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铜仁思南特产花甜粑怎么吃 思南甜粑正宗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铜仁思南特产花甜粑怎么吃 思南甜粑正宗做法更新时间:2024-01-09 21:38:16

一. 贵州省 铜仁 江口县 榨萝卜

榨萝卜

榨萝卜不同于泡萝卜,呈粉红色,半透明状,可切成片、条糌上糍粑辣椒吃,香脆可口,酸中带甜。可以除乏解疲。

江口榨萝卜主要原料是本地产的原生态圆润光滑的红萝卜、盐、冰糖;将红萝卜洗净放在瓷缸内,一层萝卜一层盐,其间加入适量冰糖。萝卜放完后用原生态稻草盖上,用太平河中无污染石头压住稻草,浸泡30天左右可食。

二. 贵州省 铜仁 思南县 龙凤花烛

龙凤花烛

思南龙凤花烛历史悠久。传统的龙凤花烛,工艺较为复杂。先以竹、木做成烛芯,将烛芯缠上一层灯草,然后用野生乌桕油加上菜油,制模浇铸,制成烛坯。在此基础上,加工造型,染上彩色。

龙凤花烛成双成对,一支为龙,一支为凤,寓龙凤呈祥之意。龙烛雕饰传统的龙头龙身,周围缠绕云彩和火焰;凤烛雕饰凤凰造型,穿行在朵朵牡丹花中。思南龙凤花烛工艺造型优美,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专用于土家、苗族等民间婚姻庆典。远销黔、渝、湘、鄂四省边区。目前,思南龙凤花烛艺人以乌江边刘贵贤为代表,工艺世代相传,系第三代传人。

三. 贵州省 铜仁 松桃苗族自治县 松桃桐油

桐油是松桃的传统,是历年来外销和出口的主要产品。松桃的桐油在历史上享有盛誉。桐油是主要的工业原料,是最佳干性油料之一,它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高,附着力强,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以及绝缘性能好等特点,故在国民经济中直接或间接利用桐油作原料的达千种以上。在工业不发达的年代,桐油大部分用于涂刷农具、家具、渔具以及制成油泥嵌补船缝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的发展,油橱的用途越来越广,油漆工业、印刷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国防机械工业以及医药部门都离不开桐油这种原料。

由于我县地理条件优越,适宜油桐生长,松桃人民很早就有栽种油桐的习惯。据《贵州省志·物产卷》载,早在康熙二十五年 (1686 年 ) 松桃境内就有油桐种植,“结实如桃”。至道光十五年 (1835 年 ) 松桃厅巳广泛种植油桐。民国时期,全县油桐林种植面积已达 162155 亩.油桐生产是当时林区的主要经济收入,流传着“家有千株桐,子孙不受穷。”在民国二——十三年 (1913 — 1924) 间,全县的榨油作坊达 700 多个,因陆路交通不便,桐油出口全靠水运,从而带动了造船业的发展,当时便已能造出载重 35 吨的大木船。过去松桃的桐油上市量很大,如民国十七年 (1928 年 ) ,蓼皋市场每场桐油上市量约有 500 挑以上,每年成交油约在 300 万斤。 1950 年据工商部门统计资料反映,仅县城就有经营桐油商贩 41 家。解放后,油桐生产受到极大重视, 1955 年开始更新换代发展新油桐林,至 1985 年前全县共计植造新油桐林 222802 亩,其中平头,牛郎两乡镇各累计植新油桐林达万亩以上。由于乱砍滥伐等原因, 1985 年,全县油桐林面积下降为 126855 亩,近年来大体仍保持在这个标准。

全县每个乡镇都栽种有油桐树,但集中连片,产量较大的应数牛郎、沙坝、平头、妙隘、冷水、九江、黄板等十几个乡镇。油桐先花后果,每当春天来临,牛郎沙坝、平头等地,桐花盛开,方圆百里,一片灿烂,场面极为状观,当你置身花的海洋,会情不自禁的在你心中泛起一腔洁白的春意。世代造福松桃人民的广袤桐林,也是旅游观光的著名景点。

四. 贵州省 铜仁 德江县 铜仁绿豆粉

绿豆粉具有清热解暑功能,在气候比较炎热的铜仁地区颇受群众喜爱。绿豆粉的原料是绿豆、糯米、大米,三者的比例为3 :3 :4。其制作过程分磨浆、烙炕两个步骤。磨浆具体操作如下:先将绿豆浸泡去皮,糯米和大米浸泡10—12小时,再将这几种原料混合磨成浆汁,用文火将锅烧烫后,再用刷把蘸油抹在锅周围,舀一勺浆汁均匀地摊在锅面上烙炕成锅盖形的豆皮,揭下后在竹竿上稍加冷却,折叠成扁筒状,切成筷子宽的条。食用时,将新鲜的绿豆粉下在沸水里煮半分钟左右捞在碗里,加上佐料即可。绿豆粉的佐料也很讲究,有姜粒、葱花、花椒油、豆酱、油辣椒、猪油等,吃起来鲜辣醇香,绵软溜滑,清爽可口。如有条件,可将花椒油换成木椒油,猪油换成松菌油,吃起来清香更甚。炎热天吃一碗绿豆粉会使人感到浑身清爽,暑气顿消。( 铜仁)

五. 贵州省 铜仁 玉屏侗族自治县 玉屏黄桃

玉屏黄桃是贵州铜仁玉屏侗族自治县的。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玉屏黄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玉府呈〔2017〕19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玉屏黄桃生产技术规程》

(草案)

六. 贵州省 铜仁 思南县 思南塘头斗笠

斗笠,也叫篾帽,分为黄篾编织与青篾编织两种,有遮雨的(大而厚),遮太阳的(大而薄),和戴着玩耍的(小而厚并编花织草)的三种。戴斗笠做事方便,灵巧,不像伞要手拿,绊这绊那……

从前编织斗笠的人也叫篾匠,排在三匠(石匠木匠)之前。石木二匠粗活,体力活,篾匠是细活,手艺活,极受人敬重。

开始编织斗笠时,在我们乌江边,叫开刀,要点香化纸敬竹神,然后将竹砍来,剔去竹枝,用篾刀将竹破了,花成筷似的篾条,慢慢剥离青黄篾,再分别将青黄篾花成米粒大小的绑篾,有的时候,还要将米粒大小的竹蔑细心地分离成竹丝,方才开始编织斗笠。花竹的篾刀像柴刀,却又没有柴刀宽厚。化竹的功夫在竹节巴上,因为竹节巴脆,易断。这时,花篾的姑娘们两眼盯着竹节,左手食指与大指握捏着竹篾,并将竹篾分离开,右手操刀,退一退刀,再用力将刀抛滑向节巴。

新手一般难与将一根竹的篾从头到颠一花到底。花篾的细心甚至于胜过缝补衣裳,稍不注意,不是竹节巴断就是篾丝割手或篾刀花在手上,所以编织斗笠的人的手,总是黄七竖八地满布细粹的伤口。

事实上,斗笠不仅是遮雨避阳,它还有一种装饰美,艺术美,也是一种文化、农闲的时候,女人们便坐在自家院坝里编织斗笠,清风和熙,滩啸隐隐的,成形的斗笠重叠一堆,未成形的斗笠在手中晃着,篾条龙飞风舞。女人们编织斗笠,也是在编织生活编织未来,给走进乌江走进塘头的人编织一道绚丽的风景……

七. 重庆市 大足 三驱李甜粑

大足县甜粑产于大足县三驱镇,距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特别是三驱镇河街居委李顺儒、何琼夫妇制作的甜粑,远近闻名,故得名――李甜粑.

李甜粑年耗原料糯米7500公斤左右,能制作甜粑12万个左右。

李甜粑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配上大米、香料、芝麻、核桃、白糖、活粉碎子、菜油等多种佐料,加之祖传秘方,制成甜粑,食之,香、甜、糯、嫩,回味无穷,能敲开你厌食之胃口,有提神之功效,有让人精神舒畅、愉快之感!

八. 贵州省 铜仁 德江县 红军饼

红军饼

红军饼以土产小麦面为主原料,用麻糖渗合烘烤而成,以冰糖、红糖、白糖为辅助佐料烧烤而成的麦饼。其品质清脆可口,外观金黄,色泽光亮,其味香甜可口,携带方便,麦饼作为备战的主食粮,因此而得名红军饼,如仿红军饼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的亲睐。

九. 贵州省 铜仁 思南县 思南绿豆粉

思南绿豆粉是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的特色小吃。思南绿豆粉口感醇厚,绵香悠悠,具有清热解暑功能,在气候比较炎热的思南颇受群众喜爱,吃起来清香可口。

思南绿豆粉是思南的一种传统特色食品,也是逢年过节或招待贵宾的一种佳肴。它口感醇厚,绵香悠悠,在贵州享有很高的美誉。是传统手工制作,思南民间食坊。

其制作工艺如下:按80%粳米与20%绿豆的比例分别浸泡,淘净大米,搓去豆皮,再用石磨将其磨成浆状。然后是架起柴火,将大铁锅烘干加热,抹上菜油,均匀倒入适量米浆,用木刮或锅铲刮成薄薄一层,加上盖子,火候适当时翻面焖熟。两三分钟后,一张形状如锅的绿豆粉皮就加工完成,将其晾于竹竿,冷却后切成条状,可煮可炒。由于绿豆粉制作要求火候必须文武适中、恰到好处,工具也必须是大铁锅,而且使用柴火,才能产生那种本色香味,故只能沿用传统技艺手工操作,无法大规模机器生产,得以保持一份民间食品的本色本香、原汁原味。

思南绿豆粉口感醇厚,绵香悠悠,具有清热解暑功能,在气候比较炎热的思南颇受群众喜爱,吃起来清香可口。炎热天吃一碗绿豆粉会使人感到浑身清爽,暑气顿消。食用时,将新鲜的绿豆粉下在沸水里煮半分钟左右捞在碗里,加上佐料即可。绿豆粉的佐料也很讲究,有姜粒、葱花、花椒油、豆酱、木椒油、猪油或松菌油等。

十. 贵州省 铜仁 碧江区 铜仁雪枣

主料:糯米1千克,黄豆300克

辅料:糖粉500克,饴糖250克

制作过程:将糯米淘洗干净,浸泡15~20小时,捞出滤干水分,磨成细米面,再用60℃的热水搅拌,用手反复揉匀成面团,入笼用中火蒸1~2小时,再用大火蒸熟后冷却;把黄豆浸泡去皮磨浆,过滤出豆浆,和入冷却的熟面团揉匀,切成30×30×1厘米的块,再切成4×2×1厘米的片烘干,将烘干的坯子放入锅内用温油炸软,再入热油炸至膨胀松脆、表面呈黄色起锅,裹上饴糖,粘上糖粉即成。

味型:香甜

特点:色泽雪白,泡松酥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