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在我的家乡甘肃有什么特产 甘肃的家乡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在我的家乡甘肃有什么特产 甘肃的家乡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4-05-11 14:42:53

一.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灰面

灰面

灰是蓬灰,秋霜过后,在沙生蓬棵黄熟将干未干之时,采集投入洼地或预先掘好的燃烧坑内,点燃,待灰烬熔为半流质状态时,在上面加压,使其质地紧密,自然冷却,次日取出,即成粗陶质地的蓬灰。面是用民勤硬粒高筋质小麦磨制面成的精粉,用蓬灰溶液和面,反复揉压,待醒透后,擀成金黄-的面片,切成细长面条,下锅水煎,即成黄亮如金的灰面。下饭菜首选区素炒茄辣。炒菜时,加少许西红柿取汁,佐以麦麸陈醋与蒜泥,酸辣滑爽,诱人食兴,食后上瘾。

二.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八乡山茶

八乡山地处丰顺、揭西、五华三县交界处的莲花山脉中段,面积19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多米,年平均气温18。C,平均降雨量2604.6毫米,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坡地土层深厚,表土肥沃,属赤红壤土,自然植被良好,种茶有得天独厚条件。据海阳县志记载,八乡种茶已有400多年悠久历史,素有高山浓雾出好茶而著称。八乡山的茶种在岩层土里,不用施肥,不用喷洒农药,茶树像山中所有植物一样,采集天地之灵气,天然生长。云雾茶与一般茶叶不同,泡在杯里格外清,喝到嘴里清凉又醇香,余味无穷。据当地老农说,云雾茶不仅能生津解渴,而且还有祛风寒、解酒之功效。

八乡山民间还流传着一些关于云雾茶的传说。古时候,当南国茶籽成熟时,一群多情鸟一个个衔了茶籽,穿云层,掠蓝天,准备飞往花果山播种。当它们飞经八乡山上空时,被美丽的八乡山风景所陶醉,情不自禁地唱起清脆的歌,茶籽便撒落在岩隙中了。从此,云雾缭绕的八乡山便长出一片翠绿的茶树。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八乡的高山上有块巨大岩石成精,下到村里危害百姓,惹怒老天爷,被雷公劈成两半,随后人们发现石缝里长出了嫩绿嫩绿的茶树,因此,村民世代种茶。

传统的八乡山绿茶,以其浓郁,甘醇、芳香等特点,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自1985年以来,陆续引进了黄旦、茗花、水仙、奇兰、梅占等高产品种。用原来大片山坡地种植,改为梯田式僚壕种植;把任其自然徒长改为修剪养蓬、合理密植,速生丰产;把粗种粗管改为科学管理;把单一手工炒茶改为现代机制乌龙焙茶;使产量成倍增长。1992年又引进了白叶单丛优质品种,以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质,加上合理施肥与采摘及现代精湛工艺焙制,使“八乡白叶单丛”成为茶中之上品,1998年还荣获国家农业部“中国国际名茶”称号。全镇现有茶园面积2万亩,其中已投产的茶园1万亩,年产干茶150多万斤,每年可采摘5次以上,普遍亩产干茶150斤以上。现以八乡山鸿图绿茶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产品供不应求,已成为特色支柱产业。

三.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马吉乡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

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古当行政村共有农户306户,1142人,其中村办事处周边5个自然村共178户,646人。人均收入580元(2004年)。古当村是著名的傈僳族服饰和歌舞之乡,素有“美女村”的称誉。

该村地处碧罗雪山腹地,依山而建,海拔1890米,森林覆盖率98%。4条小河在村尾汇合后冲出峡口,附近有两条瀑布、两个温泉,生态环境极佳。这里是通往维西县、贡山县的交通要道,翻越碧罗雪山走10小时就可到维西县。该村傈僳族在清末从维西县迁来,民居建筑与村落格局传统风貌保存较好,建房中择地、选材、建房、进房等过程一直延续传统方式,在各类傈僳族传统民居建筑中,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茅草顶房占62%,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石棉瓦顶房占22%,砖木结构房占16%。古当村现在仍然保留传统纺织和榨漆油工艺,是农耕、采集等生计方式的补充。

傈僳族服饰简朴大方,做工精细。女装以红、白色为主色调,上衣为无袖右衽衫,下穿手工纺织的麻布裙,裙边装饰蓝红线条或花边。左肩斜挎用贝壳串成的长链“拉奔”和红白相间的串珠,胸前配挂多根串珠为胸饰,在“拉奔”和串珠下方结数个毛线球,鲜艳美观。传统男装以黑、白为基调,穿及膝白色长衫,外罩黑褂子,型似喜鹊,称为“喜鹊服”。现在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襟等显眼处镶花边。成年男子普遍配“怒刀”、带弩弓、背兽皮箭包,英勇剽悍之气尽显。妇女头戴用红、白色串珠和贝壳制作的珠珠帽Zone“哦勒”,男子戴1尺高的布帽子,右边挂一块红布飘带作装饰。

民间文学在傈僳族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古当村流传着丰富的神话故事、儿歌、诗歌、谚语、传说等,如《孤儿找龙女》、《猴子搓麻线》、《兔子与狐狸的故事》、《刮木毕斗鬼的故事》、《狗食太阳》等。

傈僳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当地流传的民歌有情歌“优叶”、叙事歌“木刮”、儿歌“然尼斗石”、迎亲调“吃知斗俄”、哀歌“阿双吉俄”、挽歌“诗俄斗俄”等。民间乐器有弹拨乐器“其奔”、短笛“笛哩图”、竹笛、三片口弦、单片口弦、木叶等。傈僳族民间舞蹈称为“千俄千”,种类较多,有生产舞、丰收舞、婚礼舞、模拟动物动作舞、织布舞、洗麻舞等,多为集体舞,或成排,或围圈,脚步有进有退,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民族文娱体育活动丰富。除传统的射弩外,还有用于强身健体、节庆活动时比赛和表演的打球、爬竹竿、过溜索、射粑粑、射鸡蛋、摔跤、荡秋千、斗膝、压翘翘板等。

传统节日阔时节,即傈僳族的新年节,节期为每年12月20日。现在,阔时节已经成为怒江州的法定节日。每年阔时节时,全村人聚集在村公所进行各种活动,唱歌跳舞,吹奏乐器,欢庆节日。

傈僳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古当村多有保存。根据月亮圆缺推定节令,安排生产。有自己传统的民间医药。村里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

四.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鸡血云子

鸡血云子在宁县西区的某些地方也叫“鸡血面”,意思就是用鸡血制成的面,切出来的面片,红白相间,条纹清晰,配以鸡汤,其味无穷,现在还流行于宁县的太昌、和盛、焦村等地方。其做法简单,一般先在碗内加入凉水,滴入鸡血(最好是刚刚接的鸡血为好),用筷子搅匀。然后用搅拌好的鸡血加水将面和好,擀成薄片,再用面粉加水和成面饼,将面饼和鸡血擀成的薄片贴合在一起进行擀制,用手搓成面棒,用刀切成大小在2公分左右的薄片,放到蒸笼上蒸熟晒干,用时再煮,烩于热汤中,配于各种佐料,分外好吃。

鸡血面的保健作用较好,因为鸡血中含铁量较高,而且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同时鸡血具有利肠通便作用,可清除肠腔的沉渣浊垢,对尘埃及金属微粒等有害物质具有净化作用,以避免积累性中毒。因此它是人体污物的“清道夫”。鸡血含有凝血酶,凝血酶能使血溶胶状态纤维蛋白质迅速生成不溶性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因此有止血作用。

五. 安徽省 池州 贵池 梅村乡板栗

梅村乡:板栗

六. 山西省 忻州 偏关县 窑头乡陈醋

窑头乡:陈醋

七.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曲拉

曲拉

藏语,是牛奶提去脂肪后做成的干奶酪,用来做藏式点心、拌糌粑、下饭用。

曲拉是打酥油时把油捞出剩下的0,放锅里熬,熬好倒入一干净的白布袋,或者把一块白布四角拴上绳子吊起,把0倒入布兜之中,让水份慢慢沥干澄尽,剩在布兜之中的就是曲拉。把布袋或布兜取下放在一块洗净的平石板上,上面压一块石板,挤干剩余水份,然后把曲拉倒在一布单上晒干收藏,每次喝茶时放入碗中食用。每天挤的0熬熟称为甜0,如存放时间长或因热变酸,就用来熬曲拉,用甜奶熬制的曲拉味甜而且酥脆,别有风味。

八.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凉皮

凉皮,宁县方言亦称“酿(音rang)皮”,是宁县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它虽是小吃,但既可主食充饥解饿,也可作菜肴,充当下酒冷盘。凉皮的做法与面筋有相似处,先将面粉用凉水和成面团,然后在清水中反复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质与淀粉分离。淀粉沉淀后,滗去清水,加放食碱,调成面浆,舀入平地盘内上笼蒸熟,晾凉后切成韭叶宽的长条即可。面粉中的蛋白质则另外蒸熟,切成薄片或方块,随碗搭配。一碗晶莹透亮的凉皮,加上辣椒油、精盐、酱油、蒜泥、香醋等作料,色香味俱佳,吃起来软绵爽滑,口感细腻,回味无穷。盛夏酷暑,吃上一碗,不仅酸辣凉爽,柔韧开胃,而且解热消暑,有益健康。就在燥寒的冬季,吃一碗凉皮,犹如冰水灌肠,一凉到底,燥热顿平。

九. 河北省 承德 承德县 新杖子乡苹果

新杖子乡位于承德县西部,距县城25.2千米。面积97.7平方千米,人口1.33万人(2002年)。辖10个行政村。

“游农家田园,赏农村风光,住农家屋,做农家活,品农家饭菜”这富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农家游,着实让城里观光的人们乐开了怀,也给承德县新杖子乡的农民带来了经济实惠。2005年以来,该乡致力于农家旅游及休闲娱乐产业发展,依托果品优势,强化果品规模的扩大、果品质量的提高、基础设施的改善,不断优化旅游采摘的立地条件,加快了农家游产业发展的步伐。截至目前,全乡已发展优质果品采摘园15个,采摘期达到8个月,接待采摘游客8300余人,销售优质果品30万公斤。

依托果品优势优化立地条件

新杖子乡始终把果品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提升果品产业档次的工作重点,借助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建成了四大果品产业基地(万亩精品苹果园基地、千亩草莓基地、百万株山枣接大枣基地、万亩山杏林基地)和六大经济示范区(大东营村热杂果生态示范区、四方营王麻子沟集雨水窖果树工程示范区、南台村大樱桃板栗生态示范区、新杖子村南山果品风力提水工程生态示范区、苇子峪村苹果草莓立体种植示范区、两益城村桃梨杏示范区)。干、鲜果园面积达2.5万亩。

2003年,该乡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新杖子牌”农产品商标。2005年,该乡被河北省确定为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为了适应旅游采摘对不同季节的需求,该乡在强化苹果这一核心果品建设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确保每个季节都有几种可供采摘的品种,使果品采摘期由过去的6个月延长至8个月。截至目前,全乡共发展苹果6000亩、梨3500亩、桃2300亩、杏1500亩、大枣1500亩、李子1800亩,产品畅销京、津等城市。

十. 宁夏 中卫 中宁县 舟塔乡枸杞

中宁县舟塔乡,靠黄河之浇灌,沐塞北之甘露,润天地之精华。土壤肥沃,地理气候条件独特,所产枸杞色红、粒大、肉厚、籽少,营养丰富,品质卓越,驰名中外。辖区11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6602户农户,耕地面积3万亩。全乡枸杞面积已发展到2.2万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81%。平均亩产400多公斤,最高亩产600公斤,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8%直接来自枸杞产业,枸杞产值突破1亿元,果农的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位于全县之首。万亩枸杞高科技示范园区更是闻名区内外,是宁夏观光农业的重要基地。

舟塔乡是中宁县乃至宁夏枸杞种植规模最大的乡,是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主产区和核心区。舟塔乡宛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中宁枸杞之乡,在万亩高科技示范园区的映衬下,神采熠熠,光彩夺目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