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特产KGA 四川特产名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特产KGA 四川特产名单更新时间:2024-01-13 19:10:06

一. 四川省 内江 东兴区 四川辣粽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当然独特,故成为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一个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适口,风味独特。

二. 四川省 成都市 龙泉驿区 四川小吃

四川小吃

三. 四川省 遂宁 大英县 四川春饼

四川春饼,烙点,特点:细韧绵软,味鲜爽口。烹制法:烙。

面粉加水、盐调制成湿面团,用“云板”锅摊成春卷皮。XUf

此皮可卷食各种凉拌菜肴或韭黄、肉丝、蒜薹、肉丝等荤素菜肴。XUf

操作要领:面团软硬适度;火不宜大。XUf

四. 四川省 成都 龙泉驿 四川回锅肉

锅肉是中国川菜中一种烹调猪肉的传统菜式,川西地区还称之为熬锅肉。四川家家户户都能制作。回锅肉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回锅肉作为一道传统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川菜考级经常用回锅肉作为首选菜肴。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

回锅肉:四川名菜,又称熬锅肉,传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川人家祭,多在初 一、十五,煮熟的二刀肉乃是祭品的主角,俗称“刀头”。家祭事毕,正当“刀头”温度适中,老成都俗话说:“好刀敌不过热刀头”是历代川厨对厨艺知识的精妙总结。
回锅肉还有两个评判标准:1.肉片下锅暴炒,俗称“熬”,必须熬至肉片呈茶船状,成都人说:“熬起灯盏窝儿了”;2.肉片的大小是筷子

特写(20张)夹起时会不断抖动。儿时的记忆,老辈子发话说:“吔。。。今天又拈闪闪嗦!”,达不到上述两个标准,必是失败的回锅肉。老成都煮刀头,必以小块老姜拍散、正宗南路花椒数粒共同下锅,家户人家为了节省燃料,提高效率,绝大多数会将刀头与萝卜同煮(煮时需要不断打去浮沫)。吃过这种肉汤萝卜,然后再夹起“回锅肉”入口,此刻你方可领略老成都“原汤化原食”乃是何等美妙!本菜的主要辅料包括:产地出自犀浦和唐昌的郫县豆瓣,甜酱,德阳酱油或者中坝酱油,缺一不可。蒜苗必须是成都周边郊县土产的本地香蒜苗。
本菜出锅装盘,可见肉片肥瘦相连,金黄亮油,蒜苗清白分明,虽熟仍秀。右侧图片的菜品,就是一盘失败的回锅肉。其他所谓“连山回锅肉,青椒回锅肉、锅盔回锅肉”等,均系派生出来的新派川菜,相比正宗老派的回锅肉,虽是枝枝独秀,却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川菜之王

随便在四川搞个调查,选举“川菜之王”,绝对是回锅肉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要把这个结果告诉外省人,也绝对会把他们给弄得一楞一楞地:“什么?最好吃的川菜不是水煮鱼和香辣蟹吗?!”
也难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川菜堪称“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有数十个味系, 回锅肉

上千道名菜。目前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遍布神州的众多川菜馆更是推陈出新百花齐放,连自视甚高的粤菜也未必能当其锋芒。这样的一个名门大系,怎么就把一个简单的回锅肉弄到王位上供起来呢?
回锅肉是川人喉咙里永远的一只小爪子。在游子远走他乡,旅思难消的时候给你轻轻地挠几下。于是乎泪水与口水齐滴,双眼共红油一色。这滋味才下心头,又上舌头。
回锅肉是川人的九转仙丹。哪怕一天辛劳后饿得偏偏倒倒来撒不起,只要来上一盘回锅肉加两斗碗白米干饭,肉片与油汤汤一并洗白,顿时神清气爽,元气恢复。又可以大声武气地展言子,冲壳子:你娃娃,虾虾!
回锅肉之于川人,颇似老火汤之于粤人。
它们同样意味着温暖、女人和家。0犒劳远方归来的幺儿,炒盘回锅肉;妻子心疼劳累的夫君,来盘回锅肉;全家“打牙祭”解馋,还是回锅肉。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回锅肉依然是川人难以割舍的情结。一个不会煲汤的四川主妇还可以当一个贤妻良母,但要是回锅肉都不会炒的话,那想当个泼妇也很难保住饭碗。小小一盘肉,竟关乎终身大事,想来也不可以等闲视之。
由此可见一斑,回锅肉的王位并非篡得。其一,川菜以麻辣著称,也不乏清凉境界。回锅肉行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中正仁和,颇有王者之风。其二,大妈小妹、老爸老哥衷心拥戴。没有群众基础的皇帝只能是草头王。其三,回锅肉取材简单,然颇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妙处。帝王多起于草莽,类也。其四,回锅作为 回锅肉

一种烹饪方式,有诸多演绎菜品,王道大行也。其五,回锅肉香味浓烈,一家炒肉,全村过瘾,有与民同乐之风也。
填档案要交代0三代,议论回锅肉不得不追本溯源。比较公认的说*是来自于民间祭祀。古时天子以太牢告庙,诸侯以少牢告庙。老百姓不敢僭越,猪肉当是首选。晋人常璩《华阳国志》里记载商周时期的蜀国是“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节代熟,靡不有焉”;而巴国是“土植五谷,牲具六畜”。
猪是当仁不让的“六畜”之一,那么川人食用猪肉至少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祭祀的猪肉讲究用“刀头”。也就是连皮带肉的一方肉,以肥为美,部位不拘。用滚水紧一下即可。祖先不得空现身来吃后人半生不熟的冷猪肉。这已被先人心领的供品,还有待于后人“散福”,用齿舌肠胃从物质上消灭它。
这滚过一水的肥大块,要再拿去烧煮的话显然肥腻不堪,难以克化。可这难不倒我们聪明的先民。他们在实践中找到了最佳的解决方案:切为薄片,以香蒜苗或青椒或莲白加上土产豆瓣酱爆炒;本来臃肿如肥0肉片顿时脱胎换骨为少女的婀娜曲线---所谓“灯盏窝”是也 回锅肉

;本来苍白的肉色变得如青春红颜,粉面含春。火烫的肉油激发出来的蒜苗香味四处弥漫,骄傲地宣告着主人的富足与滋润。经过这番烹制,肥肉变得鲜香爽口。夹一块裹着两段蒜苗的肉片,闪嘟嘟地泛着红油,一口咬下,闭嘴大嚼,任那肉汁在唇齿间恣肆,凭那奇香在肺腑间畅游。嚼到好处,扒两口干饭,顿觉志得意满,夫复何求!
肥而不腻,酒饭皆宜的回锅肉,“尚辛香,好滋味”的后人自然是把它发扬光大,推而广之。选料更为精细,技*更为纯熟。后来又出现“旱蒸”的技*和“连山回锅肉”、“香辣回锅肉”、“菜根香回锅肉”等精品。
随着川菜在全国的流行,包括回锅肉在内的四川名菜也为各地的人们所熟知和接受。不同菜系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促进祖国烹饪事业的发展壮大,这是一件大好事。
我们不应该做狭隘的保守的“正宗”派,要摈弃门户之见走出去请进来。事实上几大菜系自古至今都处在互相交融、彼此渗透的过程中,没有所谓绝对“纯正”的菜系。有技巧地移植和借用是值得赞许的。然而令我们遗憾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谬种流传以讹传讹的事例屡见不鲜。
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上曾登过这样一篇东西:《我学会了烧回锅肉》。作者是一个自称“不会烧菜”的文人,在重庆采风呆了五天,“看了几回,心领神会”就“成功”地学会了做回锅肉。我们来 回锅肉

看一看他的做*:“先把鲜肉烧熟烧透,去汤把肉放在盆里备用,再放一汤匙精制油在热锅里,待油滚,即把肉倒下,炒了一会,就放适量的红油(红油一定要选用川湘食品店的,较正宗)和切碎的新鲜蒜叶,待红油渗入肉里,放些味精,就可盛起。这时满室洋溢香辣味道。.....用它下饭,真是味道上佳,打耳光也不肯放呢。”

五. 四川省 巴中市 南江县 四川凉粉

四川凉粉

四川的凉粉一般分为三种:用豌豆做的叫白凉粉,用大米做的叫米凉粉,还有一种用绿豆做的则叫“片粉”。四川名小吃中的“川北凉粉”即是用白凉粉制作的,“洞子口张凉粉”是用米凉粉制作的,而“梓潼片粉”则是用片粉制作的。

四川凉粉虽然分为三种,且三种凉粉质地不同,风味各异,但其加工方法却基本相同,即都需将原料经过浸泡——磨浆——煮制——成形四道工序制成凉粉,再对凉粉进行改刀和调味。

四川凉粉大多以凉拌的方法制成小吃,其中只有“洞子口张凉粉”是以煮的方法制成的。凉粉除了可制成小吃外,还可以用作烹制菜肴时的配料。例如,目前风靡四川的“凉粉拌鹅肠”、“凉粉烧牛肉”、“凉粉鲜鱼”等菜品,就是以白凉粉或米凉粉为配料烹制而成的。

下面就分别介绍三种凉粉的加工方法,以及用这三种凉粉制成的常见小吃品种。

白凉粉

1、白豌豆2500克洗净,用清水浸泡冬季泡24小时,春秋季泡20小时,夏季泡16小时后,另换清水,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粉浆。然后用纱布和箩筛过滤,除净料渣。将过滤后的粉浆用木棒搅匀,待其沉淀后,滗去上层清水不用,将中层水粉及底层坨粉分别盛入容器内。

2、铁锅置大火上,掺入清水约3500克烧开,下入水粉搅匀。将坨粉用温水1500克稀释成浆,待锅中水粉烧沸时,下入坨粉浆,并用搅棒不停地搅动。当用搅棒挑起粉浆能看到起丝时,即改用小火,并继续搅动。待搅棒挑浆能呈片状流下且锅中不断起小泡时,即熟。

3、面盆用开水洗净,在盆内先抹少许色拉油,接着将煮熟的粉浆舀入面盆内,待冷却后再翻扣于案板上,即成白凉粉。用白凉粉可制成“川北凉粉”、“旋子凉粉”等小吃。

片粉

1、绿豆2500克洗净,用清水浸泡约8小时,再洗一次并换清水,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粉浆。然后用箩筛将粉浆过滤以除净料渣,随后将粉浆装入缸内,沉淀约2小时,滗去上面的黄水不用,留下面的白粉,再加入清水1250克搅匀。

2、韭菜叶500克洗净,舂成极细的茸,再加清水250克调匀,去渣取汁;白矾15克用清水溶化。然后将韭菜叶和白矾水一起加入粉浆内,搅拌均匀。

3、铁锅置火上,掺入清水烧开并保持微沸。取圆形铝制平底烫锅一只,先在锅底抹少许色拉油,再舀入粉浆在锅内荡平约3毫米厚,随即将烫锅微微倾斜,让铁锅中的沸水流入烫锅内并从粉面流过,片刻,即将粉浆烫熟,之后连粉带烫锅一起放入清水中漂凉,即成片粉,依法逐一制完。用片粉可制成“梓潼片粉”等小吃。

米凉粉

1、大米2500克淘洗净,用清水浸泡6—8小时,另换清水2500克,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米浆。

2、铁锅置大火上,倒入米浆,边烧边用搅棒不停地搅动,煮至米浆半熟时,加入浓度为2%的石灰水35克,继续搅动,当用搅棒挑起米浆呈片状流下时,改用小火保温,继续搅动约25分钟,即熟。

3、面盆用开水洗净,在盆内抹少许色拉油,将煮熟的米浆舀入面盆内,待冷却后再翻扣于案板上,即成米凉粉。用米凉粉可制作“洞子口张凉粉”等小吃。

六. 四川省 甘孜 理塘 理塘银器

银器为理塘著名的土,银器生产在理塘已有300余年的历史,银有消毒,去毒去风湿的作用,而且经常用银制品喝水或茶有养胃之说。自古民间银就有辟邪之说。

康熙二十一年(1662年)云南鹤庆府一位段氏的银匠来到理塘,开办了一家银铺专门打制银器,由于段氏聪明好学,很快就学会了将汉地工艺与藏区特色结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融合汉藏的理塘银器,从而享誉藏区,其产品远销不丹尼泊尔等国。

理塘县段氏银铺成立于1995年10月,于2015年7月注册成立了理塘县段氏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历史悠久。20多年来从事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的开发与加工销售。公司以手工打造银器而著名。2005年4月由四川民族出版授予“理塘银器”称呼,2007年由甘孜州民族民间手工艺开发小组、甘孜州中小企业发展局授予甘孜州民族民间手工艺品“销售专柜”和“定点销售单位”,2014年8月被理塘县商务局、县经信局、县文化旅游局、县工商局评为“世界高城-特色名店”

七. 四川省 巴中 刘家坡葡萄

刘家坡葡萄一种浆果,世界上最古老、分布最广的一种水果之一,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栽培,其浆果多为圆形或椭圆,色泽随品种而异。几乎占全世界水果产量的四分之一;营养价值很高,可制成葡萄汁、葡萄干和葡萄酒等。粒大、皮薄、汁多、味美,皮肉易分离,味道酸甜可口,耐贮运的欧亚种葡萄又称为提子,一般成簇生长,有黄绿色、红色、黑蓝色或紫色。果肉外有层薄皮,皮外有薄霜,有些品种无籽。葡萄既可做水果生食,也可酿酒或制作葡萄干。此外,还可用做装饰。葡萄因颜色鲜艳、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人们称为“水晶明珠”。葡萄富含镁、维生素C和铁,有美容、延缓衰老的功效,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重要的供能食物和滋补品。

八. 四川省 成都 大邑 大邑榨菜

大邑榨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邑榨菜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1.青菜头:选用产地范围内种植的青菜头。

2.配料:食用盐、白砂糖,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3.生产用水:产地范围内的斜江河水系,符合国家关于生活饮用水的标准规定。

二、工艺要求

1.生产加工工艺流程:青菜头→风脱水→第一次加盐腌制→第一次起池囤压→第二次加盐腌制→第二次起池囤压→第三次加盐腌制→起池囤压、选料修整→清洗→成型→脱盐→压榨→拌料→包装→杀菌→除水→装箱→入库→成品。

2.特殊生产工艺:

(1)选料:选用合格的全形菜。

(2)风脱水:切块后,晾晒3至5天。

(3)第一次入池腌制:每100公斤准备腌制的原料加8公斤盐,随腌随踏,轻踏、勤踏,食盐溶化后封池。第一次腌制时间为2至3个月。

(4)第一次起池囤压:腌制后起池囤压1天。

(5)第二次腌制:囤压后再次入池加盐腌制,每100公斤菜块加盐4公斤。腌制时间为80至100天。

(6)第二次起池囤压:腌制后再次起池囤压1天。

(7)第三次腌制:囤压后再次入池加盐腌制,每100公斤菜块加盐2公斤。腌制时间不低于2个月。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具有榨菜产品固有的色泽;条状或颗粒状,无异味;味道鲜、香、脆、嫩,咸淡适口。

2.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含盐量(以NaCl计)/(g/100g)

6.0

总酸(以乳酸计)/(g/100g)

0.7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原料和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大邑榨菜

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王泗镇、晋原镇、悦来镇、苏家镇、青霞镇、上安镇共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大邑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大邑榨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函》,大邑府函〔2013〕64号

成都市大邑县地方标准:DB510129/T017-2009《大邑榨菜》

九. 四川省 甘孜 道孚 白菌

产于海拔4200公尺以上的少数地方。生于草丛时呈金黄色,晒干即为白色。每年只有8月中的几天里可以捡到,时过不见踪迹。白菌盖小肉厚柄短、气味清香,曾作为“贡品”专奉清庭。白菌内含钙、磷、铁等矿物质,又富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营养价值很高。

十. 四川省 巴中 恩阳生姜

恩阳种植生姜的历史久远,民国《巴中县志》将恩阳生姜同巴中的丝绸、药材、木材等并列为输出商品。恩阳生姜富含氨基酸,性温,辛香味美,是人们用于菜肴调味的必须品。并有发汗解表、和胃止呕、宣肺化痰、温阳解水之药效。也是加工咸菜的主要原料。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恩阳古镇,至今还有保存完好的长176米专用于生姜交易的“姜市街”。恩阳属浅丘低山地势,亚热带热润性季节气候,年均气温17.5℃,极适宜种植生姜。其产区主要分部在恩阳周边踏泥桥、明扬场、青木桥一带,全镇年种植生姜面积达8000亩,年均产量在17500吨左右。过去主要通过恩阳河水运重庆。现在已销往新疆、甘肃、辽宁、河北、重庆、贵阳及成都等地,生姜栽植成恩阳老百姓致富增收的重要项目,是恩阳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