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同市内哪有卖特产的 大同特产去哪里买比较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同市内哪有卖特产的 大同特产去哪里买比较好更新时间:2024-01-14 07:42:53

一.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浑源土豆

在浑源,土豆种植遍布全县,但真正的土豆销售以川下(平原地区)为主,而种植面积广大并且产量丰富的南山和北坡地区,土豆限于转运和销售不便,除了少部分自己吃之外,大多被磨了粉面(淀粉)。这是因为浑源境内山高沟深,交通条件较差,尤其是山区,爬坡上梁道路特别难走,而土豆的产量又比较大。

过去,磨粉面全凭手工,类似擦土豆丝一般的圆孔擦子,一个个土豆经摩擦变成碎末状,挤水、澄清,再用清水漂白几次,粉面沉下去,去水,沉淀物再粉碎晾晒,直到干透,粉面便形成了。浑源的粉面质地非常好,它以白、精、纯著名,名扬山西的浑源凉粉便取材于此。一般来说,50公斤土豆可出粉面5公斤至6公斤左右,笨重的土豆转化为贵重且轻盈的粉面,便于运输。土豆磨成粉面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耐储存,土豆即使窖藏也放不过一年,而干燥无水的粉面可以放置多年。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磨粉面全部实现机械化,从磨制到澄清再到出粉,既省事又快捷。

浑源粉面用途很多,除了制作凉粉外,还可以用来制作粉条、粉块、粉剂等。浑源粉条也特别有名,民间有云:浑源的粉条无限长。把粉面加了白矾和成面,用压床压制粉条,只要不把面剂压到底,出来的粉条始终是一孔一根,要多长可多长。在浑源街头,卖粉条的商贩常常把粉条像电线一样盘起来,卖的时候要从中间撕扯开,粉条就像皮筋一样,弹性十足。浑源粉条好就好在耐煮、有嚼头、柔韧性好,它是浑源人特别爱吃的一种菜蔬类食物,做什么菜都要加上一些粉条。浑源粉面还可作粉剂。早年间食物以粗粮为主,当地人便以粗粮诸如玉米、莜面等为主打,添加少量粉面,混合面就变得筋道无比,好吃耐饥,就是现在人们还经常这样吃。

二. 山西省 大同 云冈区 野生沙棘

地方,俗称酸溜溜,是一种多年生野生落叶灌木。果实呈椭圆形,成熟后为橙黄色或红色,味酸可口。每到农历九月,在百草枯槁的百里煤田上,惟独沙棘生长茂盛,果实累累,像一串串红色珍珠,在山坡丘陵上到处可见。城内大街小巷沿街叫卖,儿童一边咂嘴一边吸食,酸中带甜的果汁余味无穷,沙棘含糖20%,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以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近年来开发出多种饮料、食品,无菌无毒,甜酸味美,清暑解渴,沁人心脾。

三.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灵丘苦荞

苦荞因对生长环境和气候的要求相当严格,所以在世界范围内栽培极少,即使在号称 “世界杂粮王国”的山西省,其分布亦很有限,我国目前的苦荞产量只有2.5万吨,故而一般人对其并不了解。中国苦荞的产地一般处于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就全中国比较,气候适中,年平均气温介于4℃-14℃之间,年降雨量大部分地区介于400mm-600mm,其中7、8、9三个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总量的60%,山西灵丘县位于晋东北,处于太行、五台、恒山三大山脉交汇处,地理位置东经113O53/-114032/,北纬39003/-39038/之间,境内群峰叠峦,“九分山水一分田”,地貌以山地为主体,年均气温6.9℃,降水量为420-620mm,无霜期为127天-150天。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灵丘土壤中富含硒元素(世界卫生组织惟一认定的防癌、搞癌物质),使灵丘苦荞成为中国的名优资源。20世纪80年代,国家农牧渔业部确定灵丘县为“国家优质苦荞生产基地”。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本地还盛产莜麦、豌豆、黄芪、小米、绿豆、胡麻等杂粮,灵丘县已经成为优质杂粮生产基地。

四. 山西省 大同 广灵县 广灵苦荞

广灵苦荞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广灵苦荞

苦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在《千金要方》、《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中对苦荞都有记载:可安神、活气血、降气宽肠、清热肿风痛、祛积化滞、清肠、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抗炎、抗过敏、强心、减肥、美容等功效。

山西

广灵县荞麦协会

广灵县所辖作疃乡、蕉山乡、望狐乡、梁庄乡、斗泉乡、壶泉镇共6个乡镇65个行政村(社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1′~114°24′,北纬39°35′~39°55′

AGI2017-02-2071

五. 山西省 大同 云州区 大同小米粥

小米又叫谷米。“谷”什么时候在大同地区开始种植,现在已无可查证。唐代诗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的句子,这里提到的“粟”就是谷子。谷子越成熟,头越倾向大地,不似高梁、玉米那么趾高气扬”.

小米饭是大同人们餐桌上的金子。改革开放前,大同县人早上吃的是小米稠粥,晚上喝的是小米稀粥,久吃不腻。小米粥的做法看似简单却也是一门学问。做粥讲究火候,火候把握不好,做出来便呈混沌状态,既非稠粥也非稀粥,吃起来没什么滋味。做稠粥时,将小米陶尽,撒进开水煮上一阵,发觉快要“练”了,抓紧撇米汤,然后用微火焖,火大了,粥即会焖焦。焖好后,用勺子在锅里搅动,这就是所谓的“搅粥”。而后将粥铲进一只瓦盆里,上下左右颠摇,变成了一个腥团,杉里人叫“圆圪蛋”。这是稠粥。稠粥讲究个老到,稀粥橱要煮“练”,若是米崴野家,上浦下淀,那就不涯想了。好的小米做成稠粥,不仅绵还带一点甜。大同县的主妇们做酌粥不软不硬,色泽金黄,火候掌握的好。有时,还将山药和小米放在一块焖,做出来的稠粥吃起来更有滋味。

吃粥可以不用烩菜,倒几滴素油,就上一点咸菜,吃起来蛮香的。如果佐以烧茄子,或者拌豆腐,那味道就更好了。到现在,不管城里人怎么油条花卷的吃,大同县人民的早饭仍然是小米粥。

小米粥也是最养人的食物。村子里哪位殄亲要是没了奶,而她的孩子又正嗷嗷待哺.小米饭就是最好的乳汁了。乡村的很多孩子就是用一勺勺黄灿灿的小米汤喂大的。

六. 山西省 大同 云冈区 大同油糕

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油炸糕则比较讲究,大同的油炸糕具有个儿小、皮儿薄、花样多三个特点,其花样品种分豆馅、糖馅、 菜馅三种。豆馅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种;糖馅有红糖、白糖两种,另外各加青红丝、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馅有绿豆芽、山药、胡萝卜馅;有地皮菜、豆腐干、山药馅;有山药、苦菜、韭菜馅。无论是哪种馅的油糕,吃进来都是里香外脆,脍炙人口。

七.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荆庄笼箩

浑源县荆庄乡加工生产笼箩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产 品远销山西、河南、内蒙、北京、天津等地和东北地区。该乡生产的系列套笼外形美观,坚固耐用,蒸饭不沾不粘,色味俱在,是理想的生活用具。( 大同)

八. 黑龙江省 大庆 大同区 大同酸菜

酸菜,古称菹,《周礼》中就有其大名。北魏的《齐民要术》,更是详细介绍了我们的祖先用白菜(古称菘)等原料腌渍酸菜的多种方法。东北不消说了,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等地,都有酸菜香飘千家,恩泽万户。在中国版图上,沿着古老的长城走向,我们甚至可以画出一条宽广的“酸菜带”。如果算上南方喜食酸菜的众多地域,这神奇的“酸菜带”将延伸扩展,愈益壮观。巍巍华夏,处处酸菜皆养人,养了古人养今人。
东北人家里,有两样东西不可缺少,一是酸菜缸,二是腌酸菜用的大石头。贫苦人家如此,豪门富户也如此。当年张作霖的大帅府配有七八口酸菜缸,可往往还是不够吃。张大帅的儿子,亦即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少将,官拜解放军海军参谋长,文革时遭迫害,弥留之际,最想吃的就是酸菜。

九.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云胜锣鼓

云胜锣鼓原名得胜锣鼓,起源于大同北面四十公里的得胜口一带。得胜口是大同外长城之重要隘口,也是蒙晋交通要道。古代大同,战争频繁,军队出征、还朝皆从此处、经过。每次得胜归来,则由一名德高望重长者率领民众在:得胜口敲锣打鼓,热烈欢迎凯旋将士,故称之为得胜锣鼓。后来它在云州(大同)地区广泛流传,因而改称云胜锣鼓。;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用武力扩大疆土,攻:打林胡、楼烦时,每次出征之前,均要击奏锣鼓以振人心;战场拼杀之时,也要击奏锣鼓以励士气;得胜还朝之后,还要击奏锣鼓以示庆功。后来,在两汉征匈奴J匕魏伐柔然。隋唐击突厥J匕宋抗辽金。明朝抵蒙古等历代战争中也都沿用云胜锣鼓,清朝“康乾盛世”,国家统~,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云胜锣鼓逐步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喜庆大典、商肆开业、秋后丰收、逢年过节……等事宜之中。其演奏队伍可大可小,小者十多人,大者百人左右。乐器为大鼓一面或三面,锣四面、挠四副、钦四副。锣鼓曲谱有“点将出征”/拼杀四门”/得胜还朝”/万民欢庆”和“过街秧歌”等,演奏人员身穿彩衣,手击锣鼓,通过“抢摘金瓜”/金龙戏水”/风摆细浪”/夜静摇铃”等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二龙出水”/八字扇面”/一字长蛇”/丹凤朝阳”等队形变幻,充分体现出云胜锣鼓的四大艺术特点:急如狂涛骇浪,缓若涓水长流,重似霹雷闪电,轻比夜阑摇铃。使人感到鼓曲刚柔相济、节奏欢快、轻重有秩、层次分明,给人以赏心悦目之艺术享受。充分反映了塞上高原人民热情豪爽、雄浑剽悍、勤劳勇敢、奋发图强之乡土特色。在改革开放之年,云胜锣鼓这个古老的艺术大树又生新枝。大同矿务局晋华宫矿劳动服务公司在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云胜锣鼓艺术团,团长李霖祥为了振兴云胜锣鼓,不借“三顾茅庐”,特地聘请大同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邢明轩老师来矿任教。经过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刻苦排练,邢老师集三十多年文化艺术之大成,查阅大量资料,终于创作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喜相逢)。似\仙过海》/猛虎下山》等锣鼓套曲。其中,《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共分为“点将出征”/破天门阵”/班师还朝”/万、;民欢庆”四个部分组成。“点将出征”在大镰、小镣、大鼓/小鼓的轻击声中缓缓开始。接着是以喧闹之鼓曲鸣报军·:情,在节奏明快的锣鼓声中,穆桂英登台亮相、拜印点将、然后以浑雄有力的锣鼓激励杨家将士整装出发,奔赴前’线;“破天门阵”开始通过大镰J、擦、鼓褪擦鼓之声表示两军对垒,双方调兵遣将之战前准备。接着擂鼓四次,激战开始,全部乐器重敲快打,表示杨家将士冲入敌阵追击敌寇,大镣对打,小擦衬托则表示双方雇战,拼命厮杀之热潮;“班师回朝”开始鼓曲较为平缓、松弛,演奏人员队形不断更换,然后通过“轻、重、缓、急”几种打法,以示杨家将士胜利归来之乐观、自豪情景;“万民欢庆”在欢快的鼓曲声中开始,接着演奏“过街秧歌”/倒骑毛驴”等鼓曲,经过重复变奏,以示万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之激奋心情,使听众进入如醉如痴境界之中。云胜锣鼓是一种深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打击乐合奏。它既不同于晋南锣鼓,也不同于太原锣鼓,而演奏起来有人物、情节和故事内容,在山西锣鼓中足可自成一大流派。如今,晋华宫矿演奏的云胜锣鼓已经成为家喻户晓老幼皆宜的艺术形式,在历次文艺大赛中屡获殊荣。它不仅在当地深受欢迎,而且还与安徽圣泉花鼓共同代表中国,参加了1994年8月在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民间艺术节。他们以激昂豪放的演奏艺术水平赢得了中外观众的高度赞扬,演出场上掌声不断,欢呼之声络绎不绝,观众激动他说:“OK,云胜锣鼓!…‘它的演奏效果胜过西方交响乐团!”由于演出成功,艺术节组委会特地给他们颁发了“国际艺术节荣誉证书”,法国艺术团团长当场邀请他们参加1995年法国民间艺术节。随后,还有很多艺术团体抢着为他们录音、录像、拍照,围观群众摩肩接遁,热情欢笑热闹非凡。

十. 山西省 大同 左云县 抿面

"抿面":用冷水将豆面搅和成软糕状的面丝,分成适当的块儿,放在"抿面床子上"(用铜或铁制成的床底,布满小孔的工具),将"面丝"抿于汤锅中成短粉丝状的一种面食。将其带适量汤捞于碗内,调以醋、酱、葱、咸菜等食之,香、软、滑、细,人曰"一轱辘而下",为我县一般居民日常待客之传统茶饭。亦为豆面之代表饭,通常人们所说的吃"豆面"即指"吃抿面"。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