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苏州跟网友互寄特产 异地朋友相互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苏州跟网友互寄特产 异地朋友相互寄特产更新时间:2024-01-20 03:11:46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漆器雕刻

漆器雕刻采用天然涂料(大漆)罗甸片,各色寿、青田石,经过髹饰,精雕细刻制作而成的日用家具和工艺品,具有耐磨、耐酸、光亮平整、牢固耐用的特点。苏州漆器雕刻选料精细,造型别致,线条流畅,绘画精美,色泽曲雅,独具姑苏传统园林之风格。主要制品有屏风、挂屏、圆台、方台、凳、椅、几成套家具和各种小件旅游纪念品,并分刻漆、平磨罗甸、骨面镶嵌三个大类,产品行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 在苏州建城2500年之际,北寺塔内曾展出苏州漆器雕刻厂制作的巨型漆雕屏风《姑苏繁华图》,作品由十块画面组成,高1、8米、长26米。这幅漆雕作品,采用传统的黑漆作底面,运用铲底的特殊手段,镂刻出种物体的外框,仿佛国画中的白描线条一样,然后再填入各种颜色,这样较好地发挥了雕的工艺特长,使画面更加鲜丽夺目、富有层次,从而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姑苏历史上结婚喜庆、耕织渔牧、演戏卖艺、贸易兴旺的社会风情的繁华景象。

推荐地点: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地址:苏州西北街88号

电话:0512——67535273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腌酱瓜

腌酱瓜有三道工序。第一是做豆瓣酱。取五六斤面粉和成面团,搀入一斤多打烂的熟豆瓣,拌匀,搅和,把它们放在蒸笼里蒸熟。接着把熟面团搓细,切成一个个小方块,把它们放在小匾里,上面盖上麦秆,让它们发酵。约过半个月后,小面团四周长出了霉菌,变成了酱黄。把酱黄放在外面晒一二天,然后把它们放在淡盐水(水要开水,一斤酱黄加三四斤开水、二两食盐)的酱缸中,把酱缸放在太阳下曝晒,二三天后,用手把酱黄捏烂,六七天后,酱黄就在成了豆瓣酱。第二是制瓜片。把生瓜剖开,取出瓜子,切去屁股,洗尽后放在缸里腌渍,晚上腌,白天晒,主要是去掉一些水份,二三天后就成瓜片。最后是将瓜片浸在酱里腌渍,四五天后即可食用。腌酱瓜最好在大伏天,这样腌成的酱瓜香甜脆嫩,作为吃粥的佐料,可增进食欲。

三.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红木专业二胡

又名南胡、提胡。从选料、制作、装配、胶合、校音以至油漆,数百年来逐渐形成一整套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并一直延用至今。其构造由琴杆、琴简、振动膜(蟒皮)、琴轸、琴简托板、琴弦等部件组成。琴杆应用存放60年以上,经自然干燥的老红木。因为老红木木质紧密,发音稳定,不受气候寒热、干湿变化影响,不易变形。琴简选用纹理顺直,有光泽,无节疤的红木。制作振动膜所需蟒蛇皮,专选青壮龄雄蟒蛇,要蟒蛇背部中段的最佳部位,皮色黄而有光泽,鳞片方正,大小均称,弹性强。制作工艺精细、严密。各部都要先后经锯、刨、锉、镑、磨、光等几十道工序。使木质表面光洁,胶合件无间隙,结构严密。琴简板的胶合采用传统黄鱼胶(即用黄鱼肚干水浸、烧煮、舂透成胶)。严合无缝,浑为一体。发音洪亮,音色圆润丰满、甜美柔和、纯净优雅,反应灵敏,高、中、低音。

四. 江苏省 苏州 姑苏区 浇头面

同得兴号称“精品奥灶面”,据说老板觉得,凭什么日本面条能卖二三十块、苏州面只卖几块钱。于是他把面馆装修成了大酒楼,真把苏州面卖出了大价钱。苏州本地人有点不屑,说谁脑子坏掉了才会吃二十块钱一碗面,可你进去一看,还真有这么多“脑子坏掉的人”在吃面!

焖肉、爊鸭、枫镇大肉、爆鱼是他家的经典浇头,难得来一趟,就全点上吧。苏州红汤面并不是倒点酱油进去充颜色的,那是熬出来的汤汁,一人一碗红汤面在手,几个经典浇头摆开,有多壮观!叫瓶酒也行,反正不用开车,喝吧。

平常苏州人爱去的是陆长兴、东吴面馆之类的传统老店,都是各有各的绝活。门口买票,拿着小票站到窗口排队自己端面是苏州面馆的传统场景。苏州人都挺和气,不会有人插队,只要好声好气跟人说,打面加浇头的阿姨叔叔都很愿意听你的:汤要宽哦(汤多)、过桥哦(浇头单独放小碟子里)、面硬一点哦……

这些小面店的现炒浇头最好吃,猪肝、腰花、鳝丝都很入味,哪怕一份简单的炒肉丝,也是一股幸福的家常味道。虾腰(清炒河虾仁+爆炒腰花)面是经典组合,再加份青菜或者扁尖肉丝,哎呀,是有多丰盛!

苏州本地人喜欢早上吃碗焖肉面去上班,热汤热水的很给力。中午就来碗现炒浇头面,晚上来吃面的往往还自己提着瓶黄酒,喝上几口,浑身通泰。对了,你看到有人往面碗里倒姜丝的,那肯定是地道苏州人,或者是像我这种长年的苏州面爱好者,这个习惯别处真没看到过。

五.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鲃肺汤

鲃肺汤是江苏苏州一道特色菜。鱼肝肥嫩,浮于场面,鱼肉细腻,汤清味美,是夏秋季节的时菜。鱼肝在民间俗称“鱼肺”。当时为诗中的这个“鲃”字,有人在报纸上写文章讽刺于先生不辨“斑”、“鲃”,因而引起一场笔墨官司。谁知报纸上争来争去,却把“斑肝汤”的名声越炒越大,最终成为名扬大江南北的珍馐。长久以来,不但“斑肝汤”为“鲃肺汤”所取代,而且此汤成为人们争相而食的佳肴。

木渎石家饭店的十大名菜之一,也是苏州传统名菜。

鲃肺汤,原称斑肝汤。鲃鱼,太湖水域,状似河豚,背部青灰色且有斑点,因虎又秀“斑鱼”;受惊后腹部会鼓起如球,俗称“泡泡鱼”。鲃鱼至多第10厘米左右,但头大,剥去外皮,鱼肉细嫩鲜美,尤其取肝做汤,素属佳肴。鲃肺汤以斑鱼肝、火腿丝、青菜心等精烹而成,斑肝金黄,菜心碧绿,相映成趣。斑肝肥嫩,入口而化;热汤鲜美,胜过鸡汤。此菜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

肺汤的来历还与于右任先生有不解之缘,1929年他同友人在木渎石家饭店用餐,对斑肝汤大加赞赏,即席赋诗中有“多谢闻名遐迩”。李根源先生还特意为石家饭店题写了“鲃肺汤馆”四字。

鲃鱼季节性很强,每年8至10月上市,且必须活鱼取肝,因而此菜只在吴中有。苏州且有“秋时享福吃斑肝”古谚。

六. 江苏省 苏州 虎丘 虎丘泥塑

《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有一段关于苏州泥人的生动描绘,薛蟠从苏回来,带来了两大箱衣物分送给各家姐妹,其中就有“一出出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与薛蟠毫无相差。宝钗见了,别的都不理论,倒是薛蟠的小像,拿着细细看了一看,又看看他哥哥,不禁笑起来了。”《苏州府志》也提及“虎丘人搏土肖人像逼真”。可见当时虎丘泥塑的艺术水平。

苏州捏相的创始时代,据清代《桐桥倚棹录》说:“塑真,俗呼捏相,其法创于唐时杨惠之。”杨惠之是名闻全国的“塑圣”系唐代苏州吴山张古村人。他和唐代名画家吴道子拜同一老师学画,后改学雕塑,由于绘画的根底深厚,塑造的人物形象极其生动,达到了泥塑的高超境界。到了宋代,吴县木渎人袁遇昌,把塑制神、佛像的艺术运用到捏塑“泥娃娃”上,他塑的泥孩儿,小口微似在哑哑学语,甚至连未闭合的囟门都塑了出来,很有生气。因此,当时就赞为“天下第一”,后因虎丘出产一种适宜捏塑的“滋泥”,泥塑的中心即移至虎丘。清代著名诗人汪士皇曾把苏州捏相世人项天成(清道光时人)比作顾虎头、吴道子这样的著名画家,还用这样的诗名称赞项天成的捏相技能的神妙:“项子风流儒雅客,江东妙手更无伦。虎头阿堵光如电,漆毫道子开生面。搏粉苍泥夺画工,写真不用鹅溪绢。”从目前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吴县甪直镇保圣寺泥塑罗汉和东山紫金庵的罗汉像等作品来看,可以看出它们和苏州捏象之间具有传统渊源关系。

苏州捏相艺人捏相时,据说先打量一下对方的特征,静思一下,然后用一颗泥丸放在手里,藏到袖口处,边捏边和对方谈笑,只消几分钟时间就成了。正如《兰舫笔记》记载:“如不介意,少焉而像成矣。”这真可称得上是一种绝技。捏相分两种,一种是捏成像后,加以粉彩点画,配上须发、服饰,四肢另用硬木雕成后装上,可以活动。另一种公是捏成一个头像, 也不上彩着衣,便于携带。《红楼梦》中描写的薛蟠小像可能就是后一种。与捏相近似的,还有一种泥塑戏文,在清时也很有名。这种泥塑戏文一般也较写实,重视面部表情神态的刻划,人物形象较夸张。还有一种绢制泥人,头和四肢为泥制,衣帽服式用绢、纸等作成,武装的盔甲,甚至有用线编织成 为鳞甲形的,衣服上的花纹有些是用彩笔画的,有些是绣制而成,制作十分精致,人物脸颊丰润,神采奕奕,尤其面部的开相,着墨不多,但眉目传情,显见精神。到了清光绪年间,捏相以小为贵,最小的公及一粒瓜子那么大。为了使小像捏得跟大像一样生动逼真,艺人们创造了用翻模缩小的办法,使形象一点也不走样。

一九五六年五月,苏州市少先队员周福元曾将他家祖传的捏相模子四百三十六件,连同一套捏作工具捐赠给国家。根据这套模子可以印制出一整套面相,包括人相、神像、戏文脸谱以及玩具、 小摆设等,其中人相一种,有古代人、现代人,老人、孩子、妇女等。每个面相的表情都不相同,这些面相如果再加上鲜艳的色彩勾划,那就更为活龙活现了。这些小得象一粒瓜子的面相,也是五官端正,须眉清楚,非常生动逼真。可惜这一流传几百年的精细的手艺,在清光绪年间已由衰落而逐渐失传了。如今发现这套模子,对研究捏塑艺术有很大价值。从上面几种著名的工艺美术介绍中,已足见巧夺天工的苏州古技之一斑。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古老而美丽的建筑彩绘,精湛的雕花和浮雕,利用发条传动的惯性玩具,逗人喜欢的通草堆花,姑娘们的饰物素珠,玲珑剔透的红木小件,细巧精致的小摆设,价廉物美的嘉定黄草编织,工艺精巧的掀帘钟和水发钟,惟妙惟肖的仿古铜器,形形色色的剧装戏具,音色古朴的民族乐器……。这些,也都是苏州传统的工艺美术,在明清两代先后都有过兴旺的时期。

七. 江苏省 苏州 虎丘 苏州玉雕

玉雕也是苏州传统的工艺,古代宫廷都聘请苏州玉工为皇室琢造各种玉器。“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吴郡。”目前,苏州玉雕正在继承这一优良传统,重新焕发出青春。除了上述工艺品之外,其他如民族乐器、金银细工、红木器物、国画颜料、字画装裱,也都是著名的苏州工艺品。

八. 江苏省 苏州 张家港 凤凰山茶

张家港市凤凰山茶场总面积280亩,年生产凤凰碧螺春500kg、凤凰白茶300kg、凤凰碧芽1000kg、凤凰毫峰1500kg、凤凰翠绿3000kg,普通绿茶15000kg。近几年又陆续引进白茶、乌牛早、平阳特早、龙井43、福丁大白茶、迎霜、龙井长叶无性系良种茶苗20多万株, 2002年被列入张家港市科技示范基地。茶场现有固定资产550万元,流动资金250万元,有职工35人,其中技术人员3人,年生产总值800万元,年利润120万元。

张家港市凤凰山茶场位于远离交通主干道和居民生活区的河阳山东南坡,无工业和生活污染,山坡土质为山地黄棕壤土,土层深厚,远离工业污染区和城镇,四周无大气及水污染源,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引来白鹭等许多珍稀鸟类来此栖息,整个茶园的风景十分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河阳山西坡为千年古刹“永庆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相传施耐庵曾选河阳山麓隐居于此著《水浒传》,至今还留有洗砚池、蘸水潭的遗迹,而且历史上有名的巫子门(朱元璋大破张士诚)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张家港市凤凰山茶场生产的茶叶产量高、质量好、适制性强、成品茶内质优良、香气清高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四甘、叶底匀整成朵、外形扁平、色泽翠绿,似凤凰羽毛。产品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2002年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3年获苏州市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全部产品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

九. 江苏省 苏州 虎丘 苏州花茶

花茶又名“香片”、“熏花茶”、“窨花茶”、我国生产花茶历史悠久,早在七百多年前,南宋赵希鹄《调燮类篇》记载:“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伴……”。据苏州虎丘山麓古花神庙碑文记载:苏州生产花茶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苏州是全国香花四大产区之一,由于全年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加之暖房盆栽,故香气更浓郁,更纯正,用此香花窨制的花茶品位也更高。苏州是全国花茶主要产区之一,花茶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苏州茶厂生产的“虎丘牌”一级茉莉花茶还荣获“全国优质食品银质奖”,二级三级茉莉花茶获商业部和江苏省优质产品荣誉称号,茉莉花明豪被评为全国名茶,苏州茶厂的产品还有兰花茶、玳玳花茶。( 苏州)

十.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 常熟花边

常熟花边又称常熟雕绣,已有7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著名的手工雕绣抽纱制品之一;也是常熟传统的出口手工艺品。常熟花边精工细巧,色彩绚丽,雕绣结合,扣贴相配,素雅大方,花色繁多,既是生活用品,又是艺术装饰品。常熟花边曾荣获国家金质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