典中必吃的一种传统食品,凡是回族聚居的地方,都有吃油香的习俗。特别是回族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并且还要馈赠邻里乡亲。在回族民间还流传着《古尔邦节炸油香》的歌谣。而阆中的油香与别处回族人做的油香不一样,它不是圆饼状的,而是圆柱形的,很象杯状的蛋糕。炸好的油香外皮油黄酥脆,内瓤松软细腻,吃起来油味清香。阆中的油香受到了很多外地游客青睐,特别是中老年人,油香中那股久违了的生菜油味总能让他们勾起以前的回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