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阳江红丰特产 阳江有什么特产零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阳江红丰特产 阳江有什么特产零食更新时间:2024-01-20 03:29:13

一.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玛仔

阳江最有名的两种特色食品是猪肠碌和玛仔。

玛仔又名粉妈仔、刀切仔。用米粉搓成块状然后用刀切成条状,然后放上各种各样的料,最经典的是放虾皮来煮,就成了类似煮汤粉,不过口感与味道可大不相同。很多人以为河粉就是玛仔,其实不一样。阳江的河粉有点特别,比较薄、口感与别的地方不大相同,而做法也不尽相同,比其它地方的河粉好吃。一般吃法是将河粉汤熟加上大骨老汤,配上白切梅肉或者猪利、粉肠来吃。尤其是牛腩汤粉,相当好吃。

二.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风姜鸡

阳春人习惯称为月婆鸡,以阳春市合水镇最为出名,在高流墟,大多数小饭店都以月婆鸡为招牌菜。月婆鸡由风姜、猪肚、鸡等煲制而成。可温胃散寒、消食止痛、行气活血。

风姜的主要作用是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风姜含有化合物,能刺激神经,使消化机能共振,对溶血性链球菌或白喉干菌、肺炎干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干菌等有抑制作用。

三.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灰糍

灰糍

阳西人喜欢吃灰糍。一年四季,街头巷角,到处有人摆卖灰糍。吃上一个,清凉爽口,滑嫩甜脆,来往客商,吃了阳西灰糍,事后莫不梦绕魂牵。

灰糍的制作方法是采用新鲜糯米粉,先将粉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水润湿,压成一个个小手巴掌大的圆饼,放到镬中煮熟。把煮熟的粉团捞上来,与另一部分粉搅和,做成一个个饼坯。下一部是在镬里放上槐花汁,将饼坯放进槐花汁中煮透。再用盆捞上煮好的饼,待热气稍退,用木棒将煮好的饼坯搅烂,重新捏成一个个饼,这些饼呈金黄色,用糖汁和着人口,清甜可口,凉气生津。

四. 广东省 阳江 阳东县 咸水角

咸水角是阳江众多的糕点之一,但这种糕点在广东广为人知。与广东其他地区的咸水角不同的是,阳江的咸水角的馅多是甜皮咸馅的,以眉豆为主。

咸水角的做法也不难,将面团摊薄摊平摊圆,将馅裹好,捏紧开口便可,其形状如一轮弯月。再将包好的咸水角用油煎炸成金黄色就大功告成了。

五.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墨鱼饼

墨鱼饼

墨鱼饼又名“乌贼饼”,为鱼加工食品。以墨鱼的内脏(雄的精巢,雌的卵巢和缠卵腺)为原料。将原料(先从墨鱼内脏中分离出来)放在盛具内,捏碎,调匀,成胶体状。然后放在锅中煎成饼状即可烹食

。可鲜食,也可晒干食用;可作佐料,也可专门烧汤。犯不着墨鱼饼烧汤,尤为鲜嫩香甜;晒干陈年的墨鱼饼还可药用,退热败火。

六.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阳春春砂仁

阳春春砂仁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又名:土蜜砂。

产地:中国广东阳春。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年,阳春县蟠龙村附近的羊群拉痢死光了,唯独蟠龙村安然无恙。人们感到很奇怪,便跟踪这群羊,仔细观察,发现这群羊天天路过金花坑畔,那里总是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女孩等着这群羊,她抚摸着这群羊,并用坑边的一种类似姜苗的植物喂饲它们,就好像宠爱她的宠物一样。于是人们就寻找机会去查查看,那到底是什么植物。结果发现,这种植物根部结满了果实,发出阵阵异香,采之食用,果然能治痢疾。这就是今天称之为“砂仁”的中药材。于是人们就要去当面谢谢那个小姑娘,可是那个可爱的女孩再也没出现过,所以人们便称那个小姑娘为“砂仁仙子”。 功效:其性温味甘,有温脾健胃,行气调中,镇痛安胎等功能。主治胸脘胀满、胎动不安等症。( 阳江)

春砂仁是广东省阳春市地道南药,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历来被视为“医林珍品”,在医药市场上享有盛誉,驰名中外。由于阳春是砂仁的地道产地,故有“阳春砂仁”之称。2004年3月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广东省阳春市“中国春砂仁之乡”的光荣称号。

春砂仁主要作为药用原料,气香浓郁,味辛辣,具有健胃、旺气、消食之功效。它的花、果、根、茎均可入药,其中以果实为主。自唐代以来,历代药书均有关于砂仁的记载。如唐朝甄权著,<药性论>谓砂仁“主冷气脾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医林纂要>谓砂仁“润肾,补肝,补命门,和脾胃,开郁结。”<本草纲目>谓砂仁“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饮胀痞,噎膈呕吐,止女子崩中。”<中国药典>谓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胎动不安。”

姜科植物春砂仁,在清乾隆之后更被列为贡品。1985年春砂仁在北京被评为名优质药材。目前,阳春市春砂仁种植面积20000多亩,年产干果20吨,年产量均为广东省之最,不愧“中国春砂仁之乡”的美誉。

七.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十八子

十八子

八.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长尾螺

长尾螺,中文名:锥螺,又叫髻簪螺,实惠美食。阳江大大小小的小吃店,大拍档,食馆的特色小吃。与辣椒一起爆炒,配上啤酒一杯,绝对是宵夜的美味佳肴。

九.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番薯粥

番薯粥

阳西人过去以番薯放入米中放水同煮成稀饭,俗称番薯粥。番薯粥在过去相当长时期,是作为阳西人主食的,不少阳西贫困家庭靠着它为活下去。同为番薯粥,阳西不同地域各有不同吃法。一些地方放番薯粥中煮熟,然后捞上来,先吃番薯后喝粥;一些地方用簸箕装着洗干净的番薯,放粥镬中炊熟,边吃番薯边喝粥;还有的地方干脆把番薯放粥中伴煮,一口番薯一口粥就着吃。不管怎样吃法,吃的目的一样,就是为省点大米,好度饥荒。随着改革开放,生活的提高,人们温饱问题已解决,阳西人已极少吃番薯粥了,番薯一般作为养牲蓄的饲料,只在一些饭馆中,还保存着番薯粥的食谱,以供过来人品味。不过,吃番薯粥已不为疗饥,而是一种享受,不少人视它为上品。

真正好吃的番薯粥是选取冬季收获的番薯,在屋角中放二三月番薯回糖以后,将番薯去皮放粥中慢火炖煮,米全开后停火凉冻,这种番薯粥清甜可口,香喷爽滑,乃吃食中的上品。

十.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阳春三甲切粉

三甲切粉已有300多年的制作历史,有据可查的可追溯到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据说为新楼村妇十二嫂始制。经过历代精心改良,早已美名远扬。

三甲切粉原来主要以手工生产,制作时选用上等优质稻米为原料,配以优质无污染的山泉水泡制而成,以米味香浓,嫩滑爽口、营养丰富而著称,在省内享有盛誉,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1987年,三甲镇政府投资引进设备,实行机械化生产,研制生产出的银丝粉、山水河粉、髻仔粉、切粉等系列产品,其品质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并远销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三甲镇现有一定规模的切粉厂三家,年产量达680多吨,产值达230多万元,税利达56万多元,固定资产达62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达270多个。

近年来,三甲切粉已逐渐形成品牌生产,其产品经精心设计包装,目前已推出“三合一”、“四合一”的礼品装,有山水河粉、髻仔粉、银丝粉及即食碗装粉等8个。“新楼”品牌系列产品,成为当地人年节送礼的佳品。

三甲切粉原是三甲镇新村各户人家选用上等白沾米的副制品。做工精细,嫰滑爽口,食用方便,作为送礼佳品,颇为人们喜爱。由于其成品在三甲圩长期出售,故称三甲工粉。

三甲切粉,久负盛名,旧志在“切粉”条中,称“三甲圩制者为好”。民间年间,阳春的青年刘传章在广州读书,经常听到肩挑小贩走街串巷喊着“三甲粉”的叫卖声。那时候,偏僻的阳春县,广州人感到陌生,而“三甲”这个名字倒很熟悉,因为“切粉”优质,使它成为一个地方的名片。

解放前,三甲新村的人大多不种田,家家户户以做切粉为生。每个三甲圩日,切粉销售量可达3.4千斤。成品大都由帆船运至阳江,然后分销各地。逢年过节,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到村到户订购,销量大增。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新村楼村成为三甲的一个首富村。

抗日战争前,三甲切粉行业最兴旺。当时的福记、益记、义兴隆、德昌号等名牌产品,远销省、港、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