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汉有什么特价特产适合带给家人 武汉土特产有哪些可以带回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汉有什么特价特产适合带给家人 武汉土特产有哪些可以带回家更新时间:2024-01-20 21:52:03

一.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蔡甸豆丝

蔡甸豆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蔡甸豆丝

武汉市蔡甸区豆丝研究会

豆丝是用大米、绿豆按一定比例磨成浆,摊成饼状的食物。为便于储存,多切成丝状晒干,称之为干豆丝。

豆丝多在秋天才开始做,一是一年的农活已经忙完,有闲;二是豆丝的主要原料大米、绿豆已经收仓,有料;三做豆丝的主要燃料稻草等已经干燥可燃,有柴;四是天气干燥使豆丝易于晒干和储存,有天气;五嘛,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喜欢吃,有市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也!

豆丝的食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吃法有煮、炒、蒸、炸。

煮:先将水烧开,再放入豆丝(干湿均可)(也有冷水下锅的),中火煮熟即可加调料食用。

炒:一般用湿豆丝炒食,如果是干豆丝需要先用水发开。炒法同炒面类似,快炒透时,加入香蒜、佐料等,可晕可素。炒豆丝是我的最爱。

蒸:湖北人喜欢吃粉蒸肉,用干豆丝打底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干丝豆透气,蒸气易于上升力、肉容易熟,干豆丝又吸收蒸肉流出油而使豆丝更好吃。

炸:儿时的最爱。炸米炮的来了,一般用大米做原料,我喜欢用丝豆做原料,炸出来膨化得更充分,更有风味。

也许豆丝源于黄陂,因此,一提及豆丝,就想起黄陂,称之为黄陂豆丝。但豆丝并不只是黄陂才有,云梦、孝感、安陆、大悟、应城、京山等地均有做豆丝的习惯,是过年必办的年货之一。

二.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塔耳柿子

塔耳柿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塔耳柿子是湖北武汉黄陂区的。

塔耳柿子

武汉市黄陂区土协会

14060564

柿子(新鲜水果)

三. 湖北省 武汉 江汉区 藕丸子

藕丸子的做法:

(1)洗切磨浆。鲜藕洗净,削皮去节,在藕盆内壁或米箩内研磨成藕浆。

(2)沥水搓丸。将藕浆用净布包扎,用力挤除水分,放至半干半湿时加入适量的精盐、味精、芡粉、苏打、五香粉及酱油、麻油少许,调和拌匀,搓成比鸡蛋略小的藕丸生坯。

(3)油炸笼蒸。将生坯放入滚锅的菜油中炸熟,炸熟的藕丸经久耐放。食用时,将藕丸盛入碗内。盖上一层红糖,旺火蒸至红糖全部溶化,便可食用。

特点:色泽诱人,味鲜酥嫩,香脂软溜,清隽爽口。

四. 湖北省 武汉 汉南区 青草湖甲鱼

青草湖甲鱼

武汉市汉南区东荆街黄家墩青草湖甲鱼养殖协会

甲鱼又称鳖、团鱼,南方一些地方称为潭鱼、嘉鱼。其头象龟,但背甲没有乌龟般的条纹,边缘有软状裙边,壳要比乌龟的软。颜色墨绿。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周围是细腻的裙边,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肢各生五爪,爬行敏捷,从外形颜色观察,甲鱼通常背脊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

鳖与其它海龟的壳不同之处在于:骨质壳没有周边骨板,高纹理表层,没有角状外骨板以及松散连接的腹(腹甲)。躯干略呈卵圆形,吻长,鼻孔开口于吻端,背部隆起有骨质甲。四肢粗短稍扁平,为五趾型,趾间有蹼膜,雌体尾一般不达裙边外缘,雄体大都伸出裙边外。

五. 湖北省 武汉 汉南区 炖莲子

过去,有钱人家多食炖莲子。小贩在前面的挑子上安放有炉和装水的锅,锅盖上有若干小圆孔,每孔各放一小筒子罐,内装莲子,浸于热水之中,另备有小碗,小瓢。遇有买主,抽出一小筒倒入碗中即可。当然,这些莲子均为事先炖熟的,并加有糖。

六.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杨楼子湾麻油

杨楼子湾麻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杨楼子湾麻油是湖北武汉黄陂区的。

【产品简介】

去渣、炒熟、粉碎、蒸热、制饼、打榨,这些古老的手工业劳作,历经400多年岁月的洗礼杨楼子榨油坊依然保持着它原有的面貌。在这里可以看到旧时的打渣工具:量筒、油缸、牛拉石磨……杨楼子榨油技艺被写进《天工开物》。十三代传承的手工技艺和产品品质仍获得社会各界认可。在十六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杨楼子塆食用油被评为“中华民族特色食品”,油坊生产的“寿康坊”牌食用油也荣获金奖。

【品牌故事】

盘龙城杨楼子塆杨氏古榨坊,起源于1558年嘉靖年间。漕运繁荣时期,从黄花涝这里的渡口运出的货物中常常混着浓郁的油香,多半是出自杨楼子榨油坊。其中压榨的“杨楼子塆麻油”曾为皇宫贡品。如今,黄花涝古镇风华已不复存在,杨氏的麻油依然十里飘香。百年榨坊,保留农耕文明。现在杨家的榨油工艺,已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氏榨坊十三代传人杨德元不仅继承祖业,并将传统榨油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从而将榨油工艺发扬光大,成为行业中具有历史文化的品牌。

七. 湖北省 武汉 新洲区 桂花米酒汤圆

好黏的,汤圆很软很软,非常好吃,其实武汉人吃的讲究一点也不比四川人差,也是非常有钻研精神的。

八.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武汉鸭脖子

武汉鸭脖子

鸭脖子,又名酱鸭脖或酱鸭脖子,属于酱汁类食品(主要是酱板鸭,包括酱鸭翅、酱鸭脖、酱鸭拐、酱鸭掌、酱鸭舌、酱牛肉、酱板鱼、酱板干子、酱板藕等),最早起源流传于清朝洞庭湖区的常德,经湖南流传至四川和湖北,近年来风靡全国。酱汁类食品通过多种香料浸泡,然后经过风干、烤制等工序精致而成,成品色泽深红,具有香、辣、甘、麻、咸、 酥、绵等特点,是一道佐酒佳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汤腊九在成都学习卤菜技术和中药材配方,回武汉后,开起了首家鸭脖子专卖店。

九. 湖北省 武汉 汉阳区 武汉粉蒸肉

粉蒸肉的做法:

材料:带皮的五花肉(底板肉或排骨或猪保肋肉1方.或用前胛肉,后臀肉肥瘦各半),垫底的菜:青黄豆(青豌豆,红苕,老南瓜,嫩土豆,小芋儿,四季豆等)。

制作五香粉:小茴香+桂皮+八角+花椒+三萘微炒后舂碎成为五香粉。(我喜欢自制,商店有卖)

准备米粉:饭米和糯米按3∶1的比例,用小火炒成微黄后将米稍微碾一下,不要舂的太细。我是在米中加入了八角、桂皮、砂仁、丁香、花椒、干辣椒一起用文火烤培炒至香味溢出,米粒焦香,碾成粗粉子。(我喜欢自制,商店有卖),然后把米放入盆中,倒入开水浸泡,至大米吃入水分,泡胀备用。

制作:

1、五花肉切成片,比肉片厚一点,比门板薄一点儿,放入盆中。如果选用底板肉(五花肉和腿肉之间的瘦多肥少)等较瘦的肉,加少许生菜油拌匀码上。红糖剁细加水调匀备用。使吃时有自然的回甜口感。

2、青葱叶、生姜、生花椒铡成细末备用。油炒剁碎的郫县豆瓣,使生辣味变为香辣味,腩香备用。

3、肉盆中放入黄酒,盐,姜末,葱末,花椒末,五香粉,味精,少量酱油,拌匀肉片。加入油炒过的郫县豆瓣,拌肉上色。加入红糖水,撒在肉中拌匀,码味,回甜。

4、上锅蒸前才加入米粉,量不可多,拌粉不要太干,加少许清水拌匀蒸出来才滋润。

5、蒸碗要先抹一遍香油,便于以后翻扣时不粘碗。把拌好味的肉片皮向下摆入蒸碗中,青黄豆放入刚才拌肉片的盆中加少许盐、少许米粉拌匀,倒在肉片上面。上笼急火猛蒸,一汽呵成。蒸1小时。(如果用无皮的肥瘦相间的肉,就不需要摆碗,只要拌匀就行了,把青黄豆一起拌匀蒸)

提示:

可以先放点儿清水浸泡米粉10分钟。一定不能久泡。

外面一般卖的袋装的蒸肉米粉是已经加过盐的, 而豆瓣酱本身也含有相当的盐份,所以往排骨里加盐的时候要小心。

十.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黄陂马蹄

黄陂马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陂马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陂马蹄是湖北武汉黄陂区的。黄陂荸荠,球茎扁圆、脐平,表皮枣红色,肉脆色白、汁多渣少、味甜。“黄陂荸荠”保护区面积达5622公顷,年产16800吨,成为全国荸荠主产区之一.黄陂荸荠,适宜种植区有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前川街、横店街、罗汉街、李集街、蔡榨街、三里桥街等行政区域内水田范围,球茎扁圆、脐平,表皮枣红色,肉脆色白、汁多渣少、味甜。全区“黄陂荸荠”保护区面积达5622公顷,年产16800吨。2016年产值突破3亿元,销售到山东、河南、湖南等地。

黄陂马蹄

武汉市黄陂区土协会

13326899

荸荠(新鲜蔬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