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肥城特产有哪些可带走的东西 山东肥城特产前十名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肥城特产有哪些可带走的东西 山东肥城特产前十名排行榜更新时间:2023-12-31 13:53:20

一.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大可枇杷

大可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可枇杷

石林彝族自治县大可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大可枇杷色泽金黄、甜如蜜糖、口感较好,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比本地市场上的外地枇杷在品相、口味上略胜一筹。

二.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桃胶山药

桃胶山药,是以肥城当地原料为主创新的一道地方菜,口味咸鲜微甜,是一道独具特色的桃文化美食。

美食类型:地方菜

三.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肥城桃

肥城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肥城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肥城桃又名肥桃、佛桃、大桃,中国名优水果之一,其果实肥大、外形美观、肉质细嫩、汁多甘甜、营养丰富,被誉为“群桃之冠”。

肥桃有红里、白里、晚桃、柳叶、大尖、香桃、酸桃等7个品种,以白里品质为最佳,红里居多,成熟期为八月底九月初,成熟后呈米黄色。

果重250~300克,最大900克。据化验分析,果肉中含可溶性固形物24%、糖量13.6~18.59%、果酸0.25~0.43%,每百克果肉中含维生素C10.22~10.44毫克。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维生素B12、脂肪、蛋白质以及钙、磷、铁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常吃肥桃可键脾胃、增食欲、强筋骨,延年益寿,老幼皆宜。除以生食为主外,还可制成罐头、果汁、果脯、果酱、果酒等系列产品。

肥桃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200多年,明清时代(1622年)被定为皇室贡品。

肥桃适应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褐土中栽植,树形多采用三大主枝开心形。栽后二年见果,三年形成产量,五年进入盛果期,寿命可达30年。

近年来,肥城桃生产发展较快,肥城市委、市政府把肥桃生产作为农业的主要产品,引进良种,扩大种植规模。全市主栽肥城桃的乡镇已扩大到5个,面积10万亩,年产量2亿千克以上。近年来,肥城桃生产发展较快,肥城市委、市政府把肥桃生产作为农业的主要产品,引进良种,扩大种植规模。全市主栽肥城桃的乡镇已扩大到5个,面积10万亩,年产量2亿千克以上。1986年肥城县被国家农业部列为肥城桃名优基地县,已被列入山东地理标志品牌;1994年荣获全国首届林业名特优稀农副产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佛桃之乡”;1996年注册了“仙乐”牌商品商标,并被确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特供水果;1997年在全省林副产品评优会上被评为金奖;1999年分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和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瓜果蔬菜类 “金奖”;2000年创世界吉尼斯记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桃园”;2000年12月,经国家商标总局批准,山东省肥城桃开发总公司获得肥城桃产地证明商标的管理权,肥城桃的声誉得到维护,也成为继“莱阳梨”后该省第二个取得产地证明商标的地方;2001和2002年在中国农业国际博览会上又被评为名牌产品;2002年肥城桃通过国家绿色食品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2003年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中心A级绿色食品复检认证。

据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修《肥城县志》记载:“果亦多品, 惟桃最著名,远近千里外,莫不知有肥桃者,而吕店、风山、固留诸村尤佳。”足见,400多年前,肥城桃已负盛誉。到了清代,肥城桃被列为贡品,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山东劝业道肃(一种官方组织)为保护肥桃生产,曾立“保持佳种碑”于肥城南关火神庙旁。从此,封果园之风大减,栽培渐盛。

主要品种有白里肥桃、红里肥桃、柳叶肥桃、大尖肥桃、晚大桃等。果形美观,个大如拳,单果一般在二百五十克左右,最大者在五百克以上。肥桃成熟后,果皮淡黄,皮薄肉嫩,汁液丰富浓郁,味美香甜,最佳的果实,在桃面上开一个小洞,即可吸尽全部肉质。据化验测定,果实内含可溶性固形物14%左右,每百克果肉含维生素C12。 78毫克,还含有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及钙、磷、铁等多种元素。

肥城桃是肥城的,也是中国水果名优之一。肥城桃以其果实肥大、肉质细嫩、汁多甘甜、香气馥郁、外形美观,被称为“群桃之冠”。肥城桃作为一个品系,品种有十几个,其中以红里桃、白里桃、柳叶桃最有栽培价值。以红里桃为代表,品质最佳,最大者900克,一般300—500克,可溶性固形物达17%以上,汁多味美、外形美观,含有多种糖、果酸、维生素和20多种微量元素,如:氮、磷、钾、钙、镁、铁等,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常食之有健脾肾、增食欲、活筋络、保肝养血之功能,特别所含的Vc和B17,具有很好的防癌作用。

肥城桃迄今已有1100多年的栽培历史,1583年(明代万历十一年)的《肥城县志》载:“果亦多品,惟桃最著名”。1726年的《山东通志》载: “桃产肥城者最佳,临清次之,分销各处”。1815年(嘉庆二十年)的《肥城县志》中记载:“桃味美他境莫能及,唯吕店、风山、固留诸社出者最佳。”到 1904年(光绪三十四年)清末最后一部《肥城乡土志》中这样记载:“惟桃最著名,近来东西洋诸国莫不知有肥桃者。”由此看来此时的肥城桃不仅驰名国内,而且已蜚声国外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肥城桃生产当作振兴农村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加快了肥城桃生产的发展速度,到1986年全县已发展肥城桃2.6万亩,并被国家农业部列为肥城桃名优基地县。95年被国家确定为“中国佛桃之乡”。96年注册了“仙乐”牌商品商标。97年在全省林副产品评优会上被评为金奖。99年在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大奖”。2000年创世界吉尼斯记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桃园”。2001年在中国农业国际博览会上又被评为名牌产品

四.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太极时蔬羹

此菜系肥城金杯大酒店张立新制作。2000年被评为泰山名菜。此菜鲜香爽口。

主要原料有菠菜400克、内脂豆腐100克、猪油150克、高汤750克、食盐、味精、香油、葱、姜、胡椒粉、生粉各适量。

制作时将菠菜洗净焯水斩成茸备用;内脂豆腐切细丝焯水待用;起锅加入猪油,葱姜爆锅,下菠菜茸煸炒,加高汤,加口,开锅后提芡、淋香油盛入玻璃汤盘中,另起勺,放入豆腐丝、高汤,调口、提芡、淋香油。用小汤匙在玻璃盘的一边做成太极形,将豆腐丝羹、菠菜羹分别差开点上太极眼即成。

五.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六.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七. 湖北省 武汉 东西湖 柏泉干鲶鱼

柏泉干鲶鱼是选取柏泉绿色食品优质鲶鱼,经柏泉传统工艺日晒夜露加工而成,为保质量只生产3个月左右(从霜降至春节前)柏泉干鲶鱼风味独特、蒸吃、火锅、烹吃皆可。柏泉水产系列皆可制成腊制品,从而形成柏泉水产品系列。

柏泉水产品有四个产品申报了绿色食品标识,柏泉四万亩养殖水面为柏泉干鲶鱼系列产品提供了优质的原料。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九. 湖北省 武汉 东西湖 四季美汤包

    四季美汤包,特色为“皮薄、汤多、馅嫩、味鲜”。有虾仁汤包、香菇汤包、蟹黄汤包、鸡茸汤包、什锦汤包等新品种,花样繁多,风味独特。( 武汉)

。“四季美”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1927年开业,生意兴隆,后有特级厨师钟生楚等在该店制作江苏风味武汉化的小笼汤包应市,受到顾客的好评,被誉为“汤包大王”,使该店变为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他们制馅讲究,选料严格,先将鲜猪腿肉剁成肉泥,然后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笼蒸熟,肉冻成汤,肉泥鲜嫩,七个一笼,佐以姜丝酱醋,异常鲜美。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除鲜肉汤包外,他们还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和什锦汤包等。

解放后,“老四季美”汤包馆生意兴隆,越做做红火,由原址迁到汉江路与中山大道交汇之处,现在已有三层楼做营业专厅,有300多席位,一年四季宾客如云。

十.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玉翠牌”大白菜

“玉翠牌”大白菜

“玉翠牌”大白菜产于肥城市王庄镇。该镇农业生态环境良好,远离厂矿企业,无三废污染,土地肥沃,水浇条件较好。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进行管理,生产的大白菜叶球硕大,邦薄质细,柔嫩味美,凉拌如玉翠,炖吃无呛味,口感好,多种维生素和有机质,养分平衡,食用利于健康。常吃有清瘟解毒,降火消炎,舒肝和胃,利尿之功效。

目前,该镇大白菜种植面积已超3万亩,年产大白菜可突破1.5亿公斤。西部的演马、花园、尚庄三个管区,已经出现了无粮村,为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确保白菜消费这一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支撑地位,镇党委政府把发展大白菜的无公害生产作为增收富民的重大举措。王庄镇人民政府成立了白菜无公害管理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形成了镇、管区、村三级管理网络,实行分片包村,包农户的奖惩责任制,认真组织菜农按照无公害白菜的标准生产,先后印发了《无公害白菜质量管理手册》、《无公害白菜生产管理技术规程》、镇政府还招聘20多名专职的白菜技术员指导生产,白菜的施肥和施药,采取了大量使用农家肥,有机肥,控制使用化肥,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使大白菜品质大幅度提高。在工商局注册了“玉翠牌”白菜商标,经省农业厅验收合格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并颁发了证书。客商慕名而来,市场异常活跃,产品远销安徽、浙江、江苏、福建、深圳、香港等省市。深受客户欢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