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牛特产 中国最有黄牛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牛特产 中国最有黄牛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12-24 16:29:10

一.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槟榔江水牛

槟榔江水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槟榔江水牛(Bos bubalus)是我国发现的唯一的河流型水牛,据史料记载槟榔江水牛在腾冲县饲养和使用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槟榔江水牛是牛科,水牛亚科,属亚洲水牛种,河流型水牛亚种中的一个地方类群。槟榔江水牛长期以来为农户自繁自养,是乳、肉、役兼用河流型水牛品种,正加大力度开发其乳用性能。

产区分布

槟榔江水牛主产于腾冲槟榔江上游,主要分布于猴桥、中和、荷花、明光、滇滩等乡镇,全县各乡有零星分布。

生物特性

槟榔江水牛适应性较强,主要生活在海拔较低的低热河谷地带,但在海拔500~2000m的地区也能正常生长繁殖。槟榔江水牛采食能力强,耐粗饲,各种青草、树叶、农作物秸秆等均为该牛采食的饲料。性情温驯,易管理,稍有神经质。一年四季均以放牧为主,晚上或重役情况下适当补饲青干草、包谷及农作物秸秆。槟榔江水牛抗病力强,只要饲养管理得当,一般不会发生疾病。常见易感多发病主要有牛出败、气肿疽、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蛔虫以及一些胃肠道疾病和代谢病。

体形外貌

槟榔江水牛被毛稀短,皮薄油亮,皮肤黝黑;被毛以黑色为主,大腿内侧、腹下毛色淡化,未成年个体部分毛尖呈现棕褐色。大约20%的个体有“白袜子”现象,即四肢下部以及耳毛,唇周毛白色。有少量个体白额、白尾帚,无晕毛、沙毛和白胸月现象。头长窄,额凸,额部无长毛;鼻平直,鼻镜眼睑黑色;耳壳薄,耳端尖,平伸;角基扁,角形螺旋形、小圆形、大圆环以及前弯角均有,黑色,螺旋形居多,约50%。无肩峰、颈垂和脐垂,胸垂大小与营养状况呈正相关;母牛乳静脉明显,盆状乳房,主要为黑褐色,白袜子个体乳房粉红色;尾至后管,部分到飞节,尾帚毛密中度;蹄质坚实、黑色。颈细,长短适中,水平颈,鹿颈形;头颈、颈肩背、背腰、腰尻结合良好,背腰平直,胸宽适中,良腹,斜尻;四肢发育正常,肢势良好;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母牛后躯发达,侧视楔形,整体结构中度。通过对正常饲养条件下的60头成年水牛(其中:公牛10头,母牛50头)和部分不同年龄阶段的水牛分别进行体尺体重测量,成年公牛体高138.15±5.35、体斜长146.55±8.94、胸围192.4±8.52、管围21.2±1.0、体重475.58±55.48,成年母牛体高131.77±3.31、体斜长139.16±7.99、胸围194.22±9.66、管围20.44±0.85、体重430.18±57.15。

生产性能

槟榔江水牛母牛初情期30月龄,一般36月龄初配。发情多集中在8~11月,发情周期平均21d,发情持续期2~4d,妊娠期平均310d,生命周期20年,一般利用年限15年。公牛初情期24月龄,有爬跨反射,30月龄性成熟,适配年龄42月龄。该品种目前都采用本交,未进行人工授精,公母本0种比例1:30。种公牛一般利用年限10年,生命周期约20年。据水牛良繁场提供的31头母牛测定资料,槟榔江水牛平均泌乳天数269天,平均一个泌乳期产奶量达2452㎏,最高产奶量3685㎏。另通过民间调查产奶母牛60余头,一个产奶周期产奶量约1800kg。2006年由云南农大重点实验室对31头槟榔江水牛乳样进行测定,其中乳脂肪6.73±0.47%,蛋白质4.05±0.14%,乳糖4.99±0.06%,无脂全固体9.99±0.19%,全乳固体16.73±0.56%。对测定牛群中的5头成年牛(其中公牛2头,母牛3头)进行屠宰测定,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和骨肉比,公牛分别为44.51%、33.37%、35.8 cm和1:2.99,母牛分别为41.16%、30.42%、29.5cm和1:2.67。.

二. 四川省 达州 宣汉县 巴山牛

巴山牛的产地包括陕南、川西、鄂西北三省连界的广大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正处于大巴山系。按类型,巴山牛的粗壮型分布于湖北的竹山、竹溪、房县,陕西的平利、旬阳等县;结实型分布于陕西的西乡、镇巴、洋县、城固、南郑、紫阳等县; 细致型分布于四川的宣汉、达县、开江、万源、城口、平昌等县、市。

【形成历史】

主产于川、鄂、陕三省交界的大巴山区。产于四川境内的宣汉、达县等地者,层名宣汉牛;产于湖北境内郧阳地区的竹山、竹溪、房县者曾名妙垭牛,后经省、地级定名为郧巴牛;产于陕西境内西乡、镇巴、平利旬阳赤崖及商洛地区者,曾名西镇牛、平利牛、赤崖牛和岭南牛,后经省级统一命名为秦巴牛。1982年5月,《中国牛品种志》编写组会同三省有关地、县领导和科技人员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上述地区的生态条件、牛的来源及其特征和特性等相似,各地方品种应属同一品种可,并统一定名为巴山牛。

产区出土的宋代(公元960-1279年)卧姿陶牛,外形粗壮结实,肩峰高,肌肉丰满,与现代的巴山牛相似,可见当地饲养黄牛已有悠久历史,在宋代,巴山牛已具雏形。

耕牛是产区用以运输、耕地的主要役畜和肉食来源,历史上早就把耕牛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以增加经济收入,或串换自己所需要的耕牛。产区各县都有牛市,并有悠久历史,交换者常跋涉数百里,聚集数百人。由于牛种的影响,刺激养牛户养大牛、养壮牛。

产区为三省交界地区,历史上累遭兵乱和灾荒,灾区曾大量移民,耕牛也随之迁入。由于移民来自各地,牛的来源也各不相同,迁入当地后,经长期风土驯化和当地牛群混牧和种牛的交换,当地人民对黄牛的选择和饲养管理精细程度的不同和生态条件的某些差异,因而巴山牛又形成了不同的类型。粗壮型体躯充实,肌肉比较丰满,体型较大;结实型骨骼结实,结构紧凑,肌肉比较丰满,毛细密,皮较薄;细致型皮薄毛细,耳、颈血管明显,乳静脉显露,体格较小,细致紧凑结构匀称。

产区人民历来重视耕牛的选种,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种牛的选择,要求红毛黑蹄、“一高”(肩峰高)、“二大”(-大)、“三宽”(头、胸、尻宽)、“四窄”(蹄缝紧)、“五粗”(颈、四肢粗)、“六光”(两眼、四蹄光亮)。仰慕牛户常不辞劳苦,牵发情母牛跋涉十里外,挑选优秀公牛配种。

三.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独龙牛

独龙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独龙牛,曾用名大额牛, 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是世界范围现存牛属动物的七个种之一,也是黄牛属中一个独立的牛种,属肉用型地方品种。

独龙牛中心产区为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具有野牛体形和彪悍的外貌特征和习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耐高寒,耐粗饲,产肉性能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独龙牛(Mythun)是世界范围内现存牛属动物的七个种之一,是云南省牛属动物的六个种之一,占有重要的分类学地位,是肉用型的地方品种和地球上的濒危品种之一。独龙牛产于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一带,分布于云南省怒江州的独龙江、怒江流域,以及印度的阿萨姆邦、不丹、东孟加拉和缅甸北部克钦邦海拔1500m以上的山区,为一种半野生半家养畜种,其分类学地位属于牛亚科黄牛属(BOS)中独立的一个种(BOS Frontalis)。在我国,独龙牛是唯有独龙族人民驯养的一种牛,独龙语叫“阿布”,为体大而有野性之意。“独龙牛”一词来源于傈僳语“曲阿尼”,汉译即为“独龙牛”。

多年来,在国家、省、州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贡山县独龙牛保种工作坚持以选育优质畜种,以原产地独龙江乡为主,在怒江沿线易地保种扩繁,从而增强供种能力。自八十年代初通过畜禽品种资源普查发现以来,已经历了20多年的艰苦的保种工作,种群数量亦从濒临绝迹77头,发展到现在2028头,数量增长了近20多倍。2006年贡山县鸠木当独龙牛种牛场获得了云南省农业厅颁发的种畜禽经营许可证

四.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东坡牛脯

东坡牛脯

配料:主料:牛肋肉

辅料:胡萝卜、白萝卜

调料:番茄酱、湘妹子酱、排骨酱、花生酱、盐、白糖、葱、姜、蒜、干辣椒、香果、八角、香叶、鸡精

操作:1、牛肋肉上火煮成七成熟,切成方块,胡萝卜、白萝卜切成块备用;2、坐锅点火入油,放入番茄酱、湘妹子酱、排骨酱、花生酱、干辣椒炒香加入汤、葱、姜、蒜、香果、八角、香叶、白糖、鸡精、盐,再加入牛肋肉、胡萝卜、白萝卜,焖入味至软烂。

特点:香辣软糯,味厚滑爽。

五. 内蒙古 通辽 霍林郭勒市 科尔沁牛

科尔沁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科尔沁牛属乳肉兼用品种,因主产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科尔沁草原而得名。科尔沁牛是以西门塔尔牛为父本,蒙古牛、三河牛以及蒙古牛的0母牛为母本,采用育成杂交方法培育而成。1990年通过鉴定,并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验收命名为“科尔沁牛”。

被毛为黄(红)白花,白头,体格粗壮,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胸宽深,背腰子直,四肢端正,后躯及乳房发育良好,0分布均匀。成年公牛体重991千克,母牛508千克。犊牛初生重38.1—41.7千克。

母牛280天产奶3 200千克,乳脂率4.17%,高产牛达4 643千克。在自然放牧条件下120天产奶1 256千克。科尔沁牛在常年放牧加短期补饲条件下,18月龄屠宰率为53.3%,净肉率41.9%。经短期强度育肥,屠宰率可达61.7%,净肉率为51.9%。

科尔沁牛适应性强、耐粗饲、耐寒、抗病力强、易于放牧,是牧区比较理想的一种乳肉兼用品种。

内蒙古

通辽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通辽市所辖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开发区等9个旗(县、市、区)97个乡镇(苏木)2127个行政村(嘎查)。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5′~123°43′,北纬42°15′~45°41′

六. 云南省 红河 元阳县 元阳牛干巴

元阳牛干巴是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的。元阳人腌制出来的小黄牛干巴,已经成为元阳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菜。不少食客慕名前来,不光自己要尝尝这道美味,还会带回几件干巴礼盒,与亲朋分享。

南沙是元阳县的新县城,地处哀牢山南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南沙是一个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草丰美的地方,这里的土壤里微量元素含量高,养育出了水灵灵的原生态小黄牛。用小黄牛肉制作而成的干巴,肉质细,营养丰,口感鲜,开胃口。

把牛肉做成干巴,源于当地特殊的风俗习惯。家里有了婚丧嫁娶的红白喜事时,都会摆上牛肉作为宴席上的主菜。在过去,当牛肉吃不完时,就会腌制起来。但当地人都把腌制牛肉干巴的技术,归功为傣族人家过“白事”时的一种发明。

当地的傣族人家,只要有老人去世,老人的每位亲家都要牵上家中最好的黄牛,到亲家家中进行宰杀、祭祀。他们认为,牛能送逝者顺利归天,并且,当逝去的人带着成群的牛在“阴间”见到仙逝的0时,会感觉面子上有光彩,因为牛能证明他在人间的日子过得好。

所以,如果遇到子女、亲家较多的老人去世的情况,他家就会有吃不完的黄牛肉(尽管祭祀完后,亲家会带回半头牛,但仍有剩余)。南沙城闷热潮湿,牛肉容易腐烂变质,这该怎么办呢?天长日久,聪慧的傣家人就发明了制作牛肉干巴。

腌制干巴时,一般会挑选黄牛最为坚韧、细嫩的腿部肌肉。将选好的牛肉分解成条状后,如果喜欢吃腥味,就不必去除牛油和牛筋。如果怕吃起来有腥臊味,就必须将所有依附在牛肉上的牛油、牛筋剔除干净,仅留瘦肉,放进盆里,加入适量的盐,然后像揉衣服一样使劲揉,直到所有的盐粒化完,盐味渗透到牛肉中。然后撒上干辣椒面,在条状的牛肉底部穿孔,用棕树叶穿起来,挂在竹竿上,像晾衣服一样放到太阳光底下暴晒、风干一至两天,或者放到燃烧的木材、甘蔗渣或松针上烘干。

腌制完成的牛肉干巴,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口味进行烹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热油中放入适量晒干的小米辣,稍微炸成黑红色后,把切成片的干巴放进油锅里炒,炒熟出锅后,撒上适量花椒粉,撒上几片炸香了却依旧绿油油的薄荷叶,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干巴就做成了。无论是就着焖锅酒还是白米饭下肚,香、脆、麻、爽的奇妙滋味,绝对会让你吃完一口还想再来一口。最为特别的是,这些干巴筋道而且脆,连老人都吃得动呢。

还有一种牛肉干巴的吃法较为刺激味蕾:把干巴切成条,放到木炭上烤熟或在油锅里炸熟,然后装进石臼里舂成干巴丝,再加入生姜、大蒜、新鲜小米辣、花椒等配料一起舂。这样做出来的干巴,绝对辣得你大汗淋漓、胃口大开、大呼过瘾,保你一辈子都忘不了这滋味。

七.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傣味牛撒撇

牛撒撇之所以特殊,在于它所用的独特的佐料——牛胃里已和胃液混合在一起,但还没被消化吸收的东西。听上去似乎难以置信,然而如果没有它,牛撒撇就不能成其为牛撒撇。

傣族人民制作的撒撇具有麻、辣、苦、凉、甘甜、可口、色泽莹白的特点。他们对撒撇有着特别的偏好,不仅自己喜欢吃,还是招待客人们的上等食品。牛撒撇的制作最考究的是作料。制作时先将牛肚、腰里肉、直肠、肝、脾等洗干净后用水煮,煮时必须保持肉质鲜嫩。煮熟即捞出,切碎,撒上花椒粉、香辣蓼、韭菜、辣子、大蒜等作料,倒入事先做好的苦肠汁和少许刺五加汁,再加上少许的肉汁,拌均匀就可以食用。


为德宏、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傣族喜好的菜肴,各地做法不尽相同,“撒”系傣语,汉语意为凉拌;德宏傣族做法由蘸水和附菜组成,蘸水分柠檬撒撇、牛撒撇等,附菜有傣族特制细米线、黄瓜、刺五加、水乡菜、苦笋、马蹄菜等;柠檬撒撇味酸,有清凉解暑功效;牛撒撇味苦,有清热功效。

八. 宁夏 固原 泾源县 宁夏牛杂汤

主料:牛筋、牛肚、牛腩、牛腱、牛骨



调料:酱油、料酒、盐、味精、桂皮、八角、老姜丝、葱段等;



制法:



1、先将 牛骨砍成大块的氽水,牛腩、牛肚、牛腱等改刀成均匀的片,并氽水待用;



2、净锅下水加入牛骨、牛筋、牛肚等主料一起大火烧开,加入老姜丝、葱段、酱油、桂皮等调好味,再用小火煨100分钟左右,起锅挑掉牛骨、桂皮、葱结等淋上少许葱油即可。

九. 云南省 普洱市 江城县 江城小狗牛

江城小狗牛是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的。小狗牛是一种体型大小和狗差不多的牛。但其实呢,比一般狗要大,但是比一般牛要小。

小狗牛为优质土种肉用牛。农户散养,常年放牧在海拔600米以上山区,任其自行采食林间野草,经年回家。因此其肉绿色纯天然无污染。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有香味非一般牛肉可比,品质极佳。这种熟牛肉的特点是片状,味道鲜美、香纯,营养丰富,放在嘴里越嚼越香。是不可多得的牛肉中的精品!

十. 广东省 清远 清新区 石潭牛蹄

牛蹄有调阴阳、益气血、补精髓、养颜美容抗衰老之功效。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

石潭牛蹄:牛蹄有调阴阳、益气血、补精髓、养颜美容抗衰老之功效。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