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康土特产姜 特产姜的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康土特产姜 特产姜的介绍更新时间:2024-01-08 04:15:59

一. 江西省 赣州 南康 南康雪片糕

雪片糕是南康的名优之一,味美甘甜,清肺润口。

以上等糯米、白砂糖、茶油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具有质地细腻柔软、伸缩性强,搓成细卷而不断,阴天不潮,晴天不燥,点火能燃,色泽洁白,鲜甜可口,方便携带等特点。

二. 江西省 赣州 南康 蔗糖之乡

南康是江西省甘蔗的主产地,堪称江西的“蔗糖之乡”。南康 甘蔗生产历史悠久,全县甘蔗种植面积7万余亩,总产量达30多万吨。居全省之首,蔗糖生产已成为全县的优势产业。栽培良种主要有赣蔗1号、赣蔗8号、赣蔗14号、纳印310及赣糖1号选29等。甘蔗布局相对集中于龙华、唐西、凤岗、三江、潭口等乡镇。( 南康)

三. 江西省 赣州 南康 黄元米馃

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人独特的食品之一,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打黄元米馃也是赣南客家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其营造出的和睦共处、团结协作氛围,使客家人深深留恋,即使在食品加工机器普遍采用的今天,黄元米馃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

黄元米馃以赣南本地产的糯性“大禾米”为原料,现多用软性杂交米。用一种赣南山区生长的名叫“黄元柴”的小灌木烧灰淋水浸泡拌料,然后用木制大饭甑把拌料蒸熟,再把熟饭倒入石碓中,十来个男人齐心协力用黄元棍将米饭捣烂。最后,由师傅将捣烂的黄元米馃揉成圆柱体,用一根细线分出一个个厚约五六厘米的黄元米馃,用手整理成型,一个个圆型或椭圆型的黄橙橙、金灿灿的黄元米馃就制成了。风干后的黄元米馃,盛装在大缸里,用碱性灰水浸泡,一般能保存三四个月不变质,随时可取出食用,十分方便。

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人十分喜爱的食品和送礼待客的上等佳品。年前年后,走亲访友,赠送几块色泽金黄的黄元米馃为礼,意寓吉祥富贵。家中来了客人,从贮存缸中取出黄元米馃,切成条块,炸炒蒸煮皆宜,或用腊肉、冬笋、香菇、白菜条为佐料,润滑爽口,独具风味,食之回味无穷。而刚打出的黄元米馃,用手抓成团蘸点酱油或白糖,即可趁热而吃。

打黄元米馃,一般在每年腊月农闲时进行,其打制过程还体现出客家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因为打黄元米馃,单家独户不行,一般都要几家人合伙。打黄元米馃的地方,往往也是小孩们喜欢聚集的场所。

四. 贵州省 安顺 关岭县 坡贡小黄姜

坡贡小黄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关岭自治县“坡贡小黄姜”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核通过,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关岭小黄姜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畅销国内外市场,并多次在国内外展销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目前,年产量达1.5万吨。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坡贡镇位于东经105°51′43″—105°62′05″、北纬25°99′22″—26°05′92″,地处关岭县城东北面,距镇城39公里,东与黄果树管委会毗邻,北与镇宁县、六枝特区接壤,地势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全镇土地总面积59.16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1个村民组,53个自然村寨。2009年末,全镇总户数为4535户,总人口20553,其中:农业人口为20215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日照1622.5小时,年积温4630~5700℃,年降雨量12050.1—1656.8mm,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占全年雨量的87%,最适宜小黄姜的生长发育。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是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栽培植物,既是民间最普遍使用的调味香料,又是一种传统中药。味辛,性温,入肺、胃、脾。“坡贡小黄姜”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细分品种,共有一百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化学组成可归属为挥发油、姜辣素和二-庚烷三大类。生姜具有提高消化酶活性、保护胃粘膜细胞、抑制血小板凝聚、降血脂、抗肿瘤、抗运动病、消除自由基、抗氧化、防腐抑菌等多方面生物活性。“坡贡小黄姜”质细纤小,姜油含量高,色泽鲜美,芳香浓郁,数以色泽、质细、纤少、油富、丰满、昧美、汁丰、色鲜著称。生姜按用途和收获季节不同而有嫩姜和老姜之分。嫩姜多在八月份挖掘,一股含水多,纤维少,辛辣味淡,除做调味品外,还可炒食,做姜糖等;老姜多在十一月份挖掘,水分少,辛辣味浓,主要用作调味和药材。

与其他产区生姜相比,“坡贡小黄姜’’主要具备以下优点:

l、单产高,增产幅度大。单株产量1.5 kg,亩产高达3000kg以上,产量稳定,质量较好。

2、商品性状好,市场竞争力强。“坡贡小黄姜”质细纤小,肉细而脆,辛辣味适中,姜油含量高,色泽鲜美,芳香浓郁,数以纤少、油富、丰满、味美、汁丰、色鲜著称。

3、姜苗少且壮。相同栽培条件下,地上茎分枝只有10~15个,而其他大姜一般有15~20个。

4、叶片开展,色深,抗逆性强。叶片平展、开张,叶色浓绿。上部叶片集中,有效光合面积大。抗寒性强,进入10月份后,姜上部叶片明显变黄,而该品种仍维持绿色。

5、姜根少而壮。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地下肉质根较其他种类的姜数量少,但根粗壮,姜块大小适中,商品性状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对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要价值。另外,“坡贡小黄姜”耐寒性强,可提早种植和延迟收获,利于产量的提高和营养成分的积累,利于品质的改善。

6、达到药用标准。纤维细小,硫含量低,姜油酮姜油萜、水茴香、樟脑萜、姜酚、桉叶油精等药物成分较高,完全达到药用标准,价值高。

7、生长环境无污染,种植、生长、采收过程中无需使用任何农药。生姜只需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即可保鲜,当地采用土窖储藏方法保存生姜及姜种,不使用任何化学保鲜剂,产品和姜种都未受到化学污染危害,加上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是真正的、绿色农产品、原生态有机农产品。

“坡贡小黄姜”原产于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坡贡镇,是坡贡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产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为“坡贡小黄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加之长期的传统培植,使小黄姜成了众多优良品种中的佼佼者。很早以前坡贡人民就开始种植小黄姜,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植经验,姜农在生产管理上一直沿袭传统习惯,产量稳定,但受限于多种因素制约,尚未形成大规模商品化经营,仅以初级农产品形式作为原材料销往外地。目前“坡贡小黄姜”种植区域已扩大到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远离农业发达地区,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保持原生态,农作物种植方法基本上沿袭传统习惯。由于种植区域内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年平均气温不高,因而当地原生农作物极少发病,加上“坡贡小黄姜”本身是当地原生植物,种植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栽培种植,已经适应了当地环境,因此“坡贡小黄姜”的种植、生长、采收过程中无需使用任何农药。生姜只需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即可保鲜,当地采用土窖储藏方法保存生姜及姜种,不使用任何化学保鲜剂,产品和姜种都未受到化学污染危害,加上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是真正的、绿色农产品、原生态有机农产品。

“坡贡小黄姜”平均株高60 cm,分枝数11个,单株经济产量1.5kg,亩产3000 kg以上,春季种植,秋、冬季采收。“坡贡小黄姜”采用传统种植方法,采用未受到外来基因污染的当地原生姜种,施肥用的是农户饲养牲畜产生的农家肥及少量复合肥,不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硬化、费力下降、影响生姜质量的尿素等化肥,更不使用农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独特的“坡贡小黄姜”品种。

“坡贡小黄姜”全株有芳香味和辛辣味,姜块个体适中,表皮淡黄,肉质细腻,纤维含量少而细,皮薄肉嫩、辣味浓香,色泽鲜润,重金属含量极低,品质独特,完全达到药用标准(质量高于食品标准)。“坡贡小黄姜”的独特品质是由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水质、土壤成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和种植方法而形成的。“坡贡小黄姜”种植区域没有工业污染,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不使用保鲜剂,是真正的原生态有机农产品。

近年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委镇政府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根据本镇的实际情况,经多方考察,全镇土地、气候均适宜种植小黄姜,决定在全镇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小黄姜种植产业,积极引导群众种植小黄姜,通过为群众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寻求销售市场等服务,争取尽快让“坡贡小黄姜”形成产业化,走向国内外市场,增加附加值,为农户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坡贡小黄姜”在本地已具有一定市场,且种植小黄姜是种植玉米和水稻收入的5倍以上,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越来越富裕,激发了群众种姜的积极性,小黄姜种植在当地己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10000多亩。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来凤凤头姜

来凤凤头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凤头姜,因其形似凤头而得名,主产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品质优良、风味独特,鲜子姜无筋脆嫩、富硒多汁、辛辣适中、美味可口。远销东南亚市场。

来凤县志记载,来凤栽培凤头姜的历史已有300多年,因其形似凤头而得名。其姜柄如指,尖端鲜红,略带紫色,块茎雪白。凤头姜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糖、姜油酮、酚、醇以及人体必需的铁、锌、钙、硒等微量元素,具有健脾开胃、祛寒御湿、加速血液循环,延缓衰老、防癌之功效,并能从中提取姜油酮、姜油、香精等医药化工用品。

来凤县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加上土地肥沃,是“一碗泥巴一碗饭”的好地方,非常适合生姜种植。每年中秋节前后,这里的生姜就大量上市,每年不仅大量外销,当地的姜农还被外地请去当“姜师傅”,到湖南、贵州、重庆等地传播生姜种植技术和加工方法。

凤头姜常见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洗净去皮后与红辣椒、大蒜等一起泡制成咸菜;二是将凤头姜切成片,拌适量的糟辣椒、盐等佐料,入瓮几日后食用。因此,在恩施各地的餐桌上,凤头姜做出来的咸菜往往是提前空盘。还有,胃不舒服时,从泡菜坛子里抓几个泡姜几口吃下,很快感觉好一些。若没下酒菜、下饭菜,“糟姜”绝对可成主角。

来凤地处三峡黄金旅游线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结合部,以宗教文化、生态文化为看点的旅游业快速发展起来,来凤人瞄准这一机遇,做大做活了凤头姜这一产业。他们将嫩姜卖成鲜货,老姜用来加工成速溶姜汤颗粒,下脚料用来加工成调料品姜酱,开发出了一系列凤头姜产品。

倘游玩来凤时凤头姜吃得不过瘾,还可顺带几坛泡姜回去,无论身置天南海北,保证是-货。

来凤凤头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来湖北省凤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来凤凤头姜”地理标志产品范围的函》(来政函〔2006〕3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绿水乡、漫水乡、百福司镇、大河镇、旧司乡、三胡乡、革勒车乡等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六. 贵州省 六盘水 水城县 水城小黄姜

水城小黄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水城小黄姜是贵州六盘水水城县的。

水城小黄姜

贵州省水城县发耳镇、新街乡、都格镇、鸡场镇、杨梅乡、营盘乡、龙场乡共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水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小黄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水府请字〔2014〕15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水城小黄姜》(草案)

七. 山东省 威海 环翠区 猪脚姜

姜去皮,洗净切片,在锅里放一点油爆透,加一点点盐。猪脚烧毛、斩件、去异味,晾干。鸡蛋在冷水里煮熟,去壳。把醋和姜放在一起煲滚后,加入熟鸡蛋。慢火煲20分钟,放2天,然后再煲,第三天加入处理好的猪脚,煲滚5分钟,放1-2天后再煲滚就可以吃了。此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通常60元左右一盘。

八. 四川省 遂宁 蓬溪 蓬溪姜糕

蓬溪姜糕创始于清道光间,以糯米、蜜糖、麻油、姜汁四物合制而成,曾敬献慈禧太后品尝后被封为玉糕,并给予“有油不腻,有糖不伤,洁如脂玉,软似秋云”的高度评价。

蓬溪姜糕由清朝道光年间著名技师江正品研制成功。采用全新配伍、精心选料、精工制作的这一糕点,力求做到:色形悦于目,芳香爽于鼻,佳味适于口,质地益于胃,服用健于身——“五韵并重,健康营养”,是国内首创的姜制品糕点。

姜,位居五辛之首。古谚云:一天三片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可治感冒、祛风寒、治霍乱、止呕吐、理脾胃、温三焦、杀诸毒、调五味。久服无弊,长服不伤,为甜后生津之良药。(《神农本草》《食物本草》)

稻,五千年国人之主食,食材万千莫能夺其尊。糯稻则为稻中嘉禾,因甘淡平而滋养营卫,爽口利腹;因晚熟而盛注金秋之气,能养胃温中。(《神农本草》)

蜜,为百花精髓。益脏腑、生津血、扶阴阳、功再造、解诸毒、除风湿、利九窍,兼外治毒螯火伤。久服,可长寿健身袪诸疾。(《本草纲目》《药典》)

油,血肉之品,因脂膏而质细;疏果之物,因佐油而生香。厨界有云:“珍馐玉食,无油不细,无细不酥,无油不软。”芝麻油为食物油之王,质地明洁,蓄有异香;油味甘醇,不腻不涩;能耐低寒,虽冬不冻。久服,可补肝肾、润燥结、滋五阴,明目清心。兼外治疮疥火伤,内治脏腑诸疾。(《神农本草》、《本草纲目》)

“姜以作导,蜜嘉其味,油润其燥,糯固其体。”江正品在精选上述四物的同时,在制作工艺上进行了近乎严苛的把关:力净四物浊色秽质,务使糕色素洁如雪;力求精工研磨糕粉,务使糕质细软如绵;力争制糕四物水份降低,务使糕体不僵不腐;其四,力主四物配料得当,确保糕点正味归宗……

精料、精工而制,色、香、味、形、质“五韵”齐备的蓬溪姜糕,既芳香了一座城市,更让养心殿里的老佛爷圣心大悦,欣然御赐其名:玉糕。并作为皇家御用之糕点,须年年来贡,岁岁来朝。

清光绪十年(1884)秋,四川总督丁宝桢携“蓬溪姜糕”返京,于养心殿敬献西太后。太后品尝之后,大加称赞,封为“玉糕”,并评曰:“有油不腻,有糖不伤,洁如脂玉,软似秋云”;“与京城乳糕比,虽香韵各具特色,而素洁卓雅,有过之而无不及”

光绪年间,曾任四川总督赵尔丰来蓬溪,品赞“蓬溪姜糕”为:“人神共喜之品”。

民国初年,北川宣慰使,后曾任新中国首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品赞蓬溪姜糕为“蓬莱佳点”

民国四川省政府高级顾问,解放后曾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委卢子鹤称赞蓬溪姜糕为“糕中皇后”

蓬溪姜糕,在此后百余年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始终以其优质的选料、独特的工艺、精美的制作、康养的功能而饮誉巴蜀,畅销全国。既能入庙堂高阁,也能进寻常巷陌,成为人们迎宾待客、馈赠亲友之佳肴名点。

九. 江西省 赣州 南康 南康柚子

南康柚子种类较多,主要有南康村头柚、南康狮头柚、南康江坎柚、南康三江柚、南康蔡家柚等。今在全市扩大栽培面积。其特点:皮橙黄或暗黄色,果项平圆、蒂部平,表皮皱缩有沟纹,果重约867克,果肉碧绿,汁多味甜、质脆爽口、果大耐贮藏。含可溶性固形物13.2%,糖量10.5%,酸量0.81%,为水果精品。( 赣州)

十. 江西省 赣州 南康 中国甜柚之乡

南康市是全国闻名的“中国甜柚之乡”,所产甜柚皮薄肉嫩,清心 润肺,为历朝贡品,素有“天然罐头”美称。( 南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