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新会睦洲特产介绍 江门新会特产介绍地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新会睦洲特产介绍 江门新会特产介绍地点更新时间:2024-01-08 10:25:28

一.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古井烧鹅

新会古井的烧鹅非常出名,很多游客不惜千里迢迢而来就是为了品尝这种用南宋宫廷秘方制作的烧鹅。

七百多年前,新会崖门发生一场改朝换代的宋元大海战。大战结束后,一位在南宋宫廷里负责制作烧鹅的御厨带着女儿逃亡到新会银洲湖西岸的仙洞村。御厨在仙洞村开了一间烧鹅店,凭着宫廷秘制烧鹅的高超手艺,把烧鹅烧得色香味全,很快便名扬远近。后来御厨的女儿长大了嫁到银洲湖东岸的古井镇,女儿也把父亲秘制烧鹅的手艺带到了古井,并世代相传。古井烧鹅便由此而来。

古井的烧鹅制作有其独特之处,从选鹅到烧鹅都很讲究。鹅每年有两造,古井烧鹅常用的鹅种是每年春季清明和秋季重阳节前后一个半月的鹅苗,并且要在本地鱼塘里养至三、四个月大,约重7斤。(这里要注意的是鹅不能养得太大,否则烧出来的肉质会老,口感不够嫩滑。)这种鹅叫“乌鬃鹅”,不受污染,肉质最好。烧鹅的时候先用节醋涂抹鹅身,待鹅身晾干后再采用传统的生抽王混合砂糖、盐、酒、蒜茸、五香粉和其他不得外传的独门秘方等为酱料,塞入鹅肚内,用绳扎紧,并以麦芽糖涂抹鹅身后才挂入热炉内烧。烧的时候要注意火力均匀,并且一定要用荔枝木烧,这样烧出来的鹅吃起来才会有荔枝的香味。

古井烧鹅如此美味,其制作必定有内里乾坤,其妙在“烧”:首先是要烧什么鹅的问题。所选的乌鬃鹅,从头顶沿颈背至躯体有一条黑色鬃状绒毛带,有“三黑(嘴黑、毛黑、脚黑)三细(头细、颈细、骨细)一矮(脚矮”)的特点,肉质结实,体重适度,个头太大的不好吃。其次是讲究燃料。据新会民间总结,用柑柴、瓦罉煮饭或煲狗肉别有香味;焖田鼠用荔枝树柴特别好吃。而古井烧鹅的烧炙必用明火;用柴定要荔枝树。有师傅尝试用柑树柴,虽也不错,但稍为逊色。荔枝木耐火、少烟、少树脂,这样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对烧炉保持恒温,又不给烧鹅带来烟味,以及使成品色泽透亮并带有荔枝木的清香,起到特殊作用。为淋漓尽致发挥荔枝柴的作用,还要先行彻底晒干,均匀劈破,适时添加。当然,如何掌握火候,师傅有秘诀。再就是用特殊烤制酱料。比如芝麻油、传统生抽王、砂糖、盐、酒、蒜茸、五香粉、汾酒、桂皮、茴香、新会陈皮,还有不向外传的独门秘方,按不同的比例调配成烤制酱料。为保证脆皮,加工中途使出冷冻处理一招,烧了冻凉,凉了再烧。

“古井烧鹅”是否真的起于宋代、“烧”了700年?这民间传说,一时未能找到足够资料考证。然而,古井烧鹅的烧制技艺由家族历代传承,确实不假。建国前古井圩有恒益、奇香楼(李广)、景记、明记、合益市、慈溪乡三哥超等多家烧腊行,一般店主兼师傅。1956年公私合营时并为古井食品站,统一经营。由于很长一段时间经济落后,群众购买力弱,因此烧得很少,就连一般古井人也不多有机会吃上古井烧鹅。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繁荣,大众生活水平大大提升,讲饮讲食,因此古井烧鹅越来越受到推崇。“恒益”老字号也得以恢复。查实1951年吕亚福于恒益商店修编的《吕氏家谱》,“恒益”创始人吕亚福(字传英)1891年生,壮年娶妻赵氏后,在古井天成圩开办肉档(旧时烧腊店加工销售烧肉、腊味,不存在单一烧鹅)。由此可知,吕亚福约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经营。后传给次子吕柏(1937年生),吕柏再传给5个儿子,其家族今已成为“烧鹅世家”。四子吕成耀,读小学时就被人称为“鹅头”,因他从小就学到良好的烧制技艺,今人多称其绰号而反不识其真名。吕家新一辈、吕柏的孙子们也正在习艺传承。“烧鹅世家”现于古井、会城等地共开9家分店,1家老店,除此10店销售外,还供应古井镇八九成的酒楼、大排档。为保证质量,在老店统一烧炙,保温运送到各分店。该老字号引入新的经营意识,按现代生产规范,开展食品“安全认证”工作。2003年初,他们曾计划在香港设立加工点,因遇上“非典”爆发而搁置。“古井烧鹅”的另一家著名商号“平香”,创始人赵华象(1918年生),建国前专为农村喜宴流动加工烧鹅,做一辆木制双轮车就装上整套烧鹅工具。1979年10月,与儿子赵洛文创立“平香烧鹅”店,之后赵洛文传给女婿赵少荣等后人,名声响了以后又在崖门大桥边、会城中心南路等处开设多家分店。

二.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围垦粉葛

新会围垦粉葛--无公害农产品,被相关部门认定为地方特色农产品。

保健药膳

1、桂花葛粉羹:桂花糖5克,葛根50克。先用凉开水适量调葛粉,再用沸水冲化葛粉,使之成晶莹透明状,加人桂花糖调拌均匀即成。此羹甘甜润口,气味芬芳。此羹具有迟热生津,解肌发表的功效,适用于发热、口渴、心烦、口舌溃疡等病症。

2、葛根粉粥:葛粉200克,粟米300克。用清水浸粟米一晚,第二天溅出,与葛粉同拌均匀,按常法煮粥,粥成后酌加调味品。此粥软滑适口,清香沁脾,具有营养机体,时举阳气的功效,适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病症。高血压,糖尿病,腹泻,痢疾患者宜常食之。

3、葛粉饭:葛粉200克,梁粟米饭500克。先用滚开水将饭淋湿,加人葛粉拌匀,放入豆鼓汁水适量,在旺火上煮熟。适当拌以调味品即可食。此饭具有清心醒脾,促进智力的作用。适用于狂症,心神恍惚,言语失常,记忆衰退等病症。

4、葛粉:猪胰汤葛粉50克,猪胰半具。将猪胰洗净切薄片,煎水,待猪胰熟后,加人葛粉调匀,酌加五味调料,即可食用。此汤鲜香适口,具有生津止渴,降糖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消渴,多尿等病症。

三.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陈皮鸡

陈皮鸡

特点:色泽红亮,麻辣香嫩,味浓鲜昏

原料:鲜嫩开膛鸡一只、(约500克)。干辣椒4克、陈皮4克。姜、葱各10克、料酒10克、盐3克、酱油10克、菜油500克、鲜汤50克、糖20克、醋10克、香油5克。

制作过程:嫩鸡开膛洗净后,去掉头、颈、脚爪,剔去骨头,鸡肉切成约2厘米见方的块,盛入碗,加姜、葱、料酒、盐、酱油拌匀,腌渍码味。干辣椒擦净,去蒂、籽,切成短节。陈皮洗净撕成块。锅置旺火上,下菜油烧热(约150℃),去掉鸡块中的姜、葱。去水后,鸡块下锅炸至呈金黄色(约5分钟),捞出,去掉炸油,另下菜油约150克,烧热,放入辣椒节、花椒、陈皮稍炸,随即放入鸡块,加少量鲜汤,烹入糖醋汁。用中火收至汤汁吐油时起锅,淋上少许香油,晾冷装盘即成。

四.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锦壳荔枝

 锦壳荔枝是新会特有的名优荔枝品种,主产沙堆、七堡等镇,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果扁心形或近圆形,平均单果重25克。果皮厚韧,色鲜红,缝合线明显,龟裂片突起刺手。果肉乳白色,肉质爽脆,清甜带花香。其核有大有小,小核率约占60%。可食部分约占72.4%,含可溶性固形物20.13%。

五.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柿饼蒂苦瓜

新会杜阮镇的柿饼蒂苦瓜(又称雷公凿),果型短,蒂部宽园、果尖似凿子,色绿如翡翠,肉厚脆口,一年三季种植,以秋季品质最好,出口港澳,只要亮出“杜阮秋”的牌子,不少人慕名抢购

( 新会)

六.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冰糖杨桃

  冰糖杨桃是新会引进选育出的新名优。

    1985年由棠下镇个体户从新加坡引种繁育试种,后经会城农办嫁接选育出适合新会自然环境的新品种。其一年三熟,正造(8-9月)份采收品质最佳,年亩产2000公斤以上。其果型硕大,单果重150-300克,成熟呈金黄,味清甜,带花香,汁多渣少,爽脆可口。

七.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白沙茅龙笔

   茅龙笔是新会著名,五百年来一直都有生产,畅销全国各地,在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其发明者是广东大儒陈白沙先生。白沙先生用新会圭峰山上的白茅制成茅龙笔,写出来的书法生辣野趣,刚劲有力,在当时蜚声全国,影响深远,有“岭南一人”之誉。白沙先生对自己创造的茅龙笔感情甚深,尊称为“茅君”。在他的诗中有赞茅龙笔之神奇的诗句:“茅君稍用事,入手称神工”。他晚年病中不能用茅龙笔写字了,概叹曰:“长楫谢茅君,安静以待终。”白沙先生现留下来的书法书迹很多,如《慈元庙碑》(石刻行书)、《“忍”字赞》(木刻行书)、《种萆麻》(纸本手卷,行草书)等。

   《广东新语》有“茅笔”条载:“白沙喜用茅笔,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劲,以茅心束缚为笔,作字多朴野之致。”据传说,白沙先生在圭峰山讲学时,“山居苦无笔”。那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他坐在圭峰山玉台寺前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看书。忽见石头上一片白茅长得葱茏可爱,便伸手想折一株,却花了很大气力才折断。他细看那靠近茅根的断口,露出一束柔软而富有弹力的白毛,竟与写字的毛笔十分相似。他心中大喜,立即摘了一把白茅回家,第二天拿出来晒干,用木棰轻轻砸烂,又放在蚬灰水里浸了几个时辰,去囊后再晒干,扎成了一束做成笔。他用茅笔蘸上墨水,吸墨饱满;他写了一个“笔”字,笔划硬朗,飞白生动,还带有刚阳之气。白沙先生高兴极了,就美其名曰“茅龙笔”。此后,白沙先生用茅龙笔独创茅龙书法,闻名海内外。


陈献章 (1428~1500)陈献章(1428--1500) 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人,后迁江门的白沙村,故世人多称之为陈白沙。 初受学于吴与弼。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他的著作後被汇编为《白沙子全集》。 陈献章是岭南最负盛名的理学家和诗人,同是一位独出新裁,敢于创造的书家。他的书法在岭南书坛最富有特色,名气也最大。他善书束茅代笔,晚年专用,自成一家...... 详细>>>

八.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柑普茶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称“茶”的饮品不计其数。有一种是柑乡新会的“陈皮茶”,它将正宗新会陈皮撕成碎片,用开水冲泡而成,甘醇陈香,别具风味。它虽称“茶”,但没有茶叶,其实是汤——“陈皮汤”。真正的陈皮茶,是用陈皮配普洱茶冲泡,称作“陈皮普洱茶”。还有一种陈皮茶叫“新会柑普茶”,见名知义,它用新会大红柑和云南普洱茶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茶,风味又不相同。

新会柑普茶的特点,一是入口甘醇、香甜,有独特的花香味和陈香味,这是由于新会柑的果香味特别,普洱茶叶长期吸附了柑皮的果香味所致。二是保健作用突出,发挥出新会陈皮“理气”的功效。“新会柑”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果皮经陈化就成为著名的“新会陈皮”,是常用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中药,以其质优、独具地道药材特色而驰名,享誉海内外。新会陈皮可直接泡汤,这种“新会陈皮茶”是世代沿袭下来的,建国前新会有商家推出百元一碗的“百年陈皮茶”,品位极高。新会陈皮擅长于配伍,如配半夏的“二陈汤”,配蛇胆川贝,都很有名气,而与普洱茶配伍,可调配出另一种茶味,普洱有消滞开胃的作用,两者相得益彰。用柑子做的“柑普茶”,远胜于用桔子做的“桔普茶”,“柑普茶”要比“桔普茶”甘甜;用新会柑做的“柑普茶”,又胜于用其他柑做的同类产品,用新会柑做的味道与功效最佳。新会柑普茶一般用“熟普”制作,也可用“生普”,味道更加甘甜。有做成生、熟“鸳鸯装”的。

我国用柑橘皮配茶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唐代陆羽《茶经》就提到有加入橘皮煮茶。相传,清代新会进士、棠下良溪人罗天池在云南做官,受茶叶吸味的启发,将家乡的新会大红柑挖了肉后,填入当地的普洱茶,经长期陈放后,普洱茶叶吸收了柑皮的气味,首创“柑普茶”。

一百多年前的柑普茶小量制作,只是罗天池个人品味;而今天的柑普茶商品化生产,还是本世纪的事。江门地区有人到福建厦门旅游,见当地放有福建桔子茶,这茶是福建习俗“责年”(粤方言,压岁)用的,意头吉祥,但味道带涩,好看不好喝。受到启发,回来后用本地柑桔研制。2002年有人在鹤山市推出“桔普茶”。笔者采访新会大泽德丰茶业加工场负责人,他们是2003年小量试产“柑普茶”的,主要是内部加工批发,2004年曾申请专利但未获批准,现在已办成专门生产“新会柑普茶”的企业,设在新会大泽五和开发区内。柑普茶目前未有国家标准,该场第一个申请企业标准。至今,江门制作柑普茶的工场已发展到很多家了。

柑普茶的制作比较讲究。先将柑果的外皮用清水洗干净,去除粘污物及手汗,卫生制作。将果蒂连一部分柑体切开成“盖子”,将柑肉掏空,保留果皮空壳;填入普洱茶叶,盖上“盖子”,成为“茶果”;烘干、陈放、包装。据德丰茶业制订的企业标准,制作过程中不着色素,无任何添加剂。选用柑果的大小也有“窍妙”,选每斤4个大小的生果,制好后个子收缩了,成品每斤22个“茶果”。如柑果太小,果皮少,也难制作。“茶果”经二年以上陈放后,填入的普洱茶叶已呈红褐色,不可有结块,不可见外来杂质。但果皮原先是湿的,要保证茶叶不发霉是制作的最大难题,在不能使用防腐剂的前提下,选用茶叶要过关,在技术处理上要能有效防止霉变,所以产量不高。成品“茶果”外表也渐变成褐色,但保持柑子的外形不改变,一个个的茶果形状可爱,棠下良溪的产品,还用带子将它们扎成一串串的。每个茶果有盖,有的还用丝线绣缝边缘。德丰茶业加工场的“茶果”采用欧盟标准的透明胶纸包装,让顾客看清楚外壳的色泽、有无虫蛀。“茶果”的外壳(果皮)放置越久颜色越深、越有光泽,这是新会柑焦油丰富的成因。

新会柑普茶饮用非常方便,冲泡方法简单:取出一个柑普茶果,除去包装纸,一次倒出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茶叶,连撕碎的部分果壳,一起放入茶壶中用开水冲泡。第一泡仍带苦涩味道不能喝,一定要倒掉,称“洗茶”。第二泡后渐入佳境,冲泡的茶色红亮。

新会柑普茶虽然还不是高级名茶,但它一推出就受到人们的喜欢。美国洛杉矶地区促进中国统一联合会主席、新会大泽沙冲人刘健民先生特别推崇这一家乡,从2004年开始就将新会柑普茶带回美国洛杉矶,与美国的五邑华侨朋友分享。刘健民说他很喜欢这种茶,已饮用了5年,润喉止咳,抽烟多、喉咙干涸时饮用特别好,朋友们也赞誉不绝。他还说,新会本地气候较为潮湿,容易返潮,但带到外地气候干燥的地区,其香味尤为突出。(林福杰)

九.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香蕉、大蕉

主要品种有香味浓郁、肉质细腻的香蕉;果肉嫩滑、食味特甜的过山香;果型稍大,甜中带酸的大蕉,全年皆有收获,但以秋季收获量最大

十.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蔬菜宴

蔬菜宴

以蒸、灼、炒、盐水、上汤浸等不同烹法做出的菜式,都是蔬菜宴中的主角,然而说到经典,还要重点推荐这味油炸珍珠菜。新鲜摘洗的珍珠菜须沥干水分才能下油锅,为保持营养和口感,厨师对油温和时间的控制必须恰到好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