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送人特产送什么醋 山西有什么著名的特产醋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送人特产送什么醋 山西有什么著名的特产醋更新时间:2024-04-12 20:18:57

一.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榆次元宵

元 宵

“三件宝”之一的元宵,在榆次历史上负有盛名。民国初年,榆次街市,元宵经营者众多,唯有南门洞昌盛号韩正保的元宵,因其风味独特而最有名。

元宵制作采用的原料主要有软大米,白糖及辅料,均系上等原料,其做法是:先把馅子用香油火炒,冷却后剁成丸药大小。馅子由白糖、核桃、杏仁、花生等配制而成。滚法上,用面内粗外细、滚而不跃。煮出来看着膨头大,吃着软而香,馅子化不成水,嚼着有“噌噌”的冰糖声,并有桂花等辅料香味。

元宵在榆次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声誉,不论是喜庆节日,还是婚礼宴席,元宵常常是“席上客”,倍受群众的喜爱。

二. 山西省 忻州 保德 葫麻

葫麻

葫麻,为保德县县的主要油料作物。其生长期短,对土地水肥条件要求低、耐旱、耐寒、省工好管理。农谚说:“立夏撒葫麻,九股八圪叉”,胡麻种在立夏,收在处署,生长期只有90天左右。种胡麻成本低,收益高,胡麻从种到收,只是在夏季拔拔草,甚至不拔,再不用其他方面的管理,省工省事,省种籽、省肥料、省地(老乡多在贫瘠土地上种植),收益却很高,老乡说:“装满油罐罐,不愁钱串串”。

胡麻的学名叫油用亚麻,世界上已有五、六千年的栽培历史。它起源于我国内蒙阴山山脉以北的地方,在那里曾经发现过野生胡麻。大约在东汉年间引进内地,故叫胡麻。过去胡麻种植很少,在外地很是珍贵,清朝官吏王授曾写下“何时馈到胡麻饭,问我神仙骨几分”的诗句。胡麻籽含有37、47的脂肪,出油率在30-36%之间。宁武所产胡麻油有很多优点,久放不沉淀,生食无杂味,炸食物烟雾少、上色快、味道清香,色泽纯黄而透明,含不饱和脂肪酸高,所以营养价值全面,还有药用价值。久食可预防高血压,血管硬化肥胖症等病,较动物脂肪或其它品种油脂要好出许多。胡麻油的碘价很高,干燥性很强,工业上广泛用于制造油漆和高级油墨,用于钞票和邮票的印制;胡麻含有亚麻胶,是良好的粘合剂,广泛地用于制革、医药和国防工业。胡麻糠老乡用于喂猪喂羊以过冬,秸秆可抽取纤维,用于纺纱织布,胡麻油还可以出口,换取高额外汇。

三.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太原山西熏醋

山西熏醋:系于50年代末在山西老陈醋基础上研制而成,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其特点为色泽红棕发亮,浓度适当,醋香浓郁,酯香纯正,绵酸爽口。

四. 山西省 运城 河津 山西琉璃制品

山西琉璃制品:以河津所产最为著名。产品分四大类,即琉璃砖、琉璃瓦、法花及室内陈设品。山西琉璃色泽鲜艳,光彩照人,防腐防潮,坚固耐用,永不变色。生产始于1600年前的魏文帝时代,主要用于名胜古迹及公园庭院大型建筑门面装饰。

五.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怀仁陈醋

怀仁陈醋是山西晋中榆次的。

山西的醋享誉海内外,尤以榆次、清徐为正宗。榆次怀仁的老醋坊,开办于明代万历年间,至清道光年,立号名为“钰泉庆”,世代传承。怀仁村地处平川,是古代榆次的重要集镇之一,盛产优质高粱,加之特定的水土和特殊的工艺,使其生产的陈醋优质味美、清亮鲜明、酸醇烈长,甜、绵、香、酸,余味无穷。

六. 山西省 朔州 平鲁 山西荞麦

朔州市盛产荞麦。近年来,随着农民市场经济观念的增强,荞麦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含硒量居全国首位的平鲁红山荞麦,千粒重38.8克,硒含量0.73mg/g,深受日本和东南亚国家青睐,多次入选国宴。荞麦是原产于我国北方的古老作物。由于它生育期限短,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播种,逢灾年用荞麦补种、改种都可获得一定购收成,是较为理想的救灾、备荒作物。荞麦是双子叶植物,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蓼科,与单子叶、禾本科的小麦、大麦等麦类作物亲缘较远,在常见大田作物中几乎没什么近亲,在很多方面也都表现得别具特色。 栽培荞麦有四个种,它们分别是甜荞、苦荞、翅荞和米荞麦。甜荞又称普通荞麦,其花中有蜜腺,能散发香味,引诱昆虫,异花授粉;苦荞又称鞑靼荞麦,花器小,无香味,自花授粉,人工杂交极难成功;至于翅荞和米荞则是由于其所结瘦果棱薄呈翼状或是瘦果两棱之间饱满欲裂,易露出果内的“米”而得名。总之,无论哪种荞麦,它们所结的种子都 有一坚硬的外壳并且是三棱型的瘦果,这在其它作物中极为少见。

荞麦开花对日长无明显要求,属中日型植物,但日照时间减少可使生育期缩短,故也有人称之为短日照作物。荞麦 ,花量较大,每株开花可高达200O朵,但实际结实的只有10%左右,看得出荞麦的开花也很有特点。。荞麦面适口性好,可制成多种食品,但其蛋白质含量不高,只有11.2%,不过以甜荞为例,其所含赖氨酸和胱氨酸 为所有谷类作物所不及,其籽粒除了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之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烟草酸、柠檬酸、芦丁和维生 素E。我国古籍《农政全书》和《齐民要术》都记载了其多种药效,譬如“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等等。 另外,荞麦还有丰富的野生种质资源,野荞麦又称金荞 麦、老虎荞、万年荞、土茯获苓等。有一年生或多年生的甜 荞、苦荞和野翅荞类型。西藏地区野养麦类型尤其丰富,有草本、近木质、藤本、块根、地下肉茎等多种类型,其籽粒 可食用,全株皆可人药。我们常见的消炎药“金荞麦片”就是 利用野荞麦研制而成的。医学界早已开始利用荞麦治疗或预 防某些痰患。

七. 山西省 晋城 泽州 山萸

山萸

山萸亦称山茱萸,俗名红奶。观赏兼药用植物。落叶乔木。树皮褐色,片状剥落小枝四棱,花簇生于小枝顶端。先天花后出叶,花小,为黄绿色,成散形花序。可供观赏或佩戴。核果呈长圆形,光滑,熟时红色,果内有一核。去柄去核的干果可供药用。

八.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山西山萸

山萸亦称山茱萸,俗名红奶。观赏兼药用植物。落叶乔木。树皮褐色,片状剥落小枝四棱, 花簇生于小枝顶端。先天花后出叶,花小,为黄绿色,成散形花序。可供观赏或佩戴。核果 呈长圆形,光滑,熟时红色,果内有一核。去柄去核的干果可供药用。 阳城是全国山茱萸四大产地之一,以色红质高著称。主产地在阳城桑林乡蟒山一带。洪水庄一株老树高达8.58米, 树围2.18米,树冠94.46平方米。年产鲜果可达200余公斤。山萸原系天然生长。1967 年由阳城县药材公司原长甫人工栽培成功,推广全国各地。

九.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阳城小米

日前,在第三届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上,阳城县获《中国绿色生态小米之乡》殊荣。

阳城小米是山西省阳城县历史上四大名优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就因其色黄、粒大、富含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并具有诸多保健作用,而1为皇室贡品,享誉太行。

阳城小米生长环境特殊,产区海拔在800—1200米之间,全年日照2400小时以上,年积温3500—4000℃,昼夜温差大于10℃,无霜期180天以上,生产周期长,土壤为褐色粘性土壤。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阳城小米品质优良、颗粒圆润、色泽金黄、天然风味、口感香醇。阳城不米营养价值很高,氨基酸种类齐全,人体所需要的色氨酸、蛋氨酸含量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叶酸,特别是微量元素硒、钛含量高,可暖胃养人,润肠通便,止烦解渴,益气补中,尤其是含有独具特色的营养成分“米糠油”,可以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降低血脂、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是强身健体、滋补养生的天然良品,民间素有“代参汤”之美誉,抗日战争时期,造就了“小米加步枪、赶走小鬼子”的光辉业绩。常年食用可延年益寿,当地妇女生小孩后全靠小米粥加鸡蛋来下奶和补养身子。历来被当地人所喜食,一日三餐,早晚必有小米稀粥。

由于阳城小米生产于大山深处,相对交通、信息封闭,只有名牌声誉,没有名牌效益。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助推下,阳城小米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并向功能性、保健性产品迈进,深加工也拉开了帷幕。推广种植的红苗谷、晋谷21、晋谷40、晋谷41和晋谷42等优良品种,外观漂亮,粒大均匀,米质更优,功能更强,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被评为“山西省名牌”产品。2011在“第三届中国农业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展销时,阳城小米被抢购一空,受到广大城市消费者亲睐。目前全县小米生产合作社30多个,加工企业4家(析城山、绿秀源、三利珍、征宏食品),全县种植面积6万亩,产量1500万公斤,产值9000万元。阳城小米正由民间产品转变为名牌商品,由大山走向城市,带动了一方群众增收致富。

十. 山西省 大同 云冈区 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 “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至今,晋中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县,不论男女都会削面。后来,“凤阳”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建立明朝,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如略加山西老陈醋食之尤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