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肃庆阳市有哪些著名特产 甘肃特产有哪些值得带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肃庆阳市有哪些著名特产 甘肃特产有哪些值得带走的更新时间:2023-12-14 20:08:00

一. 甘肃省 庆阳 庆城县 庆城苦荞茶

苦荞茶是以黑苦荞为原料,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精心研制而成。苦荞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原料采集源于高原,产于原生态,富含维生素P(芦丁)和硒元素、高蛋白、矿物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和18种氨基酸。苦荞茶是新型纯天然饮品,开水冲泡,清醇可口,香气浓郁,常饮此茶,益于健康,轻松自然,是居家必备,旅行必带,馈赠尊者、亲朋之佳品。

二. 甘肃省 庆阳 正宁县 正宁苹果

西北黄土高原拥有符合苹果生长的7项气象指标,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大的苹果优生区。而位于其中的正宁县,又是这片区域中的最佳优生带。这里平均海拔1460米,平均气温8.3℃,降水量630毫米,无霜期180天,土壤主要为黑垆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县内和周边地区无工业区,全县无金属矿山,不存在大气、土壤和水污染问题,大气环境质量、水质环境质量和土壤质量均符合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标准。

正宁县是“八五”期间国列22个苹果生产县之一;国家“十五”计划又将其列入西北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产区县。县内所产长富、秋富、岩富、短富系列富士苹果和秦冠、玉林苹果,曾被国家、省、市3次评为金奖,8次评为银奖和铜奖。按果型、色泽、品质衡量,正宁县的果品80%达到优质果标准:苹果可溶性糖含量15.8%,可滴定酸含量0.35%,维生素C含量56毫克/百克,去皮硬度8.2公斤/平方厘米,色度红或条红。

1999年,在湫头乡、永和镇、三嘉乡等地建立的9万亩绿色苹果生产基地,年产苹果2000多万公斤。正宁县苹果冠以“陇蜜”品牌,70%随产随销。优质果多销往广东、香港;中档果销往河南、内蒙、俄罗斯;三类果由当地加工,以瓶装果浆果汁行销西北地区。苹果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正宁栽种苹果已有较长的历史。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编修的《正宁县志》记载当时就种植有“苹菠果”,而据深入考证,所谓“苹菠果”也即“频婆果”、“苹婆果”,也就是苹果(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由张友鹤选注的《唐宋传奇选》第200页)。1958年,县上成立果树站,引进国光、红元帅、黄元帅等品种,开始在宫河王录马鞍山、湫头滩、三嘉细嘴子湾试点栽植。1974年以后,除过国光、红元帅外,又引入大山红、青香蕉、鸡冠等品种,一些行政村在集体山场,个别农户在庄前屋后栽植。但规模小,产量低,属于粗放性经营,根本形不成生产力。1984年左右,县上又从山东招远县引进普通红富士着色系列,如长富2号、秋富1号等,实施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出圃。1988年,全县苹果栽植已达10万亩,后因管理不到位,生产技术差,病虫害防治能力低,栽植面积一度下降,徘徊在4~5万亩。

1994年至现在,正宁苹果生产基本处于稳定、良性的发展阶段。围绕“兴果、富民、强县”的总体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狠抓栽植上规模,强化管理攻质量,系列开发增效益,使果业生产成为县上的后续财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以山河至周家50公里优质丰产带、五顷原至永和20公里优质基地、三嘉万亩优质基地片、南原万亩高新技术示范区为主的绿色苹果生产带已经形成。苹果生产已通过了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综合监测验收。二是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全县果园施肥、修剪、喷药、涂白、清园等5项周年管理指标均达到95%以上,示范园达到了100%;果实套袋、铺设反光膜、喷施果型剂、覆草缠膜、拉枝扭梢、刻芽环割、节水灌溉等优质丰产新技术也得到大面积推广普及,促进了果品产量和品质的稳步提高。三是产业开发走势强劲。果品生产基本上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全县已发展个体私营果品加工企业15家,年加工各种果品70万公斤,加工产值350万元,实现利税35万元;建成50吨以上果库16座,30吨果库76座,10吨果库218座,简易果窖460孔,年贮鲜果500万公斤,保鲜增值70万元。成立果行21个,组建果品运销队39个,年运销量600万公斤,创利税20多万元。其中以正宁县陇东果品集团总公司最为突出。该公司包括基地建设部、服务保障部、加工部、贮销部4个部门,下设经销门市12家,纸箱厂1家,发泡网厂1家,10吨以上果库33个,总固定资产达150万元,2003年总产值1200万元,已成为正宁县果产业开发的龙头公司。

总之,正宁县发展苹果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更具备生产成本低、投入产出比高的特点。目前,全县苹果生产大户蔚然兴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有2户、万元以上的有260户、5000元以上的达6750户。正宁县先后被国家、省政府授予“绿色长城奖”和全省“林果产业开发十强县“等荣誉称号。

三.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燕麦面柔柔

燕麦面柔柔是环县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制作方法是把燕麦入开水锅,煮三成熟,捞出晾干,磨成面,用水搅成团或饼状入笼蒸熟,出笼后稍凉,切成薄片,配以佐料即可食用。因它筋柔可口,颇得食者好评。现在,它登上了大雅之堂和星级饭店,成为人们款待佳宾的美味佳肴。

把燕麦倒人开水锅蒸成三成,出锅晾干,磨成粉,用水揉拌成薄饼蒸熟,出锅稍凉后,切成细条或薄片,类似玉面,精细柔韧绵软,一般凉拌食用。原出于环县北部,现风靡市内外,尤为糖尿病患者所求。

燕麦的营养成分:

1.三大营养素:燕麦中的醣类主要是淀粉,而蛋白质是以谷蛋白为主。除此之外,燕麦的脂肪含量可是麦类中最多的唷!

2.维生素:富含维生素B群(尤其是维生素B1、B2以及菸碱酸)、维生素C、E以及叶酸。

3.矿物质: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铜、锌、锰、矽。

4.其他:燕麦亦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β-聚葡萄糖以及植物碱、植物皂素。

燕麦的功用:

1.降低血胆固醇:水溶性纤维以及β-聚葡萄糖可以降低血中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的胆固醇;LDL-C)的量,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可以增加胆酸的排泄。

2.控制血糖:水溶性纤维具有平缓饭后血糖上升的效果,所以有助於糖尿病患控制血糖。

3.改善便秘:因为燕麦纤维中含有β-聚葡萄糖,所以可以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肠胃蠕动,并改善便秘的情形。

4.促进伤口愈合:燕麦中所含丰富的锌,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5.预防更年期障碍:丰富的维生素E可以扩张末梢血管,并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身体状况,所以能减轻使更年期障碍症状。

6.预防骨质疏松:要预防骨质疏松,除了增加钙的摄取外,体内也不能缺乏锰唷!因为燕麦中含有锰,所以也可以间接的预防骨质疏松呢!

7.其他:还有预防贫血、控制体重等功用。

四.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皮影

环县皮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环县皮影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选用当地两到四岁的黄褐色公牛皮。

二、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泡制→剔皮→分解→软化→推磨→阴干→描摹→镂雕→着色→封色→熨烫→装订→成型。

2.工艺技术要求:

(1)泡制:将牛皮置于当地河水中6到8天,至毛根发软,绷于木框上进行剔皮。

(2)镂雕:以镂空为主,阴雕阳镂、阴阳交错、明暗相辅,造型严谨,刀口精细流畅,没有毛刺。

(3)着色:用皮胶(熬好的鱼鳔或牛皮胶)调色(硬色)涂染。用色以胭脂红、藤黄(桔黄)、绿、蓝、黑(锅黑)等为主,色彩纯正绚丽,对比强烈。

(4)封色:用牛皮废料熬成胶水,用干净排笔刷在皮影上,使其透明光亮。

(5)熨烫:将已着色的皮影熨烫脱水,达到平整。

(6)装订:用皮线或丝弦联结皮影各部位,形成整体,摆动灵活,自如。

三、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着色艳丽、均匀,色调层次分明。影件透明度高,立体感强,造型规范,人物形似,布景陈设、神怪异兽布局丰满。刀路清晰,线条流畅,粗细得当。皮子薄厚匀称,润泽柔软且有弹力。

2.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环县皮影

甘肃省环县现辖行政区域

《环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环县皮影产地范围的请示》,环政发〔2012〕80号

甘肃省地方标准:《环县皮影》(草案)

五. 甘肃省 庆阳 正宁县 正宁大葱

正宁大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宁大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人文初祖黄帝的部落,最初的活动地就是正宁东部的子午岭,《史记五帝东纪》载“黄帝崩,葬桥山”。《汉书地理志》云“桥山地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因此,黄帝活动于正宁子午岭,葬于子午岭桥山,这足以证明初帝的教人农耕贡献之地在正宁,所以正宁人农耕生涯应为最早。 葱在正宁栽培历史悠久,虽无详载,但按菜肴推断,远可至周秦时,近可在秦汉。在义渠戎时期,正宁就有黍、菽等作物栽植,炒面堪称一绝。据《甘肃赋志》载,秦汉时馒头和各种面条食品就已盛行,按照正宁和子午岭人习俗,有面条、就有调配品,如盐、辣、小炒(葱或韭)调配品。 在周秦时就腌菜,它是正宁人偏喜食菜,是古时先民储存冬菜习惯的遗留。腌制菜有韭菜、白菜、包菜(甘蓝)、萝卜、蒜、辣子,但无葱记载,据这些植物栽植推断,定有葱的栽培,因葱不是腌制菜,只是干藏或调味菜。按正宁人各处宴席看,虽有丰盛的各种菜肴,但每有几碟咸菜。凡有面条,总有几碟盐、辣、葱或小炒。不用说猪、鸡、鱼肉菜肴总需葱做副料搭配烹饪。生菜:原于民族社会的采集生活,它不用烹煮,生用。在明代夏季生切凉拌萝卜、辣椒、葱号称“三大王”,菜肴中葱蘸浆、小葱拌豆腐已为宴席。宋时范仲俺在华池阵守西夏时,在《苏幕遮范仲俺》词里面称赞大葱:“灵武台,箫关道,寒风瑟瑟,伤别庆州揖。巴陵渡口错交臂,岳楼关,更是无缘遇。江州城,白道逢,古邑把酒,玉博醉子京。藉宫河葱氽鲈鱼,调南北鱼味,籍慰老泪倾。” 葱不仅在生活中有不可缺少调味菜和单独菜,而且古人早已将它引用在人们的婚丧嫁娶中,也引用在中药中。婚俗中,女方父母要给女儿几根葱和一盘大枣。葱象征一世聪明,枣象征早熟早生贵子的暗示。葬礼中,逝人一手拿葱,一手拿馒头,象征儿女对亡者的嘱咐,步入黄泉之道,不受饥,随身带干粮之意。在医学中,人们用葱和生姜制汤,医治感冒,用葱根配其它草药医疗小儿积食,葱在中医上用途甚广,主要是通脾、通肺、通窍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以葱赞美人物较多,如窈窕淑女指细如葱根等等。

“正宁大葱”是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其特点是:其葱白嫩长、营养丰富、含有较多蛋白质、维生素,硫、磷、铁等多种无机盐。炒汤漂而不沉、香味浓烈、耐贮藏耐运输等特点享誉省内外,是绝佳的调料食品,倍受消费者青睐,品种以三叶齐、掖辐1号、中华巨葱为主。2004年获得“国家绿色认证”,“宫河”牌大葱获得国家绿色认证商标注册,并获西部交易会金奖。

正宁大葱的葱白(假茎)质地细密,柔嫩洁白,营养丰富,辛辣芳香,不易抽苔和分蘖,耐贮藏运输,延长供应,可鲜食、生食。

大葱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矿物质及丙种维生素、胡萝卜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大葱的组织中含有白色油脂性的液体一硫化丙烯((CH2CHCH2)2S)和大蒜素。具有增进食欲,开胃消食的功效,也是解腥味的佳品。中医医药上很早就利用葱韭蒜提取制剂,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大葱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并有通乳、利尿、治疗便秘等功效。

地域范围

正宁县位于庆阳市东南部,子午岭西麓。东与陕西黄陵县以子午岭为界,南与旬邑县、西南与彬县相邻,西邻长武县以泾河为界,北与本省宁县接壤。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7°56′20″~108°38′08″、北纬35°14′40″~35°36′18″之间。地形东高西低、东宽西窄,略呈三角形,总面积为1319.5平方公里。正宁大葱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正宁县内包括宫河镇、周家乡、榆林子镇、永正乡、山河镇、西坡乡、永和镇、湫头乡、五顷塬乡、三嘉乡10个乡镇所辖58个行政村,地域保护范围以山地为主,面积4000公顷,目前生产面积2000公顷,年总产量4.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正宁大葱葱白直长、辛辣脆香、久煮不烂、久藏不干、炒汤飘浮不沉。 一般株高150cm,葱白长50cm,径粗2-3cm。单株重0.5千克上下;丰产单株重的可达1.5千克,株高200cm,葱白长60cm,葱叶色鲜绿,质地脆嫩,落地即断,,嚼之无丝,品质极佳。 (2)内在品质指标:正宁大葱古代又名菜白、鹿胎和事草,栽培历史1000多年。大葱中含有丰富的糖浆、蛋白质、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较高。大葱组织中含有白色油脂性液体——硫化丙烯和大葱素,具有增进食欲、开胃消食的功效。另外医药上利用大葱提取制剂,可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有通乳、利尿、治疗便秘等功效。 (3)安全要求:正宁大葱的生产和经营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大葱生产严格执行甘肃地方标准《正宁大葱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正宁大葱检验执行甘肃地方标准《农产品检验规程》;大葱质量必须达到甘肃地方标准《甘肃省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指标要求。

六.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苹果

庆阳苹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庆阳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庆阳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庆阳位于北纬35°14′28″—37°9′13″之间,海拔1100米–1600米,属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具备优质苹果生产的全部7项主要生态指标和6项辅助指标,是全国优质红富士苹果最佳适生区。西峰、庆城、宁县、合水、正宁、镇原6个县区被列入全国苹果生产重点县。

庆阳栽培苹果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栽培绵苹果的记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三大主导产业”之首,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技术服务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力实施国家级、省级苹果标准园创建项目和市县乡3级优质苹果“千百十”科技示范园建设工程,已基本形成了规模化栽培、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有苹果面积118万亩,产量40万吨左右,产值14亿元以上。已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16万亩;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有机转换产品认证40万亩。有22个乡镇人均苹果面积达到1.5亩,21个乡镇苹果收入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庆阳苹果以其果实硬度大、果形高桩、色泽鲜艳、蜡质层厚、酸甜适度、耐贮耐运、食用安全等特点,畅销广州、上海、成都、北京、香港等国内大中型城市和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国家。

庆阳是全国苹果优生区之一,所产苹果硬度较大、果面洁净、色泽鲜艳、酸甜适度,品质优良。据测定,庆阳红富士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5%,维生素C含量4.2mg/kg,总酸量0.21%,均高于国家鲜苹果GB1051-89标准。另据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感官、营养及卫生指标均符合《绿色食品温带水果》(NY/T884-2004)标准要求,贮存5个月后,硬度为7.5kg/cm2,高于其它地区。

地域范围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介于东经106°21′16″-108°42′48″,北纬35°14′28″-37°09′13″之间。东部与陕西的宜君、黄陵、富县、志丹等县连接;北部和陕西省的吴旗、定边继宁夏的盐池县为邻;西部同宁夏的同心、固原、彭阳县为界;南部和我省的平凉和陕西的长武、彬县、旬邑接壤。南北长207公里,东西宽208公里,总面积27119平方公里。市内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部低,呈簸箕形,故有“陇东盆地”之称。市辖庆城、合水、正宁、镇原、宁县、华池、环县7县和西峰区,116个乡镇。

庆阳苹果产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的96个乡镇。包括西峰区的7个乡镇、庆城县的15个乡镇,环县的7个乡镇、华池县的8个乡镇、合水县的12个乡镇、正宁县的10个乡镇、宁县的18个乡镇、镇原县的19个乡镇。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庆阳苹果产区,地貌特征多数为高原及沟壑。土壤为黑垆土和黄绵土,土层深厚,黄土覆盖80-230米,而且质地疏松、透气蓄水保肥能力强,富含钾、镁、钙、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大约在1%以上,土壤氧气浓度为10-15%,pH值为7.0-8.4,总盐量低于0.28%,有利于苹果根系生长,保证树体和果实生长发育所需要水分、养分,有利于提高苹果品质,是形成庆阳苹果特色的基础条件。

(2)水文情况:庆阳苹果产区系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市内有马莲河、浦河、洪河、四郎河、葫芦河五条河流,较大的支流有27条。年平均总流量26.7立方米/秒,总经流量8.43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净储量约43.39亿立方米,动储量3714万立方米。市内年降水量为550-680毫米(全国生产最适宜区要求:降水490-660毫米),降雨适中,水源纯净、无污染。这一降雨特点使得空气湿度相对较低,不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果树病虫害的侵染种类少、危害较轻,果园用药浓度低、次数很少,并且这一区域暂时没有形成工业污染,苹果生产环境和地域特征得到保护。

(3)气候情况:在苹果生长期(4月-10月),庆阳苹果产区海拔在880-1400米之间,光照强度为35000-50000米烛光,年日照时数2200-2500小时,其中8月-9月份在300小时以上;平均气温在13℃-18℃,大于10℃的积温在1500℃-3000℃,夏季6月-8月均温在19℃-23℃,绝对高温≥35℃日数不超过5天。开花期温度为15℃-23℃,花芽分化期温度为20℃-25℃,果实发育期温度在25℃左右。而且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11.6℃-16.8℃,白天果树养分积累较多,夜晚消耗较少,果品中糖、酸和维生素等的含量增加,风味浓,肉质脆。这一气候特点非常适宜苹果生产,属于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全国苹果区划研究报告中的我国苹果生产最适宜区。

(4)人文历史情况:庆阳苹果栽培演化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栽培绵苹果的记载。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庆阳苹果栽培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到唐宋时砂果、蜜果、红苹、白苹等已在民间庭院广为种植。在庆阳一些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上屡有记载,距今1600年的《群芳谱》一书,就载有我市环县栽种沙果的史实;清乾隆年间,赵本植修《庆阳府志》共载有栽培及野生果20余种,即“梨、桃、杏、李、枣、林檎、沙果、楸子、花红、樱桃、榛子、棠球、葡萄、木瓜、石榴、山桃、来檎、柚子、柰子、核桃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宁县城乡有桃、杏、李、梨、枣、柰、核桃、桑树等树5400余株,当年“劝谕伸约”,新栽2237株;民国时期,干戈不断,时局动荡,农事不稳,果树生产频临于萧条待毙。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泡果”类型散生于宁县、庆城等地田间。庆阳商业性栽培的“苹果”主要指大苹果(即西洋苹果),西洋苹果栽培开始于1942年,由天主教传教士将红绞、国光、青香蕉等5个品种传入庆阳县三十里铺和西峰镇两个教堂内开始观赏栽培,而真正作为商业性栽培应该从1953年原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在西峰黄委会水保站建立苹果品种示范园,进入新世纪后,庆阳市把发展苹果确定为特色优势产业之一,2002年农业部又把庆阳苹果纳入中国优势产业带,庆城县率先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无公害苹果示范县,此后2006年省农牧厅又命名我省最东端的苹果生产大县——正宁县为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

七.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庆阳白瓜子

庆阳白瓜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白瓜子即西葫芦的种子,是庆阳市的名品。

白瓜子的籽实中含有对人体极为重要的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有机酸、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热能的补充来源。其所含葫芦素,对胃癌有良好的疗效。白瓜籽人药,可治疗绦虫病。

庆阳出产的白瓜子,以其粒大,皮薄,外观洁白,种仁饱满,含油率高,炒食味香可口,是日常磕食和馈赠亲友的最佳干果, 白瓜子在庆阳的生产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年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年产50万公斤以上。种植区域多集中在华池、合水的部分乡镇。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庆阳市所辖华池县的柔远、悦乐、乔河、元城、王咀子、上里塬、怀安、乔川、白马、南梁、林镇、山庄;合水县的太白、蒿咀铺、固城、太莪;宁县的湘乐、盘克、金村、九岘、米桥、平子、良平、早胜;正宁县的永正、山河、西坡;西峰区的肖金、董志、后官寨、彭原;庆城县的土桥、太白梁、蔡口集;镇原县的城关、屯字、开边、平泉、新城;环县的曲子、木钵、樊家川、环城等7县1区43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6′19″~108°42′48″,北纬35°24′38″~36°50′13″

八.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琥珀罐头

宁县琥珀罐头具有清脆、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维生素含量是花生仁的5倍,食用后可增加记忆力,延年益寿,为中老年人和儿童滋补膳食佳品。宁县琥珀罐头,采用当地纸皮核桃,以先进工艺和配方加工而成。1989年获甘肃省"兴陇杯"铜奖,1992年获甘肃省首届丝绸之路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银奖。1998年获甘肃省优秀新产品奖。从1989年开始即出口前苏联等国。

九.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镇原杏树

杏树

杏树,属蔷薇科花果植物,起源于我国北方,适宜于山川坡洼、沟岔湾掌生长。它抗旱耐寒,容易种植,挂果早,所谓桃三年杏四年,也就是它四年即可结果。且盛果期长达五六十年,树龄在百年以上。镇原这块黄土地,远在西周时期,先民就将野生杏树移植于庄户院落,繁衍生存,代代进化,唐朝大诗人李白“帝乡三百里,杏在碧云间”及白居易“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春来。”这些优美的诗句充分证明杏树在唐代已成园栽培。唐朝的都城到处都是杏树。宋朝诗人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买杏花”和范成大的“浩荡风光无畔岸,如何锁得杏园春。”足以说明杏树在我国栽植历史悠久,已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赞誉祖国大好河山的重要话题。明代赵时春编修的《平凉府志》记载:“宜杏良十种,其仁有甘苦,有双花。有干叶。”明时镇原为平凉辖地,这就是说,在五百多年前镇原人民就已经对杏子进行良种化研究和选育了。镇原的杏姓人,传说其祖上爱植杏树,被周王室封之为“杏”的。杏谐音“兴”,寓杏为兴,取意兴旺。镇原人祖祖辈辈广栽杏树,也是寄托人丁兴旺、家业发达的愿望。

杏子种类繁多。按杏仁的甜苦,分为甜核杏、苦核杏、麻核杏;按成熟的早晚,有麦黄杏、糜黄杏;按皮核的粘离,有又粘核杏、离核杏。还有少量经过嫁接的接杏,这种杏个大肉鲜,水分丰富,成熟早,是当地最优良的品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过科学栽培试验示范后,先后从外地引进了山西大扁杏、兰州大接杏、金妈妈、张公园、青皮杏、银白杏、华山大接杏、临夏唐王杏,近年引进的有巴丹杏、曹杏、李广杏、龙王冒、金太阳、凯特、一窝蜂等优良品种20多个,并确定全县北部山区、蒲河流域、交口河流域发展仁用杏,中南部原面、洪河流域、茹河流域发展肉用杏为主。同时,进行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目前全县19个乡镇优质良种杏的发展速度加快。在各乡镇都建有杏子基地的基础上,并在临泾乡席沟圈村和城关丰台村,由“新一代”、“新千年”两户食品企业投资90多万元,建成了1100亩优质杏子生产基地。

杏树全身都是宝。杏木质地坚硬细腻,纹路色泽艳丽,是农家作农具、造家具的廉价、优质木料。从古人“饰文杏以为梁”、“杏梁宾未散”的咏叹来看,古代还以杏木作梁栋,实际上也是寓杏为兴的意思。杏果可鲜吃,亦可晒干储存,四季常吃;核仁油质丰富,甜的可随剥随吃,苦的除榨油食用外,可煮熟去苦,配以红萝卜、葱花,配调成红、白、绿、色、香、味俱佳的什香菜,是镇原最独特、最普及的佐酒佳肴,逢年过节,大家小户或自酌或宴客,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绝菜。镇原杏仁以色正、味纯、饱满、质优驰名中外,是全国盛产杏仁的县份之一,杏仁年出口300多吨,居全国第二。杏核壳以前当成燃料,大都作为年节炊酒之用,现在则是制造活性炭的理想原料,供不应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酸杏、黄甜杏,甜核苦核及核壳,酸甜苦涩皮壳都值钱。杏子已经成为镇原农民奔小康、联谊协作的一把金钥匙。

杏子在镇原得到长足发展是解放以后的事。在历年的植树造林运动中,广大群众就地育苗,广植杏树,逐步形成许多杏树山、杏树沟、杏树洼等成片杏林。改革开放以来,镇原县提出“沙棘戴帽,果树缠腰,洋槐填沟,杏树围庄”的口号,杏树在农家庄前屋后、村子周围得到大力发展。现在,全县杏树成林面积已达26.34万亩。已建成杏树万亩乡镇8个,百株户1.8万户,五百亩以上的杏树沟、杏树山100多处。形成了以县内四条流域及中南部乡镇为主,以毛杏改良为主,以退耕还林区广栽杏树为主的杏基地建设格局。仅次于拥有大片野生杏林的新疆沙河县,名列全国第二,年产鲜杏2万多吨,杏干3300多吨,杏核2500多吨。杏树蔚然成林,对生态环境也起到了良好的涵养保护作用,出现了“十里烟村一片红”的胜景。

1982年以来,镇原县不断强化系列开发,进行深度加工培植,杏果产业已成为富县富民的支柱产业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全县国营、集体和私营杏产品加工企业110户,从业5400人,杏制品产量达到1.6万吨。现有杏制品企业35户,从业人员1650人。开发系列产品有杏话梅、杏梅、杏酱、甘草杏、八宝杏、果丹皮、杏脯、奶油杏肉、杏软糖、水晶杏、杏仁罐头、速溶杏精、杏仁乳珍、活性炭等三大类20多个产品,年产杏制品总产量8500吨。在祖国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东海之滨,西南边陲,都有镇原生产的杏制品销售,产品还远销东南亚、独联体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先后荣获国际国内26项大奖。新一代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先后被评为“99年中国小商品博览会推荐产品”、“第十二届中国西部交易会新技术新产品奖”、“2003年3.15特别推荐产品”、“2001年甘肃省瓜果蔬菜博览会金奖”、“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中国庆阳民俗香包节指定产品”、“中国放心食品荣誉品牌”、“第三届甘肃省著名商标”。

阳春三月,微风徐来,鸟雀凋啾,空谷音韵悠扬,田园清新和畅。蒙蒙细雨过后,天蓝蓝、地荧荧,杏树花团锦簇,蜂飞蝶舞,房舍田园迷漫在芬芳温馨的杏花丛中,使人恍入仙境。红杏之乡的镇原人民,正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脚踏实地的精神,进一步系列开发杏资源,突出创新思想,与时俱进,把杏产品市场拓展得更宽广,把自己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十.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荞剁面

荞剁面(环县独特风味食品)

荞剁面是庆阳北部环县独有的地方小吃。环县盛产荞麦,荞面品质优良,色白,食后不会出现腹胀。吃法有饸饹面、剁面等。荞剁面的做法为,先用碱水将荞面和好,软硬适度,再连续揉搓揉匀,用擀杖擀成薄面片,折迭好后放在案板上,双手握一尺多长的双柄大铁刀,将面条直接剁入锅里,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臊子汤,即可食用。正宗的荞剁面味美绝伦,是环县人待客的上等佳肴。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北角,与宁夏的同心、盐池,陕西的定边县接壤,属甘肃的庆阳市。

环县盛产荞麦。环县民间有一谜语说:“怕热的种在冬天,最后热死了,怕冻的种在夏天,最后冻死了”,打两种农作物,前者指冬小麦,后者就指荞麦。谜面说出了荞麦的基本特性。荞麦生长期短,不耐霜,一般初夏播种,成熟后遇一次霜冻就可收割,约在白露后,正所谓怕冻的冻死了。环县还有一句俗话说:“荞麦三棱麦子尖,十里风俗不一般”,俗语是形容地域风俗变化的,却把荞麦果实的形状刻划地惟妙惟肖。

荞麦浑身是宝。荞麦茎杆叶粉碎可做饲料,尤以养猪最好。茎杆燃烧成灰加水过滤,其水可做碱水用,俗称“灰水”,用来和面杆面条、蒸馍。荞麦粒三棱皮壳黑色,皮硬,皮可做枕头芯,清凉、促进睡眠、有预防和治疗失眠的功能。

荞麦取皮磨面,其面就叫荞面,荞面食品有多种做法,如饸餎面、搅团、猫耳朵(刺耳)、卷卷、拨拉子(焪焪)、甜油馍、摊馍馍(煎饼)、剁面等,尤以剁面为著名。

环县荞剁面制做讲究,看似简单,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取荞面适量置于和面盆中,加水搅拌成散块状,再用手揉之加水再揉之,使其成为光滑有韧性的整块面,将案板置于锅上,把和好的面放在案板上,用杆面杖向锅的方向杆开,形如舌状,越到锅边越薄,双手握住单刃刀两头,将杆开的面剁成细条条,入锅煮熟即可食之。

在制做荞剁面的过程中,面刀是专用工具,长约45厘米,宽约8厘米,单刃,两头安木把,其它工具都是大众化的。荞剁面最讲究最难的工艺就是一个“剁”字,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谁都能学会,但要学精就不容易了,有的家庭主妇做了一辈子饭,就是剁不好荞面。在环县,剁面高手可算作“名星”,县政府要招待重要来宾,要吃荞剁面,“川大师”也无能为力,必请民间剁面高手,向客人献艺。要吃粗细宽窄由客人点,细如粉丝粗如竹筷窄如韭叶宽如裤带任君选择,配上羊肉臊子汤,食之余味无穷,久久不能忘怀。

吃荞剁面,汤有讲究,有酸汤、有浆水、有羊肉臊子汤。最好吃的是羊肉臊子荞剁面。

文/中华五千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