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东特产酥皮里面是咸的 广东特产纸包黄皮果脯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东特产酥皮里面是咸的 广东特产纸包黄皮果脯更新时间:2024-04-17 21:05:38

一.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庵丁

学名是中华海鲇。无鳞,有粘液,骨硬,头部有两粒石,鳃后两侧及背鳍有刺;头大身小,看似无肉,但其肉质甜滑,味道鲜美,有“低等鱼,高等吃”的说法。传统吃法是罗卜焖庵丁,味道非常清甜鲜美。( 番禺)

二. 广东省 中山 沙溪凉茶

“沙溪凉茶”是中华老字号广东益和堂制药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山“黄潮善堂”生产的传统名药,距今约一百年历史。“沙溪凉茶”对于治疗四时感冒、发热伤寒等病症的居家良药。大凡老广东和老华侨没有不知沙溪凉茶的。沙溪凉茶不但可以治病,也可作为夏季的清凉饮料,具有消暑散热、生津止渴的保健作用。

沙溪凉茶的创始人,是中山沙溪塔园村人黄汇,出生于1861年,家境贫寒,15岁起便自食其力,当轿夫谋生。黄汇与其他轿夫不同,黄汇青年期间酷爱收集中草药,经常利用自己游走他乡的便利,收集各地的中草药,为穷苦人家治病,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当地人的赞赏。

清光绪十年(1885)间,黄汇总结和整理出一条专医感冒、劳倦伤寒的验方,然后挂牌行医,自行采药和加工,用纸袋包装起来出售,包装上写有“沙溪伤寒圣茶,黄汇制造”的字样,当时人们称之为黄汇凉茶。到解放以后,因国人都认为“百病皆由伤寒起”,而这种凉茶对感冒特别有效,黄汇凉茶也称为沙溪伤寒茶。由于药效显著,黄汇的小药铺当时经常出现排队购买凉茶的情形。水涨船高,黄汇因此家业渐大,终于发了大财,从以前一个到处做工和给人抬轿子的穷轿夫,变成一个出门坐轿的阔人。发财后的黄汇将自己的儿子黄国屏送进大学学医,学成回到中山行医,黄国屏继承父业后,把父亲开的小药铺改名为“黄潮善堂”,将茶名改为“伤寒圣茶”。后人为纪念黄汇,就将此茶以他的故乡命名——沙溪凉茶。

黄汇开的小药铺解放后辗转成了中山县沙溪凉茶厂,当时是沙溪供销社的下属单位,虽然说企业化生产,但产量还是非常低,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1975年沙溪公社便专门办厂来接管沙溪凉茶厂,1984年沙溪凉茶厂更名为沙溪制药厂。1990年批准更名为广东省中山市沙溪制药厂,在新世纪之初,沙溪制药厂改制,起了一个药味十足的新名字“益和堂”。2003年批准更名为广东益和堂制药有限公司。多年来,“益和堂”坚持科技创新质量取胜的宗旨,使本公司发展成拥有先进的生产、检验设备的现代化中型制药企业。100年历史的感冒良药“沙溪凉茶”用现代科技提取有效成份,制成“沙溪凉茶颗粒”和“沙溪凉茶袋泡茶”,被卫生部收载为国家标准,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先后同金鸡片、排石颗粒等九个品种,荣获《全国获奖药品临床应用信誉评价调查信得过》药品奖。 “益和堂”于1993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颁发“中华老字号”称号;于2006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颁发“中华老字号”称号。

沙溪凉茶其实不是“茶”,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中药,它是由中草药熬制的,没有任何副作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加上中山这边天气潮湿,喝凉茶就跟平时喝水一样,而中山人认为喝药不吉利,就一直称为凉茶,久而久之,这个的“茶”便有了双重含义,除了表示普通的茶水,同时也有“药”的含义。沙溪凉茶主要成分有岗梅、金纽扣、蒲桃臭、屎茉莉、野颠茄。除了用于四时感冒、身倦骨痛、寒热交作、胸膈饱滞、痰凝气喘,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功效,就是夹色、梦泄伤寒,在现代医学当中,没有伤寒这种说法,于是沙溪凉茶在全国医药规范中舍去了这两种功效。

沙溪凉茶,经现代研究证实,本品具有镇静、镇痛、催眠和抑菌等作用。本品以10克/公斤的剂量,能明显地延长戊-钠对小白鼠睡眠时间,说明本药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以20克/公斤剂量,能明显对抗由醋酸所致的小白鼠扭体反应,说明有显著的镇痛效果,本品对大肠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三. 广东省 茂名 茂南区 珍珠酥皮鸡

珍珠酥皮鸡

用料:

鸡脯肉200克、面包粉30克、土司30克、鸡蛋1个、精盐少许,胡椒粉1克、料酒5克、蒜茸10克、酱油5克、干细豆粉50克、精炼油1000克(约耗70克)。

制作方法:

1.土司切成0.5CM的小方颗粒,鸡蛋与干细豆粉调成全蛋糊,鸡脯肉切成边长为4CM的等边三角形,厚度为0.5CM,于精盐、酱油、料酒、胡椒粉、蒜茸拌匀,腌制10分钟。

2.将鸡片裹上一层全蛋糊,再沾上土司颗粒后,撒上面粉包裹完整。

3.锅置中火上,烧油至五成热,下鸡片炸至皮面金黄酥香,捞出装盘即成。

风味特点:

皮酥肉嫩,咸鲜味香。

备注:

1.鸡片、土司颗粒大小均匀。

2.鸡片裹全蛋糊要饱满,以便土司颗粒沾裹均匀。

3.炸制时油温不宜太高,防止将鸡片炸焦。

四. 广东省 东莞 东丰龙眼

选育单位: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品种来源:储良龙眼/石硖和大乌圆龙眼混合花粉

特征特性:树势中等,树干开张。开花期3~4月,花序较长,成花坐果能力强。果实扁圆形,较大,均匀度好,平均单果重10.2克,果肉乳白色,半透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12%,维生素C含量38.6毫克/100克果肉,可滴定酸含量0.080%,可食率69.4%。

产量表现:东莞12年生石硖龙眼树高接第三年(冠幅1.80米×1.65米)株产12.2公斤,第四年(冠幅2.25米×2.14米)株产17.4公斤,第五年(冠幅2.67米×2.45米)株产24.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⑴采用乌园、储良、石硖或福眼作嫁接砧木,春季或秋季进行嫁接育苗;⑵挖深、长和宽各0.8米大坑种植,株行距5×6米,每亩种植约22株;⑶秋梢生长和幼果发育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3~5次;⑷选12月份老熟的未次秋梢作为结果母枝,秋梢老熟后采用环割或药物进行控梢促花;⑸花穗主轴长有4~5条一级侧花穗时进行摘心,第一次生理落果后进行疏果;⑹枝梢生长及果实发育期注意防治霜霉病、炭疽病、蝽蟓、蛀蒂虫等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东丰龙眼丰产稳产,果实较大、扁圆形,味甜,品质中上。适宜我省龙眼产区种植。

五. 广东省 东莞 松糕

松糕

年二十五炊松糕,祈求来年高升。松糕亦用糯米粉做,将糖粉和入糯粉中,栖入松糕格内。到一半时,放人花生米碎与糖粉。然后再栖满糯粉,蒸熟。新鲜时松软香甜,美味可口。

六.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山姜

游客到连州旅游都喜欢购买土黄精。广东的黄精主要产于连州市。黄精具有补气养血、祛风退湿的功效,经常服食可益寿养颜,为家庭的保健佳品。



黄精俗名“山姜”,古称“黄芝”,意为像灵芝一样是“灵丹妙药”。黄精又谓“救荒草”,其典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任连州刺史时,爱吃黄精,他说:“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与老少代粮。”从此,黄精便又叫“救荒草”。黄精还有一个雅号叫“仙人粮”。传说古时候有位姑娘因父母逼婚,愤然离家出走。几年后,乡亲们上山砍柴碰见她,欲劝她归家,但她婉言拒绝,旋即跨崖越岭,步态轻盈,好像仙女凌空而去。后来,人们发现她栖身的岩洞储备的食粮原来是黄精。



现在,连州的黄精年产量为25吨,经九蒸九晒制成成品。近几年,黄精制品纷纷开发成功。其中,黄精糯米酒曾荣获广东四新产品优秀奖;1993年被核定为“广东省名牌产品”。而今,黄精糯米酒成了游客争购以馈赠亲友的佳品了。

七. 广东省 广州 南沙区 广东四式汤圆

广东四式汤圆

先将绿豆、红豆、糖冬瓜、芋头分别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味品制成4种甜馅料,将汤圆皮分别包入4种不同的馅心,做上记号。将4种汤圆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装不同馅料的汤圆各一个。特点是软滑细腻,4种味道各异。

八.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风肠

风肠:别处都叫“腊肠”,为什么东陂却叫“风肠”呢?原来东陂风肠要靠山风来风干。一条自西北方峡谷钻出来的西溪,缓缓地流到东陂镇边,也把习习的山风带到了镇子上。五更天,制风肠的人家便将一篙篙的风肠从凉棚里托出来,晾到露天“打冷风”;中午日头猛,又将一篙篙的风肠托回凉棚里去。

东陂风肠的肥肉瘦肉搭配很有讲究,三成肥肉七成瘦肉的叫“三七肠”;二成肥肉八成瘦肉的,便叫“二八肠”。

九.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麻通

麻通是吴川糖果生产中的独特名优产品,该产品系用大糯米、水芋头、白糖、芝麻等原料,经过特殊的处理方法和制作技术做成半成品,晒干后随时备用。再加工制作时,将此半成品先后投进分别用文武火煮成不同温度的两个油锅中去炸,炸至膨胀适度,取出淋上白糖胶,洒上芝麻即成。成品粗如甘蔗,长7~8公分,中空充满泡沫,入口松脆香甜,是糖果中佳品。麻通的制作,在吴川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其制作技术长期秘传,直至60年代才公开。( 吴川)

十.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黄皮

从化黄皮品种有酸皮、臭皮、甜皮、白鸡心皮、黄鸡心皮、白糖皮、独核黄皮、鸡心独核黄皮、从城黄皮等多个品种,以鸡心黄皮和从城黄皮(从化城内独核黄皮)为优。

鸡心黄皮是黄皮之中的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从化灌村、城郊、江埔等地,鸡心黄皮果大,鸡心形,平均单果重12克,果粒均匀。成熟时呈金黄色,足熟时古铜色。可食部份占68%以上。皮薄肉厚,甜酸适中,含可溶性固形物14-17%。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38毫克。7月果熟的季节每年有许多外地游客到从化品尝鸡心黄皮,评价鸡心黄皮果大、风味极佳。

从城黄皮栽培历史已有300多年,7月果熟,果穗长,果大核少,皮薄、肉滑、味甘甜、芳香。( 从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