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济南特产可送人的哪里好 济南特产去哪里买比较实惠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济南特产可送人的哪里好 济南特产去哪里买比较实惠更新时间:2024-01-06 08:57:24

一. 山东省 济南 槐荫区 济南面塑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面塑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富强粉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用手指和简单工具--剪刀、梳子、箅子、竹针等,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塑像。内容多以表现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和神话故事为主,同时也塑造现实生活中的风土人情,是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二. 山东省 济南 济阳县 刘家羊肉

曲堤镇“刘家羊肉”是门老手艺,传到刘玉珍这一代是-了。最早刘玉珍的老爷爷有两手绝活:煮羊肉、炸大虾,是当时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小吃,这门手艺老爷爷是怎么学来的,已不得而知。当时还没赶跑日本鬼子,老爷爷煮的羊肉有时被鬼子抢来吃了,吃完了他们竖起大拇指嘴里不断地喊着“吆西!”。

后来,刘玉珍的大爷爷传承了炸大虾的手艺,而她的爷爷则学了煮羊肉的手艺。刘玉珍的大爷爷和爷爷兄弟俩就靠着这两门手艺做生意维持生活。那时白桥区有个“高团”,是当时的地方管理组织,规定凡赶集做生意者每次都得开证明,刘玉珍的两个爷爷,早起五更,挑着担子来到白桥按“戳子”,然后再急急忙忙往集上赶。

刘玉珍的父亲叫刘丕森,他十几岁就跟着父亲学煮羊肉,熟练地掌握了全部手艺。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不允许个人干买卖,但形式稍缓和的时候,刘丕森也偷偷地煮点羊肉,再偷偷地卖了以补贴家用,但一家人常常是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害怕被人知道。

“这集买,那集卖,一天赚上四五块,哪有心思学大寨?”农业学大寨的时候,公社要求全体社员鼓足干劲、热火朝天、集中精力学大寨。于是限制个人干买卖,并把本公社各地方的集市都集中到了一天,这样人们就不能赶了这集赶那集了,买卖不好干了。这段时间,刘丕森被安排到公社食品上宰羊,给集体干活,瞅机会他也跟公社、大队里疏通疏通关系,自己买上一只羊煮了,骑着车子上济阳卖点,刘家羊肉这门手艺在刘丕森手里断断续续的干着,但总算没有搁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一声春雷滋润祖国大地,各行各业如雨后春笋复苏而蓬勃。土地分到了户,人们可以自由自在的耕种,有手艺的买卖人也可以放开手脚、放开胆子自由自在的做生意。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刘丕森施展老手艺,专心经营起了刘家羊肉。

刘丕森有六个子女,刘玉珍是老大,丈夫安华臣是邻村安家村人,他自结婚后便在刘家跟随岳父煮羊肉,几年后,刘丕森年事已高,其子还小,正在上学读书,刘丕森便将终身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安华臣夫妇。一九九零年刘丕森去世,安华臣夫妇继承其羊肉店,一直在刘家经营。到了二零零零年,安华臣在安家村东头路南盖起了五间楼房,并建起包括加工室、冷冻室、营业室、仓库等在内的羊肉加工基地,夫妇俩才从刘家搬回安家。因从刘丕森到安华臣,一直在刘家长达几十年,所以,安华臣现在虽在安家继续经营羊肉店,但却一直沿用“刘家羊肉店”名称,并得到了有关部门及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安华臣夫妇经刘丕森多年亲传亲授,从买羊到宰杀加工已熟练地掌握了这门绝活。“刘家羊肉”均用家庭散养的山羊。因散养的山羊主要是肯食青草,不喂饲料及添加剂,肉内不含激素等有害元素,属纯天然绿色食品。所以肉质鲜美纯正,极富营养。一段时间,他们曾从外地进内蒙羊,但通过实践,内蒙羊不好吃,尽管用同样的方法来煮,煮出来仍有一股青草芽子味,闻着一点香味也没有,赶集的时候,好多人买了都说“你这是羊肉吗?根本没点羊肉味。”“人家给提意见其实是好事,能帮助自己改进。”刘玉珍大姐诚恳的对我们讲,“后来就不敢再用内蒙羊了。”通过实践,刘玉珍夫妇还发现重量在三十斤以下的本地羊煮出来味道最好。

安华臣所煮的羊肉之所以出名,除采用纯山羊外,最主要的是煮肉时的佐料。这才是独门绝活。几十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适当搭配,再按所煮肉品的多少确定佐料用量,煮出的羊肉不膻不腻,味香可口,一闻便食欲大增,倍受消费者青睐。但由于是个体经营,又加上当地山羊均为家庭散养,数量有限,肉源相当匮乏,到现在没有形成规模。一个集空(五天)只煮一次。有时平常去买,往往买不到。有限的羊肉,除供应济阳、曲堤各大饭店、酒楼、宾馆外,真正在集市上零售的则是少之又少了,所以安华臣的羊肉虽然价格不菲,但一到集市,一会儿便销售一空。

“羊宰杀之后,羊肉不能见生水,一见生水,煮出来的羊肉就不是原来那个味了。因此新宰出来的羊肉必须直接往药锅里放。”刘玉珍大姐微笑着向我们透露了点“秘方”。

“有没有考虑在济阳县城里或者到大的城市里去设个点、开个店?”“也常常考虑琢磨这个问题,还没想好。当时买卖还不错,也常有外地的人来买,以后慢慢干着看吧。”“脚踏实地,知足常乐。”安华臣大哥朴实的话里透着哲理。

家传老艺创名优,“风味”十里吹清香

——曲堤镇“刘家羊肉”——家乡的一道名优风味小吃。

三. 山东省 济南 济阳县 杜家驴肉

俗话说“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驴肉被称为肉中的珍品,据说慈禧太后喜食驴肉,宫里有专门烹煮驴肉的大厨,还经常让全国各地制作驴肉有名的艺人进贡驴肉,以满足自己的嗜好。据说,垛石的“杜家驴肉”当时就是贡品。

“杜家驴肉”的传人杜善平今年四十多岁,他从十七八岁就开始在垛石街煮驴肉做生意。杜善平的曾祖父叫杜瑞武,杜瑞武的父亲是清朝的一个七品官,后来辞官不做,回到家乡故里垛石,没有了俸禄,没有手艺,生活一塌糊涂,吃了上顿没下顿,整日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马瘦毛长耷拉鬃,人至穷时失颜容”,没办法,就在垛石西桥西大坝处搭了三间凉棚,卖茶水,仍然难以维持生计。杜瑞武的父亲为官之时,曾结识一好友,也是七品县官,一日,他来看望老朋友,见其生活如此糟糕,禁不住连连摇头叹息,怪老朋友不该辞官,同情之余,猛然想起自己曾保留着一张煮驴肉的秘方,又见垛石养驴者甚多,于是便拿来秘方,资助老朋友干起了驴肉生意,并为之起名“杜家驴肉”。

“杜家驴肉”配方独特,口味极佳,很快成为名噪当地的特色小吃,并入选成为贡品。

“杜家驴肉”生意兴隆,等到杜瑞武接掌了生意,家境已经相当殷实,成为当地有名的富户,但杜瑞武牢记父亲“过日子要节俭,不细不财主”的教导,生活过得很简单,衣着不讲究,甚至打着补丁,饭食不讲好孬,吃饱就行。

一日,有一帮做牛笼嘴的河南客商拉了七大车牛笼嘴到东北去卖,途径垛石吃饭休息,看见一衣着破烂的老头捡拾他们吃烧饼时掉下的芝麻粒儿吃。这个老头就是杜瑞武,他见客商笑话他,就说:“我不是稀罕你的芝麻,而是怕你们浪费了,须知一粒粮食一粒汗珠来之不易。”随后,他又问:“你们的牛笼嘴卖吗?”

河南客商不屑地说:“你都穷成这样了,你买得起吗?”杜瑞武说:“我有不少牛,我觉得我的牛的数量肯定比你的牛笼嘴多。”河南客商自然极不相信:“要真是这样,那我们就把这些牛笼嘴全部送给你。”杜瑞武叫人从院子里牵着牛一头一头往外出,一个一个戴牛笼嘴,最后七大车牛笼嘴全部戴完了,牛还不停地往外出,据传,可能有一万头牛之多。于是后来有了“万牛杜家”之说。杜善平说,他的曾祖父杜瑞武靠经营驴肉生意,挣了很大家业,也养了很多牛,当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多。

驴肉营养丰富,有补气血、易脏脉等功能,据说,常吃驴肉可以舒筋活血、有打通血脉、补充元气的功效,因此,驴肉往往成为练武卖艺之人的常用食物。据传,垛石桥有练武的习俗,过去有武馆、拳房,常有习武之人来往献艺切磋,“杜家驴肉”也曾随着这些江湖艺人传到外地、美名远扬。

杜善平的父亲没有传接“杜家驴肉”这一祖传手艺,杜善平的手艺是爷爷、奶奶直接传给他的。他曾听奶奶说,从1956年以后,国家就不允许宰大牲口了,宰个驴三年监狱,也就没人敢宰了;1958年,国家提出了“三面红旗(人民公社、平均主义、大锅饭)”,老百姓过的是大集体的生活,马、牛、骡、驴是集体的主要劳动力,是生产力,一个大队里有多少牲口都有数,都有户口,病牛、病驴必须得报到公社里,经批准后才能宰杀。再加上这段时期国家净“搞运动”,社会乱糟糟的,老百姓日子过的人心惶惶,杜善平的父亲根本没有心思学手艺做生意。

杜善平从1986年开始干起了祖传下来的这门手艺,并把“杜家驴肉”更名为“平安驴肉”(杜善平的小名叫平安,另取平安健康的含义)。“平安驴肉”有两种煮制方法,一种是按比例调好中药,和现宰杀的驴肉一块放进肉锅里浸煮;另一种方法是把活驴赶进一个专门砌成的巷道里,用火不断把巷道烤热,驴大汗淋漓后,口渴了就去喝配好的中药水,如此循环多次后,活着的驴肉里就渗进了药水,成了“药驴”,然后把驴宰杀,放在锅里煮。

“过去买驴简单卖肉难,现在是卖肉简单买驴难。”刚开始干的时候,本地或周围的乡镇养驴户很多,驴很好买,但肉不好卖,每集卖很少的肉,原因很简单,老百姓生活水平低,吃不起。现在则不同了,从来不赶集,每天杀好几头驴,肉还不够卖的,许多饭店、超市等客户得提前四五天预定才行,否则就买不到。“现在主要从哪里进活驴?”“井里无水四处里淘,”杜善平开了句玩笑,他接着介绍说,“由于驴的生育周期长,农村近年来养驴户越来越少,更没有成规模养殖的,因此当地的活驴资源正逐渐匮乏,无法满足需要,而从新疆、内蒙、辽宁等产驴区进活驴,要加上高额运费,成本将大幅提高。因此现在主要是靠经纪人给牵线儿,在周围的县区买本地驴,经纪人联系好了卖主,给我打电话,然后我过去看货。”“让他们给送货不更方便省劲吗?”“不行,驴有肥有瘦,买一头驴付多少钱得根据出肉量来定,买驴必须亲自现场看好了到底能值多少钱,如果看走了眼就会赔本。”二十多年,让杜善平练成了一双比称还准确犀利的慧眼,摸摸驴的脖头,扣扣肋膘,便知能出多少肉,宰杀后上称,跟估计出来的上下不差一二斤。

每年五一农副产品博览会期间,杜善平都会去济南搞展览,已经参加了五六年,受到市民消费者的好评。博览会期间,每天的销售量都在几百斤。2007年,垛石“平安驴肉”被评为“济南市名优风味小吃”,并在济南大观园设了代销点。

“平安驴肉”承佳艺,掇拾群芳供甘旨。目前,垛石镇有驴肉加工户几十家,杜善平希望能与他们一起努力,把“垛石驴肉”打出更响的品牌,让驴肉的清香飘向全国的每一个角落。

四. 山东省 济南 市中区 盘丝饼

盘丝饼始创于清末民间,饼丝细如发丝,外观金黄,口感酥脆,故得名。盘丝饼曾是一些大饭庄的绝活,但因其制作流程过于繁琐,对应的利润却很低,如此矛盾造成了街边摊点和规模稍大的酒店都不愿意制作这种传统小吃,其境遇可想而知。

五. 山东省 济南 历下区 八宝茶汤

小米水磨面炒熟,加桔饼、莲子、核桃仁、红枣肉、瓜条、芝麻、青梅、白糖,开水冲搅至糊状。色如淡茶,味香甜滑爽。

六. 山东省 济南 章丘 相公陈醋

相公陈醋由章丘市相公酿造厂加工生产。相公牌陈醋秉承古传,由纯粮酿造而成,以大曲、瓜干、高粱为原料,经蒸煮发酵等数道工序精制,成品色泽剔透,香味绵长,有降压、美容、软化血管等功效,是日常餐桌上的画龙点睛之品、馈赠亲友的时尚产品。产品日产2000斤,销往济南、青岛等地,经济效益达十万余元。荣获第三批“章丘市名优农产品”称号。

七. 山东省 济南 扒芦笋鲍鱼

扒芦笋鲍鱼济南名菜。鲍鱼是一种海产贝类软体动物,亦称“大鲍”,其壳为名贵药材“石决明”。其肉为金黄色,质厚者为最佳,为海产“八珍”之一,用它同清鲜脆嫩的芦笋扒制成肴,相得益彰。扒芦笋鲍鱼是济南聚丰德饭店特一级烹调师王兴南的拿手菜之一。其特点是鲍鱼质地柔软鲜嫩,色红油亮;芦笋色白汁香。成菜红、白相间,造型别致,既可饱其口福,又令人赏心悦目。

八. 山东省 济南 长清区 春饼

立春是春天的开始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我国各地的农村都用各种形式来祝贺,祈求一年有好收成。尝春则以吃春饼、春卷和春盘为特点,家家户户都可做。用沸水和面,熟制后饼爽口、耐嚼、柔香、可卷菜肴食用。老济南人喜欢将绿豆芽、粉丝、火腿丝、韭黄、鸡蛋丝等炒在一起,用春饼卷食。( 济南)

又称荷叶饼,半烫面烙成。宜卷肉食、葱段、面酱而食。色白油香,薄而软嫩。

九. 山东省 济南 历下区 凉瓜排骨

配料

主料:猪肉排280克、苦瓜580克

辅料:葱2根、姜2片、蒜头1瓣

调料/腌料:豆鼓35克、太白粉半匙、盐1小匙、味精半匙、酱油1匙、糖1匙、蚝油1小匙、胡椒粉少许、油7大匙

操作:

1.猪肉排切成块,用太白粉拌匀,苦瓜切成丝,加盐、水抓匀,腌至30分钟后,放在清水中,洗去盐份;

2.葱切成段,姜、蒜、豆鼓切碎;

3.将油加热,放姜、豆鼓、蒜同炒,再放排骨、苦瓜、用中火炒4-5分钟,加半杯水和盐、味精、酱油、糖、蚝油胡椒粉拌炒,再用慢火焖煮20分钟左右,再用太白粉、水、勾芡,放葱,即可盛盘。

营养价值

排骨 - 猪排骨除含蛋白、脂肪、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磷酸钙、骨胶原、骨粘蛋白等,可为幼儿和老人提供钙质。

苦瓜 - 苦瓜,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果实,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又名锦荔子,癞葡萄,癞瓜,是药食两用的食疗佳品。

所属菜系

鲁菜 - 八大菜系之首当推鲁菜。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尚好有关。

十. 山东省 济南 商河县 商河大蒜

商河大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河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位于东经 116°58′—117°26 北纬 37°06′——37°32′之间,隶属济南市,是济南市的北大门。东靠滨州市的惠民、阳信,公路直达渤海沿岸;西与德州市的临邑毗邻,距津浦铁路及德州市90公里,南临济阳县,到济青、京福高速公路70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50公里,北与德州市的乐陵接壤,公路畅通京津。省道s248线(商河至济南路段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纵贯南北,s316线横跨东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170公里,公路密度名列全省之首。全境呈菱形,南北最长51公里,东西最宽43公里,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

大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蒜苔总产8万吨,蒜头总产27万吨,两项实现产值7亿元;成为山东省近几年新崛起的大蒜主产区,蒜区主要分布在白桥、岳桥、杨庄铺、玉皇庙、郑路、钱铺、孙集7个乡镇,中心产地白桥乡是济南市的"科技兴农示范基地",农业部命名的"中国大蒜生产第一乡"。商河所产大蒜肉质脆嫩,香辣味浓,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无污染,无公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北京、天津、内蒙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商河大蒜以“商玉宝”牌商标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并被济南市质检局、济南市蔬菜办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整个蒜区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大蒜产业化生产格局。2004年商河县蒜薹总产10万吨,蒜头总产20万吨,大蒜产值4.8亿元,大蒜加工冷储企业发展到42家,产品涉及蒜片、蒜蓉、蒜米等,其中蒜片年产量8000吨,可消化大蒜3万吨,商河县冬暖式大棚发展到6.2万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