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新沂八月十五有什么特产 新沂特产送人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新沂八月十五有什么特产 新沂特产送人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4-01-19 07:00:04

一. 广东省 中山 五桂山红茶

五桂山红茶始种于1977年4月,当时由五桂山白石坳知青场在后山率先种植茶树160亩,取名为五桂山红茶,随后桂南、石鼓、长命水管理区以及各小林场相继开垦土地种植数百亩。1985年镇开垦种植云南大叶茶树60亩,取名为五桂山茶场。1988年是茶叶种植的鼎盛时期,总面积约1100亩,总产量30吨。早期各茶场茶叶制作采用人工机械结合,后来五桂山茶场全部实现机械制作茶叶。由于各种原因,桂南、长命水管理区的茶场于1991年先后荒弃。五桂山茶场仍保留60亩,南桥白石坳尚有10多亩,各林场均有数10亩,年产量约8000公斤。2000年五桂山茶场及市林场茶场先后由私人承包,改称龙珠茶庄及茶趣园,已开辟成中山旅游购物点之一。五桂山红茶因生长在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的五桂山深山密林之中,茶叶甘醇美味,色泽橙红。



二.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 釉下五彩瓷

我国的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是在烧好的白瓷或某些纹饰用青花代替的白瓷上加饰彩绘,再次入窑烧成的。它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经成化、万历到清初的康熙朝都很盛行,后被粉彩所代替。 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誉,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进入二十一世纪,醴陵陶瓷产业抓住机遇,重整旗鼓,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瓷器是中国独创的发明之一,至今英文仍把瓷器称之为"china"。 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使醴陵响誉世界的釉下五彩瓷便诞生于此时。1904年,湖南凤 釉下五彩瓷

凰人熊希龄(辛亥革命后担任北洋政府总理)与曾参与"公车上书"的醴陵举人文俊铎,本着实业救国的思想通过多方考察,并结合醴陵的技术优势与实际情况。在醴陵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等主张,大力振兴醴陵瓷业。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当年,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醴陵正式开办,次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龄任公司总经理,文俊铎任学堂监督。公司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技术工人,引进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独具特色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它的问世,立即得到业内人士和国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和好评。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连续获得金牌奖,醴陵瓷器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就是醴陵瓷在当时赢得的良好评价。 真正的釉下五彩瓷,是清末宣统年间由湖南醴陵窑创烧成功的新式瓷器,它是将多种着色剂绘画在瓷胎上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一次高烧成功。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又一个新成就。它的问世受到国内外人士的一致欢迎。在1907-1912年间,曾两次参加过世界博览会,均获得一等金牌奖章。

釉下五彩瓷器的特点

是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保护纹饰不被外界磨损、防止和减少彩料中铅的毒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彩绘瓷器。当时官商合一的新华公司也以此为鉴,烧制了一批釉下五彩瓷器。图中的笔筒就是当时的产品,它不仅瓷质亮丽,纹饰也是一幅很精美的山水画,画中群峰逶迤,湖光山色,从林村舍,鱼帆垂钓,景观相映成辉,给人一种尘嚣涤尽,心旷神怡之感。此后釉下五彩技术流传开来,许多窑厂也纷纷烧制。有一件“民国三十四年”(1943年)烧制的雄鸡图洗口瓶。一直到解放初期这种瓷品仍在烧制,而且产地并不仅限于湖南醴陵。 由于釉下五彩的各种彩料的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都各不相同,要烧制成功是极不容易的。在当时烧制的数量就不多,时今若能收藏到清末民初的精品,也属难得。 釉下五彩瓷是釉下彩瓷的一个细分类。相对于过去的釉上彩瓷,它具有五彩鲜艳、晶莹润泽、永不掉彩三大特点。它的出现比较晚,应是在清代中、晚期以后,现代工艺技术传入中国之时而产生的。宣统年间湖南澧陵的湖南瓷业公司曾为宫廷烧制过这种釉下五彩器,并曾荣获世界博览会金奖。

三.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宜都八月桂

宜都八月桂终年常绿,株型高大直立、树冠圆球形、枝繁叶茂、秋季开花、芳香四溢,可谓"独占三秋压群芳"。常作园景树,有孤植、对植,也有成丛成林栽种。在住宅四旁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树,能收到:金风送香"的效果。桂花对氯气、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都有一定的抗性,还有较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常被用于城市及工矿区绿化。

四. 广东省 中山 五桂山灵芝

灵芝一般生于阔叶林的树桩上,近年五桂山利用科技对灵芝进行人工培植成功。五桂山灵芝生长于青山绿水之中,具有野生灵芝的功效。性味甘平,功能滋补强壮,宁心安神,镇咳定喘。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症、急性传染性肝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虚劳咳嗽、小儿支气管哮喘、消化不良等症有特殊的疗效,是名贵的药材。

五. 河南省 焦作市 博爱 博爱八月黄

博爱八月黄是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的。博爱八月黄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传统优良柿子品种。果实近扁方圆形,皮桔红色,果粉较多,果肉橙黄色,肉质细密,脆甜,无核,品质上。该品种高产,稳产,树体健旺,寿命长,柿果宜鲜食,也宜加工,最宜制饼。

博爱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东与焦作市、武陟县、修武县接壤,西至丹河与沁阳市相连,北与山西省晋城市毗邻,南抵沁河与温县隔河相望。博爱县自然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气候适中,素有“金博爱”和“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美誉。

"博爱八月黄"柿子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焦作市所辖的博爱县、修武县及沁阳市等诸县(市)区,为栽培历史悠久的传统优良品种。全市现有"博爱八月黄"柿子26.4万株,年产柿子900余万公斤,年加工柿子65.3万公斤。

博爱八月黄树姿开张,树冠圆头形,叶椭圆形,新梢棕褐色,果实中等大小,平均单果重140克,近扁方圆形,皮桔红色,果粉较多,果梗短粗,果蒂大。果肉橙黄色,肉质细密,脆甜、汁中少、无核、品质上等。10月下旬成熟。博爱八月黄高产,稳产,树体健旺、寿命长。柿果鲜食、也易加工,最宜制饼,加工成的柿饼、肉多、霜白、霜多、味正甘甜,品质优。

六.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武陵源 八月瓜

八月瓜

八月瓜又名八月炸,木通和三叶木通的果实,野生果品。因八月果熟开裂而得名。果形似香蕉,富含糖、维生素C和12种氨基酸,以及人体不能合成的纈基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果味香甜,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有“土香蕉”之称。以天子山景区居多。索溪峪、杨家界等山麓谷地、林缘灌木丛中野生资源丰富。为上乘野果,现被有关部门列为重点开发项目

七. 江苏省 盐城市 东台 杨五香肠

东台市传统名食。有1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一姓杨排行老五的巧厨在东台城专售熏烧肉制品,尤以香肠为著名,人们称为"杨五香肠"。近年东台肉制品厂保持"杨五香肠"的传统制作方法,以精、肥肉8:2配料,加入多种佐料,经腌、灌、烘、凉而成。其特点是色泽鲜艳,美味可口。此品列入《中国名食指南》。

八. 江苏省 徐州市 新沂市 窑湾绿豆烧酒

窑湾绿豆烧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广袤的苏北大地,有一个古老的历史名镇座落其中,这就是窑湾镇。她就象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 在京杭大运河与洛马湖之间。窑湾市井繁华,烟火鼎盛,商贾云集,水路交通发达,位于宿迁、新沂、 邳州交界处,素有“鸡鸣三县”之称。

窑湾古有“四季时菜迎宾客,苏北水乡胜江南”之美誉,可谓物华之地,鱼米之乡。其历史名酒--- 窑 湾绿豆烧香醇甜美,久享盛誉,被列为江苏八大名酒之一。追溯起源,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清朝康熙年间,窑湾有家万茂酒坊,生产一种叫“老瓦缝”的绿酒很畅销,路人有口皆碑。乾隆年间,皇宫后宰门守将马从凯回家省亲路过 万茂酒坊,一品“老瓦缝”大加赞赏,并为这个酒坊传授了皇宫延年益寿的保健密方。 万茂酒坊随按秘方加以研究整理后,以大麦、高梁为原料,以优质特曲为酒基,配以红参、当归、砂仁、杜仲等40多味名贵中药材,并辅以冰糖、 白 糖等原料,配出的酒呈金波绿色,乍看宛若绿豆汤。由马从凯进贡给 皇 帝,乾隆品后龙颜大悦,赐名“窑湾绿豆烧”。

“龙窑”牌窑湾绿豆烧香醇甜美,酒性正和,回味悠长,别有风味 。具有白酒之醇烈,果酒之香甜,药酒之滋补等特点,有祛湿、舒筋、活血,开胃、健脾之功效。对风湿性神经痛、气血不足、妇科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有特效治疗作用。畅销京沪、宁、杭,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港、澳等地。

窑湾绿豆烧产地范围为江苏省新沂市窑湾镇现辖行政区域。

九. 江苏省 徐州市 新沂市 捆香蹄

捆香蹄,产自江苏省新沂市的传统。一种捆香蹄肉类制品。它是以剔除中间主骨,保留蹄皮及趾骨的新鲜猪蹄为主原料,在其内包裹有腌制的猪精肉及熟皮丝相混合的馅料,经卤煮、杀菌得成品。本发明外形美观,保留了猪蹄的形状、味美、香气浓,保质期长,是一种即开即食的肉制品。其特征是以剔除主骨保留蹄皮及趾骨的新鲜猪蹄为主料,在其内充填经香辛料卤制的猪精肉及皮丝制成的馅料。

捆香蹄保留原猪蹄形状,内裹精肉及皮丝,用盐、糖、味精、香料 等放入鸡汤中煮熟。外表完整,采用独特的工艺、先进的嫩化技术和科学配方,精心研制而成,切片完整,皮香肉嫩,咸淡适中、风味独特,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质,是区域间最有代表性的名。

朱元璋逼就捆香蹄

传说朱元璋幼年时曾在新沂沈圩舅舅家放牛,与邻居王屠夫交情甚笃。每次朱元璋放牛回来,王屠夫总要送些好吃的东西给他,其中朱元璋最爱吃的就是熟猪蹄。

一天,一位倒骑毛驴的白发老头来到王屠夫的肉摊,抓起熟猪蹄就吃,一口气吃了一盆,吃完倒骑毛驴扬长而去。王屠夫追上问他要银子,白发老人不慌不忙地说:“要银子没有,要话倒有一句‘骨从蹄中剔出来,保你永远发大财’。”说完,就不见了踪影。王屠夫虽觉老头来历蹊跷,但话却有道理。经过一番琢磨,便动手把蹄爪剖皮,剔去筋骨,填满瘦肉,配齐香料,然后用布捆扎起来,放到鸡汤里煮。煮熟后其形仍如猪蹄,香美可口,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生意兴隆,果然发了大财。朱元璋更是常吃不厌。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专请王屠夫进宫为他做捆猪蹄,王屠夫死活不去。朱元璋恼羞成怒,以捆猪蹄的“猪”字与“朱”同音,下令禁止他做捆猪蹄。王屠夫心想,捆猪蹄人人爱吃,销路又好,这生意哪能不做了呢?捆猪蹄这么香,便把“猪”字改为“香”字,“捆猪蹄”就变成了“捆香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