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汉室友给的小特产 武汉大学生带回家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汉室友给的小特产 武汉大学生带回家特产更新时间:2024-01-16 02:15:31

一. 湖北省 武汉 江岸区 武汉面窝

武汉人"过早"常用品之一,是一种以米粉为原料,加上葱花的面窝。据说为清光绪年间汉正街烧饼小贩所创制。面窝油炸后两面金黄、外酥内软、窝中脆,深受武汉人喜爱。(武汉)

面窝是武汉的一种名小吃。其实用“面”来修饰“窝”并不贴切,因为它的成分中没有面粉,大部分是粳米磨成的米浆,还要加一定比例的黄豆浆,加葱花、细盐。炸时用的铁勺子,直径约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用另一勺将那种合浆舀入面窝勺,在中间一刮,然后下锅,下凹处因面浆多,所以肥厚,炸成后像个圆圈圈,吃在嘴里,酥、脆、软三种感觉混合。技术好的早点师傅可以将面窝炸成“匡匡”——没有中间的焦脆部分,主要供老人食用;或者将中间焦脆部分炸的比例比较大,供喜欢焦脆的人食用。

面窝的历史和其他武汉过早一样其实不可考。一说为,始于清光绪年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家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一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做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但实际上面窝的由来没有具体文字记载,传言而已。

目前的面窝主要分布于武汉和湖北其它城市大街小巷的摊点,尤为武汉汉口老城区口味地道。目前在武汉三镇都有一些特别的做法使得面窝别有风味。比如在武昌自由路的户部巷,谢荣德炸的面窝,配料讲究,用的是优质大米,掺一定比例的糯米,用香麻油,加葱花、芝麻、姜末作料。他不惜工本,做出的面窝自然与众不同,一投入油锅就香味四溢,吃起来更是焦脆适度、香酥并重,因而被人们誉为谢氏面窝。但这并不是传统的面窝了。面窝除了米面窝外,还有炸豌豆窝、“苕面窝”(红薯窝),中间是没有洞的形状,别有风味。

面窝的食用既可以单独成为早餐主食,也可以成为热干面,清酒/蛋酒,米粉或者其他汤面的搭配食品,后一种吃法更为广泛。

二. 湖北省 武汉 江夏区 江夏子莲

江夏子莲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江夏子莲

所在地域:

湖北

申请人:

武汉市江夏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所在地域:

2016年

地域范围

“江夏子莲”(江夏莲子)的生产地域范围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所辖法泗街、乌龙泉街、安山街、金口街、郑店街及湖泗街等6个街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1′~114°35 ′,北纬29°58 ′~30°32′。总种植面积6 667 公顷,壳莲总产量1.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江夏子莲鲜莲蓬扁平型、绿色,心皮数25~32个,结实率75%以上;壳莲卵圆形、黑褐色、纵径1.45~1.72cm、横径1.2~1.52cm,百粒重量140~160g;红莲子(去壳带种皮)红褐色;鲜莲子卵圆形、绿色,肉乳白、气味清香、味甜、芯苦涩;磨皮白莲近圆形、浅黄白色、百粒重量90~110g。 (2)内在品质指标:江夏子莲品质独特,营养丰富,江夏子莲品质独特,营养丰富,蛋白质≥18%,淀粉≥40%,水分≤12% (3)安全要求:符合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有关规定。

三. 湖北省 武汉 汉南区 汉南甲鱼

汉南甲鱼是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的。汉南区的鱼鳖混养模式完全符合生态健康养殖和循环农业发展的要求,生产的甲鱼裙边宽、体色好、口味佳、质量高。

汉南区属平原湖区,是武汉市有名的甲鱼盛产地。目前区内有养鳖面积1500亩,年产量18万公斤,主要利用增温保温大棚冬季培育幼鳖、鱼鳖混养的生态养殖模式生产。该模式生产的商品鳖外形美观少伤残,肉质接近野生鳖。

汉南“汉南甲鱼”是汉南地区将传统的工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精心制作,并辅以多种天然名贵调料精制而成的名特风味菜肴。其肉嫩味鲜,滋味独特,营养丰富。

四. 湖北省 武汉 洪山区 香菜圆子

南方的丸子在不南不北的武汉过油一炸就叫圆子,而香菜圆子在许多年里都和藕圆子、豆腐圆子并称为穷人家的三宝,因为它们看上去金黄松脆与肉圆子一无二致直到入了口才见真招,所以特别能给穷人家争脸。不过金玉其外的联想毕竟使它们难登大雅之堂。今天,物质的丰富自不必说,宴席间倒很有点“食肉者敝”的味道,香菜圆子和它其它的素食圆子兄弟就此合了素食、健康食品的潮流,成为新宠。

五. 湖北省 武汉 江岸区 武汉汉绣

武汉汉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汉汉绣是武汉出产的特色绣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汉绣采用铺、平、织、间、压、缆、掺、盘、套、垫、扣的针法,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分层破色、层次分明,对比强烈,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绣品可以枝上生花,花上生叶,叶上还可出枝,充分体现“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呈现出浑厚、富丽的色彩。武汉汉绣绣品主要有四大类,即民俗产品、舞台文艺用品、宗教文化用品、灯会庙会产品等。武汉汉绣作品曾多次在京展出,还参加过巴黎、华沙等国际展览。1910年和1915年,武汉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充满地方文化特色的武汉汉绣大型挂壁“三棒鼓舞”、“闹莲湘”等作品被选送北京,悬挂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汉绣大师任本荣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武汉汉绣第四代唯一传人,他成立了武汉汉绣艺术研究院,致力于武汉汉绣资料的抢救和整理工作,已整理出2000余件(种)资料,并用4年时间为香港、澳门回归、“国庆”50周年绣制了3大挂件,现收藏于武汉市博物馆。[

武汉汉绣

武汉汉绣艺术研究院

10260638

绣花饰品等

六.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黄陂马蹄

黄陂马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陂马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陂马蹄是湖北武汉黄陂区的。黄陂荸荠,球茎扁圆、脐平,表皮枣红色,肉脆色白、汁多渣少、味甜。“黄陂荸荠”保护区面积达5622公顷,年产16800吨,成为全国荸荠主产区之一.黄陂荸荠,适宜种植区有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前川街、横店街、罗汉街、李集街、蔡榨街、三里桥街等行政区域内水田范围,球茎扁圆、脐平,表皮枣红色,肉脆色白、汁多渣少、味甜。全区“黄陂荸荠”保护区面积达5622公顷,年产16800吨。2016年产值突破3亿元,销售到山东、河南、湖南等地。

黄陂马蹄

武汉市黄陂区土协会

13326899

荸荠(新鲜蔬菜)

七.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香熏鱼

香熏鱼是武汉的特色美食,香熏鱼是选用武汉地区上好的野生小鲫鱼,经过多道程序,配上独家秘方,秘制而成的。

武汉特色美食香熏鱼

香熏鱼味道鲜美,令人回味无穷,在武汉很多酒店,小吃街都可以吃到,是很有地方风味的一道特色小吃,如果有机会到武汉的朋友可以前去品尝下武汉特色美食香熏鱼。

八. 湖北省 武汉 江岸区 豆丝

豆丝是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武汉人很爱吃,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如炒牛肉豆丝,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味道各有千秋,区别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外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吃起来牛肉酥滑鲜嫩,豆丝绵软滋润,牛肉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风味。

九.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武汉鸭脖子

武汉鸭脖子

鸭脖子,又名酱鸭脖或酱鸭脖子,属于酱汁类食品(主要是酱板鸭,包括酱鸭翅、酱鸭脖、酱鸭拐、酱鸭掌、酱鸭舌、酱牛肉、酱板鱼、酱板干子、酱板藕等),最早起源流传于清朝洞庭湖区的常德,经湖南流传至四川和湖北,近年来风靡全国。酱汁类食品通过多种香料浸泡,然后经过风干、烤制等工序精致而成,成品色泽深红,具有香、辣、甘、麻、咸、 酥、绵等特点,是一道佐酒佳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汤腊九在成都学习卤菜技术和中药材配方,回武汉后,开起了首家鸭脖子专卖店。

十.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塔耳柿子

塔耳柿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塔耳柿子是湖北武汉黄陂区的。

塔耳柿子

武汉市黄陂区土协会

14060564

柿子(新鲜水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