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古田特产的手工 古田特产哪里最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古田特产的手工 古田特产哪里最好吃更新时间:2024-05-19 04:26:21

一.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二.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线面

选精白面粉作为主要原料,佐以盐、蒯粉、食油,调匀拌搅,经过手工长达9个小时操作,包括和面、揉条、松条、串面、拉面等7道工序制作而成。面细0.5毫米,长5.5~6米,其特点是:煮时不糊、柔韧滑润、嚼不粘齿、牵丝缕缕。线面清水汤煮熟,要赖高汤调味,佐配鸡、羊、猪肉等而成,如“上排面”、“羊肉面”、“鸡面”、“太平面”等,口味不一。古田人过年、过生日那天,要吃“太平面”。即用线面泡入炖好的羊肉、鸡肉等汤,加上两个鸭蛋。长长的线面象征长寿,鸭蛋象征着太平,故称“太平面”。

三.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竹枕

是宁德传统产品。因被作为贡品而驰名。其工艺原由古田杉洋传入,传入后经历代人逐步精练而成。清宣统二年(1910年)时最盛,从业人员40多人。民国18年(1929年)产量只剩500多个;民国31年时只剩“马仁记”、“阮中记”2家;1949年只剩“马仁记”1家,年产70多个。1985年建立工艺美术厂,曾抽调马、阮二家后代马锦铭、阮灿灿等5名技师、10名徒弟组成竹编车间。后因技术专利保护问题未能解决,技师不愿传艺,使这一生产工艺濒于失传。

四.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米汤花

木槿花,有白色的也有红色的。古田当地人叫米汤花,习惯加米汤煮成咸的汤喝。也可以加面粉,炸着吃。

煮之前,要先去掉花蒂、花芯、和外围带绿色的花瓣,因为那些比较糙,口感不好。

煮好的米汤花,滑滑的,口感有点像锅边糊。

五.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柿子

古田柿子(dilspyros rari linn.f.)色泽鲜艳,果形美观,肉质松脆甘美或柔软多汁,含糖量高,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柿丸,畅销沿海各地,为沿海渔民出海进补的珍品。古田柿子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份,并且止血润便,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解酒毒,利尿消肿;柿霜能治喉痛,咽干、口舌生疮;柿蒂可治呃逆及夜尿症等医治效果。

古田柿子生产历史悠久,距今有3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我县大桥镇、吉巷乡、湖滨乡等乡镇海拔在400-900m的山地上。主要名优柿子有鲜食品种有八月黄、鸭蛋柿、灯笼柿。加工柿丸的品种有桃圆柿、山虎棠。

古田柿树适应性强,管理粗放,产量高,寿命长,祖上流传下来200余年的大树在大桥镇比比皆是,至今树体健壮,生长结果良好;单株产量高达1000-2000斤。2001年全县柿树栽培面积2943亩,年产量达1486吨。

六. 新疆 和田 和田县 和田手工羊毛地毯

和田手工羊毛地毯是新疆和田的。

和田手工羊毛地毯生产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是新疆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人民的一种的传统文化象征,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精巧的工艺水平。在品种方面,和田羊毛地毯主要品种有360道、400道、450道、540道、720道、900道等。品种十分丰富。

2005年和田地区约有织毯户2.5万户,从业人员5人万左右,织毯产量在60万平方米左右,实现销售2.55亿元。仅手工羊毛地毯一项,全地区人均增收100元以上。在地毯业发展中,涌现一些水平较高、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如和田地毯有限责任公司,是新疆最有影响、生产水平最高的地毯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10000平方米。在和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织毯。和田羊毛地毯销售市场广阔,许多产品远销美、英、法等发达国家。和田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怀仁堂设计制作地毯和艺术挂毯,为香港和澳门回归制作赠送了艺术挂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市、和田县、皮山县、墨玉县、洛浦县、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共8个市县现辖行政区域

《和田地区行政公署关于申请划定和田手工羊毛地毯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函》,和行函〔2015〕108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

DB65/T038-2014《和田手工羊毛地毯》

七.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八.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乌镇手工酱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历史,均以天然发酵、酿制。清咸丰九年(1859年),乌镇人陶叙昌创立了以自己名字为号的叙昌酱园,此为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早的酱园。一百多年来,叙昌酱园产品的风格与品质始终如一。

叙昌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主要产品有陶叙昌牌豆瓣酱、酱油、酱菜等。酱品采用优质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利用竹匾制曲,经过长达半年的自然晒露、发酵,手工精制,古法酿制,不含人工香精、色素、防腐剂,酱香浓郁,天然风味。

九.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香菇

香菇是宁德地区一大。其中以古田县人工栽培香菇为最。它原系野生食用菌,可蔬可药的山中珍品,近年来古田首创露天袋栽香菇,产品畅销国内外。

古田县香菇人工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七十年代以前栽培方法均为传统段木砍花人工栽培,产量极低,生产周期长。八十年代初,古田县大甲乡农民彭兆旺,创造发明了室外阴棚木屑袋栽新技术。该技术每百斤木屑产干菇8公斤,比室内袋栽可增产两 成多,比段木栽培法提高产量3倍多,生产周期短,取得香菇生产新突破。此项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应用,目前已在全国普及。古田县杂木资源相对较丰富,地形地貌和小气候的多样性,为不同温型、不同季节的香菇栽培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农村有的劳动力资源,十几年来蓬勃发展的香菇生产为该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熟练技术队伍,技术力量雄厚,并建立了一批国内外市场行销网络,成为全国香菇的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县有3.5 万户农民栽培香菇4000万袋,产量2400吨(干品)。

古田县生产的香菇,外形美观,肉质肥厚,鲜食口感脆嫩,味道鲜美烘干后香味浓郁,干品煮食口感脆嫩,味道清香,深受消费者青睐,古田香菇荣获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大量出口到日本、韩国、台湾以及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地。

十.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春卷

春卷是汉族民间节日传统食品。流行于全国各地,古田民众逢年过节特别喜欢制作食用,也1饼、“卷煎”。

做法是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长条形即可食用,也可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馅心可荤可素,可咸可甜。古田人一般用猪肉馅、韭菜、豆芽、笋干等包馅。制作春卷,一般要经过制皮、调馅、包馅、炸制4道工序。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