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黑龙江特产带上飞机的 黑龙江有什么特产能带回家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黑龙江特产带上飞机的 黑龙江有什么特产能带回家吃更新时间:2024-04-12 20:14:07

一. 黑龙江省 牡丹江 爱民区 黑龙江麻鸭

【中心产区】 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嫩江、合江等地区及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市

【主要分布区】 黑龙江全省农林和城市郊区

【生态适应性】 具有抗寒、耐粗饲

【抗病能力】 抗病力强

【填报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采集日期】 01/01/1982

【群体总数(万只)】 20.0000

【濒危依据及说明】

体型较大,呈长方形。虹彩为土褐色。喙、胫和蹼均为黄色和带有黑斑。公鸭性成熟前为麻褐色。性成熟后头,颈黑色带翠绿色光泽,颈部有白色颈环,肩、胸为褐红色 ,成为鱼鳞状深浅不同的褐红色花纹。下腹部为白色。翼羽为黑褐色,有9根翠绿色境羽。尾黑色,中央有2—4根向上卷曲的性羽。母鸭全身羽毛为麻褐色,即深褐色或浅褐色带有黑斑。部分眼上方有白毛,形成白眉毛,少数颈部有白色颈环。颈羽呈紫蓝色光泽。

【体貌概述】 体型较小,呈长方形。

【体型】 公鸭颈黑色带翠绿色光泽,颈部有白色颈环,肩、胸为褐红色 ,成为鱼鳞状深浅不同的褐红色花纹。下腹部为白色。翼羽为黑褐色。母鸭全身羽毛为麻褐色,即深褐色或浅褐色带有黑斑,少数颈部有白色颈环。

【头型】 虹彩为红褐色,喙为黄色换带有黑斑

【胫趾爪蹼特征】 胫、蹼为黄色或带有黑斑。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黄莲中的精品---鸡爪莲

质优名贵的利川黄莲。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

三. 黑龙江省 黑河 逊克 逊克金南瓜

黑龙江省逊克县高滩南瓜生产基地位于黑龙江南岸,属高纬寒地,沿江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南瓜。依托天然的自然地理资源,逊克县有多年种植南瓜的历史,生产的南瓜色正、肉厚,被山东等地客商友好称为“黑龙江南瓜代表”。

四.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龙江 北大仓酒

北大仓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北大仓酒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大仓酒厂采用贵州省茅台酒厂生产工艺,于1958年制成的优质大曲酒。

该酒于1958年试制,1960年以其独特的风格上市,这种白酒既具有酱香型大曲白酒的典型风格,又具有北方白酒的特点,颇受欢迎。

此酒在1962年东北地区酿酒协作会议上,名列东北12种酒的第一名,1978年在全省优质酒评酒会上被评为地方名酒,1980年在全省优质酒评比会上再次评为地方名酒,1984年获轻工业部系统铜杯奖。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在古代名卜奎城,每到春天,风很大,有时风卷黄沙,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树木顷折,故素有“风刮卜奎”之说。过去地处肥沃的嫩江平原的齐齐哈尔,“天苍苍,野茫茫,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被称为“北大荒”。而今的北大荒,已成为有名的“北大仓”。故该酒取名为北大仓酒。

北大仓酒以当地的“大蛇眼”高粱为原料,用大麦、小麦、大豆、玉米等制成的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在借鉴茅台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情况,工艺上采取一次投料,池上堆积,连续加曲,分批取酒,长期贮存,精心勾兑酿成。

北大仓酒的酒质特点;清亮透明,呈微黄色,酱香突出,幽香纯正,入口醇正,柔和绵甜,余香不息,属酱香型白酒。评酒者认为:闻之香扑鼻,近似茅台香味;饮之入口柔软,回味绵长。该酒除内销外,还出口国外。

北大仓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建华区、铁锋区、富拉尔基区、昂昂溪区、龙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五. 黑龙江省 黑河 逊克 雅罗

雅罗

雅罗为冷温带平原区的上层鱼类。喜生活于清澈的缓流或静水水体,常栖息在水流较缓的江河、湖泊或静水中,游泳迅速活泼,喜聚群活动,尤其在春、夏水温逐渐升高时常活动于浅水处觅食,冬天水温降低在深水处越冬。为杂食性鱼类,以矽藻、丝状藻、水生昆虫等为食。一般3冬龄达到性成熟,雄鱼稍早。具溯河产卵习性。每年3月底至4月初解冻后桃汛期逆水溯河产卵。

六.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龙江 龙江小米

龙江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龙江小米久负盛名,谷子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在1927—1929年间,谷子的种植面积年均已达到50万亩。随着新技术的推广,龙江县已成为黑龙江省西部杂粮产销集散地、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并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杂粮、玉米、葵花标准化生产基地。 一直以来,小米就受到龙江人们的青睐,同时也一直是人们的主食之一。现在,龙江小米已经走出了黑龙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尤其在全国防沙治沙农业产品博览会上龙江小米获得了-总理的好评,航天英雄翟志刚也对龙江小米赞不绝口,同时在黑龙江各种博览会上也得到了省市领导的称赞。从2002年开始,龙江小米多次在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获得畅销产品奖和包装创新奖,得到了市民和外地经销商的认可。

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幅员面积6174平方公里,背靠林区,毗邻哈拉海湿地和扎龙自然保护区,资源丰富、林茂草丰、土壤肥沃、水质洁净、空气新鲜,自然条件非常适宜于发展绿色食品生产。龙江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开发绿色食品产业,目前,已辟建成绿色食品种植业基地152万亩,其中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万亩,年产绿色食品原料60万吨。龙江小米,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硒,铁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具有营养全,香味浓,口感佳,色泽好等特点,是老人,幼儿,孕妇首选的营养佳品。

地域范围

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东经122°24′28″至123°37′19″,北纬46°23′21″至47°40′27″,境内东部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和泰来县接壤,北部与甘南县和碾子山区相邻,西部和南部被内蒙古自治区环绕。幅员面积617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8米,全县有五镇九乡,158个行政村,耕地514万亩,划定哈拉海乡、七棵树镇、鲁河乡、龙兴镇、济沁河乡、山泉镇、龙江镇、杏山乡、景星镇为龙江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保护范围,总面积为227000公顷,实际生产面积为20000公顷,龙江小米年总产量45000吨。

七. 黑龙江省 黑河 逊克 逊克玛瑙

逊克玛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逊克玛瑙石,产于黑龙江逊克县宝山乡。该石质地坚硬,硬度可达8度;色彩绚丽温润,俏色丰富,颜色有粉红、红、深红、杏黄、浅绿等;透明度好,块度大;储藏量丰富。逊克玛瑙石可用于雕制刻人物、花卉、酒杯、项链等工艺品,晶莹明亮,颜色俏丽。

逊克玛瑙石多为紫红色块状,产于第三系孙吴组松散砂砾层中。主要分布于逊克县阿延河流域,宝山乡因玛瑙石的产量丰富、品位上乘而得名。玛瑙石毛石的棱角线和不规则的凸起部分过度圆滑,石上平面部分,亦有当年裸露在地表上风蚀雨浸的斑斑坑洼。尤以当地10米以下的深土层中挖出者色、质最佳。1978年曾采过 32.4公斤的水胆玛瑙,还采到重达100公斤的特大玛瑙。

逊克县宝山乡境内,现有面积为1352公顷的玛瑙石县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即天然玛瑙石。

逊克玛瑙产地范围黑龙江省逊克县宝山乡、克林乡共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九. 黑龙江省 黑河 逊克 鳊花

鳊花

鳊花,学名长春鳊。长的有点象武昌鱼,又不是武昌鱼。这鱼不大,小者七、八两,大者一、二斤。莫看其小,鳊花最肥。吃起来,又肥而不腻。

十.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