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蒙古特产蒙语名字 蒙古族蒙语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蒙古特产蒙语名字 蒙古族蒙语介绍更新时间:2023-12-23 17:51:53

一.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满洲里 蒙古手抓羊肉

顾名思义就是手抓羊肉。把带骨的羊肉按骨节拆开,放在大锅里不加盐和其它调料,用原汁煮熟。吃时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着吃。客人不要自己动手随意选食,主人会视客人的年龄,选择不同部位的羊肉。

二. 吉林省 松原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蒙古族四胡音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四胡音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辽市蒙古族四胡,蒙古语称“侯勒”、“胡兀尔”、“胡尔”,康熙朝编纂的《律吕正义后编》中称之为“提琴”。蒙古族四胡是最具蒙古族特色的乐器之一,分高音四胡、中音四胡和低音四胡三类。高音四胡音色明快、脆亮,多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中低音四胡音色浑厚、圆润,擅长演奏抒情性乐曲,并主要为科尔沁民族说唱艺术乌力格尔和好来宝伴奏。它们在蒙古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蒙古族四胡代表性曲目有《赶路》、《八音》、《阿斯尔》(以上为大四胡)、《莫德列马》、《弯弯曲曲的葡萄藤》、《荷英花》(以上为小四胡)等。蒙古族四胡文化积淀丰厚,表现力丰富,技艺自成一体,旋律悠扬、古朴,是从事半农半牧生产方式的蒙古族人民杰出的音乐创造,在蒙古族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元朝以后,四胡艺术广泛流传,曾一度风靡于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华北等汉族聚居地区,对汉族民间说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市是目前四胡艺术最为繁盛的地区。

三.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察哈尔右翼中旗 蒙古奶食

当地蒙古族奶食

蒙古族传统饮食离不开肉和奶。奶制品有黄油、奶油、奶酒、奶豆腐、奶皮、奶茶等。还有携带方便、耐饿的炒米。

黄油,蒙古语称“希日陶苏”,奶食品之冠是黄油其味道独特纯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牧民招待宾客的佳品。黄油可以从奶皮子里提,可以从白油中提,也可以从鲜奶凝结出的油皮中提取。

奶茶,亦称蒙古茶。蒙古人最喜好的不可缺少的饮料。俗话说,牧区“宁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茶”。奶茶的熬法,通常是将青砖茶或黑砖茶捣碎,抓一把茶装在小布袋里(也可不装袋),放入开水锅里煮,茶在锅里翻滚时,要不断用勺子搅拌,三四分钟后,即把新鲜牛奶徐徐加入。鲜奶与水的比例,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习惯。奶茶开锅后,又以勺频频翻搅,待茶0融、香气扑鼻时,即成。一般为浅咖啡色。有的地方加点盐,有的在喝茶时随用随加。此外,有的地方把炒米或小米先用牛油或黄油炒一下,再放进茶里煮。这样既有茶香味,又有米香味。

奶酒,蒙古人传统的酿酒原料是马奶,故称马奶酒。烈性奶酒的做法是,将新鲜生奶倒在木桶或瓮里,置向阳处,用木杆来回搅动,待发酵脱脂后,把剩余的奶浆倒入铁锅内蒸煮。蒸锅上罩一个80厘米高的形如蒸笼的木桶,靠桶的上端放一个双耳瓦罐,瓦罐上方把装有冷水的铁锅坐在木桶上,桶的周围和上下用布或毛观点、麻袋等物紧紧围住。蒸锅下用猛火烧,水蒸气随筒散出,酒精凝在冷水锅里,滴在瓦罐里,即成奶酒。做工精细的酒,无色透明。其工艺流程为六蒸六酿,即头次酿的奶酒称“阿尔乞如”,酒力不大,度数不高,再将“阿尔乞如”倒入锅内,加上一定数量的酸0酿出来的酒,称为“阿尔占”(回锅酒。三酿的称“和尔吉”(二次回锅酒),四酿的称“德善舒尔”。其酒精含量一般不超过30度。也为达斡尔族饮料,由高度发酵的酸奶分解出油后蒸馏而成。一般在夏天奶多时制作。头锅酒有少许白酒及酸奶味。度数不高。

奶豆腐也称奶干。做法一:把熬奶皮子剩下的奶,或制黄油后余下的奶渣,待其发酵后,用麻布滤去水分,放进锅里慢火煮,边煮边搅,待其稠糊时,装入布袋压榨,挤出黄水后,倒入木模,便成方块,再切成长条或小方块,晒、晾干即成。做法二:把鲜奶放置发酵后,撇取上层白油,再倒入锅里煮熬。等奶呈老豆腐,装入刻有各种图案的木模,放通风处晾干即成。白色透明有油性的为上品,发黄较硬的次之。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

奶皮子做法:将新鲜牛奶放入铁锅中,用文火熬,待牛奶稍微滚起后,用勺子不断翻扬,至泛起泡沫为止,停火后,冷却到第二天,一层奶脂凝结于表面,像蜂窝状麻面圆饼,用筷子挑放在案板上,折成半圆形,在通风处晾干。放入茶中或跟炒米拌在一起吃均可,香甜可口,营养价值极高。秋季是制作奶皮子的黄金季节,原奶质量好,奶皮子就凝结得厚。

炒米,蒙语叫做“蒙古勒巴达”,就是蒙古米的意思。它是用糜子经过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再兑酸奶和白糖等搅拌,解饿又解渴,清香爽口,是别具风味的传统食品。

四.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内蒙古地毯

内蒙古以质地纯良工艺精细、图案优美著称于世。目前已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壁毯《草原骏马图》、《长城》都是令人称绝的艺术珍品,《六福捧寿》、《渔樵夜读》等百余种出口仿古地毯,以其图案细腻、配色古朴吸引了大量外商,使我国仿古地毯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尤其是用编织的氧化铝镀金丝打底,制作出的盘金皇宫御用地毯,毯面溢彩流光图案栩栩如生,为我国独有的地毯艺术珍品。

五. 内蒙古 兴安盟 乌兰浩特市 驼形组合蒙古刀

驼形组合蒙古刀是牧民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也是室内装饰品。该产品采用手工雕刻鉴花的制作方法,造型艺术另有别致之处。驼身用红、桦木雕刻而成,刀把以牛角、驼骨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呼和浩特)

六. 内蒙古 包头 昆都仑区 内蒙古黑瓜籽

一种形似黑色的籽实。俗称打瓜籽。黑瓜籽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淀粉等营养成份,是制作各种糕点、月饼、油茶面等食品常用的辅料。自治区黑瓜籽在哲里木盟、赤峰市、兴安盟、巴彦淖尔盟、包头市、伊克昭盟均有出产,年出口量在50万公斤左右。

七. 内蒙古 蒙古牛

原产于蒙古高原地区。广布于内蒙古、黑龙江、河北、陕西、山西、宁夏、甘肃、青海、吉林、辽宁等省、自治区。在内蒙古,主要分布于锡林郭勒、昭乌达、哲里木、兴安四个盟,即分布在湿润度在27%以上的干草原地区;在新疆,蒙古牛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等地;在黑龙江,主要分布在嫩江、绥化和松花江的部分地区;在甘肃、青海、宁夏等省、自治区分布较广

据考古发掘材料,在内蒙古的伊克昭盟乌审旗发现的人类化石,证实早在6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同时发现有牛、马、野猪及鹿等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契丹,直到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都从事畜牧业和狩猎业。秦汉时期(公元前200年),《史记.匈奴传》和《后汉书.乌桓传》中记有:“食肉饮酪”、“逐水草迁徙”和“其畜之所有则牛、马、羊……”等的记述。说明当时的养牛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

蒙古牛不论任何地区,大多以终年放牧为主,没有棚圈,一般150-200头为一群饲养管理极为粗放。

蒙古牛既是种植业的主要动力,又是蒙、汉等民族乳食与肉食的重要来源,在长期不断地进行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情况下,形成现在的蒙古牛。

乌珠穆沁牛属蒙古牛中的一个优良类群,是在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草原地区肥美的水草条件下,蒙古族牧民长期人工选择形成的,保持着遗传上的稳定性,形态上相似性,无论颅骨结构、外形特征、经济特性或生物学特性等,都表现出其品种类群的固有特点。具有体质结实、适应性强等特点;在肉、乳生产性能中以肉质好、乳脂率高等性状而著称。在蒙古牛系统中,素以体大、力强、肉多、味美而驰名于自治区之外。

安西牛是长期繁衍在甘肃素有“世界风库”之称的安西县的蒙古牛中一个优良地方类群。

外貌特征

体格中等,地区类型间差异明显,有大、中、小三种类型。体躯稍长, 前躯比后躯发育好。头短、宽而粗重,颈部短而薄,颈垂小, 甲低平。胸部狭深,腹部 圆、大而紧吊,后躯短窄,荐骨高, 部尖斜。四肢粗短,后腿肌肉不发达。毛色以黄褐 色及黑色居多。成年牛体重,公牛350~450千克,母牛275~360千克;体高分别为113.5 ~120.9厘 们07.7~116.8厘 。

生产性能

蒙古牛具有肉、乳、役多种经济用途,但肉乳生产水平都不很高,故属 非专门化品种。蒙古牛产后100天的平均日产乳量5千克,乳脂率5.22%。母牛初情期为8 ~12月龄,24月龄始配,因四季营养极不平衡而表现季节性发情。中等营养的成年阉牛屠 宰率53.0%,净肉率44.6%,眼肌面积56.0厘米2。抓膘能力强。乌珠穆泌牛是蒙古牛 中的一个优良类群,主要产于东乌旗和西乌旗,其中以乌拉盖河流域的牛群品质最好。

八. 内蒙古 通辽 科尔沁区 科尔沁蒙古馅饼

科尔沁蒙古馅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蒙古馅饼是科尔沁一种传统的特色美食,在通辽市民族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保护好这一特色美食,使其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使通辽特色饮食文化走向全国,一直是通辽市工商局思考的问题,经过多次调研,认为蒙古馅饼应有自己的商标,形成品牌优势,做大做强蒙古馅饼产业,把“科尔沁蒙古馅饼”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辽市工商局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和市商务局积极合作,请示自治区工商局、国家工商总局,积极商讨注册“科尔沁蒙古馅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事宜,尽力指导和帮助通辽市餐饮行业协会设计制作商标图样和申请材料。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在9月28日终于以通辽市餐饮协会的名义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请注册商品(30类)和服务(43类)两个类别的“科尔沁蒙古馅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商标局对“科尔沁蒙古馅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受理,标志着通辽市餐饮服务行业迈向了品牌发展新的阶段。

蒙古馅饼的诞生有800年的历史。相传800多年前,科尔沁始祖哈布图哈萨尔晚年喜爱面食“兀都麻(烧饼)”,后来,王府中的厨师借鉴中原地区葱油饼的制作方法,以小麦面做皮,用牛羊肉为馅,手工压制成饼,两面煎至金黄色,使之外皮酥香软糯,肉馅鲜嫩清香。哈萨尔食后大悦,名之为“沙粒饽饽(馅饼)”。400年后,这种食品随着部落的迁徙,被哈萨尔的后裔带到科尔沁草原广泛流传,被称为“科尔沁蒙古馅饼”。历史上,“科尔沁蒙古馅饼”曾经是“大清国母”孝庄文皇后和康熙、乾隆皇帝的最爱美食。由于它历史悠久、制作独特,酥软香嫩、营养丰富,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展,已经成为科尔沁草原上的各族人民喜爱的食品。2003年元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通辽视察期间,在通辽科尔沁宾馆就餐,“科尔沁蒙古馅饼”成为主餐之一,曾受到-赞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以及冯小刚、李双江、蒋大为、德德玛等艺术家,都曾食用后并给予高度评价,赞誉为“草原饮食文化中的精品”。

由于科尔沁蒙古馅饼的独特风味,在1990年北京举办的第11届亚运会上,备受各国运动员的青睐;2002年,“科尔沁蒙古馅饼”被评为“内蒙古名点”;2012年在黄河美食节上获“中国名点”荣誉称号;通辽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于2012年10月24日成功制作出中国最大的“科尔沁蒙古馅饼”(直径5米、厚2厘米、重325公斤),并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至此,历经四百余年传承的“科尔沁蒙古馅饼”名满中华,成为餐饮界的标志性美食。

“科尔沁蒙古馅饼”是生活在科尔沁草原上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并传承与发展的特色面点食品,拥有浓厚的草原文化底蕴,在各级烹饪大赛中先后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地方名点。注册“科尔沁蒙古馅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于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域美食文化名片,弘扬科尔沁美食文化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白宝龙)

九. 内蒙古 包头 石拐区 牛鞭

公牛的生殖器。牛鞭性平,味甘,入药有养血止血、滋阳润燥的功能。亦可加工成宴席佳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