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凉山州特产推荐平台 凉山特产送人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凉山州特产推荐平台 凉山特产送人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4-01-06 04:44:48

一. 四川省 凉山州 冕宁县 正路花椒

色泽鲜艳,香气逼人。种植面积 5000亩, 大红袍花椒为州内分布最广的花椒品种。果红色麻味不及青椒,但香味更浓。冕宁所产叫正路花椒,驰名省内外。

二. 四川省 凉山州 西昌市 西昌高山黑猪

西昌高山黑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西昌高山黑猪历史悠久,据长璩《华阳国志》(公元347年)记载,远在汉朝,彝族就“牧猪于此”。彝族人民习惯养母猪和喜欢食仔猪肉。 产品特征:西昌高山黑猪产区在海拔2000米以上,白天,猪群在山野自由活动,采食山间野草、植物种子根茎。傍晚将猪赶回畜圈,以洋芋、荞麦、玉米、燕麦、圆根进行补饲。商品猪生长期一般都在一年以上,整个生长期无外源性污染, 肉产品无污染、天然绿色(无残留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肉的品质好(肉质红润、食之鲜嫩、可口化渣、肥而不腻)、风味独特。 产业发展: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建立养殖基地6个,年产量15600吨,年产值32000万元。 主要做法及成效:将“西昌市高山黑猪”生产列入西昌市十大惠民重点项目和农村经济五大增收工程之一,列入少数民族乡镇产业发展项目、扶贫攻坚项目,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扩大养殖规模。到2016年达到出栏10万头,增长3.5%。

地域范围

西昌高山黑猪,产区在西昌市的白马乡、银厂乡、巴汝乡、开元乡、大箐乡、四合乡、洛古坡乡、安哈镇、荞地乡、响水乡、磨盘乡、民胜乡、大兴乡、13个乡镇,产区版图面积1869平方公里,西昌市辖37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1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5万人。产区位于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海拔在2000米以上,2009年养殖西昌高山黑猪30万头,年出栏20万头,存栏10万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及肉质特征:西昌高山黑猪以肉色鲜红、瘦肉略呈大理石,口感细嫩,有嚼劲,香味特殊等为品质特征。 2、西昌高山黑猪肉品理化指标:西昌高山黑猪猪肉(背最长肌)所含脂肪高于一般猪肉10-20%,胆固醇低于一般猪肉2-20%,蛋白质高于一般猪肉7-10%,氨基酸总量高于一般猪肉5-10%,西昌高山黑猪(背最长肌)检测指标见(附件2) 3、产品质量标准,按照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西昌高山黑猪养殖技术规程》(DB5134/T201-2011)执行(四川省凉山州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5.1发布)。

三. 四川省 凉山州 宁南县 彝族酸菜

彝家有句俗话:“八月野菜四月粮,酸菜圆根不可少。”在彝家人的生活中,酸菜是一年四季都离不开的佐餐菜。

彝族居家,每家一个或几个酸菜坛子,每个坛子里都盛满各种酸菜。他们的酸菜分湿酸菜和干酸菜两种。青菜、圆根、萝卜叶等等均可腌帛成酸菜。

四. 四川省 凉山州 西昌市 西昌洋葱

西昌洋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昌洋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西昌洋葱”又名红皮洋葱,是四川省西昌市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名.‍特优早市蔬菜之一。由于全株植物有特殊气味,鳞茎的刺激味尤其强烈,所以颇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西昌是“中国洋葱之乡”,“西昌洋葱”获农业博览会金奖,“西昌洋葱”、“西昌蒜苔”等十一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安宁镇洋葱是主要生产基地。2008年西昌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2.87万亩,产量42.2万吨,产值26007万元,其中外销菜11.27万亩37.2万吨,产值24207万元,洋葱5万亩,产量25万吨。形成种植面积稳定,生产优势区域布局确定,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产业链得到一定延伸,科技支撑能力增强,蔬菜产业进入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方式转变的时期。蔬菜产品不仅周年满足本市需求,还大量外销全国各地,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

西昌洋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安宁镇、太和镇、礼州镇、马道镇、黄联关镇、佑君镇、川兴镇、月华乡、琅环乡、兴胜乡、樟木箐乡、西乡乡、小庙乡、裕隆回族乡、高草回族乡、西溪乡、中坝乡、阿七乡、黄水乡、经久乡等2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西昌洋葱

地域范围

西昌市位于四川西南部,地处邛海湖盆、安宁河冲积坝及其边缘山地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6′00″~102°25′00″,北纬27°32′00″~28°10′00″,东与喜德县、昭觉县、普格县接壤,南至德昌县交界,西濒雅砻江与盐源县隔江相邻,北接冕宁县。西昌洋葱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西昌市安宁镇、太和镇、礼州镇、马道镇、黄联关镇、佑君镇、川兴镇、月华乡、琅环乡、兴胜乡、樟木箐乡、西乡乡、小庙乡、裕隆乡、高草乡、西溪乡、中坝乡、阿七乡、黄水乡、经久乡、西郊乡、高枧乡、海南乡、大兴乡共计24个乡镇162个村。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西昌洋葱肉质细嫩,结构紧密,气味香,口感甜、脆,味浓,上市早(3月上市),易贮藏(可存放至9月)。 (2)内在品质指标:西昌洋葱内在营养丰富,尤以大蒜素、维生素C、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为丰富,含有一定量硒元素。 (3)安全要求:符合《西昌洋葱》DB513401/T02-2010质量要求。

五. 四川省 凉山州 喜德县 桑拿虾

该菜选用邛海优质大虾,盛放于特制餐具中,再将鹅卵石烧红,置于特制餐具之下,注入冷水,高温石头遇冷水产生大量蒸汽,将大虾汽熟,配麻辣、鱼香、姜汁、椒麻四个味碟即成。此菜烹制独特,色泽彤红,虾鲜肉嫩,味型多样,择喜而从,原汁原味,清爽宜人。( 凉山)

六. 四川省 凉山州 冕宁县 建昌鸭

建昌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建昌鸭是麻鸭类型中肉用性能很好的品种,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建昌鸭以生产大肥肝而闻名,故有“大肝鸭”的美称。建昌鸭体大、膘肥、油多、肉嫩、气香、味美等特点。主产于平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安宁河流域的河谷坝区等县市。德昌县古属建昌县,因而得名建昌鸭。

建昌鸭简称建鸭。主产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安宁河河谷地带的西昌、德昌、冕宁、米易和会理等县。主产区位于康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之间的安宁河河谷地带,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20℃,无霜期为300天,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年日照时数长达2000~2500小时,空气相对湿度较低,平均在60~70%之间。产区多为冲积土及棕壤,水稻、玉米、甘蔗、油菜和高山杂粮为其主要。安宁河纵贯产区全境,支流繁多,水网密布,坝区的灌溉面积在70%以上,有水域面积为4.5万亩的邛海坐落其间,为建昌鸭提供了良好的放牧条件。

养殖历史

建昌鸭是中国著名的肉蛋兼用型鸭种,育肥性能好。建昌鸭有着两千年养殖历史的水禽品种,由于养殖规模及数量的锐减,建昌鸭面临濒危情况,为此,1984年建昌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1985年建昌鸭被列入国家农业部和四川省畜牧局重点科研项目。经过4年的努力,截至1989年,成功选育出黄麻鸭、褐麻鸭、白胸黑鸭及纯白鸭四个羽系。

生产情况

1992年德昌县建立了建昌鸭资源保护场,采用家系等量随机选配法实施保种。1994年德昌县被列为四川省水禽基地县,水禽生产迅速发展。建昌鸭在2000年、2006年分别被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为建昌鸭的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注入了强劲活力。2007年,根据国家和省、州的安排部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建昌鸭遗传资源调查工作,完成了建昌鸭遗传资源普查、生产性能测定、屠宰测定、样品实验室分析和调查报告撰写等工作,为进一步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建昌鸭遗传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德昌县正式提出申报建昌板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10年努力,德昌县境内建昌鸭已发展有200万只,纯建昌鸭种达8000只。

外貌特征

建昌鸭体躯宽阔、头大、颈粗为其显著特征。公鸭头、颈上部羽毛墨绿色,具光泽,颈下部多有一白色颈圈;尾羽黑色,2~4根性羽向背部卷曲。前胸和鞍羽红褐色;腹部羽毛银灰色;喙黄绿色,故称“绿头、红胸、银肚、青嘴公”。胫、蹼橘红色。母鸭以浅褐麻雀色居多,占65~70%。喙橙黄色。胫、蹼多数橘红色。建昌鸭中约有15%的白胸黑鸭,公母鸭羽色相同,前胸白色,体羽乌黑色;喙、胫、蹼黑色。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畜牧站申请对“建昌鸭”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决定于2011年7月8日准予登记。

地域范围

产地范围包括西昌市、德昌县、冕宁县、会理县和喜德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主要产区为西昌市和德昌县。产区地处长江上游四川省南部,公路国道108线和成昆铁路南北纵贯全境,西昌市的民航飞机,每天有到北京和成都的航班。交通便利。产区河流众多,水网密布,含国家4A级风景区邛海。主产区建昌鸭存栏15万羽,种鸭0.5万羽,年出栏30万羽。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建昌鸭肉质感官特征:建昌鸭肥育性好、饲料报酬率高、屠宰率高、全净膛率为85.6%,经填肥后,鸭肝增重率为395.5%。宰杀后,肌肉丰满紧密、有坚实感、光泽润滑、水嫰多汁,用手触摸湿润不粘手、肌纤维韧性强、有弹性。 (2)建昌鸭肉内在品质指标和风味特征:水分≥74.6,蛋白质≥19.5 脂肪≥2.5%,灰份≤1%,氨基酸总量≥19%,碳水化合物≥0.5%。鸭肉有光泽、油多、肉嫩、肉色红润、气香、味美。 (3)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控制:产地环境符合GB/T18407.3、NY5028-2001和GB18596要求;饲养投入品使用符合NY5023、NY5030;防疫符合NY5263 要求。鸭肉符合NY5034-2005、GB16869-2005规定;鸭蛋符合NY5039-2005G规定;板鸭符合NY5356-2007规定;鸭绒符合GB/T17685-2003规定。

七. 四川省 凉山州 雷波县 雷波脐橙

雷波脐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雷波脐橙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995 年 10 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 , 雷波县农业局选送的脐橙鲜果“纽荷尔”、“柰文林娜”双双被评为金奖,“锦橙”被评为银奖。从此,雷波脐橙声誉鹊起,成为馈赠亲友的首选礼品,远销省内外,中国人民银行曾专门委托四川省分行派人到雷波采购。那么,雷波脐橙究竟“优”在何处呢?省州专家认为,它“果特大、整齐,果形美观,皮薄,无核,肉质脆嫩化渣,汁液特多,糖分高,风味很浓。”

雷波脐橙的繁育是用优质穗条嫁接积壳实生苗或对挂果红桔树高桩换种。在果树生长期既要注意适时施肥、防止虫害,又要保证水分灌溉。采摘前的灌水尤为重要,水过多会裂果,水过少则果汁少。为了使果子的风味不同,还可因树制宜,配方施肥。

地域范围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界于四川盆地与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地理位置为东经101°52′-103°52′,北纬26°05′-28°32′。南北长370公里,东西宽360公里,全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12.5%。 凉山雷波脐橙保护范围为凉山州雷波、金阳、宁南、会东、德昌、会理、布拖等七县共计79个乡镇,236个村,幅员面积5839平方公里。保护面积13333公顷,产量20万吨。

八. 四川省 凉山州 宁南县 彝族挽歌

“彝族挽歌”系指逝者亲属以吟、唱的方式哭述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歌,彝称“俄”,意为“哭丧歌”。

这种歌在彝族人民中千百年来业已存在,彝族谚语说:“亲戚再疏远,听到哭声就赶来”。它是彝族丧事过程中必然的组成部分,大凡有彝族居住、聚居的地方就有“俄”。

彝族挽歌发生于特定的时空环境,悲伤的歌唱内容,痛苦的音乐情绪。彝族挽歌为民俗学等社会人文科学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资料,具有永不泯灭的人性价值。

【产生年代】

彝族挽歌“俄”,如果从其本质意义“哭丧”溯源,应是人性的真实表现、真情渲泄,正如文献所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那么,“俄”是与彝族人民的生息繁衍历史与生俱来的。

作为丧事活动过程和仪式性程序性的组成部分,应是在氏族社会时期出现,伴随其形成后,特别是到了父系制时代兴起的“兴礼仪”“立典章”“燕尔宾客”,形成丧事礼仪的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追溯,彝族挽歌“俄”是产生于原始时代,形成于彝族母系制到父系制确立的时代,渊源可达几千年之久。

【分布区域】

宁南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北距西昌129公里,南临金沙江与云南省隔江相望,距昆明市400公里,辖6个镇,19个乡级行政区,面积1666.6平方公里,总人口18.3万人,共有9个民族在县域居住,少数民族主要以彝族、布依族为主。分布在县城四周山区乡镇,彝族占据了8个半民族乡,仍保留着古老而优秀的许多民族民风民俗、音乐、文化等。

宁南县长年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全年降水充足,四季温差不大,典型的亚热带气候使宁南成为优质农作物生产基地,金沙江畔的明珠。

彝族挽歌流传在宁南县的彝族聚居区和周边的普格、布拖、会东、会理以及云南省巧家县,尤其以宁南县骑骡沟乡最完整。

【基本内容】

彝族挽歌包括曲调和歌词两个部分。曲调因地方而异,按各地习俗可自由发挥,但都是发自内心的悲凉音调,节奏缓慢、节拍灵活、情绪悲切、发声凄婉,哭声、抽泣声与唱词相伴。

哭唱的时候,非常讲究称谓,就是根据哭唱者与死者的族谱关系、亲疏关系、长幼老小关系等,站在哭唱者的特定立场,呼唤着死者的特定称谓进行哭唱,哭唱者开始发音哭唱的时候,首先发出的唱词往往是对死者的特定称谓。如果死者是哭唱者的妈妈、0姐妹、0属辈姐妹、舅舅、舅舅的弟兄、舅舅的属辈弟兄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嫫”;如果死者是哭唱者的爸爸、叔叔、爸爸的属辈弟兄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达”;如果死者是哭唱者的哥哥、姐姐、哥嫂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武扎”;如果死者是哭唱者的弟弟、妹妹、属辈弟弟、属辈妹妹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里扎”;如果哭唱者是女的,且死者是哥哥、弟弟、属辈哥哥、属辈弟弟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姆惹”;如果哭唱者是男的,且死者属于姐姐、妹妹、属辈姐姐、属辈妹妹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里嫫”或“呢扎”;如果哭唱者是岳母,且死者是儿媳、属辈儿媳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波普”;如果哭唱者是姑姑,且死者是外侄子、属辈外侄子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波吉”;如果哭唱者是舅舅,且死者是儿媳、外侄女、属辈儿媳、属辈外侄女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嫫里”;如果哭唱者是舅舅,且死者是外侄子、属辈外侄子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嫫惹”;如果哭唱者是爷爷、奶奶,且死者是孙子、孙女、属辈孙子、属辈孙女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尔”;如果哭唱者是叔叔、姨妈、属辈叔叔、属辈姨妈,且死者是侄儿、侄女、属辈侄儿、属辈侄女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依”;如果哭唱者是表兄弟,且死者是表姐妹、属辈表姐妹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咪”或“阿苒”;如果哭唱者是表姐妹,且死者是表兄弟、属辈表兄弟等,那么对死者的称谓就是“阿波惹”。因为在彝族的传统习俗中,“地地永相连,人人皆是亲”,人与人之间总能理出一条亲戚脉络,所以哭唱者对死者的称谓,即使不是近亲,也可按照“属辈”对号入座而称之。

唱词内容主要包括:痛失亲人的痛苦,述说死者疾病与死亡情况与过程,追忆死者生平、持家与抚育后代的辛劳和业绩,缅怀与寄托庇佑等等。如一首《哭阿妈》唱道:“山上你载的树子已成林了,你撒的元根已做成了酸菜,阿妈啊,你的儿女从此成了孤儿,你的儿女哭碎了心。你已化成了云,化成了风;风吹冷飕飕,云堆暗沉沉。”这是一首有现场录音的“俄”(已编入《凉山民歌集成》中),其间还不时夹有断断续续的哭声、抽泣声。由此可见一斑。

“俄”的内容十分丰富,还有针对不同对象,如父母、长辈、兄弟姐妹、老人、儿童等与哭者的亲疏关系情感的因素也有不同的内容。

【基本特征】

一、特定的时空环境及演唱主体

彝族挽歌只能在失去亲人的时候哭唱,在亲人停止呼吸后到安葬火化前这一段时间里,由死者亲人和前来的生前亲朋好友哭唱。

二、特定的歌唱内容

所唱出的歌词意思,都是与死亡相关的引人哀伤的吊唁性内容。

三、歌词即兴成分高

彝族挽歌即兴成分很高,在基本腔调、传统哭唱词、特定称谓等框架基础上,因哭唱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即兴口头创作水平而异,普通哭唱者只能借用传统哭唱词来哭唱,而智慧较高者常常围绕死亡的悲伤而即兴发挥,闻者常常鸦雀无声却潸然泪下。

四、哀伤哭述的音乐价值

唱出的歌声其音调凄婉、低沉、缓慢,自由的节奏和拖腔,时常带着哭喊、呜咽、哭述等。

【基本价值】

1、彝族挽歌具有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价值。

彝族挽歌“俄”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所依存的时空、人文背景和环境,所唱的内容等,对于上述社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和研究价值。

2、彝族挽歌是民众性的人生真实记录

生生死死是自然法则,也是每一个人和每个民族的生息繁衍必然的过程,“俄”的一首歌唱一个对象,千百年来的“俄”就是一个民族“人生”的真实记录。

3、彝族挽歌具有永不泯灭的人性价值。

真、善、美的人性永恒,“俄”的内容、内涵就不会消失。

九. 四川省 凉山州 会理县 会理饵快

古城会理,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古称会无,继称会川,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会理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的集散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从县境南北贯通达100多公里,途经44个乡镇,会理县城是这条古道的重要驿站,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

自明清外地移民进入会理后,饮食方式汇集了南北特色,加上川滇食俗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味特点。会理正规的宴席有以本地的黑山羊“烫皮全羊席”最为出名,还有“九大碗”、“五压桌”、“三迭水”、“十大件”等,菜心以单数计,如7菜、9菜,冬日加火锅。会理民间小吃以县城品种最多、分布最集中。早点有羊肉烫锅、熨斗粑、荞凉粉、稀豆粉、抓酥包子等,还有小笼粉蒸肉、羊火腿、羊干巴。饵快本是云南特色小吃,而会理饵快吃法却优于云南,如烧、煮、炒、烫饵快各具特色,尤以鸡丝火腿氽肉饵快最负盛名。

会理饵快,米食,特点:色白细嫩,劲韧香美。烹制法:蒸。此品原为民间供佛用品,后发展成为地方小吃,如小锅饵丝、炒饵丝。汉元帝(刘爽)时,黄门令史游著《急就篇》里就有“饼铒麦饭甘豆羹”的记载,注:“溲米而蒸之则为饵。”

历史上会理从唐天宝年间一直到明初,曾经隶属于当时的大理国和南诏政权,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均深受云南影响。饵快自明朝传入会理后,经长期结合南北烹调风格加以不断发展改进,其制作烹饪方法已大大超越原产地单调烤、煮等吃法的简单局限。

会理饵快加工烹制方法多种多样,各有特色。一般以煮、炒、炸、烧、涮、烤等为主。居家常以红糖或腌腊肉、酸菜等为佐料煮食饵快丝,街边小摊用炭火烤饵快,涂以油煎豆瓣或蜂蜜,是一道著名的风味小吃,还有把烤熟的饵快加入米粉或者油茶中同食的习惯。最著名的饵快食品,当数闻名遐迩的会理鸡火丝饵快,很多人认为是云南传入,其实是集川滇风味为一体的会理独特食品。

十. 四川省 凉山州 金阳县 瓦迪遮易

瓦迪遮易

先用蒂丝在木柯里把生姜,大蒜和新鲜花椒(金阳青椒)压绒,把新鲜海椒用几根竹签穿起放在火里烧熟,也用蒂丝在木柯里与生姜,大蒜和新鲜花椒浆一起压绒,放入味精盐巴,再继续压绒,边价加泉水边再压绒,最后加葱和刮一点姆库进去,选两斤以下的子鸡,在柴火上烧熟,砍成小块与辣子水合二为一,真是人间鲜味!

推荐特产